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学术期刊的封面装帧格调论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梁伟明 《编辑学报》2000,12(2):70-72
学术期刊封面装帧,与其他的艺术作品一样,有各自的艺术风格的格调,通常,学术期刊的封面格调是指同类型几种以上的期刊,经过一段时间,在艺术特点,艺术风格和艺术内涵几个方面的综合体现,学术期刊封面装帧格调的形成有多种因素,格调的形成并不意味着装帧艺术的完美,学术期刊封面装帧的格调不宜划一,应多样化。  相似文献   

2.
《人民画报》主编徐步曾提出“封面决定论”,他认为杂志是否对受众有吸引力,关键就在于杂志的封面.对于封面的设计排版能够直接映射出创办者的理念与审美情趣.由此可见,杂志封面在杂志的定位与综合影响力方面占有至关重要的分量.韩丛耀等人对《新周刊》的封面做了视觉传播方面的研究,研究成果证实了视觉转向是后现代的一种叙事性象征.基于此,笔者以语言学中的多模态话语为理论支撑,分析杂志封面视觉符号,从而管窥杂志封面的话语建构.  相似文献   

3.
看板     
《中国新闻周刊》2010,(19):88-88
李安获登美国导演公会季刊封面 过去只邀请马汀·斯科塞斯等美国大牌的《美国导演公会季刊》最新一期邀请李安做封面,肯定了他在美国导演界的地位。李安表示,有机会和同业分享经验,深感荣幸。  相似文献   

4.
封面是书刊装帧工作中的重要一环。我国装帧艺术家曹辛之,曾在他的《装帧工作者之歌》中这样写道:“一本书如果没有封面,不经过装帧,就象一个人赤身裸体——没有穿衣裳。作者给书以生命、智慧、思想……,我们来为他设计形态,配上合适的服装。”  相似文献   

5.
沃珂瑶 《今传媒》2020,28(5):151-152
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是中西文化、新旧文化碰撞交融最激烈的时期,正是这个时代环境造就了丰子恺这种新时期文人的艺术风貌。丰子恺是中国现代文化艺术史上一位大师级别的装帧艺术家,他的装帧设计可谓独树一帜,从封面到扉页,从环衬到插画,种类繁多。从他所绘制的封面画中都不难看出他推崇以少胜多、以简胜繁。尽管其装帧艺术形式比较简约,但简约不失精炼,日久逐渐弥新。本文基于丰子恺这个书籍装帧大师,通过对其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的装帧设计封面画进行挖掘,从"简"作为切入点,来探索其装帧艺术风格,进而引申出其对现代书籍装帧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正中国当下更多的美术编辑都还是具有较高的艺术理想,他们所面临的困惑实际上和很多出版人所面临的困惑别无二致。记得有一年,王立群先生在他的博客里义愤填膺地贴出了两本图书的封面:一本是他的新书《大风歌:王立群讲高祖刘邦》;另一本是《大风歌:刘邦是怎样炼成的》,作者署名乌龟道人。从封面的颜色、构图等封面设计因素看,后者显然借用了前者的艺术创造。在图书内容同质化的今天,我还想从艺术创作的角度来谈一谈图书封面的设计,因为我相信,中国当下更多的美术编辑都  相似文献   

7.
从长安作协回来那天下午,顺路去看陕西教育出版社《作文精选》副主编高信,他答应给我近作《周原明月》散文集作封面,不知操作到了什么程度。话犹未了,他拿出上海女作家查志华的新著《无华小文》让我看,一见那出自刘旦宅大师之手的无花果封面,顿然倾倒,这简直是一幅难得的藏画。读过封面,又翻全著,无论版式设计或插画,都现其美,真像一个美丽文静的女子,秀隽得可爱,淡素得可怜。我没有客气,便坐在沙发上读了起来。先看柯灵  相似文献   

8.
新闻人物肖像的魅力─—《克林.伊斯伍德》漫笔张敬云一个人就是一部小说,那么他或她的脸则是这部小说的“封面”。人们可以通过文字来熟悉这部小说、认识这页“封面”,但只有摄影是了解这负“封面”最直接的形式。自从1826年尼普斯拍摄的世界上第一张照片起,摄影...  相似文献   

9.
新闻期刊封面照片的选择与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凤桥 《军事记者》2002,(12):54-56
新闻期刊的封面,是期刊的第一面孔,也是最重要的卖点。特别是那些用照片并以其进行设计的封面,不仅具有独特的观赏性和与内文的互利性,而且以其特殊的封面语言诠译了期刊的定位与内容精华,吸引着读者的眼球,决定他买什么或不买什么(当然,最终还要看刊物的内容质量)。因此,做好新闻期刊照片的选择与设计工作,就显得尤其重要。新闻期刊封面照片的选择随着读图时代的到来,摄影图片越来越广泛地被运用在新闻期刊的封面上。那么,新闻期刊的照片究竟选什么,不选什么,怎么选,就很有学问,并不是所有的新闻照片都适合作封面。一般说…  相似文献   

10.
丁聪是我国著名漫画家。他年轻时候就已经开始画广告、插图、漫画、彩墨画,设计封面等,绘画功底深厚。还长于作肖像画,寥寥几笔,就神采酷似。他漫画发表极多,都有很明显的艺术特  相似文献   

11.
重视图书封面设计,首先要考虑书名的设计安排。图书封面上的书名.犹如人体的眼睛一样重要。封面上的书名,请领导人、名人、书法家题写,也有作者自署的,或是从古代碑帖集字而成,这在目前是十分常见的。凡是图书书名请人题写的,通常由出版者在图书的适当地方(如版权页、封底左上角等)载明“封面题字”人的姓名,表示尊重。 著名书法家启功先生就为不少图书题写书名。多少年来他为中华书局古典文史著作题写书名,一直没有中断过。但我们似乎没有见过他题写的书名有签上自  相似文献   

12.
这次采访,缘于一份迟到的感动。去年年底,朱赢椿在他位于南师大的书衣坊送了我一本书,说是他设计的。但是,这本书的设计实在不……青灰色的封面上,只有大面积的空白,没有  相似文献   

13.
他热衷上杂志封面,从今年年初的垒“人民币墙”到“巴比晚宴”的裸捐,种种行为被人解读为作秀,但他认为,自己是在以自己的方式影响和带动中国的慈善事业  相似文献   

14.
正当年的诗人虽不再从事文学创作,可是他在一部部画册的整体编排上,在一帧帧封面的精心设计中,抒写了格律分明的无声诗的节奏,融入了凝练动人的无形诗的深情。在1981年的全国书籍装帧展览会上,陈列了一批新颖别致的佳作。其中,长篇历史小说《曹雪芹》的封面,吸引了很多美术工作者的注意,在沉着  相似文献   

15.
万蕾 《兰台世界》2015,(3):156-157
钱君匋是近代中国著名书籍装帧艺术家,他的书籍装帧作品兼具思想性与艺术性,在中国书籍装帧艺术史上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他善于将中国美学精神融入封面,总能在其作品中看到中国文化的影子,对中国书籍装帧事业发展有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6.
拿到《走近甲骨学大师董作宾》这本书,一看封面,就感觉很亲切。董作宾先生是我国甲骨学和考古学的主要奠基者之一,他出身寒微,"深知稼穑艰难与生活的困苦,逐步养成了为人忠厚与勤劳刻苦的性格。"他有着坚韧执著,刻苦自励的精神。他是一代甲骨学大师,闻名中外。  相似文献   

17.
每次收到《新闻与写作》月刊,那张封面总叫人爱不释手,想写几句话。 我觉得一家杂志的封面有如一个人的脸。初见一个人,首先看到的是他那张脸,是美、是丑、是端庄、是放荡、是严肃、是轻佻、是高雅、是猥琐,大体上可以从脸上看出来。 一家杂志要珍惜自己的面部。在封面的设计上要有所考究。通俗杂志或影视刊物放上一个美人头像,那是可以的。一家严肃的刊物如果以美人头来吸引读者,那就是自己贬低自己。而在封面上为某一企业做广告,印上几幅彩色商品图像,犹如在人脸上贴  相似文献   

18.
姜梅  张桂弘  高毅  王艳秀 《编辑学报》2020,32(3):274-277
为促进中国科技期刊封面及封面故事的设计与传播, 结合《含能材料》的封面工作,讨论封面论文遴选、设计、二次传播等问题。选取重要论文与代表性论文作为封面,将地域文化与经典图片融入封面设计,经专业化的深度加工,设计反映论文内容、代表期刊特色的封面及封面故事,通过封面故事的立体化传播,实现论文的多次传播。结果表明,通过生动、形象的封面故事可增强论文的传播效果,中国文化元素融入科技期刊的封面设计,在促进科技期刊传播科技成果的同时,可更好地传播中国文化。  相似文献   

19.
有着"钱封面"之称的钱君陶是中国近现代从事装帧艺术设计的第一职业人,从进入这个行业开始,他就努力探索装帧艺术设计的民族化融入,赢得了文艺界的尊重。  相似文献   

20.
引子1951年2月1日,旅居丹麦的华侨许福一早便来到中国驻丹麦公使馆。此前一天,公使馆通知他,可以领取新护照了。从领事手里接过护照,许福仔细端详了半天,护照封面上几个醒目的烫金大字"中华人民共和国护照"映入了他的眼帘。此时,他才相信,他领到了新中国的护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