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学《认识钟表》,在教完整点的读法之后,老师说:“杨老师今天中午是一时到校的,薛老师比杨老师稍晚一会儿到校,薛老师是几时到的呢?”一个学生说:“一时多到的。”老师很自然地引导:“对,我们也可以说‘大约一时’到的。”然后,老师又在钟面上拨了几个时刻让学生说(如9∶05大约九时),当老师拨到9∶55时,一个小家伙举手了。“你说。”“小约十时。”比整点多一点是“大约”,比整点少一点不就是“小约”吗?多么精彩的回答呀!把听课的老师全都逗乐了。“坐下去,再想想好吗?”显然,老师对这个答案并不满意。[什么是创造?这就是创造!是创新的萌…  相似文献   

2.
我六岁的时候就上学了,在小学里,我认识了我的启蒙老师——薛老师。薛老师不仅教会了我许多知识,还让我懂得了做人要守信用。那是在我上五年级的时候,有一次轮到我和几个同学值周。等我去了以后,发现值周老师刚好就是我最喜欢的薛老师,我心里真高兴!就这样,每天我都和薛老师一起值周。到星期四那天的时候,薛老师对我们说:“这一周你们辛苦了,明天你们汇报完之后到我办公室来,我给你们带我自己做的草莓罐头吃!”当时听了这话,我们都不知道薛老师是当真的还是随便说说,因为我们经常听有的老师说什“么带你们出去玩“”给你们带好吃的”之类的…  相似文献   

3.
在海安县实验小学听了特级教师薛法根《爷爷的芦笛》一课的教学,薛老师的课堂平实而不失精巧,本真而不含伪饰,让听者如饮一杯清醇的碧螺春,香在嘴里,留在心间。这里,我选几个出现在课堂上的细节,谈谈这些细节带给我的一些启示和思考。“他读对了一半”在《爷爷的芦笛》第一课时的教学中,薛老师在黑板上写了“闸、踩、眬”三个字,请一位同学读这三个字时,学生将“闸”读成了“jiá”,薛老师并没有简单的“告诉”学生正确的读音,而是这样做的:“这个字念‘jiá’,为什么这么念呢?”“因为它里面有一个‘字甲’。”“他读对了一半‘,闸’里面这…  相似文献   

4.
薛老师     
薛老师是一所乡村小学的教师。说是教师 ,他却不教课 ,而只管着学校敲钟打铃一类的杂务。据说 ,薛老师原先教过语文 ,且讲课非常耐听 ,声音抑扬顿挫 ,颇有古代大儒风范 ,在“文革”中因“出言不逊”屡被批斗 ,后来上课便只管讲课 ,最后连学生听与不听、乱与不乱竟也不过问了。校长因此让他由教课改为管学校的杂务工作了。不过薛老师打铃还是蛮认真的。听学校的老师们说 ,薛老师打铃时间掌握得十分精确 ,往往误差不到一秒。打铃的时候 ,他总是左手抬起来看着手表 ,右手放在电铃按钮上 ,待秒针走到最后一格时 ,他才按动电钮。还有人说 ,为了校…  相似文献   

5.
一次,在放学回家的路上,耳听几个学生在前面议论着什么,循声跟上,正听他们说:“子迎是老师的亲戚,老师才特别喜欢他。”“要是老师与我是好朋友,那该多好啊,我什么都不怕,犯了错老师也不会批评,课上老师一定多叫我回答几次问题,多表扬我几句。”“要是老师与我家是亲戚多好,我一定请他为我多讲几个我爱听的故事,为我多画几幅我喜欢的画。”“要是老师是我的亲戚,我一定好好努力,争取每天什么都得‘优’,让老爸老妈高兴,让爷爷、奶奶更开心。”……第二天到校,我便急忙找来学生登记表,详细地查找并记下了那几个学生的家庭…  相似文献   

6.
校园幽默     
哥德巴 一天,见自作聪明,常常闹出一些笑话的学生小毛笑嘻嘻的从数学教研室走出来。问何故,他得意洋洋地说:“你别看那些数学老师上课时多么道貌岸然,一副有学问的样子,其实也很无知。”我吃了一惊,这家伙数学成绩平平,怎敢如此信口雌黄。便问此话从何说起?他说:“我听杨老师在和周老师、王老师谈什么,‘歌德巴赫猜想’,‘歌德巴’就是英  相似文献   

7.
在学校组织的一次业务学习时,我有幸观看了徐州大马路小学邹凯老师执教的《赶海》录像。其中邹老师对学生的一句问话:“老师说明白了吗?”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乍一听来,似乎没有什么特别。可仔细一品味,我们不难发现:“老师说明白了吗?”是教者对自己的要求。如果学生没听明白,那当然是老师没说清楚,或者没提醒学生听,老师可以重说。这充分体现了教者对学生的尊重。“大家听清楚了吗?”或者“同学们听明白了吗?”这往往是教者对学生提出的质问,我已经说清楚了,你什么原因没听清楚?虽然也可以重说,但责备已很明显。学生就是没听清楚,也不…  相似文献   

8.
多年来,我一直有写日记的习惯。我这个习惯是被逼出来的,学生逼的。一天中午,我刚到学校,班长和几个学生跑来告诉我,经常不做作业的贾朋在教室里说他就不写日记。贾朋说“:老师都不写日记,凭什么要我们写?”还有几个男生也跟着起哄,说老师写日记他们就写。我一听,火冒三丈:竟敢和我叫板?凭什么让你们写日记?就凭你们是学生!还不是为了你们好!我刚想把那些学生叫来训斥一顿,又一想,他们的话也不是没有道理。老师没有做的事,凭什么要求学生做?想到这儿,我对那几个学生说“:你们先回去,待会儿老师来处理。”放学时,我对学生说“:有同学给老师提…  相似文献   

9.
曾闻 《教育文汇》2013,(3):45-45
前几天,由于儿子触犯了“校规”,我被班主任“喊”去。据儿子说,他们班常常有一些“犯规”吃“黄牌”的学生家长也被老师“喊”到校。老师“喊”家长到校,是关心孩子,但笔者认为其效果不一定会好。  相似文献   

10.
中午安排好孩子们午睡后,我正准备打个盹儿, 两个学生跑来神秘兮兮地说:“杨老师,我们在地上 捡到一张纸条。”我顺势接过,看见纸条上写满了对 话:“你最喜欢哪位老师,是邓老师还是杨老师?” “邓老师太罗嗉,我不喜欢。”“那杨老师呢?”“我  相似文献   

11.
回归教学的“回归”,我的理解就是返璞归真,还教学的本来面目。我是一名农村的教育工作者。在我的家乡奉贤,我已经工作了23个年头。我以前一直教高中物理,我经常问我的学生:“你们感觉老师这样教好,还是那样教好?”时至今日,现已成为区、市骨干教师的学生对我说:“听杨老师的课最开心!”这使我感到欣慰,也使我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下面,我对回归教学谈点粗浅的想法。  相似文献   

12.
薛元荣 《中国德育》2007,2(7):74-74
下午放学时候,我在楼梯口遇到了我的学生玲雅和小燕。“薛老师,下个星期我要送你一张贺卡。”玲雅说。“老师,你人好。我也要送。乔老师太凶,就不送了。”小燕说。“人好?是吗?我怎么不觉得?”背后还会“议论”老师,这群小家伙。“不算好,马马虎虎吧。对你们好,可是咱们班的成绩上不去呀。”我受到了学生的“表扬”,心里有些洋洋得意。被学生“表扬”一句“你人好”,酸楚中有一丝甜蜜的感觉。我这个语文老师“好”在哪里?想了想,大约有这样几点。  相似文献   

13.
笔者从事教育工作多年,学生说“我只想考第一名”这样的话听得多,但学生说“我只想考第十名”却是头一遭。前几天,听老师们议论着一件新鲜事,一个学习成绩拔尖、各方面全面发展的学生对老师说:“老师,我只想考第十名。因为某老师说,无论是企业家、科学家、还是一些伟大的政治家,从爱因斯坦到比尔.盖茨,这些杰出的人物,都是第十名;第一名、第二名的人基本上没有成大气候的(这就是广为人知的“第十名效应”)。既然这样,我就要舍第一而争第十了。”很显然,某老师所说的“第十名效应”对这位学生产生了负面效果。为什么会这样呢?其实,“第十名效…  相似文献   

14.
难忘的一天     
前两天,老师笑眯眯地走进教室,对我们说:“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东莞市教育局局长杨伯伯要来看望我们了!”听到这个消息,全班一阵欢呼!在同学们的欢呼声中,我既兴奋又紧张,心“扑通扑通”跳个不停:毕竟写给杨伯伯的信是我执笔的啊!还是在上个学期,我们班开展了一个以“保护眼睛、预防近视”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走近心灵的“窗户”》。活动结束时,由我执笔,把我们对长安镇中小学生进行视力调查的结果向杨伯伯作了汇报,并提出了我们的建议。事情过去了,全班同学都没有在意,更没想到杨伯伯会来看望我们。如今,杨伯伯真的要来了,你说,我怎能不激动呢?2006年9月6日上午,平时热闹的班级显得比往常安静了许多。快要放学的时候,听老师说,杨伯伯来了,在会议室里正跟老师座谈呢。我们都端端正正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等待着这激动人心的时刻到来。教室里鸦雀无声,仿佛能听见周围同学呼吸的声音。这时候,我偷偷地看了一眼坐在我身后的陈雯珊,她神情严肃,显然也有些紧张。11点45分,一个身穿蓝色底纹T恤衫的高大的身影出现在教室门口,我的头脑飞快地转动着:他是杨伯伯吗?果然,他就是杨伯伯!随后,大家不约而同地喊起来:“杨伯伯好!”只见杨伯伯一边微笑着跟我们...  相似文献   

15.
我实习的班上,有个学生叫艾进,常常打其他同学,老师无论怎样批评他也改不了。有一次,我同他谈天,得知他家离校很远,每天早上五点钟起床,六点钟上学,步行一个多小时到校上课。听他说到这里,我由衷表扬了他:“你真有毅力,李老师要向你学习。”当时,他胸脯一起一伏,很激动。我随即又说了一句:“艾进,要是你不再打同学就更好了。”的确,那天他比平时表现好。我抓住这个转机,在以后的日子里多次肯定他的优点,引导他用自身的优点克服缺点,收到了较好的教育效果。由此,我觉  相似文献   

16.
风波前奏“很爱很爱你,所以愿意陪伴着你……”杨老师左脚刚踏进校园,耳边就响着一首首爱个没完的歌曲。人到中年的杨老师真想不通:如今的学生怎么就整天哼着“爱、爱、爱”,他们懂得什么叫爱情吗?自从学校广播站开设点歌节目以来,播放的全是港台流行的情情爱爱的歌曲。看来,得找同学们聊一聊。想到这,杨老师加快了步子直奔广播站。杨老师走进广播站,环顾四周,只见CD架上一排港台的流行歌曲碟子醒目整齐地排列着,而那些经典老歌碟子却沾满了灰尘躲在角落里。广播员小丽看到杨老师走进广播室,便热情地跟杨老师打了个招呼。杨老师让小丽通知全体广播员下午放学后开会。你议我议广播室里,一群小播音员叽叽喳喳地吵个不停,他们正根据杨老师提出的话题争论着点歌节目应该播什么样的歌曲。“依我说,现在爱听艺术的、怀旧的、经典歌曲的同学已经是稀有动物了。”“哈哈哈哈……”大家笑得前倾后仰。“你们全都喜欢港台流行歌曲吗?就没有人喜欢一些其他类型的歌曲?”杨老师问道。前面的几个同学都爽快地点了点头。见小敏不动声色,杨老师便问:“小敏,你呢?”小敏是一个文静漂亮,颇有艺术细胞的女生。“其实,我更喜欢经典的民族歌曲。因为我觉得港台流行歌曲的歌词大多是一些陈词滥调,不...  相似文献   

17.
多次听到老师们叹息,说批改议论文时,对学生不会用事例论证束手无策:一个班四五十名学生,举的例子都差不多,而且都是老一套,比如,论勤奋必定说谁,谈锲而不舍肯定提谁,呆板到一无可看.我记得有一届的高一,上讲评作文课,忽然来了许多外地老师要听课,我那节课真不想让别的老师听,但既然大家远道来了,也就不见外.我让一个小组11个同学轮流读自己的议论文,我站在讲台前,什么话也不说,让他们自己感受.第三个同学读到“哥白尼”的事例时,已经有人笑了;到第六个“哥白尼”出现时,听课的老师已经忍俊不禁;到了第十一个同学站起来时,这个同学说:“老师,我能不能不读了,我也……”全班大笑,听课的老师也都笑起来.怎么会有那么多“哥白尼”的?我真的不明白.请想,一位教师改两个班的作文,一晚上遇上几十个“哥白尼”,有可能梦里也有“哥白尼”,他的精神能不崩溃么?  相似文献   

18.
一天早晨,雅拉的妈妈着急地对我说:“杨老师,雅拉的眼睛不知怎么啦?看东西时,总要眯起来,也不知道是不是近视眼?”我听了感到很奇怪:雅拉的座位靠黑板最远,我在黑板上画  相似文献   

19.
赵龙 《师道》2006,(6):38-39
最近,我在海安县实验小学听了全国著名特级教师薛法根《爷爷的芦笛》一课的教学。薛老师的课堂平实而不失精巧,本真而不虚伪,让听者如饮一杯清醇的碧螺春,香在嘴里,留在心间。在此,我选了几个在当时课堂上出现的细节,并谈谈这些细节带给我的启示和思考。“他读对了一半”在《爷爷的芦笛》第一课时的教学中,薛老师在黑板上写了“闸、踩、”,并请了一位学生来读,学生将“闸”读成了“j iá”,薛老师并没有简单地“告诉”学生正确的读音,而是这样做的:“这个字念‘j iá’,为什么这么念呢?”“因为它里面有一个字‘甲’。”“他读对了一半,‘闸…  相似文献   

20.
开心对对碰     
这边请有个外国学生初学中文,十分吃力。这天,老师问他“:如果我想让某人到这边来,用中文怎么说?“”这边请。”外国学生一字一顿地说。老师听了满意地点了点头,又问:“那么,如果我想让某人出去,用中文怎么说?”外国学生眨眨眼睛,说:“首先,我走出去,然后对他说‘:这边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