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惜珍 《档案与史学》2007,(12):44-47
上海闸北区的天潼路一带以前被称为唐家弄.唐家弄以天潼路为轴心,南自苏州河,北至海宁路,东抵河南北路,西迄浙江北路,因为它位于租界,上世纪30年代的两次淞沪战争,战火都未波及.  相似文献   

2.
2004年1月2日至9日,<深圳特区报>在一版显著位置连续发表了8篇编辑部文章,统称"新年八论".它们的标题是<紧紧咬住"国际化">、<悠悠万事人为本>、<力筑政治文明城>、<"深圳文化"不是梦>、<产业升级觅新机>、<建立共生经济圈>、<志存高远气自豪>、<千里之行始足下>.这组文章是<深圳特区报>为宣传深圳市委三届八次全会提出的建设国际化城市这一重要题材而精心策划、精心组织、精心撰写的重要评论.  相似文献   

3.
一、关于"空穴来风"的讨论 2000年上半年,<中国新闻出版报>曾就"空穴来风"这一成语的用法刊登了两篇观点截然相反的文章.第一篇文章认为,"空穴来风"近似"事出有因",<文汇报>上的一则标题<普京语惊四座并非空穴来风>中的"空穴来风"用错了.  相似文献   

4.
<编辑之友>杂志2009年第2期刊登了安拴虎先生撰写的<浅谈"冒号+'因此'"句式不成立--兼与<编辑学报>商榷>[1]一文(以下简称"<浅谈>"),对<编辑学报>2003年第3期<有问必答>栏目刊登的答读者问[2](以下沿用<浅谈>中的简称"<答疑>")"难以苟同",并从3个方面论述"冒号+'因此'"句式的错误.我们仔细读了,认为<浅谈>的论述多有不妥,现商榷如下.  相似文献   

5.
《百家讲坛》的“雅俗”变革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任中峰  彭薇 《传媒》2006,(3):60-62
2004年12月7日、8日两天,央视10套<百家讲坛>在<红楼六家谈>系列节目中推出了著名作家刘心武的"揭开秦可卿身世之谜(上、下)",随后2005年4月到7月,<百家讲坛>在3个月内用了13讲全面播出了刘心武的"秦学"讲座."秦学"引发了"红学"研究界一场声势浩大的学术争论,借助这一事件,<百家讲坛>这个带有学术意味的电视栏目一时成为传媒关注的热点.<百家讲坛>是一挡录播名师名家讲座的学术性电视节目,2001年7月9日<百家讲坛>在当天开播的央视"科技教育频道"第一次亮相,历经两次调整改版后,在2005年第一季度<百家讲坛>平均收视率达到0.17%,成为央视10套仅次于<周末讲述>的品牌栏目.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来,报摊上刮起了一股"新"风,目前市面上有<新周报>(湖北)、<新传奇>(湖北)、<新风采>(湖南<当代商报>)、<新看台>(四川<读者报>)、<新探索>(内蒙古)、(<新发现>(湖北<科技信息快报>)、<新天下>(武汉出版集团)、<新视点>、<新视野>、<新揭秘>等十几种文摘周刊.从外观上看,这些"新"字头周报通常采用4开铜版纸制作封面和封底.  相似文献   

7.
董岩  徐利 《传媒》2004,(3):20-23
2003年10月21日,一个再普通不过的日子,曾经在京城报界沉浮达8年之久的<生活时报>,这一天黯然退出了竞争的舞台.在它的终刊号上这样告白:"8年前,伴随着改革的浪潮,<生活时报>应运而生.经历了一段探索,付出一份努力,现在向读者朋友挥手说再见了.我们衷心地感谢读者朋友多年来对<生活时报>的关心支持."这一期的<生活时报>还登载了郑直(现为<北京青年报>执行主编)、张捷(现为<南方周末>编辑)、李新(现为<北京晨报>编辑)、马雄鹰(现为<北京青年报>编辑)专门写的告别文章:<生活时报的碎片>、<记得对我的好>、<爱弥留>及<生活时报的"杂拌儿汤">.面对它的终结,这些曾与<生活时报>共荣枯后来又纷纷离去的编辑记者,心绪复杂--  相似文献   

8.
经历了三届<超级女声>的火爆之后,湖南卫视在2009年推出了<快乐女声>(以下简称<快女>).被广电总局"阉割"后的<快乐女声>是<超级女声>的一种延续,节目内容和形式大同小异,换汤不换药.  相似文献   

9.
高校档案管理办法之嬗变与刍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高校档案的"<新法>"是在一种思想,两个原则、三个体系,四个建设的理念之上建立起来的,与"<旧法>"比较研究.弥补了"<旧法>"的不足,更顺应时代发展的需求.  相似文献   

10.
一、提出"大散文"观念.开创散文新时代 从笔者的生命年龄说要比<美文>大多了,从笔者的写作时间看也比<美文>长一些,但可以说与<美文>一块成长,是因为笔者的散文及报告文学写作几乎是与<美文>一块成长起来的.  相似文献   

11.
《文物保护研究》2013,58(2):118-122
Abstract

This paper deals with the materials used in conservation treatments in the first half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 for the preservation and consolidation of wooden art objects from the Saxony region in Germany. The use of such materials must be seen as early attempts to find a conservation treatment for wood. The documentation of conservation treatments provides a reference to the application of oils and oil–resin mixtures. The results from the chemical analysis of samples of historic preservatives from the beginning to the middle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 (so-called 'Puckelin') carried out by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GC-MS) and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FTIR) analysis confirm the use of tung oil as a drying oil, whereas the use of linseed oil cannot be excluded. Colophony and, probably, amber varnish were used as resinous constituents. There are indications that a conservation material dating from the second half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 most likely contained rapeseed oil.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分布式整合专业信息资源的模型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一些图书馆缺乏专业人员无法实现专业信息资源整合的现状,提出了分布式整合专业信息资源方案模型,并重点论述了图书馆作为该模型的主体应发挥的作用,同时探讨了该模式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16.
17.
笔者收藏中国近现代历史证章多年,有幸收集到晚清时期的上海会审公廨证章。  相似文献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