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杨洪波 《新闻窗》2011,(1):47-48
在高校校园网络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高校校报的传统地位受到了挑战,特别是在新闻时效性方面,校报新闻无法与校园网络相比。作为校报的编辑人员,危机感时刻提醒着我们,要想把广大师生的眼球吸引到校报上来,校报编辑要与时俱进,要以独特的思路进行新闻策划。  相似文献   

2.
邢秋艳  孙晓华 《新闻传播》2010,(9):21-21,23
我国高等院校校报,是高校党政领导和广大师生的耳目喉舌,是高校重要的思想舆论阵地,为此必须在深度报道、言论剖析和新闻策划等方面下功夫,进而提高校报在高校的宣传教育作用。  相似文献   

3.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新闻传播手段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各类新媒体层出不穷,在新媒体的影响下,高校校报的发展出现了机遇和挑战并存的局面,在这一形势之下,高校校报采编人员需要在对校园资源重新整合的基础上,加强对新闻的策划,及时更新校报的传播内容,并促进校报和校园网络的结合,从而充分挖掘和强化校报的独有优势。文章通过对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校报发展态势的分析,总结了校报对高校新闻宣传的功能以及存在的问题,并对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校报发展之路进行了策略分析。  相似文献   

4.
高校校报是新闻传播媒介之一,当然应遵从新闻理论的指导。许多新闻研究的成果,对校报也是适用的。但是,校报作为新闻传媒大家族中的一员,又有自己的特殊性。校报研究,应该紧紧抓住校报的特点,深入探讨校报的特殊规律。 本文拟从高校校报的性质和工作实际出发,探讨一下高校校报的深度报道。 校报按其特点、性质来说,必须重视深度报道。这是因为,一般来说,校报出版周期长,时效性差,同时,校报所反映的内容不像社会上那么广泛,比较规律和单一,另外,校报读者群文  相似文献   

5.
王舜 《今传媒》2011,(8):109-110
高校校报要想在质量上实现"三级跳",有赖于操作层面的一系列调整,须回归新闻本位,改变新闻旨趣,同时,甄别新闻线索,强调新闻策划,丰富版面语言。之后,方能化"鸡肋"为"鱼翅",化"旧闻"为"新闻"甚至"欣闻",实现"悦读"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潘非寒 《新闻传播》2012,(5):120+122
高校校报新闻不"新"是当下校报界关注的难点问题。高校校报新闻不"新"主要表现在主题不新、缺乏针对性、"老调重弹"、写作方法陈旧、出版周期过长、深入大学生活不够等诸多方面,只有更新观念、提高素质、锐意创新,才能改变高校校报新闻不"新"的局面,充分发挥高校校报的"育人"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王晓青 《今传媒》2012,(5):125-126
校报作为纸质媒体中特殊的一级,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在媒体变革越来越快,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高校校报该怎样做才能扬长避短,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这已经成为高校校报工作人员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了。本文重点从校报新闻报道策划与组织这一角度探讨高校校报的发展突破之路。  相似文献   

8.
高校校报作为连续发行的出版物,具有记载高校历史、反映高校校园风貌、留存原始文献、记载学术人物等功能。高校校报可以通过把握新闻真实性、深度报道校园新闻、做好人物通讯、建立校报电子版等方式使自身的史料价值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9.
张岚 《新闻实践》2004,(6):58-59
面对现代社会信息纷繁的局面,短新闻,应成为高校校报的主攻方向。 一、校报特点决定校报新闻要短 高校校报正日益受到学校师生的重视。与其他报纸不同,校报新闻传播模式有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如出版周期长、传播范围小、报道半径小;学校工作的重复性、周期性,使校报的报道内容也表现出重复性;传播对象的高知识化,对信息的需求量更大,更新。校报还具有史料性的特点。这些特点带来了新闻写作的特殊规律,因此,要使校报新闻传播  相似文献   

10.
陈挚 《东南传播》2014,(9):165-166
高校校报是高校的权威主流媒体。随着全媒体时代的到来,校报的传播力和影响力下降,而选题上的局限和障碍是影响其传播力的最重要因素。校报工作人员改变新闻旨趣,回归报纸的新闻本位,是走出校报选题困境必然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11.
高校校报编辑的职业素养直接关系着校报质量的提升。目前高校校报编辑队伍职业素养状况并不十分理想。要把校报办好,高校校报编辑应具备五方面的职业素养:较强的政治理论修养和教育理论修养、良好的新闻传播认识和较强的新闻采编能力、深厚的语言文字功底和文学修养、较高的美学修养和审美能力、勇于创新的精神和严谨的工作态度。提高高校校报编辑的职业素养,可从三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2.
杨洪波 《报刊之友》2011,(11):128-129
校报新闻策划是依靠多方面的信息交流和思想碰撞,经过不断的比较、论证和修正才最终完成的。近年来,校报新闻策划在校报编辑记者的采访报道中使用得越来越频繁,一篇新闻报道,如果有了策划意识,就会有新意,有深度,能够引起广大师生的关注,并对他们有所启迪作用。校报编辑除了要掌握广泛的校园信息、党和国家关于高等教育的重大决策和法律法规以及学校有关政策之外,还要具有对社会政治、教育形势发展变化的敏锐观察力和及时的信息捕捉能力。  相似文献   

13.
杨洪波 《今传媒》2011,(11):128-129
校报新闻策划是依靠多方面的信息交流和思想碰撞,经过不断的比较、论证和修正才最终完成的。近年来,校报新闻策划在校报编辑记者的采访报道中使用得越来越频繁,一篇新闻报道,如果有了策划意识,就会有新意,有深度,能够引起广大师生的关注,并对他们有所启迪作用。校报编辑除了要掌握广泛的校园信息、党和国家关于高等教育的重大决策和法律法规以及学校有关政策之外,还要具有对社会政治、教育形势发展变化的敏锐观察力和及时的信息捕捉能力。  相似文献   

14.
高校校报是高校党委和行政机关报,校报的版面编排反映着校报对高校各项工作和高校校园生活的态度,也体现着高校校报的特色和个性。一个赏心悦目的校报版面,可以进一步吸引师生阅读,充分展示校报内容,彰显校报内容的新闻价值,有效提升校报的宣传功能和育人功能,极大地发挥校报在宣传我国高等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成果和培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合格人才工作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以市场报理念打造新型高校校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校报自1998年纳入国家出版系统以来,进入了不断发展的新时期,成为我国新闻队伍中一支不可或缺的力量;校报也是反映和推进学校改革、发展的极为重要的舆论阵地。但是目前,由于很多高校校报自身存在的问题,使其未能发挥出应有的影响力。如果我们能够把成功市场报的办报理念,运用到高校校报上,无疑将会在提高校报影响、强化校报传播能力方面起到积极作用。一、高校校报目前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长期以来,由于受出版周期的限制,高校校报的新闻特征不突出,刊登的新闻经常都是过了半个月甚至是一个月的“旧闻”。而且,由于存在着写作方式陈…  相似文献   

16.
目前,新闻改革出现了一个新的趋势,就报纸来说,正从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化。但是,全国600多所高校校报却落后于这种形势,多数校报尚处在封闭性的状态,部分校报的改革,也刚刚起步,离开放型还有很大差距。因此,克服高校校报固有的封闭性,把高校校报办成开放型的报纸,是当前教育改革的形势所需,也是新闻改革中应该重视、解决的一个问题.高校校报的封闭性,与本身的工作业务不开放  相似文献   

17.
付松聚 《今传媒》2012,(5):127-128
高校校报作为高校党委的机关报承担着宣传学校对内、对外宣传的重担。随着多元媒体的空前发展,校报的生存空间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特别在校报新闻采写与编辑方面存在很多问题,这势必导致校报今后的发展和影响学校的声誉。本文以河南高校校报为样本,对当今校报中在新闻采写与编辑方面存在的问题作出评价与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与差距,并从几个方面提出针对性对策。  相似文献   

18.
高校校报报道以消息为主,消息结构以金字塔型为多,其内容多有同质化现象,要通过其他新闻类型、新闻结构和导语实现校报新闻的革新。  相似文献   

19.
一、高校校报:不可替代的思想政治教育载体 高校校报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开展新闻宣传工作的重要阵地,它兼而有教育和新闻传播的特性,既是精神产品,又是育人工具。因此,高校校报的办报理念必须符合教育学和新闻传播学理论,其中教育学包括思想政治教育、教育规律与教育艺术,以及对所属高校本身的教育性质研究。教育学和新闻学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有机结合,即为高校校报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独特之处,是其它思想政治教育渠道和载体无法替代的。  相似文献   

20.
高校校报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新闻舆论宣传的重要阵地,对于青年大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本文从传受双方互动的角度切入,分析高校校报在互动传播中的存在的原因、问题和影响,着力研究高校校报在舆论引导中的传受要素,以期找出高校校报传播中的症结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