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对学校管理的要求不断提高,校长作为学校管理的主要领导,其管理能力和管理理念等将直接影响学校管理的质量和效率。随着反思教学在教育中的应用,校长在对教师提出反思教学的要求时,也应提高自身的反思能力,为其他人做出表率。但是目前中小学学校管理中校长的反思能力存在许多问题,影响了校长对学校的管理。研究了中小学校长学校管理反思能力问题的主要表现,并提出解决其反思能力问题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2.
正校长必须深入教学一线,了解教学、研究教学,保持对教学的热情和关注;校长要把自己当作普通教师中的一员,不仅走到教师身边,而且走进教师的心中,诚心诚意地做教师的朋友;校长要充满朝气、精力充沛,具有现代气息,让教师充满期待和希望;校长要经常反思自己、勇于解剖自己,不断给自己照镜子,也渴望别人给他挑毛病、找问题;校长要怀有梦想,不仅让教师对现在充满自豪,也对未来充满信心。教师是教育教学的实施者,是推动学校工作的主导力量  相似文献   

3.
观摩录像分为观摩自己的教学录像和观摩他人的录像。教师仅对教学进行观察,很难捕捉到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细节。这是由于课堂是一个复杂的环境,具有多层性、同时性、不可预测性,许多事件会同时发生。对于教师来讲,一些很重要的事件很难被注意到,更不用说要把它们记录下来。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进步,各种现代化的设备逐步走入教师的反思活动当中,为教师的反思插上翅膀。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实录,不仅可以为教师提供更加真实详细的教学活动记录,捕捉教学过程的每一细节,而且教师可以作为观摩者审视自己的教学,帮助教师认识真实的自我或者隐性的自我,有助于提高教学技能,改善教学行为。教师观摩别人的教学录像尤其是一些同一学科中优秀教师的教学录像,对于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进行教学反思,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是一条非常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教师在教学反思过程中,应尽可能地从不同的角度来审视自己的教学实践,以更全面、更深刻地认识自己,其中每个视角解释着教师教学的不同方面,把他们放在一起,就构成教师教学反思的不同途径。根据杜威的反思理论,反思起源于引起思维的怀疑、踌躇、困惑和心智上的困难等状态,因此应  相似文献   

5.
教学反思:教师专业成长的平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如俊 《江苏教育》2008,(11):35-37
“教学反思只有深化到教师的心灵,成为教师的精神需要才能发挥作用。发表还是不发表作品,那是教师的自由”。针对教师将写教学反思当作“苦差”的现状,校长要注意引领教师队伍走向专业化,学会教学反思,让教师将教学反思当作自己专业成长的平台,变“苦差”为个人成长的“追求”。  相似文献   

6.
专业学习共同体把管理者和教师联结在一起,相互交流,共同学习,以提高专业教学效率,达到学生、教师、学校共同发展的目的。以专业学习共同体为视角审视学校学习文化,发现校长带头学习的示范效应差、教师共同探究与反思的意识不强等问题。要建设学习文化,可以采用强化校长的学习、分享及对教师的支持,促进教师个人和教师团队持续不断地学习,理解和高度关注学生的学习等策略。  相似文献   

7.
校长抓教学,要求自己能兼课,而且要能把课上得很好。我接触一些教学搞得比较好的学校,几乎都有这么一条共同的经验。校长自己把课上好,首先就给教师做出了榜样,而且这样的校长了解教学中的甘苦,与教师有共同的感情,共同的语言,对教师的表扬和批评,都能讲在点子上,教师服气,也确实感到校长对他们有帮助。校长抓教学,还要能够抓住一批人。在关心、帮助所有教师的同时,要着重发现和培养一批骨干教师。一个学校如果真正有那么一批得力、顶用的骨干教师,那你那个学校的教学质量就可得到提高,你那  相似文献   

8.
在新课程改革中,学校面临着教育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重大改革。校长是学校工作的决策者、管理者、领导者。因此,校长对课改的认识、理解、态度及其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课改在该校的进展。随着新课改在我国不断地推开,面对着新课改带来的种种挑战,校长应该首先对自己的角色重新定位,明确自己的职责,自觉融入到新课程改革中去,与课程改革共同成长。对以往校长角色的反思在新课改以前,我国长期实施高度统一的指令性课程范式。在这种课程范式下无论是校长还是教师都习惯于上级部门的安排和管理,校长是课程和教学的忠实执行者,他们工作…  相似文献   

9.
中层干部是学校工作的执行层,在学校事务中发挥承上启下的作用,是校长和普通教师之间的桥梁.也可以这么说,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校中层的工作情况.所以校长必须要善待学校的中层干部,充分调动中层干部的积极性,切实将他们打造成一支有活力的干部队伍,让其更好地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贡献自己的力量.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一名老师,校长在我心中是无比值得敬重的,总感觉他们身手不凡,不仅是专业教学上的引领者,也是学校管理中的领导者,更是我们这些一线教师的指导者,可以说为了学校的发展、为了教师的专业成长,大多数校长都在默默辛勤耕耘着。可当我大学毕业真正踏上教师岗位时,与校长发生的一些事,曾使我对“校长”的美好产生了怀疑,进而也曾严重影响了自己的教学心情,花费了很长时间才慢慢调整好自己的工作状态。  相似文献   

11.
清晨,校园草丛中。一台摄像机悄悄地对准了每一位教师,拍摄他们是如何从一张废纸边走过去的。摄像机的主人——一名小学高年级的孩子失望了。当他将自己拍摄下的镜头交给校长后,校长被震惊了:录像里的教师们看见废纸,或眉头一皱,或视而不见,或摇头慨叹,或踩着废纸前行,他们中没有一个人弯下腰,将纸轻轻捡起。校长面对的是孩子质疑  相似文献   

12.
谈反思型教师及其反思力的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反思型教师以其探究性、自律性、发展性和创造性,通过在课堂教学、理论学习、交流借鉴中的自我反思和自我评估,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实践,实现自我超越。教师借助于教学档案、教学日志、教师学习审记、角色模型描述以及教学录像等活动,可以培养和提高反思力。  相似文献   

13.
周国昌 《考试周刊》2011,(90):205-205
教学反思是教师对课堂教学中所发生的事件加以注意,通过记教学日记、写教学反思、进行座谈、深堂教学现场录像、请同行观课、听课和评课等方式,探讨、思考自己的教学行为,从而加深对教学的认知与理解,提高专业水平。教师正是通过这种对自己教学行为不断进行的批判性反思.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教师的专业发展就是一种自我反思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田慧生 《人民教育》2012,(Z3):58-59
一段时间以来,我在各种场合呼吁校长要做有教育智慧的校长,教师要做有教育智慧的教师。之所以提出这个问题,是因为长期以来我们热衷于将各种教育教学理念、理论模式及方法引入、移植到学校、课堂,并要求校长、教师接受、认知、照搬和实施,却忽视了校长、教师基于自身实践、体验、感悟、反思而形成的教育智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中层干部是校长的左膀右臂,在学校事务中充当着重要的角色——“粘合剂”,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校长和普通教师之间的桥梁。一所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校中层干部的工作情况。所以校长必须善待学校的中层干部,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切实打造成一支有活力的干部队伍,让其更好地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贡献自己的力量。  相似文献   

16.
“校长是否应该兼课”已成为教育战线的一个被大家关注与争论的热门话题。它之所以被广泛关注,是因为它不仅关系到校长评价考核问题,也关系到如何提高学校教学质量问题。校长是否应该兼课,有人欢喜有人忧。赞同者认为,校长应具备“进得课堂,讲出名堂”的基本功,绝不能脱离教学一线。兼课有利于校长全面了解学生、教师,有利于管理水平的提高。兼课为校长决策提供了依据。反对者以为,校长应有自己的工作岗位,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钻研某一门学科的教学。他的重点工作是保证学校有一个良好的内外部环境,调动一切可调动力量促进学校、学生的发展和教师的专业成长。本期栏目特将对此问题持不同观点的校长、教师分为正方、反方,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实际工作经验,从各自的角度阐述对此问题的观点和态度。也欢迎广大读者在阅读完本期栏目后,将自己的观点发送至栏目主持人信箱:liyuanyuan1981@126.com,我们将对来稿读者的观点进行后续报道。  相似文献   

17.
陈校长是我师范时的同桌,现任苏北某校校长,最近与我打电话向我诉说自己的苦闷。原来他们学校在发放“中考教学成果奖”时,一位教师在大会上当众大发雷霆,痛陈学校的奖励制度不科学、不合理,不能体现“多劳多得、优劳优得”的原则。陈校长的第一感觉是教师“反了”,竟然敢与自己“唱对台戏”,这样的做法会使自己很失面子,而且会影响和带坏其他教师,在教师中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8.
教师专业发展“五步曲”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随着学校教育与管理理念的变革,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成为教师管理的重要方面。在学校中,教师专业发展应形成“五步曲”:学习教育理论,在理性认识中丰富自己;反思教学实践,在总结经验中提升自己;尊重同行教师,在借鉴他人经验中完善自己;投身教育研究,在把握规律中超越自己;坚持教学相长,在师生交往中发展自己。学校为此需要建立相关制度:校长参与和指导制度、服务和指导型的组织制度、教师学习和反思制度、教师观摩和交流制度、课题申报和资助制度、评比和奖励制度、校外交流和研讨制度、专家引领制度。  相似文献   

19.
教学反思的条件及其营建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新一轮基础课程改革要求,目前,很多中小学教师都在进行一定程度的教学反思。但是教师在教学中的反思能否顺利进行、是否有效则受一定条件的影响和制约。影响教师反思的因素包括教师自身的反思意识、反思态度和知识基础等内在条件和学校缄默文化、个人主义文化和封闭文化等外在条件的影响。学校应在校长的带动下,创设符合反思精神的管理机制,以利于教师的反思和教师的专业成长。  相似文献   

20.
苏小霞 《上海教育》2009,(11):47-49
在今年4B的“当代校长”中,我们请几位校长从学校管理和学生发展的角度来谈了他们对创新人才培养的思考与实践。在学校里,学生创新品质的培养更多地落实在每一位教师的每一堂课之中,因此,教师如何理解创新人才培养,如何将自己的理解落实为具体的课堂教学行为,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期,我们请几位不同学科的教师,谈谈他们对于创新人才培养的理解和实践。从他们的文章中,我们会发现,创新人才培养,可以表现为最细微的教学行为,也可以表现为最诗意的教学生活。或许,这本身就说明了创新人才培养在不同的教师那里已经表现出鲜明的创新特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