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虎  宁雪文 《东南传播》2018,(6):103-106
微信的混合式传播特征使其容易成为谣言传播的温床,谣言的自我净化难度非常大,甚至会引发公共情绪共振与舆情危机。本文选取微信官方辟谣公众号"谣言过滤器"在2015-2017年发布的30起微信谣言事件为研究样本,指出微信谣言具有信源模糊、话题集中、视觉性元素强等普遍特征,并进一步探析微信谣言的心理动因及强关系传播、"中介化"效果对微信谣言的传播影响,以此提出选择多元化辟谣路径、增强公众科学理性与沟通理性以及健全法律法规等具体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2.
王颖 《出版广角》2016,(7):73-75
微信作为一款即时通信社交软件,在给人们带来海量信息的同时也为谣言的诞生提供了温床.本文通过分析微信谣言传播的特征及微信辟谣的困境,进而探索遏制微信谣言传播的方法,以及如何构建和谐的微信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3.
赵前卫 《今传媒》2014,(12):16-17
移动互联时代,微信与微博成为最常用的两大社交应用和信息获取平台,但在微信和微博中谣言传播泛滥,污染传播生态,影响正常信息获取与社会交往。本文从平台属性、用户关系、信息内容、平台开放度、信息甄别机制五个方面,比较了微信与微博的信息传播差异,在此基础上,从谣言的内容、谣言传播效果、辟谣机制三个方面比较微信和微博中的谣言传播。  相似文献   

4.
微信的迅猛发展,在大大便利人们信息交流、信息获取的同时,也为假新闻、伪科学、点赞陷阱等负面内容的产生、传播提供了"温床".如何不断加强微信传播内容的管理,强化监测微信谣言、及时辟谣追责已成为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5.
杨晓旭 《青年记者》2017,(11):16-17
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的渠道更加多元化,尤其是自媒体微信的兴起,为虚假健康信息的传播提供了温床.根据腾讯公司的调查,2016年微信注册用户数超过9亿,月活跃用户数已超过8亿.2016年末,微信官方辟谣公众号“谣言过滤器”公布了2016年度十大健康类谣言,诸如“小孩发热服用布洛芬混悬液会致死”“用微波炉烹调食物会致癌”“洗衣液的荧光增白剂会致癌”等谣言通过微信这种媒介肆意传播,带来了负面影响.本文从传播学的视角,分析健康类微信谣言产生的原因、传播动机和传播环境.  相似文献   

6.
徐传强 《青年记者》2022,(16):77-78
在全媒体传播背景下,谣言的传播速度、渗透力和影响力前所未有,对谣言的甄别和辟谣的难度也随之加大。有效的辟谣能及时、准确、客观地澄清事实,遏止谣言扩散,消除不良影响。“有效辟谣”是正确应对舆情的积极手段之一。本文以2022年春季上海抗击新冠疫情期间上海网络辟谣平台发布的部分辟谣信息为例,分析谣言传播的特点,探讨在重大公共事件中如何通过“有效辟谣”来正确引导舆情。  相似文献   

7.
网络谣言肆意传播,极大地损坏了互联网环境,只有及时辟谣才能保证他人合法权利和互联网公共安全。治理网络谣言需要各种不同传播渠道的联合,全方位查找谣言的传播渠道和源头,并在第一时间通过各种渠道辟谣。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有着自身的优势,要完善这个平台,一是要采取递进式的信息发布形式,提升平台的震慑力。二是要构建专业性的辟谣秘书团队。  相似文献   

8.
黄晓军  王敏 《今传媒》2016,(6):11-12
互联网的普及,不仅给社会带来了无穷无尽的信息,也给政府带来了辟谣的烦恼。若政府辟谣给力,谣言会自行消失。但是,如果政府辟谣失灵,则会助长谣言的传播,加剧社会的动荡。本文主要分析了目前政府辟谣失灵的状况,并通过谣言潜伏期、传播期、消散期三个阶段,探讨了政府应对辟谣失灵的措施,以期达到有效辟谣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霍凤  姜玲 《新闻世界》2014,(7):134-135
微博、微信已经成为现代人生活的"必备品",不仅是社交工具更是实时了解社会资讯的重要途径。在马航失联事件中,微博、微信为受众提供了大量的信息,但不乏有谣言夹杂其中,并呈现出不同的传播特点。本文根据拉斯维尔的"5W"传播模式,探析马航谣言在微博、微信中的传播特点及阻断机制的异同。  相似文献   

10.
孙嘉卿 《中国出版》2012,(10):19-22
作为一种新兴媒介,微博的即时性、碎片化和网状结构等特征使其具备着更强的谣言传播潜力。通过分析2011年新浪微博辟谣账号发布的信息,本研究发现表达某种社会意见的内容最容易成为谣言话题,且谣言背后往往隐含着不安及愤怒情绪。针对微博谣言的传播规律,将建立谣言举报制度、强化意见领袖的作用以及消除偏见等多种辟谣策略相结合将成为微博辟谣的最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1.
谣言是一种待证实的信息。对不同真实度的网络谣言与正面信息的交互规律进行研究,可为高效辟谣提供科学依据,以节约辟谣成本。分析公共危机事件下的网络谣言发生机制,提出谣言真实度参数改进谣言传播公式,以百度新闻帖子数量的变化为依据,构建网络谣言传播规律的宏观模型,并进行仿真与实证分析。由实证结果可知,真实度高的谣言传播范围更广,需要更有说服力、更具有情绪引导力的正面信息才可以有效遏制。因此,应当针对谣言的真实度进行分级管理,以达到节约行政成本、精准辟谣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意义]网络辟谣作为一种应对谣言传播问题的有效途径,增强辟谣信息的传播效果显得尤为重要。辟谣信息的传播效果受到多重因素影响,并且与谣言产生与传播的现实情境紧密相关,所以探讨多元情境中辟谣信息高传播效果的组合因素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方法/过程]从多元情境视角出发,通过搜集微博与短视频辟谣信息相关数据,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fsQCA)从谣言类型、辟谣主体和辟谣渠道三个维度分别探究不同情境下辟谣信息高传播效果的组合因素差异。[结果/结论 ]研究发现,不同谣言类型、辟谣主体以及辟谣渠道中网络辟谣信息传播效果的组合因素存在显著差异。此外,不同情境下部分辟谣信息影响因素的作用效果有所不同,这为现有研究中不统一的结论提供了区别于传统方差视角的解释机制。本研究主要创新点如下:(1)探究多情境下辟谣信息传播效果的组合因素差异;(2)为人们理解现有研究中不一致的结论提供新的理论视角;(3)为组态分析方法的应用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林筠 《东南传播》2014,(5):105-107
谣言传播是新媒体信息时代值得关注的社会热点现象。大学生是信息数据热衷的阅读者、使用者和生产者,尤其手机等移动设备普及率之高,接收及传播谣言的情况不可小觑。本文基于两则大学生谣言传播的案例,对大学生微博谣言接收、传播及辟谣进行问卷调查和数据分析,探讨谣言所折射出来的大学生思想心态,思考辟谣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4.
在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中,谣言数量多、传播范围广,相对应的涌现出一大批辟谣平台,但辟谣效果不佳。通过对疫情初期的四个辟谣平台进行分析,归纳辟谣信息的内容、形式特征和说服方式,将其归因于辟谣信息的相对滞后性、低扩散性和辟谣话语的单一性,并提出提高信源公信力、改进传播策略、重视谣言成因和提高媒介素养的策略。  相似文献   

15.
朱菁林 《新闻传播》2013,(12):195-196
自媒体时代,基于微博自身的传播特点,越来越多的谣言在微博这一平台上被撰写并发布。官方辟谣成为治理谣言的新模式,新浪"微博辟谣"小组,更是其中的佼佼者。本文通过对于新浪辟谣小组所辟谣言的内容的观察后,分析了新浪官方辟谣的发展现状,总结其优势和局限,再对未来微博辟谣的发展提出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何宁 《新闻世界》2011,(7):285-286
所谓谣言,是指在社会中出现并流传的,未经官方公开证实或者已经被官方所辟谣的信息。谣言虽然不真实,但却是一定社会背景下人的思想和心理状况的反映。本文以不久前发生的"抢盐"事件为例,分析了谣言的传播机制,有针对性的提出控制谣言散播的策略以及需要注意的具体问题。  相似文献   

17.
唐春兰 《青年记者》2017,(23):22-23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不断强化着网络信息的传播功能,特别堤微信、微博等社交平台的广泛应用,为受众交流信息提供了更加便利的通道.而网络谣言作为互联网的顽疾之一,也随着新媒体的广泛应用而野蛮生长.有些谣言甚至越辟越火,经过数次辟谣后,仍然在网上继续传播,大有野火燎原之势.  相似文献   

18.
徐金玉 《新闻世界》2014,(5):292-293
进入风险社会,危机爆发频率增加,危机传播研究也应势而起,在危机传播中,影响传播效果至关重要的因素就是噪音流的存在,本文就其噪音流中的谣言进行了深入的剖析,从拉斯韦尔"5W"传播模式出发,寻求科学的辟谣方法。  相似文献   

19.
在突发公共事件中,及时有效地进行辟谣行动能够遏制网络谣言传播扩散,防止谣言的二次负面影响,维护社会稳定。政府的辟谣行动面临着信任困境,政府应通过构建多元辟谣主体联动机制、沟通机制、制度化辟谣机制并规划构建政府辟谣行动体系,来提升政府在突发公共事件中的辟谣能力。  相似文献   

20.
秦艺轩 《今传媒》2016,(1):70-71
由于微信独特的信息交流和传播特征,一经上线就受到广大用户的支持,然而随着微信用户数量的大幅度增加,微信公众平台作为一个新的信息源的同时,也正在成为一种新的谣言传播渠道,同时,由于微信具有深社交、强关系、精传播的特点,导致网络谣言通过微信朋友圈向更大范围扩散,进一步加剧了网络谣言的危害.本文就从网络谣言的特点和微信的传播特征入手,分析网络谣言在微信中的形成要素,探索阻断网络谣言在微信朋友圈的传播路径,维护健康的互联网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