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没有排演过公开课从教十几年来,教过的公开课实在太多了,现在已记不清到底有多少节,有上级检查来听的,有参加讲课比赛的,有学校领导听的,当然更多的是同事们听的。所上的课有自己相当满意的,也有明显失误的,都给了我很多经验与教训。那么多的公开课,内容、教法、效果多有不同,但有一点却是相同的,几乎每节课,只有当听课老师或领导坐进教室时,学生才知道,今天这节课是语文公开课。只有一两次,为了听课方便需要倒换课,学生猜到可能是公开课,问我时我没有否认。这源于我自己当学生时,对一些老师在上公开课前的某些做法的不以为然。有的老师提前…  相似文献   

2.
几年前,我曾写过一篇文章《变味的公开课》,文章结尾处我是这样写的:笔者斗胆放言,当若干年后,中国教育臻于完善成熟之时,也是公开课的地位大大减弱,甚至消失之时。其实,当时不过是意气之言,没怎么多想。现在细细想来,还确乎如此。这一二年来,各类公开课活动.虽然依旧是热闹不衰,但其声势及影响面还是比前几年小了不少。就像是“超女现象”,狂热之后,一定会归于平淡和理智。试想,倘若再过十几年、几十年、甚至是上百年,看来真的要逐渐消失了。也许有人会有异议,咱们先莫争辩,先听我细细说来。  相似文献   

3.
陈惠芳 《湖北教育》2004,(21):21-21
时下,每个学校都有公开课,很多老师一直有机会外出听公开课,少数老师还有机会参加公开课。不知大家思考了没有?公开课,公开了什么呢?  相似文献   

4.
公开课是不扎实的课,公开课成了表演课,许多老师都有这样的感触。教师来听公开课是想从中学到一些实用的、平时能用到的东西,而有一些公开课,只像那T型台上模特身上靓丽的衣装,可望而不可及。  相似文献   

5.
从教几年,听的公开课不少了,确实获益匪浅。然而不知为什么,近几年却越来越“怕”听公开课。听公开课,我有“三怕”:一怕完美无缺的表演。听公开课,最怕见到酣畅流利的表演,最怕听到完美无缺的回答。因为这样的公开课,往往只能有一种原因———乏课。“真实是一节课的生命。”没有了真实这第一要素,任何优秀的公开课都黯然失色。一节乏课,老师反复演练过无数遍,学生按程式回答,这样的公开课除了像舞台剧一样向人展示外,还有什么实际价值?我们的学习毕竟不是演戏。况且,我们一天到晚在呼唤诚信,一天到晚在教育学生要诚实,讲真话。而我们老师…  相似文献   

6.
镇西:今天来信,想着重谈谈公开课这个话题。从教这么多年来,我上了不少公开课,也听了不少公开课。现在,我觉得有必要反思一下公开课(包括观摩课、示范课等等)。  相似文献   

7.
公开课,你为谁公开?于秀兰,田延平听过许多公开课,觉得多数课,严格说来,是应该称作“表演课”的。一位执教过多次公开课,并屡屡获奖的“资深”教师,曾当众道破玄机:“公开课是上给老师(包括领导或计委)听的。”这话听起来也不无道理。除去个人为接受检查或评估...  相似文献   

8.
近两年随着新课标、新课改的推行,老师上公开课的频率越来越高。笔者作为语文教研组长.每学期听公开课也在二三十节以上,听过一些好课或差课:好课让人舒舒服服,爽心悦目,一节课不知不觉就过了;差课味同嚼蜡,令人恹恹欲睡。  相似文献   

9.
黑白斋主 《师道》2003,(9):12-12
教书二十多年了,听过多少次公开课,自己又讲过多少次公开课,都是不可计数的了。但说实在话,我一向对公开课都是心存疑问的。在我的教学生涯中,讲公开课也罢,听公开课也罢,几乎都是奉命而行。而对公开课的评价,一般情况下是尽量少发言,实在推不掉时,又多是应景之词。没有什么实质性的东西。仔细想来,我对公开课的观点的形成大概起源于我的中学时代。  相似文献   

10.
听朋友说过这样一件怪事:一位很优秀的年轻教师,他的公开课一直都很出色,甚至还在省级赛课活动中得过奖,但是他却很少用自己所任教的班级上公开课。因为他的学生都已适应了他常态的教学思路,而他在公开课中却总是喜欢采取一反常态的做法.  相似文献   

11.
听公开课,是为了学习他人的优点;听公开课,是提高自己业务水平的捷径。听公开课,要懂得听课的门道,笔者认为其中的门道包含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2.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只要是公开课,多媒体就成为一道必不可少的风景。不少听课老师感慨:“现在的公开课真是‘乱花渐欲迷人眼’啊!.'更有老师直言:“什么时候能够听上一节不用多媒体的公开课!”是啊,如今的公开课教学不用多媒体竟然成了一道奢侈的风景。  相似文献   

13.
张老师,作为刚刚工作三年的教师,各级别的公开课我也听了很多,关于公开课有几个问题,想向您请教。  相似文献   

14.
我在成为一名特级教师这个过程中,有努力、有惊喜、也有过徘徊。从教18年来,在省市上过40多节公开课,有老师说我是在公开课舞台的演出中成长起来的!想想也对,但更准确地说是在为上好公开课而磨课的过程中成长起来的。尽管当前对  相似文献   

15.
公开课,不要再演戏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程红兵的来信镇西:  今天来信,想着重谈谈公开课这个话题。从教这么多年来,我上了不少公开课,也听了不少公开课。现在,我觉得有必要反思一下公开课 (包括观摩课、示范课等等 )。  我以为此类课应该分级,一级是参加工作不久的青年教师,完全可以沿用现在的流行方式,反复备课,反复试教,个人备课,集体备课,不断接受来自各方面的修改意见,最后上台表演。这一系列反复的过程是青年教师掌握规范的过程,是青年教师明确如何上好课的过程,是激发青年教师精益求精的过程。  另一级是已经工作过好几年的教师,则绝对不能采用上述形…  相似文献   

16.
在我的眼里,能上公开课的几乎都是能人。公开课是教师综合素质集中亮相的考场:写得一手漂亮的粉笔字、能说标准的普通话,有往众目睽睽之下镇定自若之功等等。这些都是我的软肋。所以,以前一谈到公开课,我就有“爱之深,恨之切”的感觉。为此,我无奈过、困惑过,但最终我作出了选择:善待公开课,亲近公开课,把公开课当书读。  相似文献   

17.
<正>最近听了一组公开课和几场报告,公开课都是"磨"过很多遍的,要新意有新意,要传统有传统,要风格有风格,要语文味有语文味,可圈可点的地方很多。但总给人一种有点"过了"的感觉。导入语,真精致;过渡语,真自然;提问题,真亲切;评价语,  相似文献   

18.
有些语文课,包括一些名师的课堂,听一次就够了,如果有第二次,那简直就是折磨。然而窦老师的《游园不值》,却再三地让我感动。是公开课那种近乎完美的精致让我着魔吗?单纯地从教学论的角度讲,公开课也无非就是这些因素:师生互动、以学生为主体、注重生成,等等,只不过窦老师发挥得更自然更妥帖罢了——顺便说一句,有人把公开课贬得一钱不值,但我以为公开课对于优秀教师的成长,对于广大教师专业素养的提高,立下了汗马功劳。我曾经说过,优秀的公开课是多种“营养素”的集合体,教师们只要把其中的一种吸收到日常的教学中,课堂就会有质的飞跃。是…  相似文献   

19.
听了许多公开课,除了学到不少“真经”之外,总觉得有一些东西噎在喉里,不吐不快,那就是公开课上一些老师的情感虚饰。  相似文献   

20.
两年来,我曾先后到许多学校听过不同级别的语文公开课。听后总有一种莫名的感受,让我一直不能释怀。我粗略总结了一下这些课堂的形式,大致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