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阅读教学应加强“读”滁州师范第一附小姚立生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其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读”是一种基本技能,加强这一技能的训练,能够把阅读教学中词汇、句子、段落、篇章等教学环节有机地联系起来。新教学大纲明确指出:...  相似文献   

2.
凌烨 《师道》2005,(5):20-20
当教师的往往都特别羡慕那些在讲台上总是从容不迫、挥洒自如、纵横捭阖、妙语连珠的同仁,并誉之为“大师风度”,而把那些一到上课前夕即心情紧张、神色凝重的老师视为“小家子气”。殊不知,大师亦非“紧张”的绝缘体,不少的名家大师在课前竟然与我们这些无名小辈一样,其内心也常常会被一种莫名的“紧张感”所笼罩。  相似文献   

3.
妈妈在家里烧菜,总要加上油、盐、酱、醋等调味料,为的是更好吃、更可口。同样,同学们在写作文时,除了把文章写完整、句子写通顺之外,还要使文章生动、活泼,让人读起来有滋有味,这就要求我们也要在文章中加一些“调料”。  相似文献   

4.
妈妈在家烧菜,总要加上油、盐、酱、醋等调料,为的是使菜肴更好吃、更可口。同样,同学们在写作文时,除了把文章写完整、句子写通顺之外,还要使文章生动、活泼,让人读起来有滋有味,这就要求我们也要在文章中加一些“调料”。  相似文献   

5.
当教师的往往都特别羡慕那些在讲台上总是从容不迫、挥洒自如、纵横捭阖、妙语连珠的同仁,并将这一表现誉之为“大师风度”,而把那些一到上课前夕即心情紧张、神色凝重甚至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教师视为“小家子气”。殊不知,大师亦非“紧张”的绝缘体,不少的名家大师在课前竟然与我们这些无名小辈一样,其内心也常常会被一种莫名的“紧张感”所笼罩。  相似文献   

6.
王淦生 《生活教育》2010,(11):29-30
当教师的往往都特别羡慕那些在讲台上总是从容不迫、挥洒自如、纵横捭阖、妙语连珠的同仁,并将这一表现誉之为“大师风度”,而把那些一到上课前夕即心情紧张、神色凝重甚至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老师视为“小家子气”。  相似文献   

7.
《小学语文》2011,(6):48-49
问:关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中“乐”的读音,有人说儒家经典中的“乐”字读音都是yu色。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电视节目主持人也把它读为yue。请问:这个句子中的“乐”到底应该怎么读?  相似文献   

8.
谈动词+“到”叶家旺现代汉语里,“动词+到”这一格式的句子很多.如,“等到半夜”、“跑到门口”、“火车一直开到北京”、“我走到公园里”等例句,有的教科书里把这类句子中的“到”与后边的部分合起来视为介词结构(介宾短语),在句子中作补语,表示时间或处所....  相似文献   

9.
老师叫同学们用“发现”和“发明”造一个句子,许多同学不会造。过了一会儿,小华把手举了起来,老师请他站起来:“请小华回答!”  相似文献   

10.
《我的新朋友——电脑》写到“我”赞赏新朋友电脑时有这样的句子: ……这位新朋友真灵敏,马上显示出准确无误的答案,我那高兴劲儿就甭提了。 句中的“甭”,读b色ng,它是“不用”二字急读拼合的字,意思同于“不用”,这在民间口语中是十分常见的。 这类急读拼合字还有“叵”,读p6,“不可”连起来快读就形成这一读音,意思也同于“不可”。成语“居心叵测”,意思是存心险恶,不可推测。为什么有人会把“居心叵测”写成“居心巨测”呢?关键在于对“叵”字不理解。有人作了研究,认为“叵”是指事字,它实际上是把“可”字反过来写,反“可”即不可,…  相似文献   

11.
坏消息英语商务信函传达的是不利于读信人的信息,因此威胁到了读信人的“面子”。写信人在写作这类信函时应该在篇章安排、句子表达和词汇选择三个层面上积极运用各种礼貌策略来保全读信人的“面子”。  相似文献   

12.
在汉语中,有一种很有趣的现象:一些句子可以正读,也可以反过来读,仍然是一个完全相同的句子,这样的句子就叫“回文句”。如:“上海自来水来自海上”,“黄山落叶松叶落山黄”,“西湖回游鱼游回湖西”,  相似文献   

13.
这里先向大家大略展示文质兼美的传统课文《桂林山水》的两种迥然相异的教法。教法一:1.读课文,学习课文中的生字新词。2.给课文分段,写出每段的段落大意。3.漓江的水有什么特点,桂林的山又有什么特征?找到有关的句子读一读。4.课文是用什么方法写山水特点的?山美与水美是怎么组合在一起的呢?为什么说桂林山水甲天下?5.作者把桂林山水写得这么美,是为了说明什么?教法二:1.读通课文,知道课文大致的内容。2.品读课文,体味言语表达的精妙。(1)分别品读写“漓江的水”、“桂林的山”的语句,找出那些写得特别吸引人的句子,进行有感情的朗读,而后…  相似文献   

14.
论作为“人”的教师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中国的文化传统有把教师当“神”看的倾向;现代社会的价值观有把教师当“完人”看的倾向;教师的管理者有把教师当“超人”使用的倾向。上述倾向是造成一些教师出现心理障碍、心理疾病的重要原因。其实,教师首先是“人”,然后才是“师”。因此,首先要把教师当“人”来认识,当“人”来尊重,不可用人之为师的特殊性来替代师之为人的本质属性。然而教师个体却不能因此放松对自己的要求,而是要不断努力,“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相似文献   

15.
“以读带写”与“以写带读”张庆棣(广丰县第二中学)读和写是贯穿整个语文教学过程的两大内容。读是写的必要条件,写是读的重要目的,二者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有不同的教学要求。小学语文教学带有启蒙性贡,以“识字、积累词汇、学习句子”为主要任务,因此侧重点在于“读...  相似文献   

16.
“哟”读“yo”吗?————山西/高瑞光“哟”是常见字,也是常用字,然而,长期以来,对它的读音,人们却莫衷一是。有人将它从“药”读作“yao”,也有人将它从“约”读为“yue”,还有人将它读为“you”等等,但是,多数人仍按照习惯把它读成为“yo”。...  相似文献   

17.
一、抓住文章的重点句子写读后感 一篇文章的中心常常是通过一些重点句子,一层一层地体现出来的。教师在指导学生写读后感时,可抓住这些句子,引导他们针对自己学习、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感受。这样,既可以避免学生盲目地照抄文章段落,又能把文章内容和学生实际有机地联系起来。例如:“读《养花》有感”教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可抓住文中这样两句话去写感受。  相似文献   

18.
常听人说,听了某节汉语文课,觉得学生读出了“味”,或没读出“味”。何为“味”?“味”,本指味道,酸、甜、苦、辣、麻,人之五味也。说读汉语文读出了“味道”,是指学习者在阅读过程中,领会了汉语文的精神实质,品出了它的神韵和风味。依我看,汉语文阅读应有“五味”:一、象之思有的语文课上得干巴巴的,学生学起来味同嚼蜡,虽言情,但学生悟不出情感来,只是机械模仿教师的语气来读读而已,如某教师教《再见了,亲人》,为了让学生读出情味来,“扔掉”了具体描述大娘、小金花、大嫂具体事件的语句,而一味指导学生读抒情的句子…  相似文献   

19.
“弄臣”辨误杨广增《廉颇蔺相如列传》课文中“弄臣”的注释:皇帝押近宠爱之臣。这样,便把“戏弄臣”一句断读为“戏弄臣”了。如此理解句意不妥。这个句子中的“戏弄”是由两个单音近义词构成的复音词,在文中指的是秦王的行为,“臣”是蔺相如自称。古汉语中复音词汇...  相似文献   

20.
中国有个成语收做“嗟来之食”,说的是古代齐国有个人宁肯饿死也不吃别人施舍的食物。许多人读了这则成语,都不禁要赞叹那个齐人的骨气,但我则要反问:“为 何不吃‘嗟来食’?” 俗话说“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故 事中的人就这样不明不白地死掉了,太可惜 了。人们把这种东西归之为“骨气”。可为了 这个“骨气”就一死了之。为了这个“骨气”便 放弃宝贵的生命,值得吗? 让我们来看看越王勾践是怎么做的吧! 春秋越国惨败,越王勾践被俘。过厂长 达三年生不如死的生活;他才被放回国。在 这期间,他要对别人俯首称臣,对别人的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