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德国农民战争》是恩格斯关于农民战争问题的重要论著。恩格斯在论著中分析了农民阶级的概念、特征,阐发了德国农民战争失败的原因。恩格斯将德国农民战争失败的原因归结于德国农民阶级的欲望、摇摆与分散等属性。恩格斯的农民战争观是基于特定时代背景形成的。深入分析恩格斯在《德国农民战争》一书中的农民战争观,对于农民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农民战争史上,农民阶级推翻旧封建王朝的军事胜利是不乏其例的。但是,他们所建立起来的农民政权,都不例外地,或长或短地在革命中或革命后蜕化为封建王朝。农民革命正是在这种意义上成了地主和贵族改朝换代的工具。就连发生于近代,空前规模的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其建立的政权,也同样不可避免地在革命中出现封建化的趋势。其重要原因,在于小生产者的自发反封建,以致最终不可能摆脱封建主义的羁绊。因此,总结一下太平天国政权封建化的原因,认识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对于实事求是地评价农民战争在历史上的作用,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3.
对于太平天国运动的性质,在史学界有不同的看法,主要有三种主张,一种认为太平天国是农民战争,其根据是当时中国社会基本封建社会,阶级基础是农民,打击的对象是清政府。第二种认为太平天国运动是一次市民运动。第三种观点认为是一次带有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性质的农民革命。  我认为第一种观点是正确的,因为太平天国主要领袖洪秀全,杨秀清等出身农民家庭,参加运动的主要是农民阶级,从金田起义到定都南京实行的政策基本符合农民利益,打击的对象是封建地主、清政府、贪官污吏,因此它是农民战争,但又不同于以往的农民战争,带有反对…  相似文献   

4.
农民之作为农民阶级 ,是封建社会生产方式的产物。使农民不再作为农民阶级而存在 ,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历史任务。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在根本改变农民阶级的经济基础的同时 ,必然根本改变其阶级性质。社会主义农民已经不再是农民阶级 ,而是社会主义工人阶级的一个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5.
今年是金田村起义140周年纪念。太平天国运动是我国近代时期由农民阶级领导的第一场伟大革命运动,其革命目标和理想,同秦未陈胜、吴广起义以来的千百次农民战争基本相同。但是,太平天国运动发生在不同的时代,既是旧式农民战争的继续,又是中国农民阶级试图担负起反帝反封建革命任务的尝试。 1840年鸦片战争后,我国开始论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太平天国运动必然带有这一时代的特征,以区别于历次农民战争。本文拟从下列三个方面谈些看法,求教于同仁。以西方宗教为号召的旗帜古代农民战争缺乏革命理论的指导,在这种历史条件的制约下,只能借助宗教形式作为凝聚农民群众的手段。东汉末年的黄巾军起义,领导人张角在起义前首先创建了太平道,《太平经》录下对“平  相似文献   

6.
我国的农民工发展到今天超过一亿劳动大军。这要求我们必须正确看待农民工。正确看待我国现阶段农民工,最基本的是正确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阶级理论和阶级分析方法,分析其阶级属性。这是当前把握好我国现阶段阶级、阶层状况的重要方面,也是我们党制定关于农民工正确政策的理论基础。分析我国现阶段农民工的阶级属性,对于巩固和扩大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处理好当前社会矛盾、实现社会和谐,推进我国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国现阶段的城市农民工已丧失了作为农民阶级在社会分工中的地位,具有了我国工人阶级在社会分工中的地位,但它还不具有工人阶级的经济社会地位和阶级意识,因而还不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只是介于农民阶级和工人阶级之间的一个阶层。  相似文献   

7.
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中国共产党“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新道路的开辟,与秋收起义前毛泽东对中国农民阶级的认知转变密切相关。在这种认知转变中,作为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的“中间阶级”的农民阶级一跃成为了无产阶级的“天然同盟军”,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的地位得到正式确认,作用随之得以最大彰显。而毛泽东对农民阶级属性和地位的这种认定,不仅表征了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理论精髓,也拉开了百年来中国共产党认识和解决“三农”问题的大幕。时至今日,秋收起义前毛泽东对农民阶级的认知转变对新时代“精准扶贫”到“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以及乡村建设工作的实践,提供了诸多有益的经验和启示。  相似文献   

8.
潘攀桂 《教师》2014,(24):128-128
正在高中历史专题复习中,一些学生对中国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地主阶级中的不同派别等认识比较模糊,难以正确区分,本文试图对它们加以廓清,以方便读者。1.正确认识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形成原因及主要表现(1)农民阶级的局限性:虽然我们大多是农民的后代,但这里所说的农民阶级是封建社会的产物,是落后的小生产关系的代表。他具有反抗地主压迫的革命性,又具有阶级和历史的局限性。鲁迅在《阿Q正传》《药》中曾刻画过一些农民的文学形象。农民  相似文献   

9.
解放以来,《水浒》这部书曾被一些人捧上了天。他们写了大量的文章,竭力颂扬宋江这个投降派,宣扬宋江的投降主义路线,鼓吹宋江投降主义路线的思想基础忠孝节义等孔孟之道,把宋江接受招安投降说成是无可非议的“农民的局限性”,混淆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两个阶级、革命与投降两条路线的界限,鼓吹阶级调和论,流毒极深,为害甚广。  相似文献   

10.
列宁在领导十月革命和苏维埃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运用马克思主义阶级阶层理论,正确处理了无产阶级同农民阶级的关系,解决了工农联盟问题,实现了无产阶级与农民的联合。列宁在正确处理无产阶级和农民阶级关系的同时,还运用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的方法,在不同时期制定了对资产阶级的不同政策,正确处理了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关系。同时,列宁还特别注意协调工人阶级执政党与其他阶级、阶层的关系,壮大了无产阶级统一战线,调动了广大中间阶级、阶层参与社会主义建设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1.
国民革命前,中共中央高度肯定了农民阶级的伟大革命潜力和在国民革命中无产阶级同盟军的阶级地位。在以衙前农民运动和海丰农民运动为代表的早期农民运动实践中,中国共产党早期农民运动领导人不仅开始启发农民的阶级斗争意识,而且通过组织农民协会领导农民开展以减租为重点的经济斗争。沈定一混淆了国家的阶级性质,反对农民采用革命暴力手段,暴露出自身的阶级局限性;而彭湃则科学指出了中国农民运动比较工人运动的特殊价值。这一切都为国民革命兴起后农民运动的蓬勃发展奠定下思想和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12.
法国大革命中 ,1793年 6月 ,雅各宾派执政后 ,颁布土地法 ,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 ,实行农民小块土地所有制 ,从而改变了农民对社会其他阶级的关系。由于给予农民实际利益的是资产阶级而不是无产阶级 ,加之 ,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致使农民阶级在之后的法国政局演变中 ,始终站在资产阶级一边 ,不能与无产阶级联合起来进行斗争 ,这给法国无产阶级革命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带来一定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3.
封建社会的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是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矛盾激化的结果,是农民阶级反抗地主阶级统治的一种最高的斗争形式。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共处于封建社会这一统一体中,各以对方作为自己存在的条件。因此,要全面深入研究农民战争,不仅需要着重研究农民阶级,而且还应对它的对立面,即地主阶级进行认真的探讨。基于这种认识,笔者曾结合秦末农民起义,对这次战争爆发前的地主阶级作过一次粗浅的论述,现在,再拟对这一革命战争爆发之后,对在农民起义的沉重打击下,地主阶级本身所发生的种种变化,继续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14.
农民战争的思想武器问题是整个农民战争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正确认识和评价农民战争的思想武器,不但对我们研究农民阶级的思想发展,而且对理解农民战争的性质、特点及历史作用都有重要的意义。近年来,一些报刊陆续发表有关文章,展开讨论。笔者在此发表一点浅见,与不同的观点进行商榷,希望得到同志们的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5.
《水浒》中宋江的投降主义路线从哪里来?是来自农民阶级的“局限性”,还是地主阶级的反动性?这是《水浒》评论中的一个原则问题,应当辩论清楚。文化大革命前的多数《水浒》评论者,大多认为宋江的投降主义路线来自农民的“局限性”,并以此来为宋江的投降行为辩护,美化宋江。我们认为这是错误的,因为它歪曲了农民阶级的革命性,混淆了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阶级界限,抹煞了农民起义军中的革命派和投降派之间的路线分歧,歌颂了投降叛变的可耻行为。毛主席说:“宋江投降,搞修正主义,把晁的聚义厅改为忠义堂,让人招安了。宋江同高俅的斗争,是地主阶级内部这一派反对那一派的斗争。”毛主席的指示揭露了宋江投降主义路线的阶级实质。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在中国封建社会里,地主、贵族、皇帝这些封建的统治阶级,拥有最大部分的土地,而农民则很少或者完全没有土地。农民用  相似文献   

16.
从秦始皇统一中国到西汉中期(前221—前49)是中国封建制度的确立和巩固时期。这个时期,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公元前二○九年七月,陈胜、吴广“斩木为兵,揭竿为旗”,领导农民大起义,秦王朝终于被推翻了。原来的农民起义领袖刘邦、凭借着农民战争创造的历史条件、依靠起义农民的革命威力,建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西汉王朝。  相似文献   

17.
我国转轨时期的阶级阶层结构发生了新的变化,随着工人阶级、农民阶级的分化,出现了新的社会阶层,使原来的“两个阶级(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一个阶层(知识分子阶层)”的社会结构变得更为复杂;从方法论、客观事实、变化原因及其理论和时代意义方面对我国目前的阶级阶层现象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一湖北新军,是清朝末年编练新军的组成部分.它在镇压人民、维护清王朝的反动统治方面,确实起了作用.但是,这支军队的广大士兵,又是1911年10月10日武昌首义的主力军.弄清湖北新军广大士兵向革命转化的原因,对深入研究辛亥革命,特别是深入研究武昌首义,有着重要的意义.湖北新军,"士兵成分多系贫苦农民,小手工业者、城市失业贫民".这些人,就其阶级属性来说,属于农民阶级和小资产阶级,他们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深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剥削,社会地位很低下,经济上极端贫困,因而有着强  相似文献   

19.
封建社会农民阶级局限性的根源是A.农民阶级是封建社会的产物B.农民阶级是小生产方式的代表C.农民阶级是没有文化的阶级D.农民阶级是资本主义改造的对象此题的答案为B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其蕴含的经济学命题———生产方式决定阶级特点却鲜为人知。生产方式是指人们取得物质资料的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总和,生产力水平的高低与人们之间的社会关系决定着相关阶级的特点。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就是由小农生产方式造成的。我国封建社会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基础,以家庭为生产单位,对外界的需求与交流很少,且任何一个劳动力都可以…  相似文献   

20.
初中世界历史下册第七编第二章"德意志的宗教改革和农民战争"是比较复杂的一章.在这一章以前,提到德意志的地方很少,学生对德意志的印象不深.讲授这样比较复杂的一章,可能也会特别增加一些困难.仅就这一章的课文内容来看,似乎在于要求说明怎样由十六世纪初期德意志的经济状况和政治上的分裂所形成的阶级矛盾,引起了以宗教形式出现的阶级斗争——宗教改革,并由于宗教改革不能符合主要是广大被压迫农民的利益,发展成为巨大的农民战争.因此,应该扼要分析德意志在错复杂的阶级关系中所以首先发生宗教改革的原因和这个改革的实质,并指明德意志农民是一切阶层进行压迫、搾取的对象,是遭受苦难最深的一个阶级,从以说明由宗教改革发展成为农民战争的必然.农民战争的失败,是封建诸侯的胜利,结果:加深了德意志政治上的分裂和教会的反动,严重阻滞了德意志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