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形变质通”是指在表现形式上富于变化,但在基本思路上相互通达并存在着必然和普遍的联系。高等代数中的一些思想、方法和思维方式都可用“形变质通”来理解,从而运用“形变质通”轻松学习。  相似文献   

2.
一、鼓励学生质疑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和“难”都反映出学生在思考问题的途径上产生障碍。因此,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或让学生讨论回答,或教师作答,回答时围绕阐明思考问题的途径为准则。如教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学生问:“通分母”和“通分子”都能比较分数的大小,为什么计算异分母加减法时,只通分母不通分子呢?  相似文献   

3.
电容器具有“隔直流、通交流”的特点。电容器“通交流”可以更广义地理解为“通变化的电流”。因此,在一些含有电容器的电磁感应电路中,当一部分导体做变速运动产生变化的电流时,电路回路中接入电容器与接入电阻或回路处于开路对电路有着完全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韩愈的《马说》被选编于初中语文课本第四册中,编者对“鸣之而不能通其意”一句是这样解释的:“它叫,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之,无意义。”对于这一解释,笔者有不同的看法。  第一,从修辞上来看。“鸣之而不能通其意”的前后文是这样的:“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很显然,作者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排比的特点是用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一连串词语,把相似和相关的内容表达出来。这也就是说,这一排比句中的三个分句,应该表达的是相同或相似的意思,前两句都是…  相似文献   

5.
一、中国最早的史书——《尚书》 《尚书》是我国最早史书。古宁“尚”通“上”,“书”本义“史”,故王充说:“尚书者,上占帝王之书,或以为上所为,下所书,故谓之《尚书》。”  相似文献   

6.
阅读是语文教学中极其重要的学习内容。阅读教学中“读通、读透、读破”这三个环节是阅读教学的“三部曲”。认清“读通”的重要性,分析其原因,力求“读通”。在“读通”的基础上,从基于文本、浓缩文本、超越文本三条途径“读透”文本。完成“读通…‘读透”的阅读目标,只有“读破”,才能妙笔生花,以至文思泉涌,或纵横捭阖,或旁征博引,达到出口成章、信手拈来的“如神”境界。然后知:读书易,读“破”却难。  相似文献   

7.
由于前人不明《周易》中“赢”实为其本义的相关用法,试图以假借手段去解释,所以不足取。《汉语大词典》上通“喂”通“儡”两个义项均因《周易》例句而设,应合并释作“毁坏”。  相似文献   

8.
周明  徐健 《现代教学》2005,(4):39-40
上海心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于2000年3月18日落户于国家软件产业基地——浦东软件园,在浦东软件园有限责任公司统一的高科技增值平台上,心通公司全面致力于教育行业各类软件的研发和推广。心通公司以“万校互动、万校共建、万校共享”为理想,以“帮你找、帮你做、帮你用、帮你通、帮你管”为宗旨,以“网站通、教学通、管理通、资源通、教研通”为蓝图,以“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校校互动、家校互动、课内课外互动”为框架,希望在5~10年内,建成一万所“统一认证、标准开发、数据共通、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使师生广泛受益的“空中校园”。  相似文献   

9.
朱本《古代汉语》注释中,把一些并非通假字的字训为通假字。该文对其中的“比通庀”、“没通冒”、“晖通辉”、“采通采”、“矩通巨”、“憯通惨”、“閤通阁”、“蠲通捐”、“去通弆”予以辨正。  相似文献   

10.
古代书籍里有所谓通假现象。通假就是音同或音近的字互相通用。对于中学生来说,掌握通假字的知识,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把中学教材中所有的通假字背上和默上。当然能掌握一些有关通假字的运用规律,将能更好地帮助自己准确识记有关通假字。通假字的运用规律大致有三: 1.两字音同或音近。比如“反”通“返”,“知”通“智”,  相似文献   

11.
语文备课小资料(10则)“咸亨”是什么意思?鲁迅的小说《孔乙己》中写了一个酒店,取名“咸亨”。“亨”是通、顺之意。“咸”是都、皆之意。“咸亨”就是皆通的意思。历史上唐高宗曾用“咸亨”作为年号,取其顺利而安泰之意;“咸亨”作为商名,对顾客来说,表明这是...  相似文献   

12.
丁汉浩 《语文知识》2004,(12):10-10
通假字。通假必须是两个字同时存在的情况下才可能发生。古人写章时不用本来该用的那个字,而用另一个跟它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来替代.这种同音替代现象。叫作“通假”或“古音通假”。“通”的意思是通用.“假”的意思是借用。被替代的那个字叫本字.用来替代本字的那个字叫借字,也就是通假字。如《鸿门宴》中的“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二声音相同而相通.“蚤”借用了“早”的意义,“蚤”是“早”的假借字.“早”是“蚤”的假借义。  相似文献   

13.
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始终存在着一个“专”与“通”的悖论,从理想的教育层面上讲,这个悖论的存在是合理的。而现实的困境与矛盾,则是我们不可回避的教育问题。事实上,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是要“通”还是要“专”。关键还是要实事求是,真正从实际出发,落实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14.
中学语文课本,对于某些文言单字进行诠释时,有标明为“通×”或者“同×”的。如《论积贮疏》中,“罢,通疲”、“畮,同亩”等等即是。既然有“通”、“同”之分,这里就应该有意义上的区别。我认为,“通×”,是标明着单字的通假意义,而“同×”,则一般当为古今字或异体字。课本里许多注是体现了这种“通”、“同”的区别的。可是,在很多情况下,课本往往不是按这种区别来加注,致使“通”、“同”弄得十分混乱。好些教师据此也就不加分别地只是一律地讲“通假”了。比如,《鸿门宴》“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中的“蚤”,课本注为“蚤同早”。其  相似文献   

15.
赵宁 《华章》2013,(32)
文章阐述了“食品安全性”通选课开设的意义,介绍了“食品安全性”通选课开设的内容,并探讨了“食品安全性”通选课在教学上的创新性。  相似文献   

16.
求数列通项公式的几种简便方法姬鸿广求数列通项公式,是“数列”一章研究的主要问题之一。在求数列的通项公式时,必须明确:不是每一个数列都可以写出它的通项公式;通项公式可以是几个解析式子;除等差数列或等比数列外,没有统一的求通项公式的方法。由于这些原因,求...  相似文献   

17.
张仲景所著的《伤寒论》一书中贯穿了“通”的治疗思想,以“不通”为疾病发生的原因,以“通法”为治疗大法。在“通法”的具体运用中,根据疾病病机分别以通以解表、通阳解痹、通利水饮、通腑泻热、通达气机、通补互用六个方面为治法,在遣方用药上也体现了“疏通邪实,通补共济”的思想。通过研究张仲景“通法”思想,了解不同病证具体的治法方药,挖掘“通”的理论意义和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8.
“通派教育”经由模式,是在不古、朴质、品位、灵动、多层面、多类别的创新践行中建构起来的,它以样本引领、凸显传承为流派,经类比、演绎、定型、用模为核心,具有通派本土精神。“通派教育”视质量、效益为教育之魂,把关注学生学习作为教育之根本追求,呈现出一种独有的“南通教育现象”。事实上,建构通派教育模式关键在于运用,其特质就是不断深化课改理念。模式作为简约化运行方式,它不仅是一种标准样式,更重要的是在教育体制和机制上有所创新,所以我们在建模实践方略上特别注意这样三个问题:  相似文献   

19.
利用运载火箭将卫星或探测器送上太空以进行太空科学研究,是航天科技的一项重要途径,但发射火箭耗资巨大,且具风险。为适应不断发展的航天事业的需要,美国一家公司宣布,它将参与实施一个近乎天方夜谭的工程项目:建造通向太空的“电梯”。  相似文献   

20.
执子与通子     
看到这样的两个图形,一个沉稳而平滑,线条柔和;一个棱角鲜明,光芒四溢,不禁让我想起了中国古代历史中的两种人:通子与执子。线条柔和者为通子。他们是通达之人,面对明主或昏君,他们或入仕为官,或隐逸山林。他们顺应时局地选择,该进时则进,该退时则退。于是面对乱世,他们或垂钓于濮水,或放歌于邺下,或采菊于东篱,或幽居于竹林。他们行吟高歌,他们倚风长啸,心如澄澈秋水。再如不系之舟者如庄子,他持竿不顾,您“曳尾于途”;心中悠然忘我者如陶渊明,“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闲适者如王维,“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