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浙江省理综高考4年自主命题的生物试题考点、能力分值统计及总体分析,对2013年的高三生物复习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
2009年高考第25题是一个基础性题目,考察了包括功、动能定理、动量守恒、功能关系、物体受力平衡等知识点,题目难度中等.但河北省考生得分率并不理想,分析其中的问题,可在以后教学中对教师和学生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3.
中学教师普遍认为2008年全国理综卷Ⅰ第24题是一道推陈创新、构思巧妙的好题,这无疑是确切的,但是笔者发现有不少中学教师对该题的命题意图和题型定位却与命题专家相左.此外有一个值得研究的现象:该题参考答案与考生答案有突出的差异.联想同一省份(浙江省)2002的理综卷第26题、2003年的理综卷第25题也出现了类似的现象.  相似文献   

4.
实验是化学的灵魂,实验的考查在高考中不可或缺且占比较高。作者对近三年浙江省高考理综化学试题进行了对比分析,通过对2013年实验试题的重点剖析,提出了对2014年高考化学实验复习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分析2007年全国理综卷Ⅰ(湖南、福建、安徽、江西、浙江)中的物理部分,我们发现物理部分的第18、22、25题存在着明显的错误,作为高校选拔人才的考试,出现这么多的错误实在是不应该的!谨以此文对这三个错误进行辨析与批判,以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6.
高三理综第二轮复习这是综合能力大踏步提高的黄金时期,也是中学教学向极值点冲刺的最佳时期。理综第二轮复习中应注意哪些问题,才能提高第二轮复习的效率和质量,全面提升学生应试能力,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这是我们高三一线教师必须考虑的。本文结合多年的理综教学复习实践,谈一谈理综第二轮复习策略,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7.
高三理综复习可采取以下复习策略:一是明确复习目标,制定合理可行的复习计划;二是夯实理、化、生基础知识,搞好单元复习;三是重视物理、化学、生物实验复习;四是分析高考试题,研究第二轮复习方法,提高复习效率;五是抓好第三轮的“冲刺”复习,做好理综物理、化学、生物学科的协调工作。  相似文献   

8.
2009年高考第25题是一个基础性题目,考察了包括功、动能定理、动量守恒、功能关系、物体受力平衡等知识点,题目难度中等,但河北省考生得分率并不理想,分析其中的同题,可在以后教学中对教师和学生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9.
2006年全国高考理综卷(Ⅱ)(见本刊今年第7期第52页一56页)的化学试题既保持了近几年高考试题的特点,又在考查学生能力方面有所创新。下面结合一线老师的看法对这套试题进行评析,望能对广大教师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不断提高教学水平,真正用课改新思想、新理念来指导高考复习的教学工作有启迪和帮助作用。  相似文献   

10.
《生活教育》2009,(3):F0002-F0002
浙江省杭州第十四中学是浙江省历史最悠久的著名中学之一,创办于1904年,现为浙江省一级重点中学。西湖秀美的山水、古都文化的底蕴、八方才俊的智慧,铸造了这所学校优秀的品格。  相似文献   

11.
2009年浙江省开始新课程下的高考,6年时间如白驹过隙,2015年起新一轮高考即将拉开帷幕,回顾近6年浙江省数学高考试题,相信对认识高考,特别是认识浙江特色的高考,搞好以后的数学教与学将大有裨益.1近6年高考数学试题解读1.1稳中渐变,贴近学生实际浙江省数学高考试题坚持“考查基础知识的同时,注重考查能力”,充分体现“以能力立意”的指导思想,符合《考试说明》的各项要求,适合浙江省考生的实际水平,保持了命题的连续性、稳定性和创新性.1.1.1题型结构从2007年始,浙江省数学高考试题在题型上一直保持“10+7+5”的形式,其中,解答题一般是一道题2个小题(以理科试题为例,只有2012年和2014年略有微调,其中,2012年第22题第(1)小题和2014年第19题第(2)小题都包含2个小题),难度梯度递进.经过实践证明题量是合适的,题型搭配比较合理,选择题、填空题照顾知识覆盖,解题灵活,解答题深度考查、全面检测综合素质与能力.  相似文献   

12.
贵刊在2007年第11期中刊出的"2007高考全国理综卷中三个错误的辨析"一文中,对2007高考理综卷中的三道物理试题进行了辨析和批判.本人对文中的大部分观点表示赞同,但对原题22和原题25的辨析有一些不同的看法.  相似文献   

13.
分析2007年全国理综卷Ⅰ(辽宁、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湖南、湖北、陕西)中的物理部分,我们发现物理部分的第18、22题存在值得商榷的地方,作为高校选拔人才的考试,考题应是严谨的,且不应存在模棱两可的现象,期盼今后的高考题能更加规范严谨。[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物理综合题是从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考查学生能力的一种途经,它在高考中所占的分数比例很大,解答好这类习题对在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是至关重要的。2006年全国高考理综试题中的第23题、第24题和第25题均突出考查了学生对物理过程分析的能力,是属于学科内知识的综合题!但学生普遍感觉有一定的难度,觉得无从下手。其实只要有了正确的分析所谓“综合题”方法和对物理知识比较熟悉的理饵和掌握,做好这类习题也是不难的。下面就谈谈理综物理综合题的“综合”特征与求解策略。  相似文献   

15.
汪永根 《物理教师》2011,(8):69-69,71
2011年浙江省高考理综试卷22题的理论设计有创新,有别于传统的考查电阻率的题目,有利于考查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题目如下:  相似文献   

16.
公衍录  孔祥艳 《物理教学》2020,(2):69-70,25
2019年全国高考理综Ⅰ卷第25题(压轴题)是一道"多体、多过程"的力学综合题,本文介绍的是如何通过这道题,总结出求解力学综合题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2009年浙江省实现了高考自主命题,其中理综试题的25题(物理部分).考查的是带电粒子进入磁场的问题,这里涉及到一个重要的物理现象:磁聚焦.原题如下:  相似文献   

18.
2007年高考尘埃落定,其中全国理综卷Ⅰ的第27题和全国理综卷Ⅱ的第27题设计风格十分相似,均为由果索因,鉴别物质,两者具有一脉相承、异曲同工之妙。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2012年广东理综第28题的改造,探讨该题得分率低的原因,并提出相关的备考建议。  相似文献   

20.
本文是关于2003年高考理综试卷生物实验题答案准确性的质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