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流行于豫北延津的二夹弦是产生于清光绪年问并绵延至今、深受群众喜爱的一个地方剧种,也是先后被河南省和国家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传统戏种。由于社会、经济、文化等诸多原因,二夹弦经历了多次兴衰演变过程。在弘扬、保护和发展祖国魂宝——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应坚持“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思路和途径优先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者纳入社会保障体系,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职业技术教育相结合,努力把非物质文化遗产打造成新农村文化建设的主力军。  相似文献   

2.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珍贵的旅游资源,如何正确处理好旅游开发和文化保护的关系,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业发展可以开展良性互动.福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应该通过政府主导与全民参与结合、传承与创新结合、人才培养与理论研究结合的措施来加强保护.此外,还应该将遗产保护与旅游产业化结合,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互动,提高福州州旅游业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3.
作为人类历史的记忆和文化活动的体现,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很高的历史研究价值和文化研究价值。但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大众的生活方式和审美趣味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出现了诸多问题,很多国人尤其是大学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知之甚少。当下应充分利用新媒体,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渗透到生活和教育之中,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不断加强我国文化强国的建设。  相似文献   

4.
将中华民族之优秀传统文化纳入高校德育,可以提高德育质量,实现高校教育的人文本质回归。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对新形势下的高校德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此,应积极构建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传承体系,并融入高校德育教育系统,实现高校德育教育与中华优秀文化传承的互动共赢。  相似文献   

5.
目前,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得到了国家部门和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对吐鲁番地区新农村建设同维吾尔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以期实现新农村建设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我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不断加大。为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农村社区的传承与发展,推动地方文化建设,我国越来越重视农村社区教育中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的渗透。文章阐述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社区教育中的意义,并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缺乏传承理念、难以全面融入社区教育、教育形式单一等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提出合理化的应对措施,以期将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效融入当前农村社区教育体系中,在保护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实现农村社区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族人民在人类历史发展中世代相传留下的重要文化资源,是各民族传统文化价值的表现形式。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传承载体,而职业教育则是我国民族传统文化创新传承的重要载体,也是民族传统文化的主要承担者。以广西物资学校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新性传承研究实施路径为蓝本,提出了将非遗传统文化有效融入专业教学中,深化产教融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传播与传承,同时建设传承实训基地、开发非遗美育课程教学资源对专业传承人才进行培养,将“非遗传统文化传承”与“社区活动”有效融合等有效形式,为其他职业院校创新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8.
五千年的农业文明使我国广大农村积淀了极其厚重的非物质文化,如何保护好这些弥足珍贵的文化珍宝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农村的民间文化组织是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组织者,是文化遗产原真性保护的促进者,是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中社区利益的维护者,也是农村公共文化产品的有效供给者。通过有效的管理途径,积极发挥它们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中的独特作用,是保障农村优秀传统文化持续传承和推进新农村文化建设事业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具有的教育、健身、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的作用有利于高校打造特色品牌,但是目前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存在着文化冲击、利益至上、传承方式单一等困境,难以发挥培养专门人才、铸造灵魂的主体作用,文章以河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探究高校与体育非遗项目协同发展的策略,通过公共体育必修课程引入、体育专业课程对接和借助高校赛事推广等策略,实现两者的良性互动与双赢发展。  相似文献   

10.
从文化生态学的视角分析,物质文化和工具理性对大学的冲击使大学文化传承出现了生态性失衡,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大学文化碰撞交流和传递中被遗忘和边缘化。民族非物质文化和大学教育存在着生态性的互动和制衡,大学生态对民族非物质文化具有吸纳和创新价值,民族非物质文化传统促进大学文化生态平衡和特色发展;通过建构人文-文化、学科-学术、静态-活态、生态-人文等和谐共生的平衡生态,实现民族文化和区域大学共生共荣的互动发展和完美统一。  相似文献   

11.
文化活动在文化心理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文化活动是心理现象产生的基础;文化活动形成心理现象的过程;文化活动和心理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一个民族的文化要有竞争力,它才能持久地传承。而文化的竞争力来源于它是否能满足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否符合社会和时代发展的浪潮。因此,我们要保护的是那些传统文化的精粹,而非主张固步自封,拒绝变化。本文认为文化的竞争以经济为依托,而非相悖,并提出保障文化权利的作用及相应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3.
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成为文化热点的同时也成为了经济、政治热点,为了能得到更好的发展,也为了能更好的适应现代社会的语境,文化重构变得流行而且必要。研究以温州泰顺畲族三月三为例,分析其中的文化重构现象,并从中获得对于非遗保护的启示和思考。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文化交流与文化发展之间密切关系的分析,阐述了文化交流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文化差异与文化导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西方文化在价值体系、风俗习惯、词语文化涵义、思维方式等方面存在差异。而这些差异是语言学习的重要障碍之一,因此在英语教学实践中应重视文化的导入。  相似文献   

16.
跨文化交际中,交际者总是以自己文化的习惯来理解对方的话语,常常导致文化误解,因此外语教学应注意语言与文化相结合,注重比较文化差异进行教学,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  相似文献   

17.
文化的民族性与文化的全球化——圣诞节过后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们的传统节日文化内涵越来越少,在人们心目中越来越淡漠。文化意识的激烈变动,导致了个人和民族的精神状态的困惑。在接受圣诞等洋节的同时,应当不断地把我们的节日做强做大,把我们的文化叫响,实现新一轮的东西合璧、优势互补、共同发展,丰富整个人类的精神生活。  相似文献   

18.
英汉两个民族的思维方式、文化心理、地域特征和风俗习惯有明显差异。文化差异性在英汉语言运用中有充分的反映。两种文化的差异倡导文化教学应贯穿英语教学的各个环节 ,即词汇教学、语法教学、句子与篇章教学 ,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9.
八十年代的文化寻根派旨在传统文化中找到规范现代性的文化共识,但时代共识的迫切发展却导致对文化共识的忽略,本文旨在探讨现代性的不足及共识的必要,以及文化寻根小说对现代性的反思.最后论及其挖掘与建构了那些文化共识。  相似文献   

20.
我们认为,全球文化战争不可避免,而且已经打响。文化的内核就是价值观,文化之争就是价值观之争。这之中美国已占得先机。我们要努力树立与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