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市自一九九二年引进日本旱育秧技术,经五年试验及示范证明:该技术具有早播、早发、早熟、省水、省力,省肥、高产、稳产等优点,深受广大干群欢迎。近年来,我们开展了水稻旱育大苗育秧及配套技术等系统研究,初步探索成功。本文根据我们的研究成果,分析了旱育大苗对水稻的增产作用及发展前景,为旱育秧技术进一步扩大应用范围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西藏科技》2010,(9):79-80
一、移栽 1,移栽时间。小辣椒移栽时要选择大苗、壮苗,苗高15—20厘米,有6—10片叶,已经现营开花,根系发达、完整并带有老床土的苗子,苗子的叶色黑绿属正常。在谷雨前后,即4月下旬至5月上中旬。地温开始稳定在17℃-18℃时移栽比较适宜。过早易受冻害,不会生新根,缓苗慢,容易形成小老苗;过晚则影响产量。  相似文献   

3.
一九九七年九月八日,由内江市科委主持,邀请省科委、资阳市科委、资阳市农业局等单位的领导、专家对资阳市农业局农技站承担的“水稻旱育大苗育秧及大田栽培配套技术”项目进行了现场验收。验收组织经过现场考察、查阅资料、听取汇报后,对资阳市丰裕镇护耳村韩明忠等农户的5块同田对比实验田(面积2.75亩,品种Ⅱ优6078,秧龄54天)进行现场收打,其结果:旱育大苗平均亩产597.7公斤,较同龄两段育秧平均亩产536.5公斤,每亩净增稻谷61.2  相似文献   

4.
“井窖式”移栽技术是一种高效实用的移栽技术,在烟叶生产中以其抗旱性与抗寒性强、节省用水,同时还能有效缩减烟苗的育苗期,提升烟叶质量等优势受到广大烟民的青睐。本文立足于安龙县烤烟“井窖式”移栽技术的推广实际情况,在分析了“井窖式”移栽技术的优势以及在推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总结了烤烟“井窖式”移栽技术的推广策略。  相似文献   

5.
江苏淮北地区光热资源可以满足稻麦一年两熟要求。水稻和小麦的光温生产潜力每亩可达1350—1400kg和600—800kg,而水稻实际亩产只达到光温潜力的30%左右,小麦可达40%。潜力未能充分发挥,主要是受水肥条件影响。本区常年降水量800—1000mm,但季节分配不匀,夏涝往往严重影响农业生产,春旱、初夏旱常造成小麦减产,影响秋熟作物及时播种和栽插,尤其是水稻育秧和泡田插秧的水源不足,是造成水旱田布局不稳,影响秋熟作物增  相似文献   

6.
近二十年来,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的全面推广使我国北方地区的水稻产量大幅度提高,是水稻栽培史上的一场“革命”。但随着近年来稻米价格的降低,农用物资的价格上扬,这种栽培方法的经济效益也随之降低。加之水稻旱育稀植育苗及移栽费工、费时、费用大的问题急待解决。为此,我们近二年在小面积上进行了水稻直(穴)播栽培试验,水稻采用早熟、抗病、优质良种进行本田直播(穴播)栽培效果  相似文献   

7.
油松是华北地区重要的造林树种和园林绿化树种,移栽不易成活,栽植大苗相对于小苗成活率低。为提高移植苗成活率和活后生长势,分析和探讨了油松大苗移植及管理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8.
张晓丹 《华夏星火》2004,(11):38-38
西葫芦于12月中旬营养钵育苗,翌年1月下旬大苗移栽在大棚内,3月下旬上市,4月下旬结束;毛豆于4月下旬(谷雨前)露地直播,7月上旬进入鼓粒期陆续采收毛豆荚,7月下旬至8月初结束;辣椒于7月中下旬播种,3-4叶分苗,8月下旬至9月上旬定植,元旦、春节上市。  相似文献   

9.
继水稻旱育秧技术之后的又一大全国推广的农业新技术——水稻抛秧技术,经引进在我市试验示范已获得成功。今年全市落实抛秧技术试验示范点九个,面积85亩,平均亩产573.5公斤,比手播旱育中苗秧亩均增产40.3公斤,增7.6%;比手播水育秧亩均增产89.9公斤,增18.6%。其中,市中区示范点抛秧平均亩产598.7公斤,比同田对比手播水育秧亩平增产84.7公斤,增16.5%,资阳试验点抛秧平均亩产540公斤,比手播旱育中苗秧亩平增产21.8  相似文献   

10.
目前 ,兴安盟地区有水田近 70万亩 ,其中 2 / 3以上面积推广旱育稀植技术 ,单产也由旱育稀植技术引进前的 2 0 0kg ,提高到现在的 40 0kg以上。可是由于水稻旱育秧技术性较强 ,再加上我区春季风大 ,温度高底变化和昼夜温差幅度大等原因 ,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立枯病发生 ,损失严重 ,移栽灵的引进应用 ,彻底攻克了水稻旱育苗死秧癌症———立枯病。1 材料和方法1.1 供试材料北京移栽灵集团提供的移栽灵 ,吉林省公主岭水稻研究所提供的三功能调理剂和立枯一次净 ,上海农药厂提供的敌克松。1.2 试验地点义勒力特苏木的义勒力特嘎查、黄家…  相似文献   

11.
浅谈水稻直播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的直播栽培技术可以在水稻栽培过程中省去育秧和移栽的工作,而且还可以直接在田里进行播种与培育。其与移栽水稻技术相比的优点就是省工、省力,还很适合进行大规模的种植。因此,水稻的直播高产栽培技术目前在全国被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2.
水稻钵形毯状秧苗机插技术研发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水稻研究所朱德峰研究员在国家水稻产业技术体系、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水稻钵形毯状秧苗机插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2011GB23260004)”、浙江科技重大专项“水稻秧苗机插技术研发应用及病虫害数字化监测研究(2010C12026)”等资助下,针对我国稻作技术转型及传统毯苗机插技术存在的问题,结合我国水稻生产特点,提出水稻毯苗与钵苗结合的机插创新思路,研发不同类型水稻钵形毯状秧盘,利用钵形毯状秧盘培育上毯下钵的水稻机插秧苗,结合毯苗和钵苗的优势,实现钵苗机插,解决水稻传统毯苗机插技术和钵苗摆栽各自存在的问题。该项目发明了水稻钵形毯状秧苗机插新方法,创新了水稻机插新技术,建立了机插高产栽培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13.
众所周知,油松是一种高原常绿树种,不仅能够耐干旱,同时还能耐贫瘠,在水土保持、补充水分、绿化美化方面均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由于油松具有的这些特性,目前许多地方均已开始栽种油松大苗。虽然油松大苗的根系较为发达,栽种后成活率较高,抗病性较强。但是仍然存在部分油松大苗栽植失败的例子,所以栽种人员为了使油松大苗的栽植成活率更高一些,严格筛选大苗,为今后的绿化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下文将针对提高油松大苗栽植成活率的相关问题进行讨论与分析。  相似文献   

14.
在水稻栽培过程中,漏水田水稻栽培肥料损失十分严重,常常出现水稻缺肥问题,严重影响水稻生产质量,影响水稻产量,为此,应在水稻生产期间补充肥料。控释肥属于一种环保、高效、新型的肥料,可以为水稻提供化肥营养元素,保持水稻田肥料持续供应。为研究控释肥在水稻栽培中施用效果,结合安龙县水稻栽培情况,合理安排试验,并对控释肥在水稻栽培中施用效果进行分析。实践证明,控释肥在改善水稻生产状况,提高水稻产量,实现增产增收等方面发挥着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15.
水稻旱育稀植技术是农村适用技术之一。云龙从引进到普及该项技术,只用了三年时间,创造了云龙科技推广史上的奇迹,对提高县域水稻产量起了很大的作用。然而,在示范过程中出现的一些技术问题,至今还未能得到很好地解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其功效的完全发挥。文章从分析当前水稻旱育稀植技术椎广中存在的技术问题入手,就如何解决的途径及措施进行探讨,提出了旱坡地育秧、倒推法、麦杆平膜、合理稀植、拉线摆秧等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父本旱育秧与常规湿润育秧两种不同育秧方式在制种上应用的试验对比,弄清了父本旱育秧生育特性变化规律:父本旱育秧始穗期比湿润育秧延迟。探索出父本旱育秧制种父母本播差期,移栽秧龄,花期相遇标准等相关制种技术。  相似文献   

17.
《西藏科技》2005,(7):61-62
1.缩小窝距,放宽行距。在移栽油菜过程中,普遍存在偏稀,基本苗不足的问题,对此应缩小窝距,放宽行距,增加株数。即由原来的24cm×30cm和20cm×43cm调改为20cm×40cm、上等田22cm×44cm的移栽规格,并实行错窝双株(双株分开)等距移栽,这样亩苗数比传统等行距移栽和宽窄行移栽增加600—800株,一亩至少在万株以上。2.调整施肥比例。在肥料施用上,采取“底足、稳苗、攻盘、后补足”的施肥原则。“底足”即底肥占总施肥量的70%,以施有机肥和磷钾肥为主,氮肥为铺,亩用有机肥1500公斤,氧化钾5.5公斤,五氧化二磷4—5公斤,纯氮2—3公斤。稳苗肥占2%,亩…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决育秧播种覆土时出现土块压苗问题,设计了一种水稻育秧播种机的覆土装置,此装置根据2CYL-450型水稻秧盘育秧播种机为基础,设计了钉齿结构,钉齿在钉齿轴上呈轴向、犬牙式交错分布,有破碎土块的功能。  相似文献   

19.
各地生产经验证明,改进耕作制度、扩大复种面积是我国农业增产的有效措施。我国土地辽阔,自然条件十分复杂,从北方的寒、温带到南方的热带,从西部的高原到东部沿海平原,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耕作制度。按一年中农作物成熟和收获次数来讲,有一年一熟制、两年三熟制、一年两熟制、一年三熟制。如果再按栽培的作物种类来讲,就更繁多了,如东北有小麦、杂粮、豆类、水稻等作物的一熟制,华北有杂粮、小麦的两熟制,南方有棉花一熟制、稻麦两熟制、水稻两熟制以及部分地区的稻、麦、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究水稻田施肥中不同氮、磷、钾肥水平配比,得出各种肥料在黔西南中部典型水稻土上的增产效果、肥料效应、最佳施肥量、肥料利用率等,为指导当地农户进行合理施肥提高依据,2011~2012年,在安龙县平乐等乡镇开展了水稻田间肥效试验,试验证明,在黔西南中部典型水稻土上,土壤肥力高低是影响水稻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肥料不同使用量与比例对水稻产量有深刻影响,产量与肥力效应函数之间的相关性明显。各种肥料最大用量与最佳用量有所差别,不是产量水平越高,需要施用的肥料用量越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