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一名通讯员难,当一名战士通讯员更难。有一次,我到一个团里采访一名干部,一见面我就说明来意,他态度生硬地说:“没什么好写的”,掉头就走了。第一次,我又去找他,他推说有事,又一次拒绝了采访。我不死心,第」轰前去找他,他正和同事甩老K,旁边的一位同志见我来过几次,觉得过意不去,悄悄对我说:如果你是记者就好了。战士通讯员就不能采访吗?我真想不通。但我没有因碰钉子而泄气,一种强烈的责任感驱使我第四次去采访他。经不住我再三的软缠硬磨,他终于接受了我的采访。不久,这篇稿件见了报。后来他见到我时不仅夸我?还直…  相似文献   

2.
光阴似箭,弹指一挥间,敬爱的周总理离开我们已经20年了,但他那种超人的科研智慧仍被人们称颂,他的高尚情操有口皆碑,尤其他深爱人民,处处想着人民的美德,更是永远让万民景仰。总理1958年至1972年间曾6次来河南视察工作,我作为河南日报记者曾有幸6次跟随采访,亲眼目睹总理的风采和感人肺腑的事迹,至今难忘。  相似文献   

3.
喻乐 《传媒》2004,(1):8-8,18-20
采访朱德付,烟不停、笑声不停。之前有很多人告诉过我,朱德付是很有智慧的人,时常妙语连珠、警句迭出。两个小时的对话使我察觉到,在朱德付的智慧深处,在他生活的四十年间,是激情燃烧的岁月。  相似文献   

4.
中等个子,国字脸,未开口先带三分笑,这便是梁志刚给人的第一印象。第一次接触梁志刚,是我刚调师机关不久。那天,我们组织全师报道会战到团里采访,采访结束刚回到招待所,便响起了敲门声,我拉开房门,是一位佩戴上等兵军衔的战士。他口未开关先露:“请问你是谷干事吗?”我点了点头,说:“对呀。”他的脸立马笑成了一朵大菊花,说:“嘿嘿,我找了你几次,现在总算见到你了。”我把他让进屋,他自我介绍说,他叫梁志刚,很热爱写报道,希望我给予指点,说完像弥勒佛似的笑眯眯地望着我。我说好啊,你以前在家搞过报道吗?他说没有,…  相似文献   

5.
这是一次期待已久的采访。在约定时间的1分钟后,贺智生大步从门口走进,身着浅蓝色的衬衣。他礼节性地与我握手,引导我进人他的办公室,室内简单甚至有点简陋的装饰让我们大吃一惊,然而,这的确是中国互联网上著名的网站之一——千龙网的总裁办公室。简单的寒喧之后,采访开始了,他的谈话正如他坚守的观点一样务实。  相似文献   

6.
他是那样深情地爱着自已的祖国和人民──回忆两次采访邓小平李年贵一代伟人邓小平同志逝世之后,我思绪万千,心潮难平。十几年前两次采访他老人家的难忘情景似乎更清晰地浮现在我的眼前。1979年8月28日早晨8点多钟,新华社总编室接到中央办公厅通知:小平同志上...  相似文献   

7.
我与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教授相识已有21年了。在这21年中,有时他来中国访问,有时他邀请我去国外采访。在相处中,他正直的为人、严谨的治学态度,尤其是他对我这个对物理学和外文都很差劲的记者的关照和提携,以及生活上对我无微不至的照顾,都使我永远地难以忘怀。那是1979年的秋天,有一次我在中国科学院采访,听该院外事部门的一位负责人讲,丁肇中要来中国讲学,范围和这年春天著名物理学家李政道一样。听到这个消息,我以一个记者的敏感,立即决定采访他。不料,事情进行得不顺利。原因是,中国科学院当时的…  相似文献   

8.
我曾经采访过许多人,但是采访同行还是第一次。坐在我面前的这位年轻人已经不是第一次接受记者的采访了。十二年前,当他还只有十三岁的时候,因为写了一部反映小学生生活的十五万字的小说,引起了天津新闻界的注意。现在,他又由于在一九八三年全国新闻测试中,以总平均九十二点三分的优异成绩取得第一名,又一次受到了同行  相似文献   

9.
我之所以只写高粮同志的采访事迹片断,是因为我只跟着他采访了一段时间,不可能了解更多的事迹。然而,就在这段采访的过程中,高粮同志对党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实事求是的采访作风,不为名利的高尚品质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1983年5月,当年63岁的高级记者高粮来到云南边防采访,有关部门介绍他到中越边境某团采访指战员们五次扑灭山火,保护国家森林的事迹。当时,我刚调到团里当兼职新闻干事.高粮同志一到,我就向他介绍了扑灭山火的有关情况。我认为:凭着高级记者的手笔,又有我介绍的那些情况,他足  相似文献   

10.
采访北京人民广播电台新闻台《人生热线》节目主持人苏京平,第一个感觉就是他这条热线的确够热的。一个半小时的采访时间里,我的访谈十多次被热线铃声打断。回想我对近千个人物的采访经历中,这是被电话铃声打断最多的一次。苏京平用他那略带沙哑的声音,向我敞开了一个广播人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11.
秀才团长     
我们团长徐国稳,从当战士、排长、连长到侦察科长;从参加对越自卫还击战到历次抢险救灾,无论是当战斗英雄,还是普通一兵,他从不表功,他言:“咱没这习惯”。但有一点,他常常引以自豪的,那就是当报道员时练的写作基本功和一手漂亮的书法。谦虚的人容易接近,这句话在团长那里得到了验证。别看团长身材魁梧,但很平易近人。我初当报道员那阵子,采访个班长都语无论次,甭说采访一团之长了。可是后来有次采写参谋长的报道硬是把我推了上来。参谋长是团长治部下,团长对他知道得最多。那天,我上门找团长,硬着头皮喊声报告,一进屋,团…  相似文献   

12.
26年前,我在政府机关工作,一次偶然的机会认识了现任经济日报社常务副总编辑罗开富同志,有幸被领导安排陪同他到文山县的基层采访。短短几天的接触,他给我讲了新闻殿堂里的许多动人故事,谈了他多年从事新闻工作的难忘经历,特别是通过他的耳濡月染和言传身教,使我对新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引导我走上了业余新闻工作这条路。从1980年开始,  相似文献   

13.
刊林漫步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周谷城,是位学识渊博、阅历丰富的一代文史学家。在解放前,他有过三次搞新闻的经历。他说:“过去我搞过采访,现在也经常接受新闻界的采访,要搞好采访,我的体会是要放下架子,善于谈话。最好的方法是通过聊天把要采访的内容记在脑子里,回去后整理一下就是一篇好文章。”他随口举了一个例子:“前不久。美国一份中文报上发表了一篇采访我的文章,我读后发现一点都不错,话都是我的话,情况也很正确。但我就是想不起来记者是怎么采访我的。最  相似文献   

14.
1997年10月,我到欧洲去看儿子。在北京等签证的一周,穆老又给我分出三个上午,主要谈“化大革命”时期。同时我与杨贵取得联系,到他家作了一次长谈,谈他修红旗渠时穆青对林县的采访和他对穆青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胡敏华 《中国广播》2009,(12):56-57
我在上海电台当体育记者时,经常有机会出国采访国际比赛。2001年,当台领导决定让我去莫斯科采访北京第二次申奥时,我既兴奋又紧张。记得1993年北京第一次申奥,我的一位同事曾去蒙特卡洛采访。在我们做完投票大直播后的第一时间,我接到了那位同事的电话,他哽咽着告诉我,  相似文献   

16.
党 中央粉碎“四人帮”后 ,胡耀邦同志担任过中共中央党校常务副校长、中共中央组织部部长、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中共中央秘书长等职务 ,后来担任中共中央主席 ,在中共十二届一中全会上 ,他又当选为中共中央总书记。在那十多年间 ,我有幸作为新华社采访中央新闻的记者 ,经常随同耀邦活动 ,采访新闻报道。记得第一次采访他个人 ,是在他刚刚上任中组部部长一个月的时候。那时 ,我有个朋友叫陈文伟 ,他在中组部老干部组工作。据陈文伟同志介绍 ,胡耀邦同志一到中组部 ,便大刀阔斧地开展工作 ,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 ,使中组部面貌大变 ,许多老…  相似文献   

17.
送上门的线索儿童是人类的未来,春天的花朵,使我终生难忘的一次采访,这就是报道拐卖儿童的问题。这次采访的最后成果是由作家出版社出版了《失落的小太阳——拐卖儿童纪实》一书。这次采访的起因还是早在1989年间,我采写了一篇拐卖妇女的报道发表在《中国妇女报》上,这篇报道发表后,却引一些被拐卖儿  相似文献   

18.
李坚 《新闻记者》2001,(2):33-34
三 星堆似乎与我有点缘分。三星堆激发了我采访的灵感 ,也点燃了我艺术的灵感。90年代初我曾两次采访三星堆 ,世纪之交 ,我第三次踏上了这片神奇的土地。有趣的是第一次与第三次都是来去匆匆。有关三星堆的信息最早是画家章涪陵教授告诉我的。他说 :“李坚 ,你知道吗 ,四川出土了一个与人等高的青铜像 ,时间比秦兵马俑早1000多年 !”我不信 ,但章老师说是确实的 ,只是具体地点他说不清。后来在一次社交场合 ,与文汇报的郑重老师谈起此事 ,他说确实是有的 ,就在四川广汉的三星堆 ,而且他刚刚从那里回来 ,大饱了眼福。于是 ,我便以最快…  相似文献   

19.
平时,在采访中碰到过不少特殊情况:被刁难、被拒绝,甚至是被威胁等等.但像这样的采访我还是第一次碰到:不忍心去采访他,不得不去采访他;采访时被他深深地感动着、鼓舞着……  相似文献   

20.
一位在报社工作的朋友有一次找到我,让我跟他出去采访,回报是晚上二锅头伺候。那两天我正“胃缺醇”,也就不假思索地答应了。谁知那是一次非常惊险的采访。原来,北京最近出现了一拨抱着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