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红布条     
每次返校,出门前母亲总不免要再三的叮嘱:"乘车要小心些,一定要注意安全."而我总是满不在乎的回答着:"知道啦!我都那么大的人了,会小心的.你的话我都已背得滚瓜烂熟了."虽然每次我的回答都很不耐烦,但母亲却并没有因此而停止她的叮嘱.  相似文献   

2.
快乐大本营     
小心为妙小蚊子央求母亲准许他去看戏,苦苦求了半天之后,母亲终于答应了。“好吧,你可以去,”她叮嘱道:“可是人家鼓掌的时候,你要小心啊!”  相似文献   

3.
种太阳花     
放暑假的第一天,表哥给了我一些太阳花的种子,一再叮嘱我:“你要好好照顾它们,把它们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我自信地回答:“难道我还不会种太阳花吗?”回到家里,我立即找来一个花盆,放了一些泥土,小心翼  相似文献   

4.
孩子的呼唤     
白旭晗 《少年月刊》2010,(10):43-43
每次出门前,妈妈总是要叮嘱我“过马路要小心,走路要走边上……”这些话听得多了,我觉得很烦,觉得妈妈实在太唠叨了。可自从那件事后,我却经常用妈妈的话来提醒自己。  相似文献   

5.
亲情叮嘱     
小时候,每次出门,母亲总要叮嘱几番:"路上小心啊!""到学校听老师话.""早点回来."……  相似文献   

6.
午饭后,我拿出一叠纸,对小朋友说:“今天,我们用新的纸,你可以随便折什么。但是,不可以弄烂,不可以撕破。”玩纸,是小朋友很感兴趣的事。瞧,一会儿东东跑过来告诉我:“老师,我折了一个大元宝。”一会儿强强跑过来对我说:“老师,我折了一顶帽子。”每次我都以赞许的目光肯定了他们,但每次我都叮嘱他们:“小心点,不要把纸弄烂了。”十分钟后,收上来的纸已是五花八门了,破的、绉的、  相似文献   

7.
我走进母亲的房间,对着正在糊纸花的母亲说: “妈,给些钱,我去买书。”母亲放下手中的活,微笑着看着我:“好啊,虽然我们的日子不好过,你买书还是要支持的。”她从口袋里掏出一叠散票,小心地数了两张递给我,“你妈没读过多少书,没文化就找不到工作。我们的日子苦点不要紧,只要你多读几本书,将来能有出息,我们再苦也值得。”我迫不及待地拿过钱,转身就走。母亲追到门口叮嘱: “记得回来吃饭哦。”  相似文献   

8.
过去,每次去少年之家上作文课和美术课,总是爸爸带我去。我上三年级以后,对爸爸说:“我想自己单独走一次。”爸爸沉思了片刻,同意了。那天晚上去上课,我一边走一边叮嘱自己,过马路一定要小心,千万别让汽车撞着,我想起过去曾经看过的血淋淋的交通事故照片,心里  相似文献   

9.
我们先看一个笑话:母亲叫儿子到街上买两斤鸡蛋,反复叮嘱:“要挑好的,不要坏的。”不一会儿,儿子拿着鸡蛋回来了,母亲大吃一惊,“怎么都打破了?”儿子满有理由地说:“您说不要坏的,我一个个都打开看了,没一个坏的。”  相似文献   

10.
我已经六岁了,上小学一年级。我每天都要自己乘车去上学。每天妈妈都要叮嘱我:“过马路要小心。”老师也教我们过马路要做到:红灯停,绿灯行,一站二看三过路。让我们都做遵守交通规则的好孩子吧!遵守交通规则$四川成都市青白江区大弯小学一(3)班@曾嘉懿  相似文献   

11.
生命的花王怡阳父亲以前是做测绘工作的。一年中的大半时间在外面的崇山峻岭中度过。每次家信,都不忘叮嘱母亲: “带好阳阳,别忘了浇花。”母亲看后无不嗔怪地说: “他的两个宝贝,谁敢忘了呢!”  相似文献   

12.
我们一家三口,在家都用礼貌用语。儿子陈臻有时不小心踩到了妈妈的脚,他会立即对妈妈说:“对不起。”而我即回答儿子说:“没关系。”有时不小心碰破了皮,儿子还会拿药帮妈妈治疗。  相似文献   

13.
从那时起,我渐渐懂得了母亲的那种爱,那是至纯至善的,像一潭泉水,滋润了我那颗想拥有母爱却不懂得珍惜的心。母亲的留言条推开门,一看,桌上有一张纸条,我知道那是母亲留的,每个周末回家,迎接我的只是一成不变的一扇关闭的门和一屋子的孤寂。这周当然也不例外,而每次推一让我心里感到安慰的是母亲留在桌角的一张留言条。这次的留言条上写着:“‘丽华,回来后自己做晚饭吃,要小心,”没有署下姓名,但我知道这是我的母亲在百忙中留下的一我拿起纸条,小心地叠好,夹进我抽屉里的一个小本子里。这是我的习惯,每次回家看见母亲留的…  相似文献   

14.
李然  王伟安 《初中生》2012,(32):34-35
正生命是重要的,有了生命,就有了一切。而如果没有了安全意识,那么生命或许就会因此而受到伤害,甚至遭遇到毁灭性打击。每天我上学时,父母就会连连叮嘱:"注意安全!路上小心点儿!"但我每次都不以为然,认为他们的担心纯属多余。天天走,不都没事儿!直到那一天,我亲眼目睹了一幕惨剧,才幡然醒悟——交通安全对我们来说是多么重要。那时正值严冬。放学后,我  相似文献   

15.
我的母亲是一位教师,从小,我就是伴随着一个教师所面对的挣扎和挑战而长大的。我经常问母亲:“您为什么要教书呢?您哪里来的这么多的精力,好像总也用不完似的?”而每次,她总是这么回答我:“因为总会有那么一个孩子,总会有那么一个瞬间,值得我去这么做,值得我去付出!”  相似文献   

16.
春雨潇潇     
翻开那张期盼已久的日历,终于到了开学的日子了。听着窗外淅淅沥沥的雨滴声,看着飘飘扬扬的雨丝,我那激动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午饭吃得特别早,我还来不及歇息,母亲就催我快点去学校。我撑着伞,背着书包,奔走在去学校的路上。风雨潇潇,母亲拿着我的行李一边紧紧地跟着我,一边叮嘱道:“把伞撑开,别走那么快,小心滑着……”上学的兴奋让我  相似文献   

17.
记得小时候,每天早上背起书包出门,身后总要传来母亲的叮嘱:“路上小心,早点回来。”随着自己年龄的增长,行走的路途不断遥远,人生的坐标逐渐远离家乡,而母亲的这个习惯却从未改变。时间久了,收到的问候与祝福也就多了起来,形式更是眼花缭乱、五花八门。但母亲的话始终让我牢记,它在我内心积聚的感受也日益深厚、温暖。这感受大概是每个远离家乡的人天然的情感寄托,也是一种“思乡”情结的原始动力。“思乡”是每个人都拥有的情结,“思乡”更契合了海外学子们独有的漂泊感和游子情怀。独在异乡的岁月,他们很可能已将故乡广袤的…  相似文献   

18.
母亲的电话     
父亲去世后,为了便于联系,我说服母亲装了一部电话。从此,每天早晨6点半,母亲都准时给我打来电话:该起床了,快要上班了,可别忘了吃早饭之类,仿佛我还是一个小孩子。如今,多少年过去了,母亲的话题总是那些内容:夏天,她会说今天气温高,小心别中暑;冬天,她就说今天很冷,可要多穿件衣服,不能光图好看,注意别冻感冒了;下雨了,她则提醒出门要带伞,千万不要淋雨受凉;如果知道我今天有应酬,她更是没完没了地叮嘱我,一定别多喝酒,那样太伤身体了  相似文献   

19.
从我满34岁进35岁那一年开始,母亲就开始反复叮嘱:36岁是道坎儿。在农村,迷信不迷信,一般都有36岁过坎儿的说法。意思是,36岁左右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磕磕绊绊。若壮年遭遇不测或大灾大难,人们都煞有介事地渲染,说是36过坎儿不顺。因此,36岁扎红腰带、穿红裤头,用以驱邪;而男子从35岁就开始进"坎儿"。从此,每次从老家骑车返回,母亲总忘不了叮嘱:  相似文献   

20.
记得回家     
八岁时单独去镇上的亲戚家,因为有十几公里的路,母亲自然是放心不下的,在离家前,总是一遍遍地叮嘱我哪里该转弯,哪里该小心,她说:“不要忘了回家的路。”母亲总舍不得我出门,可她也知道,孩子大了总要出发。但是跋过山,涉过水,尝过奋斗的百般滋味后,我们还要记得回家。自从读中学后,我回家的次数明显减少,太多的事情牵绊着我,回家似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