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是灵动而美丽的动态过程。不仅需要教师钻研教材,精心预设教案,预设学生,以灵动的教育驾驭课堂上的各种生成,对学生进行胸有成竹的引领,还需要教师"以生为本",为学生搭建展示的舞台,以开放课堂的教学理念及时抓彩,让课堂生成向纵深推进,营造无法预设的美丽。该文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把握好预设与动态生成进行了分析,旨在打造本真而有效的数学课堂,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2.
充满生命活力的数学课堂需要教师精心的预设,更需要教师开放的心态营造民主、宽容的教学氛围,以灵动的教育机智适机捕捉学生的动态生成,智慧调控课堂方向.数学的课堂往往因意外生成而成就精彩,在预设与生成的和谐融合中卓有成效.  相似文献   

3.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这一新的教学理念指出,我们需要的数学课堂应该是一个真实自然、师生互动的动态生成过程,这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修正与补充。因此,教师应将精心预设与课堂生成融为一体,为动态生成预留更多的空间,及时捕捉学生思维的闪光点、易错点和思维定式点,有效对学生进行引导,使数学课堂呈现出精彩与灵动。  相似文献   

4.
"非预设性生成"是学生不满足于课程学习目标而对知识做出的一种自主性探究,是课堂中的宝贵资源.正确处理好"非预设性生成"是教师教学智慧的体现.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与引导者,高中数学教师应善于运用自己的教学智慧,在促进课堂预设生成的同时,善于捕捉学生的动态生成,并因势利导,为学生搭建自主探究与发展创新的平台,从而让数学课堂真正成为落实学生数学思维和创新意识培养的高效课堂.  相似文献   

5.
科学的预设是为了更有效的生成,而精彩的生成也离不开科学的预设,数学教学活动中的预设与生成应相辅相成、和谐共生。教师应在全面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和有效地开发课程资源,使预设富有成效,同时能智慧地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使"预设"与"生成"和谐相融,进而成就灵动的数学课堂。  相似文献   

6.
我们一直强调课堂的教学应是"生成"的,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动态表现。然而,我也认为高效的课堂、精彩的"生成",离不开充分的课堂预设。只有合理、充分预设才能保证课堂的高效,但在教学过程中又不能受到预设的限制,而让课堂失去灵动性。  相似文献   

7.
郝俊红 《新疆教育》2012,(18):184-184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教师教学理念的不断革新、以学生发展为本教学观的自然回归,广大数学教师越来越呼唤和重视生成性的数学教学课堂的构建,无比期待那种充满灵动的、富含生命力的智慧课堂的出现。不经意间,关于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究竟是应该“预设”还是“生成”的讨论硝烟四起,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作为一线的教师我也想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8.
数学课堂是充满生命活力的,就因为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体 课堂教学的价值就在于每一节课都是不可预设的,不可复制的。然而,课前的教学预设依然非常重要,我们要精心去预设,面向每一个学生,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以促进资源的生成。资源生成后又如何有效地利用生成资源呢?这就对教师提出了一种挑战,需要教师机智地进行有效的回应。  相似文献   

9.
学生的生成性学习离不开教师对课堂教学的精心预设。研究数学课堂教学中"生成点""生成线""生成面"的预设对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着积极的意义。巧设疑点,动手实验,以此为切入点,引发学生的思维活动,从而使学生生成知识线,进而拓展发散,形成开放的生成空间。  相似文献   

10.
课堂教学是师生交流互动、共同参与的过程,只有精心的预设才能有精彩的生成。因此,教师应基于学生的发展进行教学预设,设计学生感兴趣、有思维含量的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生成更多的教学资源,使课堂充满活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演绎精彩的数学课堂。  相似文献   

11.
预设与生成是课堂教学中的一对矛盾。在通常情况下,这对矛盾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感到困惑,因为他们认为预设严谨不一定生成有效,预设不够肯定生成会不足。研究表明,预设是对文本的关注。生成是对人本的关注。教学预设是学习生成的基础,没有好的预设就没有好的教学效果。教学预设可以让教与学的活动按课前的安排有序地运行,是保证教学有效性的基本工作,是对教学的理性的思考和布局。当课堂生成出现时,老师的合理引导,不但能达成本堂课的教学目标,还能达到尊重学生、保护其创新思维的火花、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目的。预设中体现教师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对学生情况的全面把握;生成里反映课堂信息的交汇与碰撞,展现师生的智慧与灵动。  相似文献   

12.
在课堂教学中,因精心预设而精彩万分,因动态生成而灵动无限。因此,在高中数学数学课堂中,教师应注重预设与生成的融合,注意弹性预设,实现动态生成。对此,笔者结合教学实践,提出了如下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3.
构建预设与生成相适配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是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教学的应然追求.本文在理解预设与生成概念、感悟预设与生成关系的基础上,探寻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预设与生成的策略,认为教师要善于利用预设与生成,把握好两者的尺度,精心预设、动态生成,才能构建多样化数学课堂,在预设与生成自然转化中提升小学生数学思维活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与创造力.  相似文献   

14.
陈晶 《亚太教育》2020,(1):117-118
精心的“预设”是为精彩“课堂生成”做准备。互联网、大数据时代学生的知识来源广泛,教师要根据学情、教材内容等进行充分的预设才能有课堂精彩的生成。要注重预设的广度和深度,当课堂生成新的教学资源不能按照预设的轨道进行时,要及时调整教学设计,打造灵动的课堂。  相似文献   

15.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正确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可以成就精彩课堂。数学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教师不仅要准确预设、灵活预设.还要适时地突破预设,保证课堂的有效生成,让学生在动态生成的课堂中思考、发现,不断地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6.
课堂教学应该是预设的,也应该是生成的。精彩的课堂应该充分预测、设计,追求理想化的效果,即要“大胆预设”;学生是活动的,思想是跳跃的,课堂是灵动的,课堂要精彩、高效,生成是一种必然,即要“精彩生成”。  相似文献   

17.
钟祖文 《考试周刊》2011,(65):86-87
初中数学课堂,“预设”和“生成”是统一体.是教学理念在嬗变中对传统的超越。课堂教学一旦出现“不速之客”.须巧妙利用意外的“生成”。让学生的思维“归队”,回到预设的教学安排上来。本文例谈初中数学课堂的“预设”与“生成”。  相似文献   

18.
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课堂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课堂、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需要教师在围绕课程目标精心预设教案的基础上,依循学生认知的曲线、思维的张弛以及情感的波涛,以灵动的教育机智随时处理生成性的信息,恰当地施以有效的问题引导,自如地驾驭课堂,真正实现课堂教学的弹性与优化。这一创造的过程充分体现了教师智慧的结晶。  相似文献   

19.
课堂不能再是教案剧的演绎舞台,应是精心"预设"与即时"生成"相统一的弹性调控过程,生成必须有足够的"预设"作为铺垫,否则"生成"将成为无水之源,无本之末。因此,教师要注重课前精心预设,关注课堂动态生成,思考如何引导那些以生命为载体的动态生成性资源,构建有利于学生思维发展的新课堂教学结构,使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涌动生命的灵性。  相似文献   

20.
在新课程理念中,语文教学必须具有生成性的效果。生成性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认为学生是认知的主体。要让教学活动具有生成性,就得注意课前指导学生预习时,所创设的问题尽量让学生能拓展思维、多角度初识文本;课前备课为学生预设问题要留有余地,课堂上以预设问题引导学生敢于质疑发问,拓展思维;课后要让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认识上升为某种语文素养的收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