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人们在日常言语交际中,都有相互合作、求得交际成功的愿望。但有时为了礼貌或修辞的需要,说话者往往违反合作原则,选用句子意义和话语意义不一致的间接语言。按照言语行为理论,一切话语都可看作言语行为。因此构成辞格的语句也不例外。一些修辞手段本身也蕴藏了一定的暗示义。本文正是要探讨这些违反“合作原则”而产生的句子意义与话语意义不一致的辞格式的间接言语行为。  相似文献   

2.
《考试周刊》2015,(71):92-93
间接言语行为指通过一种言语行为间接地实施另外一种言语行为,即说话人出于某种原因不直接实施某一言语行为来表明交际意图,而是通过另一种言语行为间接、委婉地表达其用意。在韩语的否定陈述句中,就常常出现这样的情况,很多时候说话人通过否定陈述句并不是为"陈述某一事实",而是间接表达许多"言外之意"。  相似文献   

3.
李霞 《培训与研究》2007,24(1):36-37
体现说话者的机智和幽默,使说话者言语表达更加灵活和增强话语感染力,以增强话语效果是模糊语言在语言交际中的三个重要功能。它们使模糊语言成为语言交际的一种艺术。  相似文献   

4.
一、将对外汉语修辞教学放在文化视野中讨论 现代修辞学认为,修辞就是特定文化情境中运用语言实现共识的重要手段之一。每一种语言都有自己的修辞手段和修辞方法,在这些修辞手段的形成和运用背后,是特定的文化积淀。“话语场是指人与人的言语交流网络关系,以及由此而形成的对说话人永远(包括未说话时)有影响力的话语积淀。这种积淀有时是即时生成的,有时是既定的并附有一定场景的语言用法。”  相似文献   

5.
孙绪华 《英语辅导》2010,(1):150-153,163
言语行为是语用学中的核心理论,初创者是奥斯汀,发扬光大者是塞尔,它的中心思想是说话可以看成是做事。正如陈述句并非都表达“陈述”,祈使句并非都表达“命令”,疑问句也并非都表达“提问”,说话人可以越过字面意义实施多种言语行为,形式和功能并不是绝对的对应。本文探讨英语中疑问句实施“请求”、“邀请”、“建议”、“命令”、“陈述”、“不赞同”、“怀疑”、“阻止”、“惊讶”和“不知道”等言语行为,分析如何得体地回答这类疑问句,并用面子理论和礼貌原则解释其原因。  相似文献   

6.
在大学英语口语、翻译和语法教学中,教师均可运用言语行为理论.教师运用言语行为理论进行教学,把如何理解和恰当表达说话者话语中的真实含义作为教学中的重点,可使学生准确理解不同语境下说话人的言内及言外之意,从而提高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  相似文献   

7.
《考试周刊》2016,(6):20-21
话语标记语是说话者用来实现成功交际的一种手段。在言语交际中,话语标记语的应用十分广泛,它们是口语或书面语中表达说话人特定的语用功能、传递特定的语用信息的词语或结构。本文从语篇连贯和元语言功能的角度进一步探讨、验证话语标记语在话语理解中的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8.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并不总是坦直地说出自己想说的话,而是通过不同的语言形式,修辞手段含蓄而婉转地表达自己的意图,语言的间接性是造成英语听力理解的最大障碍。学习者往往对话语的"意义"和"所指"不能建立一种有效的良好关系。因此,如何辨析话语中的间接言语行为,正确解码说话人所要表达的言外之意,是理解话语含意的重要技能之一。文章试图借助间接言语行为理论,从语用学的角度对2009年12月四级短对话试题中的言外之意进行分析,探讨间接言语行为理论与英语听力理解的关系,以期对英语听力教学和学生听力理解能力的提高有一定的帮助和启发。  相似文献   

9.
语用标记语作为交际策略或修辞手段在言语交际中十分常见,发挥了非常重要的功能.本文以言语交际中的语用标记语为研究对象,重点探讨了它们在会话中的功能.借助不同的例句,本文主要分析了语用标记语的六种语用功能:引起注意;表达转折的意思;表达说话者的态度和意图;表示礼貌;修正说话人的言语信息;起延缓作用.  相似文献   

10.
修辞的表达效果是在看文章或听人说话的印入性言语过程中实现的。修辞手段的运用则是在写文章或说话的表达性言语过程中进行的。本文打算从言语活动的这两个过程来探讨一下有关比喻这一修辞手段的心理机制。  相似文献   

11.
修辞是指人们在特定的言语环境中进行交际时,运用语言手段增强言语表达效果的言语现象。修辞是指在说话和写作中适应题旨情境,积极调整语言以增强表达效果的方法或规律。就是说,修辞的目的是追求理想的语言表达效果。  相似文献   

12.
在翻译实践中,把语用学的相关理论如语境、语用等效理论、言语行为理论等研究成果用于其中,可以译出佳作,成功完成作者与译者及读者间的交流。此外,这还可以让听者更好地理解说话者在具体语境中的话语含意与说话意图,以便在言语交际中更好地沟通和交流。  相似文献   

13.
传统的语言转述研究关注的是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的句法变化和语义功能,并应用于文体分析,忽视了说话者在交际过程中进行语言转述的语用目的和策略。从话语角色的角度来看,大多数情况下说话者在转述他人话语的同时改变了自己的话语角色,以便更好地实施某一言语行为。这其中有社会语用的因素,即话语原作者与听话者的关系。说话者利用这种关系完成一系列的言语行为。  相似文献   

14.
话语标记语是指用来标示话语之间各种逻辑或时空关系的词或短语。话语标记语对言语行为的调节功能表现在:对言语行为施事语力进行强化或弱化,以达到说话人意定的成事效果。本文简要回顾言语行为理论的相关研究,试图通过对商务谈判中的话语标记语的研究,讨论其在言语行为实施过程中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交际修辞观的视角着眼,建立了新的旨在描写和解释言语交际活动的调控修辞理论,认为修辞是言语交际活动中的话语效果调控行为,即发话人有效调控言语交际的进程和交际的参与因素,运用针对性的话语策略,最大限度地促使发话人所期望的话语效果的成功实现,并对修辞的本质与性质、修辞调控的过程、修辞策略的构成等进行了新的探索.  相似文献   

16.
修辞的运用是要通过语言表达,准确、贴切地表达说话者的意思。刘勰在《文心雕龙》中则将修辞概括为:"词约而意丰,事近而意远",指出古代的修辞观,而现代的修辞不但注重说话者意义的表达也在于听话者对于意义的理解。现代的修辞是恰当的选择、安排各种语言材料和表达手段,以准确、生动、鲜明的表达思想感情的语言艺术化手法,在语言交际中经常出现。作为一种语言现象和认知行为的隐喻,以其特有的修辞功能和表达效果在社会生活中得到广泛应用。隐喻的使用不仅使语言变得简洁生动、新奇而富有启发,还可以激起听者的想象力,所以隐喻修辞是人们使用最为普遍的修辞手法。  相似文献   

17.
间接言语行为中的面子规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间接言语行为 Austin认为说话就是做事。说话人只要说出了有意义可为听话人理解的话语,就可以说他实施了某个行为,这个行为叫做言语行为。Searle认为所有的语言交流都涉及到言语行为,它是语言交流的基本的或最小的单位。言语行为就是施为行为,是指人通过话语传达意图、目的。  相似文献   

18.
修辞是言语表情达意中追求最佳效果的语言,在动态变化的四级听力会话语境中,表面上违反会话合作原则 中的质的准则的修辞虽然使得交流变得生动形象,但同时也增加了听力难度.本文从会话含义理论中的质的准则出发,对四级考试听力真题中运用的修辞进行实例分析,旨在引导教师以及学生在听力理解能力的训练方面不仅要注重话语的字面意思表达,更要准确深入地理解说话者的真实意图,从而提高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和语言使用的技能.  相似文献   

19.
言语反义词是语言交际中的客观存在,它是人们在说话或写文章时,出于某种表达的需要,将两个不具反义关系的词置于一定的语境中或对其词义加以引申或比喻,使其临时构成意义相反或相对的言语反义词。言语反义词不仅可以突显其对立关系,而且能使语言获得形象、生动等修辞效果。  相似文献   

20.
英语语调是操英语者在各种交际场合逐步形成并日渐趋向标准化的说话模式。有些模式简单固定比较易于掌握、使用,如我们熟悉的一般问句用升调,特殊问句、陈述句等用降调。但事实上多数情况下语调模式并非取决于句子的语法构成,而是依据说话者的主观愿望与态度。诚然,交际语言中词的意义十分重要,但常通过语调含义“画龙点睛”,才能使说话者的意图与感情表达得更充分贴切、准确生动,甚至说话者的态度有时能够完全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