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芳 《新闻三昧》2006,(4):41-41
每年举行的地方“两会”都是当地百姓政治生活中的大事,代表委员齐聚首,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就事关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建言献策。“两会”上,代表委员们的议案、提案等,涉及的问题方方面面,观点信息可以说是海量。关注什么,报道什么,以什么角度进行报道是做活“两会”新闻的关键,也是树立各报特色的关键。作为我们地方工人报来说,如何在与党报、都市报、电视台等强势媒体“同题作文”时脱颖而出,彰显自己的特色呢?通过实践证明,只有立足工人报为工会、为职工、为企业说话办事的办报宗旨,采用职工能够亲身参与的活动方式,选择那些事关职工切…  相似文献   

2.
卷首语     
我们在编这一期杂志的的候,“两会”正在北京召开。 “两会”新闻多。“两会”吸引媒体的不仅有代表、委员们对国是的讨论和新一届国家领导人的选举,而且还有代表、委员们的出行。  相似文献   

3.
2003年的“两会”意义重大,受到了海内外的高度关注,仅参加采访的中外记者就有3000多人。 今年“两会”报道的背景是中央提出要改进会风、文风,改进领导人活动报道,增加基层代表委员的报道量。这是新一代领导集体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表现。作为新闻专业杂志的记者,我的采访目的与其他新闻界同行不太一样,任务是盯紧媒体与报道的变化,对今年“两会”报道的新特点进行分析综合,同时采访代表委员对新闻媒体、报道的意见和建议。为了搞好报道,编辑部专门开了策划会,同志们也都提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会”报道,一般都是各媒体当年报道的重大“战役”。可会议年年开,报道年年做,长久以来总是少有新意。然而今年“两会”报道,却让人耳目一新,全国不少媒体均有出色表现,有不少让人眼睛一亮的好稿子,也有不少引人回味议论的新观点。报道内容形式变化,背后的新闻观念变化更加耐人寻味。本文试以国家通讯社新华社今年的“两会”报道①为例,作简单分析。一新华社今年的“两会”报道,按内容大体可分为以下几类:会议报道、议案与提案报道、代表生活报道、相关评论。单从体例上看,与往年差别并不大。然而细读之下发现,报道角度、内容,…  相似文献   

5.
《新闻导刊》2006,(2):F0002-F0002
全国“两会”期间,我市组成强大宣传报道车容,共有70多名记者编辑参与报道。记者们不辞辛劳,围绕会议主题对重庆团和重庆的代表委员们作了大量宣传报道,把“两会”中发生的事件及时告诉群众。调动了全市人民富民兴渝,构建和谐重庆的积极性。记者们在“两会”报道中的表现受到市领导的高度赞扬。  相似文献   

6.
罗勤 《新闻知识》2001,(Z1):42-43
媒体纷纷聚焦大型会议我过去在电影,电视上看到的美国白宫记者争相提问的场景,这几年已频频出现在深圳记者和沿海较发达地区记者的身上。会议报道由过去大家避之惟恐不及,变成了“兵家必争之地”。现在,只要有全局性的会议召开,都会云集一大批新闻记者。比如一年一度的全国“两会”,新闻媒体和记者人数年年增加,今年更是达到2600人,和代表、委员之比是1:2。特别是经济较为发达的沿地区的新闻媒体,更是派出大量记者赴京报道“两会”,仅广东省,每年都有三、四十家新闻媒体的记者集聚北京,以至于“两会新闻组每年都要对广东…  相似文献   

7.
“两会”年年开,报纸年年报。在看了大量报道并予以比较以后,笔者发现有一个问题值得媒体注意——代表、委员们都发言,发言的内容中的确包含有新闻,但全盘照搬这些发言的报道并不是好新闻。换言之,媒体应该善于把新闻从发言中“拎”出来。  相似文献   

8.
近三年来,由江苏电台牵头,电视、报纸、网络等多种媒体共同参与,打破门户界限,互助、互动、互补,在“两会”主会场联合推出《新春旋律——“两会”报道现场直播》特别节目,开创了江苏乃至全国“两会”报道多家媒体合作之先河,取得了资源共享、多方共赢的良好效果,被同行们誉为江苏新闻改革与创新的成功尝试。目前,《新春旋律》已成为江苏省委宣传部肯定的好形式,成为代表委员欢迎的好阵地,成为社会上有影响的品牌栏目。一、走“三贴近”之路“两会”报道历来是各媒体新年伊始的重点报道任务,是各家比拼实力、扩大影响的良机,也是新闻改革、…  相似文献   

9.
3月16日,《中华新闻报》刊载题为《代表、委员畅谈媒体作用》一文。文中侧重记述代表和委员对媒体关于“两会”和平时新闻报道的批评和建议。把他们的批评和建议略加归纳,深感其中突出强调的是新闻报道忌浅。新闻报道浅主要表现在报道浅尝辄止,即满足于报道新闻事实浅层次的现象。如对“两会”的报道,写代表、委员表态性的稿子篇幅偏多,写代表的建议、呼声、愿望颇少。不少记者的眼睛往往只盯住那些发言比较活跃的代表、委员,结果各家媒体的报道有时出现大同小异的情况。对一些很有意义的话题,却未能挖掘出来,好像会上只有那么几个议案提案…  相似文献   

10.
“动”是事物发展的内在因素,也是事物显示旺盛生命力的根源。新闻报道中的“动”,既体现记者的思维是否活跃、敏捷,也反映记者观察分析事物的视角是否独特、是否具有穿透力,同时也反映新闻媒体是否能够牵动读者、链接杜会、影响受众,以及新闻报道、媒体版面是否群活、可读、吸引人、因此,各大新闻媒体在每年报道“两会”的激战中,追求“互动’理念,采用‘互动’、“联动”的方法,充分、全面地报道代表、委员和普通百姓对“两会”的意见和建议,生动、形象地展示代表、委员参政议政的精神风貌。而今年“两会”报道中的“互动”,体…  相似文献   

11.
视野     
《视听界》1998,(3)
“两会”代表委员呼吁:减少一般会议报道3月16日《新闻出版报》讯,一般会议报道过多,一直是困扰新闻传媒的一大顽症。因此,减少一般会议报道,对有效发挥新闻业在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中的作用关系重大,这自然也就成为“两会”上代表委员们的共同呼吁。“内容空洞、报道太长、形式陈旧是许多会议报道的通病,这类报道大家是不爱看的。”作为四川省广播电视厅厅长的李之侠代表一语中的。他说,  相似文献   

12.
魏铭  王晓宁 《青年记者》2017,(23):108-109
全国两会作为一个可预测的新闻事件,每年都会成为各家媒体大显身手的舞台.凤凰网2017年的两会报道以“民本”为新闻理念,形式较为活泼,拉近了与受众的距离. 凤凰网两会报道的内容特色 1.注重人民的心声和愿望 媒体在策划专题报道时受到媒体定位、编辑风格等各种因素的制约.凤凰网采取了“自下而上”的报道模式,注重反映人民的心声和愿望.在以“让改革更带感”为主题的两会专题策划中,凤凰网推出“基层代表委员”栏目,主要采访基层代表委员,如农民工代表朱雪琴等,让他们讲述自身的履职历程以及基层群众的生活与需求,拉近媒体与受众之间的距离,使二者融为一体.  相似文献   

13.
朱胜  秦薇 《视听纵横》2006,(2):111-111
今年,绍兴广播电视总台新闻综合频率在“两会”期间开设“两会热线”栏目,把代表委员和领导参与、关心的“两会”变为领导、代表委员与市民共同关心参与的“两会”、变单向传输为双向互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成为广播“两会”报道的新突破。  相似文献   

14.
邢瑞 《青年记者》2007,(6):19-19
关注时政,关注大事是《新京报》的显特点,“两会”“预热”,独我一家——从3月1日“两会”开幕前三天起,((新京报))就开始做有关“两会”的报道,成为同城媒体最先报道全国“两会”的媒体。[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每年“两会”都是全国主流时政新闻的巨型“集散地”,代表委员关注的热点是中央新闻单位“必争之地”,参加报道的省级地方媒体一般都局限于随团报道,较少触及全国性热点题材。 今年“两会”报道,《南方日报》立足广东代表团,大胆出击,做话、做大了一批全国性热点题目。我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一年一度的盛事,“两会”的报道内容多、涉及范围广,除政府工作报告以外,委员和代表的几百份提案议案几乎涵盖了与人民群众政治经济生活相关的领域。那么如何在较短的时间内,将党和政府的大政方针和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重要问题反映出来,是成功报道“两会”的关键。在今年地方的“两会”报道中,《深圳商报》善于把握会议主题,延伸会议信息,突出新闻价值,从多个角度和侧面反映了广东“两会”的盛况,为“两会”新闻报道的改革提供了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17.
我从1995年就参加山东两会,即使不在一线跑了,也一直在策划两会报道。多年来,感触之一,就是要做好两会报道,有效的办法是:通过记者和媒体平台,打通代表委员与群众之间、代表委员相互之间以及记者与代表委员之间互动的渠道。  相似文献   

18.
全国“两会”期间,我市组成强大宣传报道阵容,共有70多名记者编辑参与报道。记者们不辞辛劳,围绕会议主题对重庆团和重庆的代表委员们作了大量宣传报道,把“两会”中发生的事件及时告诉群众,调动了全市人民富民兴渝,构建和谐重庆的积极性。记者们在“两会”报道中的表现受到市领导的高度赞扬。重庆记者在全国“两会”争抢新闻@鞠芝勤  相似文献   

19.
年年“两会”,如何在报道上不断创新,确是一个难题。《浙江日报》在今年的省“两会”报道中,立足于“在互动中创新”,受到业界的关注和广大读者的好评。报道对象的互动——从代表、委员到普通百姓就“两会”而言,它既是代表、委员行使职责、参政议政的  相似文献   

20.
“两会”报道开始以来,新华每日电讯不仅以内容丰富、图文并茂等特点出现在读者面前,而且在版面编排的灵活性、深刻反映“两会”主题、突出“两会”热点、亮点、以多种方式集中反映代表委员关于某一问题的意见与建议方面做得更深更透,具有较强的视觉冲击力。 “专版”:热点、难点、重点突出,解惑释疑效果好。 民主进程、法制建设、人口资源、环境保护、西部发展等问题,一直是“两会”和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电讯“两会”专版对此作了充分、全面、深刻的报道。如12日两个“两会”专版,一个版在《坚持以法治国方略实现国家长治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