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3 毫秒
1.
略论版税的计算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中国建立后的大部分时间里 ,我国出版业实行的是基本稿酬制度。这是一种带有较强计划经济痕迹且具有行政强制色彩的稿酬制度 ,不利于繁荣出版业和提高作者的生活水平。基本稿酬制度规定按照每千字若干元的标准向作者支付稿酬 ,表面上是按劳分配 ,实质上是“一刀切”。这和长期以来我国分配体制的单一性有很大的关系。出版业是一种内容产业 ,书籍和其他产品不一样 ,不能论字数来核定它的价值 ,两本字数相同的书籍 ,对文化的贡献可能相差甚远 ,因此 ,按照相同的标准支付作者稿酬是不科学的。出版管理部门曾经几次想以提高稿酬标准的办法来刺…  相似文献   

2.
稿酬制度在中国的出现是现代出版业成熟的标志之一.建立稿酬制度体现了对著作人权利的承认和尊重,推动了学术研究的职业化,有利于学者增强自治精神和独立意识.国内的稿酬制度研究很少涉及学术大家朱光潜的出版活动,而研究朱光潜留学欧洲期间的出版活动和稿费收入,有助于了解民国以来学术研究职业化的进程,进一步检视现代出版业对学术研究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3.
欧洲近代图书出版业的快速发展是版税制度产生的前提条件,职业作者阶层的出现以及作者版权观念的强化是版税制度产生的根本原因,欧洲新式出版商为了避免损失而向作者转嫁出版风险是版税制度产生的直接原因.版税制度与我国长期实行的基本稿酬制度在计算方式、支付方式以及市场关联度等方面存在不同,版税制度更符合版权保护和利用的原则,也更能刺激畅销图书的生产.  相似文献   

4.
图书版税制与出版产业建设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版税制是伴随欧洲近代新式出版业的出现而形成的一种稿酬形式,它对协调出版商与作者之间的关系发挥了重要的调节功能.版税制早在20世纪初便在中国出现了,60年代被废止.近十年来,随着我国涉外出版活动的不断拓展以及出版界版权意识的增强,版税制又得到越来越多的采用.文章从英美出版产业的历史经验、版权产业的发展趋势、搞活出版稿酬体制、中国出版产业的发展要求几个方面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论证.  相似文献   

5.
刘蒙之 《出版参考》2012,(28):43-45
美国自费出版的历史1959年,两家美国公司在英国大打广告,宣布自己为个人提供出版诗集服务。乔纳森·克利福德(Johnathon Clifford)将这种现象命名为"虚荣出版"(vanity press),实际上就是汉语中的自费出版。自费出版指的是由作者承担图书出版费用的全部出版活动,可以简单地描述为由作者付钱给自费图书出版商出版作品的商业模式。詹姆斯.D.麦克唐纳德(James D.Macdonald)在论述出版业经营问题的时候提出的著名格言是"钱应该总是流往作者的口袋",但是自费出版却推翻了这一规律,在自费出版中,钱总是从作者流向出版商的口袋。自费出版在美国出版历史上并不是新现象。在美国出版业的发展初期,  相似文献   

6.
观点摘要     
寇晓伟: 网络时代,出版社真的要“下岗”吗? 日前,新闻出版总署音像电子和网络出版管理司副司长寇晓伟在接受某媒体采访时说,当新兴的网络出版公司彻底甩开出版社,直接与作者签合同的时候,出版社就好像是一个网络出版业的下岗工人,毫无主动权可言。他说,“这绝不是危言耸听。现在网络出版技术公  相似文献   

7.
把握先机 夯实基础 以改革促进出版事业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版业不断繁荣发展,图书出版规模不断扩大,实力大为增强.特别是近年来开始的包括出版发行体制改革在内的文化体制改革,为出版业的发展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出版业面临全面创新体制机制的极好机遇,出版业蓬勃发展,整个出版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  相似文献   

8.
田泉 《出版经济》2005,(11):74-75
出版业的改革是文化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我国出版业繁荣发展的根本动力.我国的出版单位普遍实行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带有明显的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的过渡色彩.在这种体制背景下,各项旧的制度显示出其历史局限性,如退休养老制度.现行法定强制退休制度已经不适合日趋老龄化的社会,养老负担日益沉重.同时刚性的退休制度还制约了出版业人才资源的发展,不利于人才流动.而弹性退休工作制是较为适合出版业人员的一种退休制度.  相似文献   

9.
体制改革是牵引我国出版业发展的"火车头".改革开放30多年来,尤其是步入21世纪以来,作为计划经济的一大堡垒,我国出版业体制机制加速转换,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日趋逼近.文章在总结和梳理出版业体制实现战略性转型的基础上,分析了发展现状,提出了推动出版业大发展,建设出版强国的具体思路.  相似文献   

10.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确立的今天,我国的出版业全面转企改制步伐加快,每个出版单位都须脱离"事业编制,企业管理"的旧体制,转轨为一个自负盈亏、参与市场竞争的纯企业.市场竞争奉行"消费者就是上帝"的生存法则,对于出版者而言,这个上帝就是读者.因而,要真正实现出版业的顺利转型,促进适应市场经济的出版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出版就必须实现从与作者"合谋"到与读者"共谋"发展思想理念的转变,并落实到出版的实践活动中去.  相似文献   

11.
现行图书稿酬标准低下,与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不协调,稿酬办法缺乏科学合理性及实际指导意义.稿酬个人所得税免征额低、税率高,作者稿税负担重.出版活动中拖欠稿酬、隐瞒图书印数等损害作者利益现象时有发生.解决现行图书稿酬问题,最根本路径是实现图书稿酬的市场化.出版市场应构建丰富多样的稿酬市场化运作方式,促使作者取得与出版社平等的权利地位.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来,出版界就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进行出版体制改革的讨论,是卓有成效的.它使出版业在摆脱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逐步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新型出版体制和运行机制方面,起到了显著的促进作用.然而,适应市场是否就意味着将自身推向市场呢?当出版业愈益趋向于功利性目的,逐渐丧失其应有的独特的文化品格和人事精神,其改革前景难道是可以想象的吗?在讨论市场经济与出版改革的关系时,我们能否从一种因袭的外在的“为……服务”的思维模式中跳出来,从意识形态和思想文化的高度,重新为出版业“定位”,即确定自身的性质、地位和任务呢?  相似文献   

13.
也论出版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出版创新是出版业变革的过程。这种变革是对传统出版业的扬弃。这一过程包括:革除旧的出版观念、出版制度、出版模式和出版方式,制定和提出新的出版理念、新的出版体制、出版模式和方法,建立起新的出版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4.
刘苏华 《出版科学》2009,17(4):98-104
延安出版业的兴盛与调整发展,前后经历的时间共约10年。根据当时出版的书报刊以及当事人回忆,延安当时的出版物是存在稿费的。稿酬主要有三类:以赠送出版物的形式存在的稿酬形式,即以物的类别形式存在的稿酬;以奖励形式存在的稿酬形式,即奖励稿酬;还有属于征稿类别的稿酬。  相似文献   

15.
一、社会主义出版体制的建立 1.私营出版体制的改造 (1)私私联营 在建国初期,私营出版业在我国整个出版业中占了不小的比重.国家采取了过渡、引导的方式,允许并鼓励他们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话说版税     
版税已成为当今我国出版行业支付著作者稿酬的主要方式之一。这一付酬方法的出台在新中国经历了一个逐步演变的过程,即由印数稿酬演变到版税的过程。印数稿酬是我国较早采用的稿酬形式之一,通常适用于以图书形式出版的作品。它是在基本稿酬之外,根据图书的印数向作者和其他版权所有者支付的稿酬。不过印数稿酬还不是纯粹的版税,不是独立的支付书籍稿酬的方式。而版税则是一种独立的稿酬支付方式,当图书印数较少时,它可能和基本稿酬加印数稿酬的数目之和相当;当印数较多时,它就可以随着印数的增加而按固定版税率递增,最后的额度完全…  相似文献   

17.
出版行业的危机和低迷是个全球性的问题,在很长时间都颇为繁荣的日本出版业也深受其困。因为连年的出版不景气,书刊销售额,许多小型出版社甚至支付不起作者稿酬,刊物运营难以为继。面对行业的颓势,日本出版社和书店尝试种种方式以图自救,例如改"委托销售"为"责任销售",开发电子出版物,实行积分制度,展销非书籍商品,开发"午餐护照"等新颖别致的方式。  相似文献   

18.
阻碍出版业转制的四大落后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出版业正处在一个发展的关键时期.其重要标志,就是各地出版集团的相继建立,出版单位正在由传统的事业单位向现代的企业转制.这说明,讲了多年的出版业要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原则的、体现出版业自身发展规律的体制,如今,真正到了必须实施的时候了.这是一个历史性的跨越,是出版业现代化的重大举措,也是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趋势.没有出版业的现代转制,便不可能实现由传统型出版业向现代型出版业的转变,也就不可能有出版业新的大繁荣、大发展,其结果,也必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与制约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前进步伐.所以,出版业的现代转制,也可以说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方面,是我国社会转型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9.
一、出版业的暗礁与险滩 回首近年来的数字出版进程,数字出版的出现与运用一开始并未给传统出版业带来新的生机与活力,反而陷入体制的泥潭;只有当技术服务商为主体的数字出版产业的氛围越来越明朗,出版商受到新媒体的冲击越来越强烈之际,出版业才开始避免"温水煮青蛙"的痛苦结局,回归到新形式下的数字出版命题上.  相似文献   

20.
郭志菊 《编辑之友》2010,(11):92-94
当前出版业正在加速转型,对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对人才的综合素质的要求也更高,这就要求我们出版学教育专业准确定位、合理设置课程和教学模式,把目前出版业人才应具备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作为我们培养人才的目标,以使出版教育适应出版发展的需要.这不仅是出版业界的期望,也是我们出版学学科体系不断完善和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