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高考作文的要求里多了个“论据充实”。怎样才能做到“论据充实”呢?首要的是解决一个思想和情感的问题。平时,我们用双眼观察万事万物,用大脑思考世态人生,写成的文章应该是思想和情感的凝聚和升华,因此,每位考生要多一个“心眼”,带着思想和情感的“心眼”,用这第三只眼去观察世界,认识世界。[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考试说明》对材料的要求在基础等级里规定为“内容充实”,在发展等级里规定为“丰富”,且细化为“材料丰富,论据充实,形象丰满,意境深远”。“材料丰富”是指文章使用的材料种类多、数量大,内容丰赡,血肉丰满。写记叙文,情节生动,人物性格鲜明,场景描写突出:写议论文,论据丰富而典型。“论据充实”是指写作议论文,  相似文献   

3.
“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力求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自主写作.在生活和学习中多方面地积累素材.多想多写.做到有感而发。”这是新课程对写作提出的要求。而我们的学生写作中存在的首要问题就是“没得写”。议论文中不能提出新颖独到的见解、没有充实精辟的论证论据。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引导学生观察、体验.并学会积累就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4.
李仰臣 《辅导员》2009,(22):27-28
【考点解读】在《考试大纲》中,“丰富”被细化为四点:材料丰富,论据充实,形象丰满,意境深远。 “材料丰富”是指作文使用的材料种类多、数量大,内容丰富,血肉丰满。“论据充实”是指在确立了富有新意的正确观点后,还要选用真实、典型、新鲜的论据来证明。这些在行文中的理论引证、类比事例、数字资料等要充分有力。  相似文献   

5.
考场作文应做到“内容充实”。所谓“充实”,就是言之有物,持之有据,用足够的高质量的材料显示文章的主题。记叙文叙述具体,描写到家,表现手法多样,突出表现了中心思想,内容便是充实的;议论文论据丰富,论述充分,论证方法灵活,有力地论证了中心论点,内容便是充实的。  相似文献   

6.
王淦生 《求学》2023,(14):66-68
<正>“丰富”,是高考作文四大“发展等级”中的重要一项。具体要求包括材料丰富、论据充实、形象丰满、意境深远。其中,“材料丰富、论据充实”主要是对论述类文体的考核要求;“形象丰满、意境深远”则是针对叙述抒情类作文的测评指标。由于论述类文体更能体现一个考生的思想观念、理论素养、思维品质等综合素质,因此近几年论述类文体渐已成为高考作文文体的主流。  相似文献   

7.
李红萍 《高中生》2009,(12):30-31
高考考试大纲对高考作文的要求有“论据充实”一项。怎样才能算是“论据充实”呢? 论据的多维性 所谓论据的多维性,就是在选择和运用论据时,考虑古今中外引例,考虑正反引例,考虑排比引例,把论据选择定位在不同指向、不同层面的高度,扩大文章的外延,借以提高文章的空间表现力。例如,优秀作文《为有暗香来》论证人生要有崇高的趣味时.就很好地注意了论据的多维性。  相似文献   

8.
“内容充实”是高考作文要求中的基础等级,即言之有物,持之有度,用足够典型的材料彰显文章主题。记叙文,人物事件具体实在;议论文,论据典型充分。  相似文献   

9.
这篇文章是李东辉同学的经验之谈。我们相信,对于多数用人单位和雇主来说,也许并不会存心设置什么“合同陷阱”,但我们仍然提醒每一位求职心切的同学:多一个心眼总比少一个心眼好。  相似文献   

10.
“多加一盎司定律”是美国著名投资专家约翰·坦普尔顿通过大量观察,系统研究得出的一个重要原则:只“多加一盎司”(多做一点点),但其结果,所取得的成就及实质内容方面,却有天壤之别。教学亦是如此,多留一个心眼,你会发现,处处皆学问,时时可研究,因而,年年有进步。多留一个心眼给教学,你会思考,你会追问:教学设计,是否技高一筹?技高之处,在于别人停步之处,在于别人不思之处。  相似文献   

11.
“内容充实”是高考作文要求中的基础等级,即言之有物,持之有度,用足够典型的材料彰显文章主题。记叙文,人物事件具体实在;议论文,论据典型充分。  相似文献   

12.
莫雪花 《学语文》2011,(4):36-37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是用词汇和句子作基本建筑材料,语法和修辞作基本建筑技巧。篇章结构作基本建筑格局,思想情感作基本建筑理念而构建起来的特殊建筑群落。是一个“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现实世界的微缩景观,是一个任由人类思想的奔马自由驰骋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13.
正如“教无定法”一样,管理也没有定法。情感激励关键是一个“爱”字,即热爱学生。“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教师热爱学生、对学生寄予希望,学生在心理上就会得到满足,从而乐于接受班主任的教育。每个孩子都是活生生的有感情的人,只要付出爱心,枯草也会发芽;只要有一缕阳光,他们就会灿烂。从孩子角度出发,用他的眼光来审视事情。对他多观察、多了解,才能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心灵的桥梁要用情感去架设,用尊重、信任、体贴、关怀去充实。爱,是一种力量,一种品质,是教育成功的秘诀,是班主任必备的修养;以爱为根基的情感激励,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您:你看,我身上有你的影子,就是比你多个“心眼”。 你:您说到哪去了?什么“心眼”不“心眼”的,我们俩都是第二人称代词。  相似文献   

15.
茅盾先生曾经说过:“幼稚粗拙是壮健美妙的前奏。”传统的作文教学,只注重语言文字的训练,而忽视了丰富学生的生活体验以充实写作内容,造成了内容和形式的割裂,其结果必然出现:“凑、抄、套”和“假、大、空”的蹩脚作文。只有让学生去深入生活,才能尽显生命的绿色;只有让学生学会用眼睛观察人、事、景、物,用心灵去感悟人生,才能将自己真切的思想和情感倾注于字里行间。  相似文献   

16.
<正>作文最能代表一个学生真实的语文能力。写作不仅是一个语言表达的过程,它还能呈现学生的知识积累、生活体验、思维方式、情感态度等内容,是一个学生文化素养、理性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综合体现。然而,学生作文思想深刻、内容充实的文章很少,有些作文还显得思想稚嫩,有些论据欠准确,考生的思维能力迫切需要提高。当下的高中生尤其是高三学生的写作存在的根本问题在于,思想表达幼稚化肤浅化,思维简单化,集中体现出理性思维的贫乏。  相似文献   

17.
论据的辐射     
话题是无穷无尽的,论据(包括典型事例和名言警句)也是无穷无尽的。我们绝不可能、也没有必要熟记并运用所有的论据。那么,能不能只熟记较少的论据,组成自己的论据库,达到“一论两证”、“一论三证”乃至“一论多证”的目的呢?正是基于这一构想,论据的辐射应运而生。一、论据辐射的含义什么叫做论据的辐射呢?它是指一种论证的方法,面对同一则论据,从不同的角度理解,就能论证不同的观点,从而达到“一论多证”的目的。如果把这一则论据比作圆心,那么,每一个论证角度就如同从同一个圆心向不同方向辐射的射线,因此,这种“一论多证”的方法,可以形…  相似文献   

18.
【考点阐释】 关于高考作文“材料丰富”,《考试大纲》有四点要求:材料丰富、论据充实、形象丰满、意境深远。其中“材料丰富”是指文章使用的材料种类多、数量大,内容丰赡,血肉丰满。  相似文献   

19.
文章亮点一般表现在内容的表述、思想的展现以及语言的优美等方面。一篇好的议论文,不仅要做到论点鲜明,论据充实,论证得当,语言严密、流畅、无懈可击,还要做到巧舌如簧,用智慧的语言把论据材料和升华的思想优美地展示出来,使论说充满理性的智慧之美。  相似文献   

20.
在中学议论文的读写教学中,不少人对论据、论证方法的识别和运用存在着片面的认识,不清楚论据是一个动态的概念,论据性质具有相对可变性,而孤立静止地认为只要运用“事实”作论据进行论证,就是事实论据,就是例证法;只要引用经典理论、名人名言作论据进行论证,就是理论论据,就是引证法。就连人教社现行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必修)编写者也是如此。《讲讲实事求是》一文“预习提示”中说:“在论证方法上,它既用了引证法,也运用了例证法。”对于“引证法”,课本“单元基础知识和训练”中是这样定义和理解的:“引证法,是用已知的公认的道理、原则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