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为了发挥教师进修学校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指导作用,建立行之有效的校本教研体系,绿园区制定了《校本教研工作五年规划》和《关于建立校本教研制度的实施意见》,并分解细化了每年的工作目标及监督指导保障措施,使基层学校的校本教研努力有方向,工作有目标,操作更具体。近年来,我们着力建设校本教研制度,为教师专业  相似文献   

2.
辛永林 《教书育人》2013,(20):22-23
《甘肃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校本教研制度建设指导意见(试行)》(以下简称《意见》)提出了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校本教研制度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要求、主要内容和保障措施。在实践中,学校如何推进校本教研,笔者拟谈谈自己的认识。一、走出教研误区,把握校本教研理念目前,绝大多数学校坚持"教研兴校"的办学理念,通过教研方法培训、教  相似文献   

3.
南康市“四线三课型”校本教研的一条重要工作线———四级教研网络,即以市教研室为龙头,片区教研协作组为中心,乡镇学科中心教研组为依托,以学校教研组为基础的四级教研网络。一、以市教研室为龙头,确保校本教研的方向性教研室充分发挥指导、研究、管理、服务职能,统领全市校本教研工作,具体负责制定全市校本教研的发展规划,制定《南康市关于建立“以校为本”教学研究制度工作的意见(试用稿)》、《南康市四级教研网络管理细则》、《南康市校本教研建设方案》、《南康市校本教研考评细则》,指导三级教研网络按照“指导思想明确,教研内容实在…  相似文献   

4.
当前,校本教研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价值日益凸显。制度建设在校本教研活动开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它是校本教研顺利运行的基础。当前我国校本教研制度建设仍存在诸多问题,为此就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创建适宜的校本教研制度,从而为校本教研提供有效的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5.
在课程改革逐步推进的背景下,“教师成为行动的研究者”、“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已经耳熟能详,但“如何成为”、“如何促进”却颇多讲究。作为一所怀抱理想的示范性学校,灵溪一中自2001年始就依托省课题《示范初中校本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研究》,探索教师专业发展的校本研修之路;2003年参与市教研院牵头的省教研课题《校本教研制度建设的策略研究》,致力于基于课例的校本教研制度的建设和行动推进,探索适应新课改的基于校本的文化营建和学生、教师、学校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6.
随着新课程的逐步推进,校本教研越来越受到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的高度重视。一年来,我校把校本教研与新课程的实施同时推进,对校本教研制度的建立,反思性教学及行动研究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实践,有效地促进教师成长、学生发展、学校发展。 探索与实践 我校把加强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做为推进新课程的基本策略,确立加强校本教研的三个切入点和内容范围:即“制度是关键,反思是起点,行动研究是有效途径”。 创新教研制度是进行校本教研的有效保证。学年初,学校根据南安市教育局“课改实验年”的整体部署,制定了《学校课改实验方案》、《“课改实验年”实施意见》、《教学研究制度》和《教师培训计划》。具体的,一是在制度上引导教师去做。如对教师的“学、记、听、思、研”做出具体的  相似文献   

7.
校本教研作为一种新的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方式,伴随着新课改的春风走进了校园。农村小学如何利用自身优势,充分发挥教师的集体智慧,因地制宜地开展教研工作呢?我们在工作中深深地体会到:营造浓厚的校本教研氛围,建立民主的管理制度,激发教师参与教研的热情,搭建起展示成果的平台,是开展好“以校为本”教研活动的关键。一、方案与制度是校本教研的“导航灯”为了积极推进“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建设的步伐,我校成立了教科室。先后制定下发了《溱东镇小学校本培训计划》、《溱东镇小学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评比方案》,分别从教研工作…  相似文献   

8.
以校为本教学研究制度论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课程改革呼唤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新的教学研究机制,教育部《改进和加强教学研究工作的若干意见》(征求意见稿)要求建立校本教研制度。因此,明确校本教研制度的内涵,从旧有教研体制的框框中走出来,构建起学校的、教师的和专业教研部门的教研实施策略,并将其加以整合,是当前新课程改革的教研体系建设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校本教研及其制度建设已成为教育理论研究者和中小学教师关注的焦点。校本教研制度就是指开展有效校本教研而建立的规范体系,具体体现为一系列的规则。校本教研制度的执行一方面需要学校内部加强对这些规则的贯彻执行力度;另一方面也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校本教研的支持系统,使校本教研有可靠的外在条件保障,这实际也是校本教研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0.
教师是新课程实施的核心因素,随着新课程的推进,教师的素质成为一个事关新课程成败的关键因素,大力推进以校为本的校本教研制度建设,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已成为一种势不可挡的潮流。教育部提出“创建以校为本教研制度基地建设”,以制度的形式推进校本教研的开展。但是随着校本教研的深入实施,我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校本教研追求的目标不能只是一种制度的建立,它更应是一种文化的重建。据《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02年增补本)的解释,“制度”指“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动准则”。制度是刚性的,外在表现是强制执行。也就是说,…  相似文献   

11.
所谓校本教研,简言之,就是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就是以学校为基地,以教师为主体,研究学校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具体教学问题.所谓校本教研制度建设,就是建立健全包括教育行政部门的教研管理制度、教研部门的教研指导制度和学校组织开展的校本教研制度在内的教研体系(其中主要指后者).本文主要论述学校组织开展的校本教研制度及其建设.  相似文献   

12.
我国的校本教研制度经历了初创期,目前正在进入调整期,重新审视当前校本教研制度建设存在的问题,对于进一步完善我国的校本教研制度具有重要意义。 一、校本教研制度建设存在的问题 1.制度设计欠周全 前期校本教研制度的建设大多走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的粗放型路线,由于缺乏一套科学的制度设计程序,导致制度本身存在很多漏洞,主要表现为.[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提出要准确把握校本教研制度建设的基本内涵和注意克服校本教研制度建设中的不良倾向的基础上阐述了我省推进校本教研的基本思路,同时对第二批省级校本教研示范学校的评比作了说明。  相似文献   

14.
校本教研文化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校本教研文化建设是校本教研制度建设的关键。精神层面的价值观、制度层面的规章制度和组织机构、物质层面的条件创设、群体的行为、个体的态度等,互相影响、互相制约。只关注局部,不顾其他,不但难以把握校本教研发展的真谛,更难以保持其健康发展。在校本教研制度建设中由技术取向转向文化取向,加强文化建设的探索,不但是校本教研制度建设的重要使命,也是将校本教研制度建设实践引向深入的需要,更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实现学校和学生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罗秋雯 《江西教育》2012,(14):31-32
随着校本教研制度建设的不断完善与发展,让校本教研、校本培训的方式为一线教师服务成了学校管理工作中的一个关键问题,以教师最需要的方式进行校本教研与校本培训已成为学校夯实校本教研制度建设的重点工作.要想做到这一步就得“还权”于各年级、各学科教研组.  相似文献   

16.
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校本教研及其制度建设已成为教育理论研究者和中小学教师关注的焦点。校本教研制度就是指开展有效校本教研而建立的规范体系,具体体现为一系列的规则。校本教研制度的执行一方面需要学校内部  相似文献   

17.
探索和完善学校教研组织的变革是校本教研制度建设的应有之义.如何从组织建设的角度保障校本教研制度的有效落实,是各中小学校面临的重要课题.为此,各中小学校要以学习型学校建设和教研组发展为切入,不断探索新课程背景下校本教研组织的建设策略,以期推进校本教研工作更规范、更高效发展.  相似文献   

18.
校本教研制度建设基地的主要任务是,明确教学研究工作的方向和指导思想,探索以校为本教研活动的运行机制、运作模式,以及区域推广的行动策略。通过以课例为载体,聚焦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和推广,促进课程改革,建立民主、开放、有效的教研机制,切实提高中小学课堂教学水平。校本教研制度建设的工作重点:1.增强校长的校本教研意识,明确学校是校本教研的基地,校长是校本教研制度建设的第一责任人,全体教师都是参与者、行动者、研究者,课堂是校本教研的实验室。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校本教研领导小组,负责领导和组织学校校本教研工作,并建立相关…  相似文献   

19.
当前,各地中小学校都在积极开展"校本教研",并把校本教研作为提高教师实施新课程能力的一种重要手段。在校本教研制度建设中,县教研室肩负着指导与管理职能,必须全力以赴加快校本教研制度建设,促进教师在实践中学习,在反思中进步,不断提高专业化水平。我们认为,要达到此目标必须构建推动区域校本教研制度建立和实施的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20.
孙有福 《宁夏教育》2005,(10):39-39,41
开展校本研究在制度建设上要注意几个方面的工作,第一,是建立校本教研组织制度,其中包括参与教研的人员的工作制度,教研组织工作制度和教务、科研与教研合力制度。第二,建立校本教研启动制度,这其中包括教师教研需求调查制度和教研课题申报制度。第三,建立校本教研指导制度,这其中包括校内(或“联合校”)学科带头人制度、校外专家专业引领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