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7 毫秒
1.
本文简要阐述了创新型城市的内涵及创新要素组成,并对乌鲁木齐创新型试点城市建设的经济、社会环境等基础条件进行了分析,最后从城市创新涉及的主体、资源、环境与机制等方面对乌鲁木齐创新型试点城市建设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
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是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内容,创新型城市试点工作的开展将大大推动我国区域特色的创新体系建设发展。国外先进城市在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方面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如韩国大田通过支持各研发主体的创新发展,促进其在体系内外的网络联系,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国内创新型城市应从园区建设、高端研发资源聚集、政府职能转变以及建立实验室企业等方面开展,加快形成各具特色的区域创新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3.
制度创新是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基础性、关键性工作,科技文化观念与体制机制创新则是推动制度创新的有效途径。基于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的视角,讨论科技文化观念与体制机制对创新型城市建设的意义,并通过经验研究,描述与分析厦门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具备的优势、存在的问题,进而从转变观念、改善环境、改革体制机制、建立考评机制等方面提出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2006—2019年CSSCI数据库收录的320篇创新型城市研究文献为样本,采用文献计量分析和文本分析法,对创新型城市研究的演进趋势、内涵与构成要素、建设模式及评价体系等进行深入分析和梳理。结果表明:创新型城市的研究脉络主要体现出初步摸索、稳固发展、深入推进和持续探索4个发展阶段,其内涵包括3个方面,构成要素包括创新基础环境、核心驱动力、创新实施主体、创新政策和创新目标5个方面;创新型城市的建设模式包括全面创新型、改进创新型和引导创新型3类,其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强调创新内容、强调创新过程,以及强调创新合力和城市文化3类。最后明确指出了创新型城市研究存在内涵与评价体系脱节,且现有指标过多关注创新要素,而忽略了城市发展方面的因素等4个方面的不足及改进方向。  相似文献   

5.
创新型城市建设模式分析——以上海和深圳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创新型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具有内在的路径和模式。上海和深圳是我国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典范,在城市创新战略和驱动要素方面各具特色、各有所长。在构建完整的城市创新体系的基础上,以上海和深圳为例,对两市的城市创新战略和驱动要素进行对比分析,并归纳、总结出创新型城市建设的上海模式和深圳模式,可以为国内其他创新型城市的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本文结合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的核心和任务,从厦门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实践出发,分析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规划,设计科技创新平台的评估/考核指标体系,提供创新体制、机制等方面建议,以完善科技创新体系,为建成国家创新型城市提供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7.
正创新型城市建设是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区域创新发展的重要模式。文章总结凝练2010年以来济南开展创新型城市试点建设取得的成就,分析指出当前科技创新在创新环境、高层次人才、成果转移转化、高端研发机构等关键领域存在的不足,并提出几点有操作性的建议。创新型城市建设是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区域创新发展的重要模式。2010年开展创新型试点城市建设  相似文献   

8.
科技园区作为创新型城市建设的重要载体,其体制创新的走向直接影响创新型城市建设的进程。以南京科技园区的体制创新为例.从创新园区管理体制促进园区和行政区的融合,创新地方科技园区和大学科技园的互补机制集成知识创新主体和技术创新主体的优势.创新产业结构的规划和生长机制转变城市的经济增长方式和发展模式等三个方面分析了科技园区的体制创新对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是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生力军.创新型企业是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中坚力量,是科技成果应用、科技人力资本等创新要素集聚的载体.创新型企业的培育与发展是建设创新型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通过对泰州市入围江苏省百强创新型企业进行调研,从创新企业的行业、规模、专利等方面深入分析,并提出泰州市创新型企业培育路径.  相似文献   

10.
建设创新型城市对于中国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具有重要意义。深圳作为中国建设创新型城市的第一个试点城市,创新发展成效显著,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深圳模式"。深圳创新发展得益于其富有开放、包容、多元的创业文化,各类创业创新人才的集聚,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的深度融合,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一体化的创新模式和良好的创新环境。通过总结深圳创新发展的经验,本文提出建设创新型城市,需要从培育创业创新文化、完善人才激励机制、构建配套金融支持体系、激发企业家精神、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营造创业创新环境等方面多措并举,多方协同,最终形成创业创新生态系统,调动全社会积极性共建创新型城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