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徽州民俗现象是徽州社会的原生文化形态,徽州方言在民俗文化传播中的作用不可替代。然而徽州方言词语与民俗并不同步,它并不伴随着民俗的消失而消失,这些遗留的方言词语是研究徽州民俗新的突破口。而徽州方言的形成深受特定地区民俗文化影响,二者的关系凸显了徽州民俗文化的地域性特征。立足民俗文化与徽州方言语汇,在具体的徽州民俗现象中探究徽州方言词汇与徽州民俗内部关系,寻找形成徽州方言语汇的内部和外部因素,是继承徽州文化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
徽州楹联既表现出楹联形式对称、内容相关联、对应词性相近同、平仄相协调的普适性特点,又有它的独特之处。徽州楹联的四个特点,包括历时的传承性、题材的丰富性、分布的广泛性、形式的多样性。另外,选取物质民俗视角、精神民俗视角、社会民俗视角和语言民俗视角四个方面对徽州楹联进行民俗学解析。同时,徽州楹联的社会功能,包括教化一方百姓,维系社会安宁,规范社会生活,调节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概而言之,通过对徽州楹联这一民俗事象的解读,可以展现徽州地区的民俗风貌。  相似文献   

3.
徽州的民俗是徽州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长期以来,学者们对徽州民俗简单介绍的多,理论阐述的少。基于这一认识,本文从徽州民俗的内涵与分类、徽州民俗的形成及其历史演变和徽州民俗的基本特征等方面,对徽州民俗作一理论上的探讨,从而构建了徽州民俗研究的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4.
演剧已构成徽州民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发挥着娱人酬神的民俗功能.从徽州的民俗演剧具体分为神灵祭祀演剧、迎神赛会演剧以及节日欢庆演剧三种形态入手,探讨民众凝聚力及热闹性强的戏曲对徽州社会及民俗文化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5.
民俗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中国传统社会最具典型意义的区域,徽州民俗文化的研究将会对重构徽州社会起到重要意义。以《重印绩溪县志》为主要资料,以期重构民国时期绩溪县的传统节庆民俗生活时态,同时对其特点及成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
从地域文化的视角对徽州文化与明清徽州民俗体育的关系进行探讨,认为徽州文化是明清徽州民俗体育的物质基础、文化原型、经济基础与制度保障,明清徽州民俗体育对徽州文化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体现徽州制度文化的亲情伦理、丰富徽州行为文化的内容、孕育徽州心态文化的价值取向等方面。  相似文献   

7.
运用文献资料法、田野调查法和逻辑分析法,基于民俗学理论观点,文章对徽州民俗体育的特征和价值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认为徽州民俗体育具有地域性、民族性、依附性、传承性、竞技性和娱乐性等主要特征,具有宗教祭祀、强身保健、嬉戏娱乐、艺术观赏和修身养性等价值.  相似文献   

8.
以清朝末期徽州知府刘汝骥《陶甓公牍》记述的内容为研究依据,探究了清朝末年徽州盛行赌风的特点及原因。认为基层社会缺乏正当娱乐活动和赌徒、地痞无赖的劝诱蒙骗是造成当时赌风盛行的主要原因,而赌博与民俗活动结合、严重渗入学界则使徽州赌博具有了很强的地域特点,对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产生了很坏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滁州学院学报》2018,(1):113-115
徽州民歌是徽州人民生产、生活和情感的艺术体现,形式丰富多彩,意味深远,意境深邃,兼具文学性、音乐性、民俗化和民族化的特征,兼具艺术审美、社会历史认知、道德情操陶冶、民族精神培育等人文教育价值,能够让当代大学生在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不断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相似文献   

10.
新安江是徽州的母亲河,它孕育了徽州文化,哺育了徽州一带的民众,也培育了具有地域特色的民俗体育.随着社会进程的加快,新安江流域民俗体育生态环境遭遇了破坏,文化遗存犹如倾巢之卵,保护迫在眉睫.优良的文化生态环境是文化繁育的土壤,营养供给站,是文化传承与保护必要条件.通过对新安江流域民俗体育所涉及的自然环境、科学技术、经济体制、社会组织和人的价值观念等5项维度的现状评估,并从这5项维度的角度提出了相关的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1.
古徽州民俗体育旅游资源丰富,历史文化底蕴厚重,具有极高的开发价值。但在民俗体育旅游开发中尚处于起步阶段,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采用文献资料法及田野调查法,分析了徽州民俗体育旅游的优势、发展现状,并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视角探讨了其可持续发展的策略。以其能为徽州民俗体育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龙文化”在徽州人的社会生活中占有一席之地。在传说方面,“龙”信仰是重要的传承形式,传承过程中突出了徽州的地域特征;在生态方面,重视“龙脉”的理念体现了生态保护意识;在空间地名方面,以“龙”为名的现象自唐宋时期已有,至明清时逐渐增多,这也是“龙文化”在徽州民间加速传播的重要阶段;在民俗方面,舞龙、闹龙灯、赛龙舟等活动中的仪式反映了徽州人对地方“龙文化”的记忆和传承。  相似文献   

13.
徽州是极具文化特色的区域之一,民风淳朴,其方言别具一格,承载了众多民俗事象。研究其与民俗文化的关系,对于研究和传承徽州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徽州方言中表达空间方位、饮食和宗教信仰的词汇无不体现浓厚的徽州民俗民风,尤其是在构成方言词语的理据上,与民俗文化有着割不断的联系。通过对这些方言词汇与民俗关系的梳理,为方言词汇的理据研究提供有益借鉴,也为当地旅游资源的开发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4.
在古徽州民间,不仅留存有大量物质文化遗产、各类文物文献,而且有许多流传民间的非质物文化遗产,象徽州民歌民谣、徽州民间艺术、徽州民间技艺、徽州风情民俗等等,徽州古村落古建筑等大量的地面物质遗存和徽州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5.
民间鼓吹乐研究是地方乐种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对徽州当地农村的婚丧嫁娶等民俗事象及活跃其中的徼州民间鼓吹乐进行田野考察,通过田野记录和分析,剖析其音乐主体及其形态,发现鼓吹乐在徽州民间礼俗中具有重要意义.为适应新的社会环境,徽州民间鼓吹乐也产生了变迁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以右龙板凳龙的田野调查为支撑,对社会转型视阈下徽州民俗体育的发展态势进行分析,认为在社会转型期徽州民俗体育面临着认同缺失、传承主体断裂、渠道不畅和受众减少等困境.提出各级政府部门及乡村领导应发挥主导作用,加强与专家学者的研讨与合作,重视活态传承人的培养,创设校园民俗体育生态环境,同时加强村落特色民俗文化建设,唤起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拓宽对外传播途径,打造独特旅游品牌,将民俗文化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实现民俗体育文化的活态传承.  相似文献   

17.
徽州文化的主要内容有:徽州土地制度、徽商、徽州宗族、徽州历史名人、徽州教育、徽州科技、新安理学、新安医学、徽派朴学、徽州戏曲、新安画派、徽派篆刻、徽派版画、徽州工艺、徽州刻书、徽州文献、徽州文书、徽派建筑、徽州村落、徽州民俗、徽州方言、徽菜、徽州宗教、徽州地理、徽州动植物资源等。  相似文献   

18.
徽州文化的主要内容有:徽州土地制度、徽商、徽州宗族、徽州历史名人、徽州教育、徽州科技、新安理学、新安医学、徽派朴学、徽州戏曲、新安画派、徽派篆刻、徽派版画、徽州工艺、徽州刻书、徽州文献、徽州文书、徽派建筑、徽州村落、徽州民俗、徽州方言、徽菜、徽州宗教、徽州地理、徽州动植物资源等。  相似文献   

19.
徽州地处皖南山区,地势的险要使中原强宗大族不断迁入,进而形成宗族聚居的社会。日益凸显的地少人多、粮食紧张的问题迫使徽州人大量出外经商谋生,形成了徽州人的特殊婚姻生活。徽州自古民风淳朴,徽州学者和商人都非常推崇程朱理学。朱子之礼,成为徽州民众普遍认可的生活准则和道德规范。因其独特的地理人文环境因素,明清徽州妇女节烈现象异常突出,与其他地区相比,有其独特的地方因子。  相似文献   

20.
采用文献法、行家访谈法等对徽州民俗体育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进行研究,分析了徽州民俗体育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所具有的优势和面临的劣势及所拥有的机会与面临的威胁,进而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