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磊  高展 《青年记者》2016,(15):47-48
将当代都市作为观照对象写入艺术文本中起源于1980年代,都市剧、都市电影、都市文学,在审美发现中都将都市生活、都市变迁作为创作素材。一方面,这得益于改革开放加快了都市化的步伐;另一方面,市民文化随着社会风尚的变迁而逐渐形成了一系列社会心理与行为规范,中国都市人群迫切需要一种反映他们日常生活与价值追求的艺术作品,于是以都市作为题材的影像作品在众多艺术文本中崭露头角。当都市文化裹挟着现代工业文明向我们冲击而来时,艺术也在以审美方式反思与回应着时代变化,这也为审美现代性提供了分析都市影像的全新视角。  相似文献   

2.
昂颖 《新闻世界》2011,(2):106-107
伴随着留学热潮的持续升温,海外文学创作文本中的留学生形象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试从中西文化冲突和交织背景下,留学生文学群像的心理状态入手,深入分析处于文化交流与碰撞漩涡之中的留学生形象在时代背景下折射出的人文精神嬗变和历史变化的轨迹。  相似文献   

3.
共变,指都市新闻是一个变数,都市生活也是一个变数;都市新闻和都市生活这两个变数互相影响,互相作用,互相制约,互相促进引起的互相变化.为什么全国“都市报”如雨后春笋林立报坛?为什么都市新闻异彩纷呈后发制人?都市报纸、都市新闻在社会进程中居于何种地位起着何种作用?本文试图结合《楚天都市报》创刊以来的实践,阐释都市新闻和都市生活的共变关系及其种种.  相似文献   

4.
学院派文学批评在新时期的成长,是经历了市场经济的考验的。随着市场经济的繁荣和发达,我们越来越清楚地看到,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更加面临着偏离本体轨道的危险,文学创作放逐了想象,文学批评驱除了审美批评,文学的神性和诗性日益受到世俗文化的包围和侵蚀。  相似文献   

5.
辽金元时期,文学创作既内含着草原民族特有的生活方式、习俗、审美趣味等因素,又融合了中原文化的精巧,形成了在草原文学发展中一个重要而有特色的区域性发展阶段,呈现出北方草原文化与中原农耕文化之间的冲突、互补与融合的双重文化品格。  相似文献   

6.
王雅萱 《今传媒》2012,(5):77-79
电影用其特殊的试听语言记录着都市的变化,并揭示出都市生活的转变以及发生这些转变的动力。近年来,都市电影越来越倾向于以反映都市青年的情感生活为主题,但期间不乏一些只有夸张演绎而没传播正确婚恋观的电影。与这样的电影形成鲜明对比的是11月8日上映的《失恋33天》,一部典型的都市题材电影,影片不仅是大众文化的典型代表,而且创造了小成本电影的票房神话。本文就将以《失恋33天》为例,分析都市电影应符合怎样的大众文化才能创造高票房。  相似文献   

7.
经济大潮对文学的冲击和浸润,使得单纯追求审美快感、寻求文学式的陶冶熏染的阅读方式日渐式微,代之而起的是现代人猎奇、娱乐、功利、实用的阅读需要。进入二十一世纪,各种报刊上“非主流文字”十分喧闹,它在都市非都市报刊上都不容置疑地占据一方,成为令人注目的、迎接新世纪新的生活内容和新的阅读方式的一抹嫣红。  相似文献   

8.
潘岳的文学成就主要围绕着诗歌、赋以及哀诔文三个方面进行,结合具体的文学作品成就,对潘岳各类文学创作特色进行研究与总结,是正确评价潘岳文学地位的基本前提,也是继承潘岳宝贵文学创作经验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9.
吴林 《兰台世界》2014,(2):139-140
潘岳的文学成就主要围绕着诗歌、赋以及哀诔文三个方面进行,结合具体的文学作品成就,对潘岳各类文学创作特色进行研究与总结,是正确评价潘岳文学地位的基本前提,也是继承潘岳宝贵文学创作经验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10.
吴朝虎 《新闻世界》2010,(6):111-112
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至四十年代,《良友》画报不仅是上海现代都市生活的记录者和呈现者,更是现代生活观念的倡导者和都市图像的建构者。本文从《良友》创办时的社会背景和受众分析入手,阐释其在当时上海都市图像建构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各种传媒的不断“改版”,许多传媒普遍出现了一种越来越“都市化”的倾向。“展示都市风景、反映都市生活、体现都市情调”,成了诸多传媒的重头戏。不但直接标明:“××都市报”的增多,而且非都市性传媒在版面  相似文献   

12.
吴英文 《视听》2018,(6):149-150
新媒体文学的生产、传播和消费方式因微博客的出现而有了革命性的改变,也使得网络文学本体产生新的变化。微博客文学的多终端传播模式和精微化文本形态,将新媒体文学写作的优势集于一身,其中的后现代审美形态彰显,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学新形态,使网络文学活动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  相似文献   

13.
无论是纯文学,还是通俗文学,只要是文学创作,总应该有所创造。这创造主要体现在视角的变化上,即要以新的视角去认识世界,从而或给人以认识世界的新的方式,或给人通过这种新的方式认识世界所产生的警哲的思想或新鲜的情感。假如不能做到这样,而又偏偏去要“创作”,其结果只能在文学的旧库中拣来一些五颜六色的破布,编织新奇而又刺激的故事,  相似文献   

14.
文学是对社会生活、国家历史、人间百态的反映,通过不同时代的文学作品能够得知当时的历史语境与生活状况.因此,文学不仅仅是文艺欣赏活动,更是记录生活、反映诉求的途径,在多个领域均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力.随着创作语境的变化,文学的视觉审美形态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媒介功能的强势介入对文学的创作、传播产生影响,一方面通过文学效应越来越大,另一方面,文学受到了媒介生态变化的影响,甚至沦为图像、影视的"服务员",主导作用与权威地位不断丧失,文学面临着一系列新的挑战.由胡友峰著、武汉大学出版社2016年12月出版的《媒介生态与当代文学》一书,将当代文学的困境与媒介历史发展相结合,提出文学视觉审美形态的确立有其内在的逻辑必然性,文学发展需要应对媒介生态变化所带来的问题,为当代文学研究工作提供了实质性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5.
文学是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优秀文学的继承与发展是永恒的时代话题.在互联网背景下,新媒体技术与文学发展相融合,创新了文学创作与传播的方式,为文学发展提供了新机遇.同时,网络文学的发展也为传统文学带来了诸多挑战.正确把握新媒体环境下文学发展的现状,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交互性的优势,促进文学健康科学发展,探索新媒体环境下文学发展的有效途径是当前文化领域重要的研究课题.由李灵灵编著的《新媒体与中国网络文学》一书,以新媒体时代为研究背景,概述了中国传统文学和网络文学的发展历史,勾勒出了新媒体与多元文学的交融格局,为读者探索新媒体背景下的文学创作与传播方式,促进优秀文化的继承与发扬具有重要启发.  相似文献   

16.
本文阐述了旅游与文学相辅相成的密切关系。旅游提高文学的美学价值,丰富其思想内容,增强其生活气息,提高其艺术品位,使文学更充满魅力。而文学亦丰厚了旅游美,文学创作为旅游景色增色,为旅游活动添彩;文学修养增强旅游审美能力,提高旅游审美境界。  相似文献   

17.
90年代以来,中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文化环境也随之改变,人们的生活条件提高,日常的生活需要已经完全得到满足,因此人们已经不再局限于日常所需,而是追求品位、地位和精神等方面,这样的社会文化环境,催生了消费主义。都市小说是都市化进程的文化表征,描述了都市人在都市生活的成长环境、文化背景以及精神状态,但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都市生活逐渐追求视觉化和消费化,于是都市小说内容也随之发生变化,并逐渐打上消费主义烙印。本文从消费主义角度,解读都市小说创作,分析作家身份的演变以及视觉化转向,审视消费文化对都市小说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8.
都市社会是一个景观化的社会.都市仿佛在庞大的影像堆积中矗立起来,从此意义上说,都市化的过程无疑也就是景观化的过程,置身于都市无疑也就是置身于景观之中,景观因而成为都市体验的基本表象,成为都市中最具震惊效果的幻魅之所.也就是说,作为被展现出来的可视景色或景象,景观已经建构起都市最重要的本质特征,与之相应,对景观表象的感觉体验当然也就成为一种都市生活的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19.
黄岩军 《大观周刊》2012,(8):148-148
文学自觉,是指文学及文学创作主体意识到文学的独立性和价值性,自觉地对文学的本质和发展规律等进行探讨和认识,促进文学按其自身的规律向前发展。文学的自觉,最重要或者说是最终的还是表现在对文学审美特性的自,觉追求上。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认为,在中国传统戏曲孕育、发展、成熟过程中,构成了戏曲观众审美心理中以善美合一为主导的稳定的定势,且具有极强的传承性.但在戏曲观演双方的互动演进中,戏曲观众相对稳定的审美心理定势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发生着变化,进入新时期以来尤为显著.但这种变化又是渐进式的,"变"中有"常","常"中有"变",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新的民族性审美心理定势.在经济因素的介入下,讲究表层感官享受和内在文化品位相结合的审美风尚逐渐形成主流,因此,精致典雅的舞台风范和全面细致的宣传策划,是当下戏曲在都市生存的一种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