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供应商选择的模糊多目标最优决策与实证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供应商的选择是供应链运行的前提和基础。本文提出了基于信息熵的供应商选择的模糊多目标最优决策法。以某汽车制造厂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表明,模糊多目标最优决策法应用于供应商选择,简便实用。  相似文献   

2.
建设项目决策阶段是工程造价控制的重要阶段,此阶段的造价研究应综合考虑整个项目的各种因素,多准则多目标地控制造价.本文将模糊多准则决策理论引入到工程项目投资决策中,并以一个实际工程项目决策过程为例,利用该方法分析出最佳投资方案,合理控制造价.  相似文献   

3.
邓富民  张旭  梁学栋 《软科学》2014,(3):119-124
针对供应链设计过程中影响因素不确定以及消费者需求动态变化的问题,引入随机模糊变量描述供应链优化设计中存在的不确定现象,并考虑消费者需求变化率是一个随机模糊变量的情况,提出基于随机模糊变量的动态单产品、多阶段、多目标的混整成本优化模型。同时,通过与静态模型的比较,证明该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制造商时于供应商的选择必须综合考虑待选的供应商在各个方面的表现.以供应链风险为视角,考虑价格、质量、准时供货、风险控制为选择准则,建立供应商选择的模糊多目标规划模型.通过机会约束规划方法和模糊集理论,进一步转化成非线性规划模型.最后采用数学算例,使用极小极大法、蒙特卡罗仿真法验证该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供应商选择直接关系到供应链中核心企业的采购质量,影响到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因此研究供应商选择的方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结合模糊层次分析法(FAHP)和模糊公理化设计(FAD),提出了供应商选择的FAHP/FAD综合方法,并用一个实例对该方法进行了解释说明,克服了AHP中计算每个供应商的权重和一致性判断问题及其他方法中的不足,可以使企业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更适合的供应商.  相似文献   

6.
农产品供应链是具有高风险的特殊供应链,分析和评估农产品供应链风险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以一个3阶段跨国农产品供应链为研究对象,首先构建一套农产品供应链的风险识别框架模型,并识别出供应链内外部及衔接阶段的风险因素;其次,引入模糊三角数,结合多属性决策的方法,邀请专家依据风险因素的属性对农产品供应链风险评估,建立农产品供应链的模糊多属性评估方法模型;最后,结合具体算例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7.
姜跃  韩水华 《软科学》2016,(6):43-48
研究了由一个供应商和一个制造商组成的供应链,建立一个以供应商作为领导者、制造商作为跟随者的两阶段斯坦伯格博弈模型来分析供应商参与对企业减排决策的影响,分析比较了供应商参与和不参与减排两种情况下制造商和供应商的最优决策,并通过算例分析的方法研究了碳税与消费者碳排放敏感度对最优决策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提出一种基于模糊模拟的R&D项目多准则选择方法,将企业的R&D项目选择决策过程分为战略和战术两个阶段,分别采用模糊优选模型和模糊多准则评价模型对项目进行选择,以确定符合企业发展战略的最优R&D项目.  相似文献   

9.
基于条件风险估值度量准则,运用买回合同对分散决策环境下的两级供应链进行协调,确定最优订贷数量,以期整个供应链收益最大化.该供应链包含一个零售商和一个供应商,且零售商和供应商均是风险规避的.文中分四种情况进行讨论,得出供应链达到协调的一个充分条件.  相似文献   

10.
《软科学》2015,(11):135-139
针对生鲜农产品市场需求的时变性、模糊不确定性特点,构建了生鲜农产品"多供应点选择"与"最早分发"为优化目标的模糊决策模型;以江苏常州凌家塘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生鲜农产品物流配送为案例,检验分析了生鲜农产品配送的多目标模糊决策模型构建的可行性与科学性。结果表明,对于时变及不确定性需求下的生鲜农产品配送问题,模糊多目标决策方法可以科学合理地安排生鲜农产品的物流配送与分发任务,有效解决市场需求信息模糊所致的生鲜农产品无法满足市场的时变需求或盲目过度配送引发的物流成本上升等问题,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1.
刘宏笪  张济建  张茜 《资源科学》2021,43(4):652-668
碳中和目标下,基于供应链调整各国间的碳排放关系,明确中国碳排放责任与形象,对于中国深化绿色发展、实现低碳转型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全球供应链视角,引入生产与贸易中的碳排放问题,并构建碳供应链测度分析模型。本文基于2008—2014年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WIOD)数据,首先,明确中国在碳供应链生产端的国内生产长度、国外生产长度,以及中国在碳供应链贸易端的碳出口、碳进口规模;其次,测算并总结中国、美国等19个世界主要国家碳净出口与国内碳排放情况,对比分析上述国家碳泄漏与碳减排情况,从而剖析并刻画中国碳排放责任与形象;最后,基于19个世界主要国家碳供应链生产、贸易端的情况,总结得出各国碳供应链国内、国外情况,进一步探究中国在全球供应链视角下的碳排放责任与形象调整方向。结果表明:①中国国内生产长度呈现二、三、一产业梯次化衰减特征,国外生产长度明显趋短,且能源、电气等关键产业陷入低端锁定困局;②中国年均碳出口、碳进口分别达880.375 MT、401.328 MT,碳规模位居世界前列;③中国贡献了41.21%的碳净出口份额,美英日法则形成686.511 MT的碳泄漏缺口,中国以全球最大的碳净出口国家身份,在全球供应链体系中承担积极的碳排放责任;中美俄国内碳排放达到1000 MT以上,但中国碳减排率达3.79%,显著高于美国2.07%、俄罗斯-1.05%,中国以较高的碳利用率呈现碳减排形象;④中国国内、国外碳供应链均处于“野猪型”状态,碳供应链质量有待提升;发达国家国内碳供应链多以“水牛型”状态出现,萎缩的经济降低了生产能力与碳排放量;国外碳供应链中,发达国家多呈现“乌龟型”特征,碳减排乏力且碳排放责任推诿。因此,中国须针对生产环节调整产业结构,摆脱产业依赖,继续秉持大国碳减排责任、呈现积极的碳排放形象。  相似文献   

12.
主要研究供应商碳配额不足、制造商碳配额富余、零售商碳配额富余情景下,考虑碳排放转移影响的三级供应链企业间最优运营策略问题。运用变分不等式理论构建超网络模型,研究结果表明:(1)网络内生性的碳排放转移率能弥补供应商碳配额不足,有助于确保网络均衡状态下供应商碳排放量在政府规定的碳配额范围之内;(2)随着碳排放转移率的升高,供应链超网络的网络均衡交易数量总体呈现下降趋势,网络均衡交易价格总体呈上升趋势;(3)由于碳排放转移效应的存在,供应链整体的利润下降,供应链企业应警惕碳排放转移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在碳限额约束下考虑碳税政策,研究由多个制造商、多个零售商、多个随机需求市场组成的供应链网络均衡决策问题。利用均衡理论和变分不等式研究工具,描述网络中各层决策者的竞争行为,给出各层均衡及网络均衡的条件,构建碳限额约束下考虑碳税政策的随机需求型闭环供应链网络均衡决策模型。研究表明:网络内生的最优碳税保证了均衡状态下制造商的碳排放量没有超过政府规定的限额;当政府放宽对闭环供应链网络中企业的碳限额限制时,制造商采取提高回收价格、增加回收量以及降低批发价、提高产品批发量的方式提高其利润,此时其碳排放量也在增加。这说明企业环境绩效与经济绩效存在着冲突,为了实现一定的环境目标,企业需要放弃部分经济利益。  相似文献   

14.
李艳梅  牛苗苗  张红丽 《资源科学》2019,41(9):1619-1629
价值链分工使得一种产品的生产分割在不同地区,从而获得的收益和隐含的碳排放也产生在不同地区。考察京津冀区域内贸易获得的经济收益和产生的碳排放代价问题,对制定公平有效的区域协同碳减排方案具有重要意义。价值链分工背景下,增加值贸易核算体系可以更加准确地测算贸易收益和隐含碳排放。借鉴此核算体系,本文运用多区域投入产出分析方法和结构分解分析模型,对京津冀区域内贸易的经济收益及隐含碳排放进行测算,并对其差异进行比较。结果表明:①总量方面,北京从区域内贸易中获得的经济收益最高,天津次之,河北最少;而隐含碳排放量的排序与之相反:河北最高,天津次之,北京最少;②行业分布上,北京从区域内贸易中获得的经济收益高度集中于服务业部门,而天津和河北却分散分布于多个部门;各地的隐含CO2排放均集中于中间品贸易部分,占比最高的是能源工业部门;③京津冀从贸易中获得的经济收益和碳排放存在差异的原因主要在于完全CO2排放强度、调出规模和调出结构的不同。因此京津冀区域在一体化发展过程中要加强协同合作,共同制定碳减排目标和承担碳减排责任,并且各地要根据发展阶段和特点寻求最佳合作模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随着粮食安全战略和“双碳”目标的明确,厘清作为农业碳排“大户”的畜牧业碳排放格局,对未来畜牧业产品有效供给、农业及其他产业系统性减排机制的构建有重要价值。【方法】本文在测算2000—2020年中国31个省(市、区)的畜牧业碳排放总量的基础上,构建畜牧业碳排放经济效率和生产效率模型,引入Dagum基尼系数,从畜牧业经济和生产视角分析各区域间畜牧业碳排放的公平性并分解差异来源。【结果】研究发现:①2000—2020年,中国畜牧业碳排放总量在63864.58万t~79529.47万t之间波动,年均增长率0.95%。其具有3个阶段特征,即高位波动上升、断崖式下降以及缓慢回升又回落;②中国畜牧业碳排放空间格局变化明显,逐渐形成了一个自东北延伸至西南的畜牧业主要碳排放带;③畜牧业碳排放的生产效率呈南高北低的局面;经济效率较高的地区大多处于东南沿海地带或中西部粮食主产区;西藏、青海、新疆等西部地区的畜牧业碳排放经济效率和生产效率仍处于较低水平。④2020年中国畜牧业碳排放总体基尼系数分别为0.191和0.158,处于“完全公平”状态。总体基尼系数的地区间差异贡献>地区内差异贡献>超变密度贡献。【结论】无论是经济效率还是生产效率方面,中国畜牧业碳排放总体上均处于公平状态,但青海、西藏等局部地区的排放效率仍处于较低水平,应根据具体地区的发展特点采取差异化的措施进行改善。  相似文献   

16.
随着全球温室气体日益增加,环境保护问题日益突出,对供应链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只有量化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的直接和间接排放,管理者才能获得准确的碳排放信息以进行碳管理决策;而要实现供应链的整体碳减排,企业之间必须要进行碳信息的沟通。使用生态控制来识别和测量企业的碳绩效,可以为企业管理者提供有效的碳信息,有利于企业制定有效的碳管理策略。基于生态控制方法构建供应链碳管理决策支持系统,并以汽车行业为例进行具体运用。  相似文献   

17.
基于未确知模糊理论的供应链风险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未确知理论与模糊评判法相结合,建立了基于未确知模糊理论的供应链风险评估模型,首先采用未确知理论求得风险发生的概率,然后用模糊数学求得风险发生的损失后果,最后通过风险因子的涵义综合求得系统风险。并通过实例对该模型和算法进行了验证分析,分析表明,建立的模型将主观判断与定量分析相结合,有效、全面、系统地评价了风险的大小。  相似文献   

18.
徐博  杨来科  钱志权 《资源科学》2020,42(3):527-535
随着全球价值链(GVC)在全球经济与贸易中作用的提升,GVC的发展对于资源与环境的影响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以全球主要经济体为研究对象,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模型基础上,将GVC分工地位指数和CDIAC碳排放数据库进行匹配组成面板数据,检验GVC分工地位对于碳排放水平的影响,并运用联立方程模型对实证结果进行内生性分析和稳健性检验。研究表明:与EKC模型相类似,GVC分工地位的上升对于碳排放的影响呈倒U型关系。机制分析发现,GVC分工地位可以通过提高绿色能源使用率来降低碳排放量。GVC分工地位也可以通过研究与发展(R&D)投入和创新创业水平影响碳排放,但同样也是一种倒U型关系。同时,R&D投入水平的增加和创新创业水平的提升可以提高GVC分工地位,有助于经济体更快地跨过转折点,转向更加低碳环保的发展模式。本文的结论丰富了全球价值链理论在环境方面的应用,为探索碳减排理论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供应链知识共享绩效的模糊综合评价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供应链知识共享绩效难以评价的问题,结合供应链特点分析了影响知识共享绩效的主要因素,建立了一套包括知识获取能力、知识运用能力、知识共享能力等几个不同方面的多层次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基于三角模糊数和模糊层次分析法,评价供应链知识共享绩效并给出了方法的具体步骤。最后通过算例给出了方法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鉴于众多学者从宏观和微观层面研究了碳税对二氧化碳减排效果和企业生产决策的影响,本文首次从供应链的视角建立了集中式和分散式决策模型,分别讨论了碳税政策下制造商和零售商的最优二氧化碳减排和定价策略,以及税率对单位产品二氧化碳减排量和销售价格的影响。研究表明:碳税政策下单位产品的二氧化碳减排量和销售价格不仅依赖于碳税税率,还与其初始二氧化碳排放量以及供应链的决策方式有关。此外,碳税政策下分散式决策存在"双重边际效应"问题,于是通过两部定价合同实现了供应链的完美协调。最后通过数值仿真进一步验证了相应的结论,并就如何提高供应链的减排效率给出了一些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