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什么是通讯式的消息?顾名思义,就是看起来像通讯的消息,也可以说是用写通讯的形式写的消息。通讯式的消息,我有时也叫它消息式的通讯,也就是用写消息的办法写通讯,这种通讯看起来很似消息。这就是我对这种新闻体裁的“土解释”、“土定义”。在新闻理论研究方面颇有造诣的白庆祥同志在一篇文章中这样来概括通讯式的消息:“总而言之,它是用消息和通讯的两种文体交叉的写法写作的新闻文体。它既有消息主题的客观性、严肃性,又有通讯的灵活多样、丰富多彩性。”他还称赞说,这是我在新闻体裁写作方面的突破和创新。这种赞扬让我有些汗颜,因为这…  相似文献   

2.
周易 《新闻知识》2003,(11):48-48
写好人物新闻,是新闻短下来、精起来的一个重要手段。 人物消息是近年来被许多媒体忽视的一种重要的新闻体裁。如何才能写出有影响的人物消息?笔者认为要过“四关”。 “体裁关”——同一新闻题材,能用人物消息处理,一定不要拉扯成人物通讯。要善于以小见大,以短见长。 一些记者有这样的误区,即同一个新闻题材,认为写通讯块头大,分量重。写消息是“小儿科”,  相似文献   

3.
什么是通讯式的消息?顺名思义,就是看起来像通讯的消息,也可以说是用写通讯的形式写的消息.通讯式的消息,我有时也叫它消息式的通讯,也就是用写消息的办法写通讯,这种通讯看起来很似消息.这就是我对这种新闻体裁的"土解释"、"土定义".  相似文献   

4.
一些老新闻工作者常讲:“要学会报纸工作的十八般武艺,当多面手。”意思是说,要逐步掌握新闻写作的各种体裁,如消息、通讯、专访、特写、调查报告、工作研究、评论、杂文、札记等等。做到写作上需要那一种体裁,自己就可以使用那一种体裁。有些记者、通讯员已经这样做了,或者正在这样做,并且已经写出了许多好稿子。可是,也有不少记者、通讯员不敢向新闻写作的各个领域进军,只会写消息、通讯,不会用别的体裁.你让他向别的方面试一试,他总是为难地说:“我不会.”作为一名记者或通讯员,如果只会写消息、通讯“老两  相似文献   

5.
月白风清。几位业余搞新闻报道的同事围坐于草地,话题很快扯到写稿上。一位起步较晚的朋友谈起写通讯的满腔苦水:“一年来我写的消息稿命中率60%,而通讯稿的命中率只有10%。有人把写消息、写通讯分别比作摘杏、摘桃。往后,我宁愿只吃杏,不吃桃!”与消息稿相比,通讯稿的发表是有点难,尤其是长一点的通讯更难发。但是,要胜任通讯工作,通讯员即便不能当“多面手”,起码应成为消息、通讯都能写的“两面手”。几年的写稿实践,使我对通讯体裁产生了厚爱。3年来,我写的通讯稿件被市级以上新闻单位采用了90多篇。一般来说,通讯比  相似文献   

6.
对于新闻的解释,有广义和狭义的两种。广义地说,消息、通讯、特写、调查报告、工作研究等,这些体裁的总称,叫做新闻。狭义地说,就是指“消息”。这里所要讨论的《怎样写新闻》,就是怎样写消息。新闻和其他文体写作一样,有着它自身的特点和规律。马克思说过,报纸“具有连植物也具有的那种为我们所承认的东西,即  相似文献   

7.
在诸多新闻体裁中,消息是最常用的体裁,怎样写好它、写活它,一直是人们不断探讨、实践的问题。在一些人看来,消息尤其是广播电台的消息,就那一两百字,写起来很容易。其实写好消息很难。写好通讯的记者大有人在,而写好消息的记者又有几人?在每年的好新闻评比中,我们经常陷入这样尴尬的境地:送评作品绝大部分是通讯和特写,而发播量最大、对人民群众生活影响最广泛的消息稿却少得可怜。评选结果更是令消息气短,排名在前的几乎都是大块头的通讯和特写。以至首届“中国新闻奖”评比中消息一等奖的一个名额不得不虚位以待。消息为什么…  相似文献   

8.
消息体裁的新闻,目的在于客观地报道发生的事实,一般不允许作者其中发议论、作价值判断.但是有些新闻事件需要较多的解释,带有一定的社会宣传意义,那么用通讯体裁写新闻就较为适宜,因为通讯的特点是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这四种基本的方式报告事实,写作起来相当灵活,还可以由作者发表意见.当然,通讯仍然要以报告事实为主,不然就无法与评论相区别了.正由于通讯体裁灵活,写好通讯其实比消息要困难.  相似文献   

9.
陈力丹 《新闻传播》2004,(11):33-34
消息体裁的新闻,目的在于客观地报道发生的事实,一般不允许作者其中发议论、作价值判断,但是,有些新闻事件需要较多的解释,带有一定的社会宣传意义。那么,用通讯体裁写新闻就较为适宜,因为通讯的特点是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这四种基本的方式报告事实,写作起来相当灵活,还可以由作者发表意见。当然,通讯仍然要以报告事实为主,不然就无法与评论相区别了。正由于通讯体裁灵活,写好通讯其实比消息要困难。这种困难并非指写作本身,而是说把较为抽象的事件写活了很不容易,需要选择一个适当的通讯切入口。选得恰当,才便于讲道理。特别是事件通讯,必须要通过“人”来反映,围绕“人”做文章,通过人的活动、思想展现事实。因而,通讯一般地带有情感色彩,这也正是通讯的魅力所在。  相似文献   

10.
消息体裁的新闻.目的在于客观地报道发生的事实.一般不允许作者其中发议论、作价值判断。但是有些新闻事件需要较多的解释,带有一定的社会宣传意义.那么用通讯体裁写新闻就较为适宜.因为通讯的特点是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这四种基本的方式报告事实,写作起来相当灵活.还可以由作者发表意见。当然,通讯仍然要以报告事实为主.不然就无法与评论相区别了。正由于通讯体裁灵活,写好通讯其实比消息要困难。  相似文献   

11.
像勤恳的渔民、辛劳的樵夫、繁忙的采购员的满载而归,当记者采访回新闻素材的时候,那愉悦之情也自不待言。但对前者来说,可以暂告段落或就此完结的事情,对于记者却意味着,仅仅是完成了一次工作的前半。他必须毫不停歇地进入下一道工序——写作。 当一名会打枪的兵 新闻作品的体裁有消息、通讯、言论、特写、调查报告等多种形式。记者要将他采回的素材加工成哪一种产品呢?按说,应当是“因材定体”。适于写消息就写消息,适合写通讯就写通讯。但我们敢说,所有新闻素材都毫无例外地可以加工成消息。因为消息是最能体现新闻作品特点与功能的、最基本、最常用的一种体裁。甚至我们有时干脆就把消息叫做新闻,说新闻就指的是消息。消息作为新闻家族的一个成员,他的名字竟可同全家族的名称通用,足见其在整个家庭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2.
记者通过深入的新闻采访,掌握了真实、具体、丰富的新闻事实材料之后,便要进行新闻写作。新闻报道写作体裁主要是两大类:消息和通讯(包括通讯、特写、调查报告等)。当记者必须首先把消息写好。  相似文献   

13.
人物消息是以消息的形式报道新闻人物、反映其思想和事迹的新闻体裁。近年来,笔者发现众多报纸中,人物消息少得可怜。许多通讯员、记者一涉及写人物,首先想到的就是人物通讯、人物特写。这也许是“消息写事,通讯写人”的说法给人们思想上留下的框框。对先进人物,可以用人物通讯来反映,也可以用人物消息来报道。用通讯介绍人物,固然写得生动活泼、具体细腻、富有文采,还可以较深地发掘人物的内心世界。但笔者以为,它毕竟不是报道人物的唯一写作形式。采用消息的形式不  相似文献   

14.
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消息和通讯是新闻的两种基本且重要的体裁.消息是以直接、简练的方式报道新闻事实的一种新闻文体,是最经常,最大量运用的报道体裁.通讯是一种比消息详尽生动地报道客观事物或典型人物的新闻体裁.消息和通讯共有的特点是讲究时效性、讲究新闻真实性,不过通讯的时效性不如消息,但通讯的详尽性和生动性要强于消息.  相似文献   

15.
随着客观形势的发展和广大群众的要求,新闻文体正在变革.我认为,在文体的边缘上探索,逐步形成新的边缘文体,可以是新闻文体变革的一条路子.在通讯和散文的边缘上通讯是和消息、特写、调查报告并列的一种新闻体裁;散文是和诗歌、小说、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通讯报道的是真人真事,散文通常写的也是真人真事,在这一点上散文接近新  相似文献   

16.
通讯是常用的新闻体裁之一。好的通讯,被誉为“报纸的明珠”,能使报纸大为增色。通讯是兼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写作手法,较为详细和形象地报道现实生活中的典型人物、典型事件的新闻体裁。同消息、调查报告、评论等新闻体裁相比较,通讯的突出特点是:以鲜明的形象感染人,以浓烈的感情打动人。  相似文献   

17.
消息是新闻中经常使用的一种体裁。可在实践中却被普遍轻视,认为它文字短小,“没有分量”,因而不肯花气力去钻研。(一) 新闻分量的轻重,价值的大小,并不取决于篇幅的长短。只要事实新,价值大,讲时效,无论是通讯还是消息,都能吸引受众。何况消息短小,信息密集,读来花时间少,只要写得生动活泼。更受读者欢迎。要把消息写好,不是一件易事,因其短小、信息密集,要比其它新闻体裁更难写。但当前消息写作中的通病,主要是一些A、B、C性质的问题没能处理好,而造成质量粗劣。一是时间性不强。许多消息的时间性很差。有的  相似文献   

18.
我从事新闻报道工作已有十多年了。开始,我在一个乡担任通讯员,一九七七年十月到县委担任专职通讯干事。自到县委工作以来,我采写的消息、通讯、调查报告等各种新闻体裁的稿件先后被新华社、《人民日报》、《北京日报》及《北京日报郊区版》等报刊采用八百多篇(包括与记者合写的).有人问我:你写稿子一定有“诀窍”吧?其实,我的“诀窍”就是四个字:勤学多练。我是一九七四年三月到平谷县镇罗营乡当通讯员的,从那以后才开始给报社写稿。十多年来,我  相似文献   

19.
回过头来看看自己的写作经历,发现我和剪贴本有着不解之缘。今天把其中的酸甜苦辣捧出来,也许能对同行们有所启迪。初学新闻写作时,常听一些老通讯员传授经验说:靠报纸剪贴帮了忙。于是,我搜集全国各种各样报纸杂志,加以剪辑,按分类建立了“消息”、“通讯”、“特写”、“言论”等二十多本剪贴本,摞在一起不下三尺高,战友们戏称我是“剪报大王”。当时我想:这下写东西,可不愁见不了报了!不会写新闻,翻剪贴,不会选体裁,翻剪贴;甚至没有素材,也翻剪贴。  相似文献   

20.
2000年度“浙江新闻奖”评选已经揭晓,报刊部分(下同)送评稿件253篇,经过初评、复评、定评,共评出一、二、三等奖作品103篇。 为一改1999年度获奖作品中消息偏少的情况,参照中国记协评选办法,今年接消息、通讯、评论、系列报道等体裁进行分类评选。消息类获奖篇数比去年大幅度提高,以此倡导记者注重新闻,多写消息。 这次评奖,既是对2000年浙江省新闻业务的一次“盘点”,也对今后新闻报道提出了新要求,确立了新起点。5月15日至5月18日在舟山举行的复评中,省市党报负责人、专业报、县(市)报代表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