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瑞 《新闻世界》2014,(10):31-32
全国新闻战线"走转改"实践活动进行如火如荼,本文以"走转改"实践活动下的新闻作品出"精品"的角度考量"走转改"的实际成效,举例佐证了《皖西日报·大别山晨刊》通过开辟"社区新闻"版块,挖掘基层"活鱼"的成功案例,从中分析"走转改"的实际内涵在作品中的体现,从新闻作品的选题、采访、细节和语言写作等,多角度探讨"走转改"新闻报道值得借鉴的成分。  相似文献   

2.
王百娣 《今传媒》2013,(1):103-104
当下正在蓬勃开展并在新闻传媒中已初见成效的"走转改"活动在我国新闻界显示出深远意义和创新价值。它的提出和运用既有对传统新闻学的完善与发展,也有对当下新传媒环境中产生的各类新现象、新问题地切实有效应对。通过阐述"走转改"在新闻传播主体定位、新闻价值取向、新闻传播效果以及新闻机制调整等方面的创新之处来进一步明确"走转改"存在的必要性和深刻意义,并应更好地在实践中长效推进"走转改"。  相似文献   

3.
柯仙炉 《今传媒》2013,(1):78-79
我国新闻战线开展"走转改"活动,各地新闻记者扎基层,接"灵气",走出新意、改出特色,采访报道的新闻成为主打新闻。新闻媒体与记者将如何站在高度,着眼长远,推动"走转改"常态化,提升新闻报道影响力?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新闻职业角度对"走转改"精神实质进行分析,以《云浮日报》践行"走转改"的做法和体会为例,探讨地方党报深化"走转改",提升传播影响力和公信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新闻战线正在深入开展的"走转改"活动,是提升舆论引导能力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提升宣传功效的方法论,是马列主义新闻观在当前形势下的生动实践。本文以江西日报的新闻实践为主,回答了党报"走转改"中"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的问题,展示了立足优势,强化党性原则、回归新闻本质、提升新闻品质、砥砺宣传气质上所作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效。  相似文献   

6.
时下,"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正在新闻战线深入开展。解放军画报社组织精兵强将参与的"新春走基层"活动,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可以说,"走转改"已经与摄影记者的采访实践活动紧密联系在了一起。作为军事新闻摄影工作者,要在这次"走转改"活动取得更大的成绩,真正转变采编作风,就要树立把镜头不断聚焦基层的理念。  相似文献   

7.
施慧 《新闻世界》2012,(7):119-121
行业报如何改变以往人们印象中的宣传报道枯燥乏味、千人一面的生硬面孔?"走转改"的实践表明,鲜活的新闻沉在基层等待我们去发现。只要记者带着感情、带着思考,深入基层、深入一线,生动的好新闻就会源源不断地跃然纸上,行业报"走转改"就会"走"出实效,"走"出特色。  相似文献   

8.
新闻媒体要提高新闻报道质量,就必须深刻认识"走转改"活动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加强与群众的沟通和联系。本文从走基层入手,阐述了新闻社会价值的提升离不开"走转改"这一推手。  相似文献   

9.
在新闻界开展两年的"走转改"活动已初显成效,各新闻媒体的记者和编辑们纷纷深入到基层一线,切身体验百姓的酸甜苦辣,记录群众的生活状态,传播群众所思所感,既提升了新闻品质,也给整个新闻业带来了清新之风。作为电视军事新闻记者,笔者结合两年来参加"走转改"活动的实践,在这里谈一谈关于电视军事新闻创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10.
社区、企业和农村作为最典型的基层组织和基层单位,是记者"走转改"活动的前沿阵地,是新闻的源头活水。记者走进社区、企业、农村,了解和解决群众最直接、最现实、最迫切的问题,是改进和创新媒体服务基层的重要途径和形式。荆门广播电视台在"走转改"新闻实践中积极探索将新闻采访和基层服务相结合的新路径,开展进人百家社区、深入百家企业、融入百家农户,拓展记者服务受众的深度、厚度和广度,凸显"走转改"活动的实践魅力。一、进入百家社区,实施"挂牌服务",以采写实践拓展基层服务的深度当前,我国进入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11.
刘琦 《新闻世界》2012,(7):288-289
随着"走转改"活动的深入开展,全国范围内的新闻工作者深入一线、深入群众,创作出了一批优秀的作品,"走基层"有力地保障了新闻真实性,也锻炼了新闻队伍。  相似文献   

12.
新闻战线正在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东风所至,活力更旺。坚持不懈地开展"走转改"活动既是贴近群众、服务读者的迫切要求,更是媒体自身新闻改革与创新的迫切需要。在"走转改"活动中,地市报要充分认识自身特有的优势,正视客观存在的不足,选准和把握最佳路径,促进这一活动扎实推进,充满活力,富有成效。  相似文献   

13.
自去年8月中宣部等五部门倡导在全国新闻战线组织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以来,各媒体新闻采编人员纷纷深入基层,采制出一批批高质量的新闻作品,在社会上引起热烈反响。事实说明,"走转改"是新闻人提高自己能力素质的好机会。  相似文献   

14.
冯颂 《新闻窗》2013,(6):5-5
一、走转改活动的进程为有效提高我国新闻报道的真实度,切实关注民生、反映人们的自身利益、观点,将新闻充分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从而有效提高新闻报道的真实度,提高新闻的感染力,中宣部在2011年8月提出了"新闻走转改活动",即新闻的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  相似文献   

15.
陈尊庆 《新闻世界》2014,(11):44-45
县级台身处基层,要开展好"走转改"活动,应压缩会议新闻和领导活动新闻,开辟服务群众的小专题小专栏,将更多的新闻版面和报道空间留给基层农民群众。  相似文献   

16.
陈创荣 《今传媒》2013,(2):127-128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并不是宣传文化战线的首创。2009年9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通过《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领导干部要定期深入基层特别是经济落后、问题较多的地方调查研究,了解群众疾苦,倾听群众呼声,帮助解决困难。""从领导机关做起,大力整治文风会风,提倡开短会、讲短话、讲管用的话,力戒空话套话。"要求领导干部要"走转改"。现在,新闻战线也正在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的"走转改"。如何将两个"走转改"结合起来,以什么方式做好做活中领导活动的电视新闻,也是当前新闻战线需要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自2011年8月我国新闻界开展"走转改"活动以来,各种新闻媒体针对新闻内容等方面都进行了一系列调整。《新闻联播》作为新闻界改革的风向标围绕"走转改"进行的调整反映出《新闻联播》传播内容的均衡化、亲民化趋势以及传播方式的多样化、灵活化的特点,其调整受到业内外的好评。  相似文献   

18.
徐迅 《声屏世界》2014,(5):51-51
从"三贴近"到"走转改"再到"走群众路线",新闻媒体只有深入基层、深入生活、深入群众,才能采制出一篇篇形式活泼、内容充实的新闻。那么,地方电视台时政新闻应该怎么样走群众路线才算是科学合理?一般说起来,时政新闻走群众路线要比社会民生新闻难,而地方电视台时政新闻走群众路线比央视和省级卫视时政新闻更难。这是因为,其一,时政新闻与社会民生新闻定位不同,前者注重新闻宣传教育,后者注重新闻互动沟通。  相似文献   

19.
李晓村 《新闻世界》2013,(12):143-144
在"走转改"中增强新闻报道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作为摄影记者要认识到基层在新闻摄影中的主体地位,用多样化的拍摄手法,用图片拉近与读者的距离,用画质细节赢得读者的眼球。  相似文献   

20.
张芸 《新闻世界》2014,(2):15-17
"走转改"活动提供了一个让媒体和新闻工作者自我审视、自我沉淀的契机,《第一时间》栏目坚持"跟着群众的需要走,遵循实践的原则转,按照新闻的规律改"的原则,打造规模化、高质量的报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