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生存、发展的根基,教育对人的形成和发展具有深刻而长远的影响,而民族文化的传承又是教育的重要内容和手段.本文从教育人类学的视角对中国云南彝族"烟盒舞"进行研究,围绕彝族"烟盒舞"对人的影响,以及传承的途径和内容等方面,探索彝族"烟盒舞"的文化传承在人的教育形成中的特殊价值.  相似文献   

2.
乌蒙山是彝族六祖分支的地方,是东部彝族的主要聚居地。在乌蒙山区彝族丧葬仪式上必有"恳合呗",毕摩唱诵彝文经书、孝子跳铃铛舞和唱孝歌。关于"恳合呗"中的铃铛舞起源有多种说法。通过汉、彝文献梳理和实地调研,结合"恳合呗"的历史传承和地理分布进行研究,通过汉文文献、彝文文献、口碑文献、丧葬仪式中的铃铛舞等,探析彝族丧葬习俗和"恳合呗"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3.
活动目标 1.感受彝族“烟盒舞”的风俗,并能用动作表现出“斗鸡”的情趣。 2.尝试创编各种方位弹烟盒的动作。 3.结伴舞蹈时,注意用眼神与同伴交流,体验合作交流的快  相似文献   

4.
舞蹈的基本功在敦煌舞训练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基础作用。舞蹈基本功的训练是属于舞蹈功能性训练,敦煌舞的训练是舞蹈风格的训练;同时,舞蹈基本功的训练也是属于舞蹈基础性训练,而敦煌舞的训练也是属于舞蹈表演性的训练。两者之间既是"功能性"与"风格性"的关系,也是"基础性"与"表演性"的关系。只有具备了非常过硬的基本功训练基础,才能更好地展现敦煌舞的风格。在敦煌舞的表演中,想要完成一个好的风格表演,必须以基本技术为基础,使"基础性"与"表演性"相互配合,才能达到技术与艺术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5.
池哥昼是白马藏族傩祭祀仪式遗存,祭祀以驱鬼逐役、酬神纳吉为目的,围绕逐家串户跳池哥昼傩舞的方式进行,具有浓郁的原始特性和民族特色。作为祭祀仪式表征符号的池哥昼傩舞,古朴、原始,以其丰富的表演形态和风格全方位地透析出无文字民族独有的聚合信仰、娱人娱神、以舞叙事、重温历史等多重文化特性,是研究白马文化的"活化石"。  相似文献   

6.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实行国家、省、市、县共四级保护体系及名录制。自2006年文化部确定并公布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以来,各级政府和有关人士的积极工作,彝族阿诗玛、烟盒舞、撮泰吉、传统婚俗、毕摩绘画等数十项彝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第一至四批,申报彝族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有效地保护了彝族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7.
彝族传统花灯主要流行于云南红河、楚雄、玉溪、文山、曲靖、普洱等州市彝族聚居地区,是中原汉族文化和西南彝族边地文化交融的产物,主要源于彝族原始宗教祭祀活动,是一种歌、舞、剧相结合的地方民间戏剧,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独特的民族风格。剧目丰富,表现形式多样,具有宗教、民俗、歌舞、娱乐等多种功能,也有祭祀性、娱乐性和庆贺性为一体的特点,也具有灵巧、大方、豪爽的审美情趣,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表演风格,并将念、唱、做融为一体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8.
彝族传统花灯主要流行于云南红河、楚雄、玉溪、文山、曲靖、普洱等州市彝族聚居地区,是中原汉族文化和西南彝族边地文化交融的产物,主要源于彝族原始宗教祭祀活动,是一种歌、舞、剧相结合的地方民间戏剧,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独特的民族风格。剧目丰富,表现形式多样,具有宗教、民俗、歌舞、娱乐等多种功能,也有祭祀性、娱乐性和庆贺性为一体的特点,也具有灵巧、大方、豪爽的审美情趣,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表演风格,并将念、唱、做融为一体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9.
贵州彝族跳脚舞体现了彝族古老的历史文化信息和贵州彝族本土文化,根植于当地彝族群众的生产生活中。本文从舞蹈的内容、功能及表现形式等角度,对贵州彝族跳脚舞的特征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论赣南采茶戏“矮子步”的形态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赣南采茶戏是在当地民间灯彩和采茶歌舞的基础上,经几百年的发展、锤炼,形成了集歌、舞、戏为一体的综合性民间艺术.“矮子步”同“单袖筒”和“扇子花”共同构成赣南采茶最具特色的三大表演技巧,有着丰富的表现力和鲜明的地方色彩.“矮子步”是赣南采茶戏中“生”与“丑”的最基本步法,其幽默诙谐的表演风格使其成为中国地方戏曲中的一道特色风景.矮子步不仅仅起源于茶园劳动,更起源于赣南客家人民各种各样的田间劳动,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挑担负重劳动.它是赣南客家人民几百年田间劳作与茶园生活历史沉淀和艺术结晶,更是客家文化艺术中的瑰宝.  相似文献   

11.
李福军 《云南电大学报》2011,13(4):51-54,64
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云南省双柏县彝族"老虎笙",是一种有关图腾崇拜的乐舞,其舞蹈动作是以彝族的虎图腾为依据的,是一种戏剧化了的图腾祭典,它积淀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民间智慧,保留着许多原始遗韵,是彝族文化特征的标志,体现彝族人民的生命本质特性,这种艺术形式的传承对本民族的延续和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土家族摆手舞源流新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当今学者关于土家族摆手舞起源的三种观点进行了分析、辩论,继而对土家族摆手舞的历史演变和源流重新考证,认为土家族摆手舞源于土家先民祭天祈年,后又与楚文化交融,逐年演变成当今的摆手习俗。  相似文献   

13.
海马舞是北盘江流域彝族传统丧葬仪式中,丧家女婿或女婿家请来的男性表演的舞蹈。关于海马舞的源起有戈阿楼说和孟获渡江说;海马舞是彝族先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并世代传承的丧葬祭祀舞蹈,是祖先迁徙、征战和民俗生活的集中表现。  相似文献   

14.
湘西苗族鼓舞是湘西苗族人民最有特色的艺术表演形式,历史悠久,内容丰富。本文主要对苗族鼓舞的起源、形式、特点和节奏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从字形上看,"袖"与"舞"是形似而神往的。中国古时的袖子是"长且大"的。"长袖"是民族审美的需要,"长袖"有助于舞蹈情感的体现。故而,"长袖善舞"源远流长,在中国文化中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6.
高峰彝族火把节,是最具民族特色的一个文化符号,它以祭祖祭天、祭火送火,驱邪撵鬼为核心,以大刀舞、傩仪祭祀、狂欢歌舞等表现形式烘托节日气氛,是高峰彝族人民对天、地、神、火等原始崇拜的具象行为的世代传承。笔者于2011年7月对楚雄彝族自治州禄丰县高峰乡大、小花箐村火把节祭火仪式中的大刀舞进行了调查,试图将大刀舞放在民族学视野中,结合相关理论进行阐释分析。  相似文献   

17.
徐掌"擦大钹"因其恢宏的气势、壮观的场面和震撼人心的声响的本体特征而具有极强的观赏价值和艺术价值,同时更为重要的是其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价值,是彝族传统文化传承的主要载体。"擦大钹"保护传承的重要性自是不言而喻。而对掌握与传承"擦大钹"的传承人及群体的关注,应是保护与传承这一舞蹈系统的核心与关键。  相似文献   

18.
彝族土主崇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彝族土主崇拜是宗族制发展的产物,其前身是山神崇拜,南诏时期发展到土主偶像崇拜阶段,加之受释道文化的影响,彝族土主崇拜更加多元化。彝族土主崇拜具有庇佑人畜平安、注册人畜灵魂、主管风雨五谷、毕摩护法神、神判等职能。囊括了彝族生殖崇拜、图腾与祖先相迭的复合文化以及释道文化影响下的人为宗教等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9.
贵州彝族传统舞蹈“恳合呗”,是一种古老的民族文化艺术,长期以来一直流传于彝族人民的婚姻、丧葬及节日活动中,并得到了较好的传承和发展。本文对之进行研究,目的在于全面了解贵州彝族丰富多彩的民间舞蹈文化,弘扬彝族优秀的传统文化,用以丰富和发展中华民族的文化宝库,进一步推动民族传统文化的开发与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