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人民群众改善生活的基本前提和基本途径.我们必须坚持把促进就业作为关系改革发展稳定全局的重大战略任务,实行促进就业的长期战略和政策.十六大明确提出要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把改善创业环境和增加就业岗位作为重要职责.我们一定要从实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高度,把促进就业和再就业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作为一件大事来抓.要把这项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部署来考虑,结合改革发展稳定的各项工作来安排,作为关心群众生产生活的重点任务来落实.要经常分析本地区本部门的就业形势,研究新情况,制定新对策,解决新问题,切实做到领导到位、责任到位、政策到位、资金到位.要加强统筹协调,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齐心协力做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  相似文献   

2.
千方百计扩大就业,不断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是我国当前和今后经济方面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扩大就业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重要性、我国的就业现状、对扩大就业问题的思考,即营造一个良好的创业环境;大力发展服务业;切实加强就业服务和再就业培训工作;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创造就业形式和就业岗位。  相似文献   

3.
论我国乡镇企业就业的发展趋势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乡镇企业在促进农村就业方面存在着布局分散,资金、技术短缺,劳动力素质较低等诸多方面的制约因素。针对乡镇企业未来就业的发展趋势,要积极地创造更加宽松的政策环境,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科技文化素质,调整乡镇企业的产业结构,加快乡镇企业向小城镇转移,加强东中西部经济技术横向合作。  相似文献   

4.
实施就业优先战略是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必然要求,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应有之义,是增进民生福祉的重要内容和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之策。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和系统观念,从保护劳动者就业权利、创造劳动力需求、促进劳动力供给、优化劳动力供求匹配等方面,全面深入寻找解决问题的路径和举措,构建综合性就业政策体系与就业政策评估审计制度,并探索建立基于中国就业实践和就业范式演进规律的更具解释力的新劳动经济学。  相似文献   

5.
国家和政府在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和高校毕业生就业过程中一直起着主导作用。高校毕业生作为准公共产品,决定了政府要承担宏观调控的责任。具体政策:制定以促进就业为首要任务的宏观经济政策;建设和完善就业法律和制度;加强劳动力市场建设。  相似文献   

6.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就业培训司司长于法鸣近日撰文指出,入世以后,外向型就业将成为重要内容。于法鸣认为,就业不仅包括本国劳动力市场,也包括别国劳动力市场中的就业机会。促进就业政策的范围将扩大到周边地区和主要贸易伙伴。劳动保障部门要与对外贸易部门紧密合作,将就业  相似文献   

7.
论就业性别歧视——一种社会学分析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就业领域中的性别歧视问题已成为影响女性自身发展和社会和谐进步的巨大障碍。男女两性在就业机会、工作规定以及职业与收入等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传统观念的影响、经济因素的制约以及政府政策失灵等因素是造成两性就业差异的主要原因。女性面对市场要增强自信,提高自身素质;同时政府要给予女性“自然成本”以社会化补偿;还应建立健全劳动力市场以及与劳动力市场相关的法律和政策,构建一种新型的性别文化。以弥合就业性别歧视。  相似文献   

8.
从促进城乡一体化的视角,基于城乡人力资源一体化探讨通过构建完善的就业服务体系提升劳动者的就业技能、提升工作福利以实现体面就业,进而促进农民市民化。重点探讨对城镇化催生的大量待转移劳动力、产业内现存低技能存量劳动力、新增劳动力的就业和创业扶持。该就业服务体系由就业信息服务体系、就业技能培训体系、创业指导体系、劳动与社会保障体系构成。促进该体系的良性运行需要积极和消极的就业保障政策并行,其中积极的政策包括建构完善的劳动力市场、就业奖励金制度、职业准入制度、就业公积金制度;消极的政策指失业保险与救济制度。  相似文献   

9.
就业既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反映,也会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借鉴国外成功经验,分析就业问题的主要矛盾,提出一些政策建议,包括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实施产业政策拉动就业增长战略,坚持扩大就业的经济政策,实施就业援助促进和谐就业,开展就业培训增强就业能力战略,实施创业带动就业倍增战略,鼓励企业推行内部劳动力市场制度,强化市场配置劳动力资源的基础性作用。  相似文献   

10.
河南省作为人口基数比较大的省份 ,就业形势特别是城市就业形势十分严峻。扩大河南省城市就业 ,既要发展经济 ,调整产业结构 ,又要完善创业政策 ,建立健全创业和就业服务体系 ,以创业促就业 ,还要进一步提高劳动力素质 ,优化劳动力结构。  相似文献   

11.
人口因素、体制性因素、结构性因素、技术进步因素、摩擦性因素共同造成了我国巨大的失业压力。解决失业问题,必须加强宏观调控,把促进就业作为近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目标;保持国民经济适当的增长速度,通过经济扩张增加社会就业总量;调整经济结构,拓展和扩大就业渠道;调节劳动力供给,提高劳动者素质;培育和发展劳动力市场,完善就业服务体系;转变劳动者就业观念,大力发展非正规就业形式。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待就业问题由多种因素造成。高等教育规模持续扩大造成大学生就业总量上的待业,经济增长提供适合大学生就业岗位不足和高校人才培养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造成的结构性待业,劳动力市场供需信息不对称造成的磨擦性待业,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劳动力市场分割以及大学生就业期望不合理造成的自愿性待业。促进待业大学生就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高校、社会和毕业生自身四方的协同,但政府和高校应有更多的责任担当。  相似文献   

13.
《中国职工教育》2003,(3):48-48
本刊讯福建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日前发布消息,预计今年福建省城镇登记失业率将达4.5%左右,城镇劳动力供求矛盾比较突出。为稳定就业形势,把失业率控制在4.5%以下,有关部门采取了六项措施:首先,将建立促进就业目标责任制,把控制失业率、增加就业岗位、落实再就业优惠政策和增加促进就业的财政投入作烽中级政府工作目标责任的主要内容,并相应建立考核制度加以落实。其次,在今年下半年对全省“两个确保”和再就业工作情况进行一次全面的检查,对目前全省仍在再就业中心的3000余名下岗职工,确保他们在今年内全部实现再就业…  相似文献   

14.
就业是民生之本,和谐就业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坚实基础.文章通过对永州市劳动力就业现状及特点,劳动力就业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扩大永州就业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我国劳动力市场供求矛盾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要求加快劳动力市场建设,可采取三方面的措施:围绕解决就业难题.努力发展经济,拓宽就业渠道.扩大劳动力资源需求;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抓好人才培训和教育,提高劳动力素质.改善和调节劳动力资源供给;扩大就业服务网络,积极导入市场机制,抓好政策配套,解除体制障碍.全面推进劳动力市场培育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我国"以市场配置为基础"的高校毕业生就业体制在实际就业过程中暴露出高教规模扩张与劳动力市场吸纳就业能力、劳动力市场所处的经济环境与吸纳就业、构建成熟市场体系与各角色责任缺失的突出矛盾.其解决思路应在于高教规模和质量问的作出以"质量为核心"的价值选择,在促进国家整体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和区域经济协调及对经济发展趋势准确把握的基础上完善政府、高校、用人单位和社会中介在构建成熟就业市场体系中各自的角色责任.  相似文献   

17.
就业高峰下的政策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正处于就业高峰期间,劳动力数量超过经济发展的要求,劳动力的结构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就业高峰不仅直接影响到劳动年龄人口的就业,而且影响到经济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因此应采取就业优先发展战略,鼓励灵活就业,努力扩大就业。同时加强劳动力培训,提高劳动力素质,优化产业结构,加强产业调控,促进劳动力增长与就业增长动态平衡,为经济发展创造一个优良的就业环境,是应对就业高峰的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18.
文章依据浙江省1985~2008年的统计数据,借助就业弹性、贡献率等指标,研究浙江省第三产业及其内部各行业吸纳劳动力的情况与趋势。研究结果证实:第三产业近年来保持较强的就业吸纳能力并具备继续扩大就业的潜力;传统第三产业仍为吸收劳动力的主要部门,新兴部门吸收劳动力能力较低,应是今后发展的重点。  相似文献   

19.
我国劳动力市场分割与高校毕业生就业流向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即将离校的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我国劳动力市场分割背景下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就业流向及择业观念。研究发现: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流向在劳动力市场分割的影响下,存在就业部门、职业与工作起薪等相互隔离的现象,那些未能及时就业的毕业生宁愿暂时失业也希望挤进主要劳动力市场。要解决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难问题,一方面要打破劳动力市场的分割障碍,为毕业生的自由流动创造宽松的外部环境;另一方面也要引导毕业生适当降低就业预期。  相似文献   

20.
技术进步对就业的影响是双重的。一方面,技术进步减少了同量产品的要素投入,并淘汰旧部门的劳动力,对增加就业形成冲击;另一方面,技术进步会通过各种渠道加速产业结构的演进,创造新的产业门类和岗位,有利于就业增长。以高新技术为支撑的循环经济的发展,相应地扩大了三大产业的规模,能够有效地促进就业增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