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春凤 《广西教育》2014,(13):43+53-43
作文需要积累,积累才会有创造。《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在教学中,笔者发现学生最怕写指定写作范围的单元习作。究其原因是学生对生活缺少观察,缺乏写作素材积累,特别是缺少有目的、有针对性的素材积累。要让小学生喜欢作文,把单元习作写好,教师就要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积累习作素材。  相似文献   

2.
习作教学是语文教学过程中的重点,也是难点。许多农村小学生怕写作文,写出的作文水平低下,究其原因,是因为他们没有积累相关的作文素材。想要教学生写好作文,语文教师应当不遗余力地培养学生积累作文素材的习惯。  相似文献   

3.
【作文内容】从几组熟悉的事物中选择一组,以它们为主人公,大胆想象,写一篇作文。【设计理念】学生刚进入第二学段,让其“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应是作文教学的首选目标。因此,作文教学要从学生生活出发,选取他们熟悉的题材,营造快乐轻松的气氛,让学生乐写愿写能写。本次习作,用学生乐于参与的形式来激发兴趣,让学生从大胆想象中感到有东西可写,从放开束缚中感到写得出来,在不拘形式地写中感到写的愉悦,达到“写作——快乐——成功”三位一体的境界。【教学目标】1.了解世界上的事物不是孤立存在的,理解“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只…  相似文献   

4.
设计思路生活即作文,作文也是生活。作文应是学生感受生活、发掘生活中真善美的过程,并在这过程中主动去学会欣赏,学会沟通,学会合作。而这正是当前小学生所缺少的。因此,本次教学设计的重点是引导学生走进生活,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发现生活,感受生活,再现生活。收集习作信息,整合习作信息,激发习作的兴趣,感受作文的过程,积累习作的素材和方法,养成良好的人际交往的习惯。导写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采访欲望师:同学们,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丹阳电视台要拍一部宣传我们学校的专题片,想聘请你们当记者,采访我们学校,有兴趣吗?现在,我代表学校欢…  相似文献   

5.
袁勉 《广西教育》2009,(19):31-31,33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自由表达,强调习作“要引导学生写熟悉的人、事、景、物,做到说真话,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而传统的作文教学中,学生习惯按老师设计好的内容、格式去写,结果写出来的作文没有自己的真情实感,言不由衷,甚至说假话。  相似文献   

6.
“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这是新课标对中年级习作的要求。因此,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培养学生积累的习惯,引导学生勤做观察笔记,这对促进学生观察力的培养、积累材料、夯实作文根基大有裨益。在实际的作文教学中,只有指导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才会帮助学生有效掌握一手的写作素材,使得习作言之有物。  相似文献   

7.
修订版“大纲”指出 :“习作指导要有利于学生开阔思路 ,自由表达。”实践也表明 ,鼓励学生自由表达 ,有利于激发学生习作欲望 ,积蓄习作素材 ,掌握习作技巧 ,促进学生尽情倾吐。那么 ,如何遵循学生习作过程 ,引导学生自由表达呢?一、开源———自由表达的活径叶圣陶先生说过 :“写东西靠平时的积累 ,不但著作家、文学家是这样 ,练习作文的小学生也是这样。小学生今天作某一篇文 ,其实就是综合地表现他今天以前的知识、思想、语言等等方面的积累。”如何积累习作素材呢?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作过精辟的论述 :“读有字书 ,精读博览 ,广为…  相似文献   

8.
【设计理念】在习作指导中充分利用单元课文内容,本单元所选择的教材都是介绍一些名人的故事。通过学习,孩子们学会了一些人物描写的方法,为这次写作提供了积极的情感体验。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孩子们学会“收集素材——选择素材——组织语言展示素材”,让孩子们用独特的视觉去观察,用个性化的、准确的语言去表达,使笔下的人物跃然纸上,从而做到“易于动笔,乐于表达”。【教学目标】1.通过本次习作指导,教会孩子“抓住特征描写人物”的方法。培养孩子善于观察,善于发现,善于积累的习惯,并鼓励他们将观察发现的信息自由地表达出来。2.让孩子…  相似文献   

9.
【习作内容】六年制语文第十一册《积累运用一》的习作看图作文。仔细观察图画,注意图上都画了些什么。再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想想图上的小女孩在做什么,她为什么这样做,然后写一篇作文,把你看到的和想到的写下来,作文题目自定。写之前可以先列个提纲,同学之间相互讨论,提出修改意见。写出的作文要做到符合图画的意思,内容要具体,语句通顺,有一定条理。如果你有更喜欢的图画,也可以写你从那张图画上看到的和想到的,把你喜欢的图画介绍给大家。【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作文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爱写乐写,表达真情实感。”看…  相似文献   

10.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初步养成“看到什么说什么,怎么说就怎么写”的习作习惯。2.以学生已有的知识为基础,由说到写,激活学生的思维,为学生创设出一个丰富的想像空间。3.培养学生认识能力和表达能力,使学生学会“动一动作文”。激发学生真实地、有重点地记录每天的生活及学习情况的兴趣,丰富课余生活,提高写作能力。【教学设想】强调以观、说、写为主线,使学生在兴味盎然中感知,在七嘴八舌中感悟,在大胆想像中创新,在一吐为快中作文。这既增长科学知识,又提高说写能力。【教学过程】一、悬念导入,激发好奇心理师(春风满面地):同…  相似文献   

11.
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渠道,寻找大自然的素材;了解不同动物的特点和生活习性;多进行小制作;开拓玩境,写自己爱玩的事;多读书,积累习作素材。  相似文献   

12.
【教材简析】本次习作是写一篇观察作文。要求学生在老师和家长的带领下,到秋天的公园、田野、山林或名胜古迹等处走一走、看一看,并按一定的观察顺序把参观的所见、所闻、所感,尤其是最有特色的景物写成形象生动、情感丰富的文字。【训练目标】1.创设宽松、愉悦的参观氛围,引导学生置身于生活实践中,调动多种感官,触摸写作素材,积累写作情愫。2.熟练掌握观察作文的写作方法,将最具特色的景物写生动、形象、具体。【作前准备】发动学生准备好摄像机、照相机、写生器材、标本采集工具等。【教学过程】一、融身自然,感知秋色(老师带领学生提前…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小学高年级段习作的要求是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习作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达.本文将谈及如何培养学生习作的情感、习作能力和习作创造,而这三方面的核心是习作情感和兴趣.  相似文献   

14.
【习作内容】你想发明什么?请你联系实际,大胆想象,写一种你想发明的东西。要写清楚想发明的东西是什么,它是什么样儿的,有什么用途,要把句子写通顺,不写错别字。【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要求:作文教学中应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本次习作训练正是实践这一理念的好凭借,它能激活学生的想象,有利于培养、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在“新课标”全新教学理念面前,我们既要大胆放手,给学生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一对敢于想象的翅膀,让他们的思维纵横驰骋,进行自由的表达,还要以有效的方式引领学生关注现实,联系生活实际进行…  相似文献   

15.
“习作指导要有利于学生开阔思路,自由表达。”“自由表达”符合学生的天性。因此,教师在指导习作时,要从学生的需要出发,给学生提供自由发挥的空间,让学生自由表达,写出富有个性的习作。1.启发学生多方向选材。学生作文时,一看到题目往往被某种习惯或心理定势束缚,思维被限制在一个狭小的天地里,不能从广泛的生活素材中选材。在习作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拓宽思路,启发学生多方向选材,让学生写富有新意的佳作。如指导写《童年的一件趣事》,教师可分别从时间、地点、人物等不同方面启发学生回忆:我在什么时候做过有趣的事?从懂事起——六、…  相似文献   

16.
【习作内容】你想发明什么?请你联系实际,大胆想像,写一种你想发明的东西。要写清楚想发明的东西是什么,它是什么样儿的,有什么用途,要把句子写通顺,不写错别字。【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要求:作文教学中应激发学生展开想像和幻想,鼓励写想像中的事物。本次习作训练正是实践这一理念的好凭借,它能激活学生的想像,有利于培养、提高学生的创造力。3.谈话激情:同学们,其实发明创造并不神在“新课标”全新教学理念面前,我们既要大胆秘,只要你做生活的有心人!凤凰街小学的小发放手,给学生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一对敢于想明家们并没有三头六…  相似文献   

17.
在新课程背景下,儿童习作中的“拼凑”“海编”“移植”等现象已经有了很大的改观。但作文难写、作文难教的问题依然存在。在一些年轻的教师看似很美的教学设计背后,我们常常感到不少意想不到的缺憾。任务驱动,湮没“童趣”语文教材中的习作训练要求学生写一篇参观或游览记。为了让学生成功地完成本次习作,教师针对地域文化特点,慎重地选择一个参观游览地点。在活动前,为了让学生体会写作顺序,特地为学生设计了一条游览路线,并且告诉学生,这次参观游览活动是为本次习作服务的,参观的路线就是习作的表达顺序,因此在活动过程中,必须认真看,仔…  相似文献   

18.
【设计理念】1.本设计旨在“打通读写”,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课外读物,在丰富知识、认识、情感等方面积累的同时,学会在读写之间搭建起桥梁,逐步培养起在阅读时自觉探寻作者写法的习惯。学习自由表达,力求在读写冲浪中放飞学生的个性,提高语文素养。2.教育家叶圣陶指出“: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学生的习作应来源于生活,反映生活。因此,习作前,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现实生活,感受父母、师长等对自己的关爱,使得学生的习作言之有物,能表达出真情实感。【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阅读一组优秀习作,感受母爱的伟…  相似文献   

19.
蒙艳珍 《广西教育》2010,(22):54-55
小学生习作教学存在多方面不足,如作文教学重指导习作方法而忽略了学生情感体验;习作内容写“过去时”的多,写现场生成的少。要改变这一现象我认为应注重培养学生对写话的兴趣,迁移现场生成作文的写法,让学生养成乐于书面表达的习惯,从而真正实现“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  相似文献   

20.
小学生怕写作,写不出作文,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缺乏对生活的观察,没有积累的习惯和兴趣造成的.在实际教学中,我通过以下三方面来让学生产生一种渴望写作的冲动,自愿地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中.并积极接触语言、运用语言、掌握语言,从而丰富学生的作文素材,让素材成为学生习作的源头活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