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文章从语音、语词两个层面,对英、汉语言中通感手法的表现形式进行分析:英语语词的音位组合与发音使人产生相应的听觉与视觉联想;汉语语词单音的构词模式特征,为通感词的灵活性与多样性提供了条件.通过探讨使人们更直接、具体地了解通感形成、发展的轨迹和运用、存在的形式,以便更好地体味由通感带来的情绪体验和美感享受,增强阅读兴趣,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相似文献   

2.
通感赏析     
通感是英汉语言中较为重要的一种修辞方法,是指形容词的修饰对象发生转移的一种特殊语言现象。它具有生动,形象,用词简练,引人入胜的效果。通过呈现和分析中英文通感用例,辨析通感和移就两种修辞格异同和解构通感语法结构形式,以求更好的理解和运用这种修辞格。  相似文献   

3.
重音是英汉语言共有的现象,英汉语言的重音模式差异显著,但也存在很多相似之处。本文通过对比英汉语言词重音和句子重音,发现重音在两种语言中对于改变词性、词义和句子隐含义方面有很多大致相似的效用。  相似文献   

4.
字是记录口语的,而字的基本单位是字。在英、汉两种语言中,它们的字与词有很大不同。从英汉语言中字词的角度出发,介绍它们的概念及其构成,以此来认识英、汉语言中字、词的一致性和特殊性。  相似文献   

5.
人们生理和心理的结构以及认知方式上的共同点使得英汉语言中的通感存在很大的相似之处.根据人们的认知规律,英汉语言中的通感都存在着由较低级的感官向较高级的感官移动的趋势,即触觉域→味觉域→嗅觉域→听觉域→视觉域.因此,两种语言中的通感的分类存在着很大的相似点.究其认知成因,可从概念合成理论角度进行分析.但是由于不同的生活经验基础上形成的意向图式的不同,又使得二者产生的具体意义存在着一定差异.由此可见,英汉通感"大"同"小"异.本文在比较英汉通感使用方式的同时,还试图从概念合成理论视角分析其相似成因,从意向图式角度分析其产生差异的认知成因,以进一步揭示英汉通感的认知成因.  相似文献   

6.
英汉语言中同词或同字反义的例证并不多见,但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反义同词"已经引起了学者的广泛关注。本文旨在通过现有的例证,从共时和历时的角度,分析英汉语言中反义同词现象的成因。  相似文献   

7.
刘楠 《考试周刊》2013,(77):18-20
英、汉两种语言的文化历史背景存在一定的差异,因而在颜色词的使用和理解上存在差异.本文对英汉语言中的红色、白色、黑色、黄色、蓝色、绿色、粉色七种颜色词的文化内涵及差异进行了探讨,帮助人们正确理解词汇承载的文化内涵,了解颜色词的中西文化差异,拓宽文化视野,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英语中一些具体颜色词的分析,简要探讨了英语中颜色词的三种翻译原则—了解一词多义,熟悉英语语言文化的背景,遵从英汉语言习惯.  相似文献   

9.
英汉语言对比能给英语教学和翻译以理论和方法上的指导,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英汉词汇对比是英汉语言对比的一个重要方面。作者从词类系统、词义、构词法以及词的搭配等方面论述了英汉两种语言词汇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段仙惠 《培训与研究》2008,25(6):124-127
英汉语言对比能给英语教学和翻译以理论和方法上的指导,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英汉词汇对比是英汉语言对比的一个重要方面。作者从词类系统、词义、构词法以及词的搭配等方面论述了英汉两种语言词汇的差异。  相似文献   

11.
隐喻是我们赖以生存的一种语言现象和认知模式,它受社会文化背景影响,表现出明显的文化特征.从英汉隐喻的来源人手,通过对英汉一些常见的动、植物词汇和人体词汇隐喻的实例分析及其差异根源的探究,可以揭示英汉隐喻现象所折射出来的不同民族文化心理及其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汉语中叠词的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叠词是汉语中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即将两个音、形、义完全相同的词重叠使用,增加语言的生动性与形象性。本文试就汉语中叠词的翻译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3.
顾鹏 《沧州师专学报》2010,(4):30-32,35
文化动物词是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它文化内涵丰富、形象生动。英汉两种文化的异同也反映在其所使用的文化动物词中。试从文化构建模式的角度对英汉动物词语加以对比分析,并探索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4.
外来词是一种语言从别的语言借来的词汇,大量来自英语的外来词是汉民族与英美民族之间进行文化交流和互动的结果.从语言学的角度讲,外来词的出现,是对自身语言表意不足的补充,是语言的普遍现象.外来词填补了汉语中某领域的词语空白,丰富了汉语表达语汇.但是在使用与翻译外来词方面还需规范与监督,以免滥用和一词多译,同时保持汉民族语言的传统风格,使汉语言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产生英译汉的望文生义现象的原因是多种的,其中英语词汇的一词多义,英语句子和词汇在不同上下文的不同函义,以及英语语法结构的复杂性,是造成学生对英语句子的错误理解,导致在英译汉中产生望文生义的主要原因。要克服此类问题必须正确理解英语词汇和掌握好英语语法知识。  相似文献   

16.
捍卫汉语言的尊严--外来语种侵蚀汉语言现象透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外来语种侵蚀汉语言的现象越来越严重,汉语作为我们民族的母语,面临着很大威胁.汉语中的英语缩写词、英汉混杂现象十分普遍,有损几千年的中华文化,使民族尊严和民族自信心受到严重伤害.我们必须维护汉语的纯洁性,捍卫汉语言的尊严,使汉语在世界文化之林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不断深入和互联网的广泛使用,汉语中字母词语的使用呈急剧增长的趋势。字母词语的产生不仅仅是单纯的语言现象,同时也是社会和文化现象。字母词语的出现是中外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年青一代对新颖表达形式的追求和英语作为强势语言对汉语的冲击等因素共同造成的。英语作为优势语言,构成了汉语中数量增长最快的字母词语。字母词语的使用是和民族文化密不可分的,必须符合中国人的文化心理,因此应持谨慎的态度,从而保证汉语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现象,还是人类认知世界的一种方式,通过英汉隐喻词中对喻体的选择与词的内部结构两方面的对比分析,可以看出人类相似的生活环境和认知基础使得英汉隐喻有着许多惊人的相似之处;而同时由于文化差异,二者又有着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19.
借用外来词汇是一种语言与异质文化交往时不可避免的普遍现象。本文拟就英汉借词中的文化特征和文化因素作一具体探讨,从中分析英汉语言中相互借用词汇的关系以及这些借词对提升英汉语言文化价值、丰富文化内涵、促进彼此文化交流的影响和作用。  相似文献   

20.
语词缩略是口语交际中一种常见的现象。其目的就在于通过简化语言形式,强化交际中的信息密度,以提高交际效率,适应逾来逾快的社会生活节奏。本文在吸收有关汉语语词缩略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大量的例证以及与英语等语言的对比,详细分析了现代汉语口语中语词缩略的特点,从而揭示了现代汉语口语语词缩略的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