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李兵 《教书育人》2001,(15):14-15
“减负”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需要加强多方面的管理,抓好每一个具体的环节。“减负”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需要对实践中多方面的问题加以认真研究解决,这样才能促进“减负”的真正落实,才能达到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目的。笔者认为,在“减负”的过程中应当研究解决好四个具体问题。一、学生家庭作业问题“减负”之后还应不应该布置家庭作业,布置什么样的家庭作业,布置多长时间的家庭作业,对此学校、教师、家长、学生和社会都有不同的看法。笔者认为,这首先应该弄清楚两个基本问题,一是“减负”不是不布置家庭…  相似文献   

2.
减负的课堂教学要求教师转变原来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教学方法,更需要教师重新认识自己的角色与地位,具体说来,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教师应成为学生个性张扬的促进者 只有教学思想转变了,才能设计出先进的教学思路,即不只是给出结论,而是更注重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经历“问题”解决的“过程”,才能切实做到“减负”.  相似文献   

3.
中小学生负担过重一直是困扰教育界的一个老大难问题,造成学生负担过重的因素也是多方面的,什么是“减负”?为什么要“减负”?如何“减负”?这三个问题(即三个“W”;what、why、how)便成为减负过程中必须搞清的三个重要问题,本试图从这三个方面对“减负”作一个较全面的阐述。  相似文献   

4.
“减负”包括减轻学生的课业、精神、经济三种负担,而减轻与课程和教学密切相关的课业负担则是其中最为重要的。因为学生课业负担加重必然引起精神负担和经济负担的加重。解决“减负”问题并非简单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能奏效的,它涉及教育思想、教育教学评价以及升学制度等诸多问题,是一个体现学生主体性,实现学生个体全面发展的问题。严格地讲,“减负”问题的根本解决有待于素质教育取代功利教育,它需要一个漫长转变过程,但就我国目前基础教育科目林立,应试学科繁多,学生负担沉重的现状,“减负”又刻不容缓。因此,本人认为实施综合课程开发是解决“减负”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减负"包括减轻学生的课业、精神、经济三种负担,而减轻与课程和教学密切相关的课业负担则是其中最为重要的.因为学生课业负担加重必然引起精神负担和经济负担的加重.解决"减负"问题并非简单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能奏效的,它涉及教育思想、教育教学评价以及升学制度等诸多问题,是一个体现学生主体性,实现学生个体全面发展的问题.严格地讲,"减负"问题的根本解决有待于素质教育取代功利教育,它需要一个漫长转变过程,但就我国目前基础教育科目林立,应试学科繁多,学生负担沉重的现状,"减负"又刻不容缓.因此,本人认为实施综合课程开发是解决"减负"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钮小桦 《教育》2013,(24):23
造成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因此,"减负"是一个系统工程。虽然学校不能解决"减负"的所有问题,但可以有所作为。在观念和方法上"减负""减负"的前提是研究教育规律、不做违背教育规律之事。"减负"不是简单地做减法,合理的学习标准不能降低,但违背教育规律的做法,必须予以纠正。首先是观念"减负",核心是真正尊重人的成长规律,尊重人的差异。  相似文献   

7.
意境与典型的迥异──从生成与发展轨迹看杨立民“意境”与“典型”分别是中西古典诗学的重要范畴。这两个不同的诗学范畴是否处于同一理论层次,是否可以等量齐观,是中西比较诗学研究中需要准确回答的一个问题。这是一个需要做多方面的工作才能解决的问题。本文拟分别对...  相似文献   

8.
我认为“减负”本身不是目的,“减负”的目的是要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面向21世纪的具有高素质的一代新人。要解决“减负”这个难以解决而又非解决不可的问题,固然离不开全社会长期不懈的努力,但教师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教师要承担起“减负”的重任,不但要更新观念,提高认识,而且要见诸行动,切实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必须先提高自身素质,从而提高教学质量,达到“减负”的目的培养人离不开教师。只有高质量的教师,才有高质量的教学;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有力地推进素质教育;只有教师自身具备不断学习不断提高的能力,才能教会学生如…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当前中小学教育中确实存在的学生课业负担过重问题,严重影响了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和素质教育的实施。“减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多方面的,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对学生课业负担本身的科学认识。我们以对当前学生课业负担特点的分析为切入点,探讨其对“减负”的帮助或启示。我们认为,当前学生课业负担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一、学生课业负担的客观性   学生是以学习为主要任务的人,并且学生学习的过程主要就是把人类长期以来积累的知识经验转化为个体的思想、品德和能力。要实现这种转化,需要学…  相似文献   

10.
对减负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减轻学生负担是我国教育实践发展的必然结果,也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要真正做到减负,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努力,根本在于改革考试制度,关键在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减负后,必须解决好教师应该做什么,学生应该做什么等问题,这样才能使减负取得实效。  相似文献   

11.
学生学业负担过重是一个社会普遍关注却又颇有争议的问题。尽管国家有关领导、有关部门曾多次强令学校“减负”,但效果总是小尽人意。影响学校“减负”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家庭是其中重要的因素之一。本文在广泛调查的基础上,从家长、学生及家庭教育的角度来分析学校“减负”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减轻学生负担是我国教育实践发展的必然结果,也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要真正做到减负,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努力,根本在于改革考试制度,关键在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减负后,必须解决好教师应该做什么,学生应该做什么等问题,这样才能使减负取得实效。  相似文献   

13.
学生课业负担的特点及其对“减负”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减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多方面的,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对学生课业负担本身的科学认识。本文,我们以对当前学生课业负担特点的分析为切入点,探讨其对“减负”的帮助和启示。一、学生课业负担的客观性学生是以学习为主要任务的人,学生学习的过程主要就是把人类长期以来积累的知识经验化为个体的思想、品德和能力。要实现这种转化,需要学习者付出巨大的心智努力;同时学习本身又是一个长期、艰巨、复杂的过程,在我国古代就有倡导刻苦学习的优良传统。这样,学生的社会角色和身心发展特点决定了他们必须承受一…  相似文献   

14.
一、“减负”政策限度的表现 教育政策的限度表现在三方面:一是教育政策并不能解决所有的教育问题:二是教育政策在解决某一问题的过程中并不能完全达到预期的目标;三是教育政策在解决某一问题的过程中还会引发意想不到的非预期结果。具体到“减负”政策的限度,则主要体现在后两个方面,即没有很好地解决问题,甚至还引发了新问题。“减负”政策未能完全实现预期,  相似文献   

15.
目前,为了促进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 “减负”成了各方面关注的热点.然而,仔细分析,在“减负”表面繁荣的背后却存在着许多深层次的问题有待解决.譬如,“减负”究竟应该减什么?如何“减负”才既不会降低教育教学质量,又能真正达到“减负”的目的? 对这些问题的认识,人们还远不够清楚.为了解答这两个问题,给科学“减负”提供参考, 我们在本校进行了一项关于“减负”的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16.
随着“减负”攻坚战的不断推进,“减负”质量效益问题愈来愈为人们所关注,“减负”实效性研究也就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笔者认为;学生过重负担的形成并非 一日之寒,“减负”工作也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更不可能奢 望教育行政部门以一 纸命令就可以药到病 除。只有动员教育行 政部门、学校、教师、 家长及社会各有关部 门同心协力,齐抓共 管,从宏观、中观、 微观各个层面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进行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才能奏效,具体而言, 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科学界定“减负”的内涵与外 延,为“减负”扫清认识上的障碍…  相似文献   

17.
顾明远 《今日教育》2011,(10):22-23
“减负”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工作,非一朝一夕所能改变,特别是教育观念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而转变,有一个长期的过程。但对于“减负”并非无所作为,有些问题是可以立即解决的,主要是要解放思想,制度创新。我认为:  相似文献   

18.
正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这是一个需要长期研究的课题。它是老话题,也是新课题。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从以下几个方面落实减负措施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一、在作业设置和作业批改上减负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教育理念,减轻学生作业量,只是其中一个方面而已。减负不减效,历来是我们所倡导的减负原则,减负增效才是我们需要实现的目标。只有找准切入点,建立适合学生实际的作业设置模式,才能让作业最大限度  相似文献   

19.
我国中小学生的学业负担过重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导致了学习效率低下。而减负则是解决此问题的有效方法。减负,就是减轻学生的心理与学业负担,减的是无效的、不必要的负担,但实施减负的前提是保证教学质量,通过减负的方法,推动素质教育的发展,从而让学生在德智体劳等多方面取得进步。减负并非目的,而是一种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方法,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中小学生负担过重的问题已经引起社会广泛关注。负担过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综合治理。一、齐抓共管,力争“减负”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不仅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而且也阻碍了素质教育的落袄。“减负”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号角,也是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的动员令。目前“减负”环境仍不宽松。例如,小学课程多,学生自习时间少,体育锻炼和课外活动时间少;教材内容多,难度大,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和心理负担;“减负”缺少应有的社会环境,校外教育场所少,家长对“减负”认识不足、因此,“减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