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洁 《大观周刊》2011,(14):176-176,108
电影片名的创作是一个有潜力、魅力和生命力的修辞活动,从效能上看修辞是语言价值的一种审美追求,其修辞效果常常给人以美的感受。在电影的片名中恰当的运用修辞手段可以让受众产生审美愉悦,对电影留下深刻印象。文章主要从语音手段、词汇手段和修辞格手段三方面来探讨修辞手段在电影片名中的运用及其修辞效果。  相似文献   

2.
梁厚甫是上个世纪著名的旅美华裔国际评论家,他的国际评论,在中国内地、香港和新加坡一带具有相当的影响力。梁文语言运用上的技巧,很大程度上和梁厚甫善用修辞艺术有关。这里所说的修辞艺术指的是修辞格,修辞格也称作修辞方式、修辞手段,简称辞格。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以美国新修辞学为代表的修辞研究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自引进乔治·莱考夫关于人的隐喻性思维这一论断后,国内就引发了修辞学的许多新课题的研究。目前,国内对修辞格的研究主要表现为对修辞格的归纳综述,或某一两种修辞格的专项研究,  相似文献   

4.
现今的汉语修辞学研究的是汉语的文艺语体、政论语体、应用语体、科技语体中的修辞格,没有或很少涉及广播语言中的修辞格,没有或很少以广播稿中的修辞格为研究的材料,因而对广播语言的运用、对广播稿的修辞不能直接起作用。广播工作者翻开现今的修辞学著作,修辞格部分看到的大都是诗歌、小说、散文、政论文的例子,很少能找到几例广播稿的  相似文献   

5.
公文修辞品格的特殊性是公文语言特殊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公文修辞品格的特殊性决定于公文语体、公文主旨、公文语境的特殊性.公文修辞品格的特殊性的特殊性体现在公文词语的锤炼、公文句式的选择、公文修辞格的使用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音响是构成广播新闻的重要元素之一.新闻音响强调实录,追求纪实性和现场感,是"实有其事"、"真有其声",富有极强的生活美和新闻美.①我们认为,广播新闻选择音响,是对传播主体意图和特定效果的强调和修饰,是强化信息传播效果的重要编制策略,是新闻追求叙述文本艺术化言说的重要s手段.本文试图从修辞学角度对广播新闻中音响的修辞选择及其主要修辞格作一点粗浅分析.  相似文献   

7.
吴小权 《东南传播》2011,(11):145-147
修辞在新闻报道中应用广泛。本文以《南方周末》为例,探讨修辞在调查性报道文本中的实际运用。本文主要对修辞在调查性文本中恰当运用和使用不足之处进行了总结。得出修辞积极使用的经验,如运用合适的描写,使用有权威性的准确数据,添加背景性的材料,同时也指出使用不当之处,如修辞格中所选喻体艰涩难懂和记者身影出现的次数频繁。  相似文献   

8.
科技文章语病汇析(八)──修辞不佳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林立由于科技语体风格的制约,科技文章要求平实、明白,它少用甚至不用艺术修辞手法,因此本文讨论的不是科技文章修辞格式的得失问题,而是一般表达上的修辞问题。常见的科技文章修辞不佳的语病表现在语序颠倒、音...  相似文献   

9.
营造美学新旅的驿站──读《修辞论美学》高楠十年前,王一川以《意义的瞬间生成》及随后的《审美体验论》为美学长旅营造了一所体验美学的驿站,并因此在国内美学界引起反响。此后,他离开这一驿站,换马而去。对这位年轻博士,当时还算热闹的美学界不可能给予更长时间的...  相似文献   

10.
新闻审美在文学修辞的向度内进行合理地延伸和扩张,使新闻文本呈现出一定的文学气质。这种气质不仅表现在新闻的语言修辞上,还表现在新闻文本的叙事修辞以及情感修辞上,文学修辞使新闻文本在审美上荻取了充满生机的生存詈观,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新闻的表现力。  相似文献   

11.
新闻是人类语言展现其活力的一个重要领域。新词新语的创生,语言的破格,各种修辞格大胆而巧妙的运用等等要归功于新闻作者的辛勤劳动。他们不仅在知识信息上饱餐读者,同时在语言上也给人以美的享受。下面谈谈双关语在新闻报道特别是体育新闻报道中的运用。双关,英语里称为Pun,是中外语言所共有的一种修辞现象。它充分利用人类语言一词多音多义或异词同音近义的特点,在同一句话里同时表达两层不同的意义,以造成语言活泼、幽默或嘲讽的修辞效果。该辞格的特点是言在此而意在彼,语言含蓄,予人联想。例如留洋英国的三位中国球员范志毅、孙继海…  相似文献   

12.
谈移觉     
移觉是一种修辞格。在—些文章中,作者为了增强表达效果,往往利用人们心理反应上的相似点来转移感觉,把某一器官感觉转移成另一种器官感觉,这种修辞方法就叫做移觉。下面试举例说明之。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阿q正传>主人公阿q的言语、思想、认知、人格等方面予以修辞审视,深入探讨鲁迅对阿q身上所体现的民族劣根性的审美立意,从修辞层面对文本话语加以解码,并兼从民族语言文化传播的角度进一步把握民族文学典型形象的修辞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4.
新华社高级编辑、摄影部主任徐佑珠强调,好的新闻照片要求有三个不可或缺的因素:一是新闻价值;二是形象感染力;三是精彩的说明文字。可见说明文在新闻摄影中的特殊地位与作用。因此,摄影记者学点汉语语法修辞,掌握修辞格在新闻照片说明文中的运用,是很必要的。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金庸小说《笑傲江湖》改编而成的系列电影为基础,探讨电影创作者在进行电影文本创作时如何运用修辞陌生化与修辞熟知化等修辞原则,使小说和电影之间的审美价值得到成功转换与提升。  相似文献   

16.
丰灿  易芹 《新闻世界》2011,(3):117-118
新闻的美主要是通过文本来呈现,而新闻文本中的美主要是由叙事话语来表达。叙事话语可以细分为叙事时间、结构、修辞和情境等。因此,笔者通过对新闻文本中叙事话语的时间设置、结构安排、修辞塑造以及情境构建等方面来解读新闻的美。  相似文献   

17.
从档案的审美价值看档案的休闲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档案作为实践活动的客观产物,具有审美价值的三个构成要素,即审美对象、审美主体及审美关系。档案的审美价值主要体现在它的内容美、文字美、载体美和技术美。本文认为对档案审美价值的开发,可实现档案的休闲利用。  相似文献   

18.
所谓新闻标题的辞格艺术,就是对标题的用词、造句和布局的推敲,研究用最精当的语言文字表达思想感情和事实,把标题作得更准确、鲜明、生动、凝炼的一种技巧。应该说适用于新闻标题的修辞方式非常丰富,仅就常见的修辞格在标题制作中的应用技巧作些简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9.
李勇 《现代传播》2013,35(4):57-60
对媒介文化美学表征形式的考查,可从修辞性与建构性两方面着手。一方面,媒介文化着重对修辞学特征的采掘,变得越来越美,在生产"美"的能力和效果上毫无疑问优于艺术,艺术被迫另择它途;另一方面,媒介文化在表征形式的探索性与建构性上过于同质化,且往往借用经典艺术的既有模式,缺乏探索精神。媒介文化在这两方面的表现构成悖论:越来越美但越来越乏探索精神。这一悖论体现出审美文化、审美观念在当代的深刻异变,是当代社会与美学诸多问题在文化层面上折射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采用多维度设计手法可以最大化传播档案展览信息,视觉氛围营造即其中一种重要方式.文章通过对视觉修辞进行分析,阐释视觉修辞对档案展览的影响,找寻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间的最佳互动关系,以期更好地营造档案展览氛围、增强展示效果、加深视觉印记、传播档案故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