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4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手机的普及以及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社交网络越来越深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每一个个体都与自己的社交网络紧密绑定在一起。微信朋友圈为用户提供展示自我个性的信息平台,同时也成为助长网上"晒"行为的一大有力帮手,更成为了网上"晒"行为进步、发展的温床。本文以西安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就网上"晒"这种行为进行简述,同时以传播学的角度对其产生的原因与影响进行了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2.
本论文以华中科技大学在校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以"计划行为理论"作为理论框架,研究大学生网络表达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显示,计划行为理论的三个维度:行为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在模型上得到了验证。大学生网民对网络表达的态度对其未来的网络表达行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大学生网民较为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当感知周围人群经常进行网络表达,其未来网络表达意愿越强烈;大学生对自己表达能力非常自信,且这种自信对其未来的网络表达意愿有显著性的正面影响。而本文引入的外在控制变量:政府对网络表达的控制,对网民未来网络表达意愿存在负向作用,但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3.
随着手机的普及以及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社交网络越来越深入且广泛地渗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每个个体都与自己的社交网络紧密绑定在一起.微信朋友圈为用户形象塑造和自我呈现创造了条件,用户也可以自我选择和控制要展现的内容,这就为网络上的“晒”行为提供了发展的空间.本文试从传播学角度分析这种“晒”行为.  相似文献   

4.
骆慧敏 《新闻世界》2010,(6):177-178
本文对网络传播中议程设置的效果进行研究,通过研究发现:在时间跨度较短的网络议程中,也发现了议题对现实的作用,这种现实作用可以导致人们某些行为的改变;"行为主体"既有网民和事件当事人,也有传统媒体和政府部门;网络中的"行为"可以分为不同层面,它们构成了网络议程设置的共同效果。  相似文献   

5.
文章以微博网民对"药家鑫事件"的评论为研究切入点,实证分析了"仇官"社会心态对我国网民的网络表达的影响。研究发现:"仇官"社会心态容易引爆网民负面情感倾向的网络表达,并通过不断重复的网络表达方式得以强化;但由于网络信息海量,网络话题更换频繁,这种重复表达的比例和规模被稀释从而显得相对有限;但此种现象折射出的社会问题却是发人深思的。  相似文献   

6.
魏娟  杜骏飞 《青年记者》2009,(19):75-76
集群行为的英文为Collective Behavior,又译作"集聚行为"、"集体行为"或"聚合行为"。在网络空间,也存在着形形色色的未被准确定义的集群行为。为叙述方便,笔者借鉴社会学对于集群行为的评述,将网络集群定义为:一定数量的、无组织的网络群体,  相似文献   

7.
各种新媒体尤其是自媒体的出现,改变了文化传播环境,为晒、秀、炫提供了更好的平台,进而催生了统称为"晒"这种亚文化的诞生。"晒"已经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社会和个人产生了重大影响。作者通过分析"晒文化"的心理机制,重点探究这种行为利弊,为大众提供一些趋利避害的措施,警醒大众在"晒"的过程中应该把握"度",才能更有利于个人和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孙超 《新闻世界》2011,(7):123-124
"雷词制造"、"人肉搜索"和"无聊聚集"三种网络集群行为都是网络互动的产物,三者紧密联系亦有所区别。本文运用文献分析法和"沉默的螺旋"理论着重讨论"雷词制造"网络集群行为的概念、成因及影响。  相似文献   

9.
随着网络媒介的崛起和不断发展壮大,网络新闻标题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陌生化"的网络标题更是层出不穷。这种现象不仅降低了新闻标题应有的准确度,也对网络传播环境造成了不良影响。本文以对"奥巴马女郎"这一新闻事件的报道为例,归纳总结网络"陌生化"标题的主要表现形式、分析其产生的原因,以期在此基础上为网络新闻舆论环境的改善提出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图书馆网络信息服务研究文献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国内公开发表的1998~2009年有关"图书馆网络信息服务"文献为研究对象,通过对10余年来发表的相关文献的数量、分布、研究层次等情况的统计分析,对文献研究内容等进行了总结概括,以求得对"图书馆网络信息服务"研究的基本概况。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阅读现状及导读新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当前大学生阅读行为"偏离"现状,本文切入实际,就如何对大学生阅读兴趣与阅读行为进行正确的培养与引导,作了深入的分析与论述,以重建大学生文本阅读的优秀传统,将大量网络阅览的大学生读者从"沉迷"中解脱出来,回归图书馆阅读。  相似文献   

12.
曾嘉 《军事记者》2011,(3):53-54
"无所不在"的环境是指由智能网络、最先进的计算技术以及其他领先的数字技术基础设施武装而成的技术社会形态,以"无所不在""无所不包""无所不能"为基本特征。这种环境对军事新闻对外传播提出了挑战。  相似文献   

13.
任昉是南朝的一个重要人物,他仕历宋齐梁三朝。任昉交友甚广,其中以萧齐时"竟陵八友"最为出名,同时作为和沈约并称文坛领袖。任昉积极地奖掖后进之士,他的这种行为在当时就被赞为"龙门游"、"兰台聚"。  相似文献   

14.
2015年9月3日,正值中国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明星范玮琪一则晒娃微博引来网上一片谩骂,“范玮琪晒娃”成为舆论热点。在这个事件中,受众将注意力集中在孰是孰非上,却很少有人关注这场网络风波产生的原因——服务器抓取技术。本文以“范玮琪晒娃”事件为例,从传播学的技术决定论出发,分析数字时代技术因素对网络舆论的潜在影响。  相似文献   

15.
王舒瑶  薛可 《新闻世界》2014,(11):135-136
本文以新浪微博末日谣言为例,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微博用户的转发行为和转发动机进行了分析,同时从受众伦理角度对如何营造健康的网络环境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用户对于末日谣言微博的转发行为更多的是出于一种娱乐心理和吸引他人注意的心理,而对于转发行为的道德责任意识较为缺失。受众应当提高伦理意识,承当应有的道德责任。同时通过新媒体的便捷性,多方面查找信息来源,了解不同声音,减少"第三人效果"造成的对他人认知和行为的误判。  相似文献   

16.
《新闻界》2015,(21):50-53
近年来,随着社交媒介的兴起,应运而生的是"晒"现象的盛行,进而演变成一种亚文化现象,然而这种"晒"现象的背后反映的是现代人的自恋主义倾向。它的兴起有着深刻的社会背景和现实根源,既受消费主义与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网络社会的崛起也是其内在原因。本文对"晒"文化现象的兴起及其成因进行了深入地探析。  相似文献   

17.
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从"信息用户"和"信息服务"两方面不断地改变着社会信息资源的存在、组织、开发、交流和提供的状态,使用户以多种方式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等行为成为可能。作为信息资源集聚地的图书馆应该在充分把握用户变化趋势上变革服务模式。本文主要从网络发展的形态上探讨了Web1.0,Web2.0和以Web3.0命名的未来网络环境下的图书馆用户需求的变化和图书馆服务模式变革的方向。  相似文献   

18.
网络"哄客"的出现并非网络这一新兴媒体本身的特性使然,这既有网民群体无意识心理的因素,亦有社会的娱乐化这个深层大背景。"犀利哥"事件近期在网络上闹得沸沸扬扬,并将这种影响很快投射到人们的现实生活。文章结合"犀利哥"事件这一典型案例,从而探析网络"哄客"具有责任意识淡薄、从众性等特征以及由此引发的对于网络"哄客"现象的思考。  相似文献   

19.
CNNIC第26次互联网报告表明,学生群体在整体网民中所占比重为30.7%,远高于其他群体。且高校学生是网络使用率最高的群体,是网络舆情形成与发展的"生力军",因此对网络舆情的研究不能不重视高校网络舆情的形成与发展。本文以奥斯古德语义空间理论为基础,选取人人网论坛关于"69圣战"的贴文及跟帖进行分析,发现奥斯古德提出的三大意义因子可以作为高校网络舆情的"晴雨表",以起到掌握网络舆情动态,预测舆情动向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孙博 《新闻世界》2014,(6):266-268
"媒介审判"现象一直为人诟病,这种超越司法程序的媒体审判实质上是媒介舆论监督功能的畸形化。本文对陈永洲事件进行简要回顾,结合相关法律知识探析隐藏在事件背后的"媒介审判"行为,从而为我国规避"媒介审判"提出相关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