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3年,对中国新闻界而言,是极不平凡的一年。在政府、民众、传媒这一社会链接中,它在看似平淡而不张扬的新闻潮下,涌动的是携带许多前所未有的新元素而走向政治生活的前台,透过那些里程碑式的新闻报道、新闻评论和媒体运作形态,彰显了新闻事业记录历史、影响社会历史进  相似文献   

2.
赵光  李宏宽 《新闻传播》2006,(10):47-47
艾丰先生在讲到新闻语言时,在提出了“新闻语言能否成为一个独立的概念?”的问题时给了肯定回答,即:新闻语言是一种独立的语言,它应该具备“真诚”的素质。 新闻语言为什么要“真” 大家都知道,“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新鲜”是新闻存在的价值,这两点是新闻最基本、最核心的特点,这不是某个人的规定,而是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人类为了求生存、求发展的需要。这里讲到的“新鲜”,主要是由新闻的内容决定的,  相似文献   

3.
言论、出版(包括新闻)、结社、集会等等的自由,是现代精神交往政策的主要特征。这些“自由”通常指的是同一个意思,即表现自由,意为“搜集、发布、传送和收受新闻的自由”的新闻自由概莫能外。在世界精神交往政策的历史上,19世纪是人民争取各种表现自由的世纪。言论、出版、集会、结社等等的自由,成为一次又一次人民斗争中的伟大口号。从本质上看,新闻自由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上的,同一定社会历史发展阶段相适应的人的政治权利在新闻传播活动中的一种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4.
陈邵桂 《新闻界》2004,(1):58-58
政治文化和新闻传播都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新闻传播总是要受到一定社会政治文化制约,并进而受到其影响。政治文化包括人们的政治认知、政治情感、政治信仰、政治价值观、政治责任感等。它的形成与发展与一定社会的历史文化传统密切相关,又与现实的社会政治制度紧密相联。作为一定社会文化现象的政治,必然影响着该社会中的  相似文献   

5.
吴迪 《新闻知识》2001,(5):31-32
40年代《申报》的社会新闻版,经常刊载上海本埠或全国各地的珍闻异事巨案异象、风花雪月等等新闻事件,都是当时的广大读所喜闻乐见的,然而,1948年4月至7月《申报》却刊登了一系列最终被证实是假造的关于“杨妹事件”的连续报道。人们因此不禁要问,在当时中国享有极高声誉的《申报》缘何做出了这样对广大读极不负责的报道,以及究竟是哪些因素诱发了此系列报道的出炉,现在就让我们站在客观、公正的立场上,以历史的眼光去审视这一引起当时社会轰动的新闻事件,并揭示出对新闻“把关人”在判断新闻真伪和决定新闻权舍时,产生重要影响的环境因素。  相似文献   

6.
姜兵 《青年记者》2007,(8):57-57
“民生新闻”近年来大量涌现并广受欢迎。民生新闻不是作为一种新的新闻类型而出现的,它不是时政新闻、社会新闻之外的新的新闻体裁,其报道范围并不仅仅限于社会新闻领域,已拓展至时政、经济:等多个新闻领域。民生新闻是作为一种全新的新闻观念而出现的,并已形成为一种思潮,成为一种全新的新闻实践方式,对传统的新闻观念产生了全面的冲击。[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在电视新闻报道过程中.社会新闻占据一定量的比重。社会新闻引人关注,也容易引出争议,因此,把握好社会新闻的“量”与“度”,是新闻采编人员要认真细致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2011年英国《世界新闻报》因"窃听门"事件而停刊,西方新闻传播业界又一次遭受了严重的信任危机。然而,西方新闻传播业经过数百年的历史发展,已经形成了强大的自我修复能力,不断完善着以"新闻自由"为根基的西方新闻职业道德体系。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这套强势的话语体系仍将是国际社会新闻传播业界和学界的主流体系,并依据它来制定行业规范。  相似文献   

9.
娱乐新闻的后现代性表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娱乐新闻成为很多媒体必不可少的部分。 娱乐新闻的出炉,有其深刻的后现代性背景。后现代性是针对现代性而提出的概念。“现代性”指的是17世纪以来,以“理性”为核心词建立起来的以启蒙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化模式。现代性理论倡导人类依靠理性建造一个更合理的社会。现代性的思维逻辑一直影响到今天,并且塑造了现代社会基本的历史和化景观。  相似文献   

10.
倪嘉  马玉龙 《新闻知识》2004,(10):57-58
2003年,安康日报为了适应市场而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摄影部创办了图并重、以图为主的《广角镜》新闻摄影专刊,每周一期。编委会把它作为强化新闻图片宣传的手段,当做新闻和报纸改革的重要措施来抓。创办之初,我们就把《广角镜》定位在“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上,力争用新闻照片的“广角镜”透视纷繁复杂的大社会,用生动、活泼、多味的内容和形式来吸引受众。创办仅一年多时间,就在读中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1.
一份对开的周报在同一期以整整五个版面对一个新闻事件进行报道、求证,这在中国新闻史上恐怕是罕见的。2000年1月14日的《南方周末》即如此。尤令人深思的是,此举的意义并不在于所报道事件本身,而在于它揭示了一个事实:作为代言社会公众利益之公权的新闻舆论监督已处于一种非常态的尴尬境地。 最好的例证就是“刘秋海事件”。该事件缘起于一起普通的交通事故。原告陈小俐诉被告刘秋海交通肇事逃逸,被告称原告系自己驾驶摩托车摔伤,被告出于人道相救,反遭事发地广西北海市银海区交警队扣车,并被诬告,遂向社会鸣冤。《南方周…  相似文献   

12.
2003:打造媒体公信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说“三贴近”诠释了“媒体公信力”全新内涵,首先就在于它强调了媒体公信力要始终建筑在群众利益之上,建筑在媒体与群众的血肉联系之上媒体公信力时刻经受着现实的考验,媒体一旦背离了新闻规律和传播规律,其公信力必然受到伤害媒体打造公信力的手段很多,其基本原则是保证新闻的真实性,基本目标是增强媒体的信誉度、权威性和影响力媒体的报道权本来是作为公众权利的一种体现,媒体一旦拿这种公众权利与金钱交换,事实上就是一种“权钱交易”。“有偿新闻”只要存在,媒体就不可能有公信力可言  相似文献   

13.
骆正林 《新闻传播》2006,(2):52-54,56
新闻是由事件构成的,电视新闻当然要给观众报道“事件”。世界每天都有大量新闻发生,但是电视在选择“事件”时,却为“我拿什么奉献给你”而苦恼。在社会空间内,观众的注意力是有限的,而频道密度却在不断上升。这样的背景下,电视人被逼着从“文化人”向“儒商”转变,他们必须精通“事件营销”的技巧,才能让自己的新闻做得有人看。  相似文献   

14.
2007年2月28日,央视《新闻联播》播出了一条文化新闻:《于丹〈论语〉心得》一书受到广大读者热烈欢迎,目前该书销量已超过250万册。在《新闻联播》创办29年的历史上,以一本图书的销量作为新闻价值的新闻绝无仅有,这从一个侧面反证了《于丹〈论语〉心得》一书创造了多么大的奇迹,而助推这一奇迹产生的正是时下波涛汹涌的阅读“复古”潮流。  相似文献   

15.
新闻价值是一个不确定因素。它不仅是由于新闻的不同而不同,同一新闻事实,由于社会环境和时代背景不同,也会有很大的不同。那价值的闪光,也许需要等待——不确定的等待……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新闻策划这个词语频频出现于媒体从业人员之间,反映出对这一做法的高度重视。广义的新闻策划可以是和新闻媒体的这个活动相关的一切策划活动的总称,而狭义的新闻策划则只能是对新闻报道活动中策划的概括。按照大多数人认同的定义应为:“新闻策划是新闻从业人员对新闻传播活动及其过程的谋划和设计。”一个出色的新闻策划可以拓宽报道视野,将表象化的新闻采写向纵深推进,并可以最大限度地提供受众希望得到的更多的信息和资料,在报道效果上出新、出彩。 直线推进 将报道做深 进入信息社会,媒体之间的同业竞争日…  相似文献   

17.
“公众人物”(publicpersons),是源自于美国诽谤法的概念。所谓“公众人物”,就是指具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力或享有一定社会知名度的人物,公众人物包括公众官员、历史人物、影视演员、名运动员、以及名作家等等所谓明星人物。公众人物多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人物,其言行会对社会产生比一般民众大得多的、或正面或负面的影响。1964年以前在美国的新闻诽谤诉讼中通行的是普通法(common law)的原则:新闻的任何相对人只要指出新闻中有损害自己名誉的内容并且伤害了自己就可以提起诉讼,而新闻记或媒介则有举证之责,  相似文献   

18.
市民报财经新闻的“三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传统的主流报纸中,经济新闻长期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这是因为,“发展是硬道理”,党和政府多年来致力于改革开放,致力于发展经济。相应的,党的机关报更多地将目光聚焦在经济发展之上,不仅关注经济管理体制改革,而且也将非常多的精力和笔墨放在企业内部的深化改革、技术创新、观念更新以及相应的经营成就之上,在写作上追求深度和高度,强调工作性和指导性。 而在早期的都市类市民报中,经济新闻一开始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首先是因为传统的经济新闻并不像社会新闻那样具有故事性,可读性稍弱。其次,传统的经济新闻因为写  相似文献   

19.
典型报道是对社会生活中具有代表性,有着普遍意义的人或事所进行的比较深入的报道。它既是新闻传播中常见的一种报道方式,也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必然要求。早在1918年9月,列宁在《论我的报纸的性质》一文中就指出:“我们很少用现实生活中各个方面生动具体的事例和典型来教育群众,而这正是报刊在从资本主  相似文献   

20.
杨嘉 《新闻传播》2005,(12):66-67
社会新闻,在《新闻大辞典》里是这么定义的:“社会新闻包括的内容有,一、日常生活中的新人新事:二、新道德、新风尚的事例;三、社会人物生活与活动;四、恋爱、婚姻、家庭;五、民事、刑事案件;六、社会秩序、安全;七、民土人情、风俗习惯;八、揭露坏人坏事,抨击恶风陋俗以及人口、市政、风光、衣食住行等。”①而农民工是城市化进程中的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是农民户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