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电视直播常态化的实现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各种传播手段日新月异、多种媒介立体传播的当下,实现电视直播常态化是彰显电视媒介优势,使电视媒体参与和赢得竞争的最佳方式。实现电视  相似文献   

2.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卜卫副研究员著《大众媒介对儿童的影响》一书 ,由新华出版社 2 0 0 1年 1 1月出版 ,本书有 32万字。本书是目前国内为数不多的关于儿童与媒介的大型土化研究。西方从 2 0世纪 2 0年代电影流行开始研究媒介与儿童 ,至 50年代电视普及、 80年代电子游戏以及 90年代计算机和互联网普及 ,已积累了许多理论和研究经验。我国从 80年代电视普及进入大众传播时代 ,当时在媒介与儿童研究方面几乎没有任何积累。本书研究在分析西方媒介与儿童文献的基础上 ,认真探讨了我国儿童的媒介使用及其影响的问题。本书研究所提…  相似文献   

3.
《新闻界》2021,(3):73-83
电视的未来考古,是电视媒介考古和电视史研究的一种方法。电视媒介的技术特性,使其必须立足现在、面向未来。作为人类曾经最为亲近的"视觉机器",电视未来的失却中依然潜藏着可能。从"动态视窗"到"全知视觉",再到"交互视界",电视未来一般想象形态的流变与人类社会的媒介化进程相同构。电视的未来考古研究,即是从"过去的电视媒介"中发现与译解电视未来想象的文化密码。虚拟媒介考古学和未来考古学等理论资源,为其研究的路径及方法制定提供重要参照。作为电视史研究的新视角,以中国电视为例进行未来考古初探,有助于在回思过去中重识当下,进而开拓未来寻回的可能。  相似文献   

4.
李升科 《现代传播》2006,(1):162-164
对当下电视频道、电视栏目作整体上的考量,电视媒介对农传输的信息量明显呈现为不断萎缩的走向。与其形成鲜明的比照是:在受众细分、频道专业化、窄众化传播的电视定位背景下,都市频道及娱乐栏目一片喧嚣,而对农节目在巨大的“电视娱乐场”中却一片沉寂,甚至被有意无意地忽略。电视的当下情况与前些年党报母体繁生出来的都市报似乎有一脉相承的味道。电视对农信息传播的弱化,站在不同的侧面进行观察会得出相异的原因解读,解决对策也不尽一致。而从媒介心理的角度分析,中国社会转型背景下的电视媒体的利润逻辑以及媒介心理深层的权贵意识,是…  相似文献   

5.
当下电视传播现象若干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下,电视成为传播活动中最重要、最活跃的媒介,电视传播也成为理论界十分关注的研究对象.本文主要针对电视传播中的娱乐化倾向,新闻的客观、真实性、体育节目的商业化以及媒介事件的历史价值等提出新的认识角度和批评方法.  相似文献   

6.
李凌 《报刊之友》2014,(3):29-30
互联网时代,媒介的发展给电视传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构建和谐社会,媒介应发挥舆论监督作用,而作为传统媒体的电视,以其无可比拟的公信力与权威性在舆论监督中依然占据主流地位。本文重点阐释了新媒体时代下电视媒体与舆论监督的关系及电视进行舆论监督的优势,剖析了当下电视媒介舆论监督存在的问题,并就如何加强新媒体时代电视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当下随着新媒体的迅猛发展,进一步加剧了媒体市场的竞争,电视媒体想要获得更好的发展,必然需要加强营销传播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文章以电视媒介影响传播的模式和方向为研究对象,首先立足于电视媒体发展的全过程,对电视媒介营销传播模式进行了讨论分析,随后分析讨论了电视媒介营销模式传播方向,希望能够为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简单回顾中国电视婚恋节目的发展历程,并对当前开播的电视婚恋节目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当前的电视婚恋节目已经背离了它的传统宗旨和目的,而新一轮的电视婚恋节目热潮其实也是对当下中国媒介环境的折射。  相似文献   

9.
当下大众传媒中,电视媒介居于较强势地位,它以丰富的形式,为塑造意识形态、传播社会主流价值观念构建了一个逼真的镜像世界。本文以热播剧《北风那个吹》为案例,从意识形态的角度出发,旨在分析电视媒介利用电视剧这一形式,对处于边缘状态的女性主义传播的阻滞方式,展示当下女性主义传播的困境,以引起关注。  相似文献   

10.
在各种传播手段日新月异、多种媒介立体传播的当下,实现电视直播常态化是彰显电视媒介优势,使电视媒体参与和赢得竞争的最佳方式。实现电视直播常态化并不是一个简单的理论程式,而是需要多种因素支持的系统实践。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传媒业界实践和传媒理论研究两个层面的变化为依据,揭示中国电视媒介纠结的多重矛盾关系,探讨了当下电视媒介文化发展的四个特征.  相似文献   

12.
程依 《新闻世界》2012,(9):70-71
随着大众传播媒介的普及,尤其是电视媒介的广泛传播,电视娱乐节目的发展已经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本文以《非诚勿扰》等相亲类节目为例分析当下电视节目娱乐化现象以及产生的原因,结合议程设置理论解析电视娱乐节目的内部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3.
秦琼 《新闻世界》2012,(6):83-84
在网络媒介日渐成为社会信息传播的主流媒介的当下,曾经处于霸主地位的电视媒介的地位受到严重的消解。在这种情况下,电视媒介要寻求发展,重塑昔日光辉形象,需要进行定位的重构。而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实现传播姿态的转变,注重内容的原创性,加强社会担当,做好分众化传播。电视的未来仍然在观众身上,然而电视却不再是作为大众媒介的姿态出现,而是更多的作为伴随媒介、社交媒介而存在。  相似文献   

14.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大力发展,新旧媒体发生变革,新兴媒体逐步融合到传统媒体中,迎来了多元媒介的时代。电视真人秀节目是媒介融合的衍生成果,成为我国各大电视台在市场竞争中取得良好的经济收益和社会效益的关键性节目。但是在媒介竞争环境多元化和世界文化多元化发展的背景之下,电视真人秀节目的发展也遇到了一些困境,电视真人秀节目要想获得可持续发展,就要在节目内容上进行创新,探索有效的传播方式和发展策略,加强节目的深度,以寻求新的生存之道。本文将立足于多元媒介环境的时代背景之下,分析当下电视真人秀节目发展遇到的困境,并探索有效的传播策略。  相似文献   

15.
当今社会媒介竞争日益激烈,媒介产品的"碎片化"发展趋势也不断凸显。地铁电视伴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而兴起,是典型的"碎片化"新型媒体。只有通过深入研究,有效把握地铁电视的传播规律,积极适应当下"碎片化"的发展趋势,形成  相似文献   

16.
李立景 《新闻界》2012,(12):28-34
当下的电视调解节目既是一种全新的社会司法形态,也是一种全新的媒介形态。电视调解存在诸多合法性困境,如电视台作为调解的主体违背其法律角色定位,赋予电视调解协议以人民调解协议的效力是违反调解法的;电视调解是一种戏剧化范式架构下的泛道德主义媒介强制,在很大程度上违背了当事人的自愿原则;调解节目中权利告知程序的缺失以及因追逐收视率而导致的调解人中立性的丧失等,电视调解的规范化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7.
当下的电视调解节目既是一种全新的社会司法形态,也是一种全新的媒介形态;以合法性分析的进路关照,电视调解存在诸多合法性困境,电视台作为调解的主体,违背其法律角色定位,赋予电视调解协议以人民调解协议的效力是违反调解法的;电视调解是一种戏剧化范式架构下的泛道德主义媒介强制,在很大程度上违背了当事人的自愿原则;电视调解节目中正当程序权利告知程序的缺如以及因收视率追逐而调解人中立性的伦理底线的超越,凡此种种,都使得电视调解的规范化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8.
正"媒介融合最早由美国马萨诸塞州理工大学的I.浦尔教授提出,是指各种媒介呈现出多功能一体化的趋势。其终极目标将是打破传播媒介的形态差异,走向媒介形态的大融合。"当下博客、手机电视、IPTV等新媒体的兴起,表明媒介融合技术手段日趋成熟,媒介融合成为势不可挡的潮流。技术的革新带来广电行业生存结构的更迭,与互联网、电信业之间的融合竞争,成为地市级电视不可回避的选题。一、媒介融合下地市级电视台的概况分析地市级电视台是为服务地方政治、经济和文化而生,  相似文献   

19.
当下,电视上关于儿童的节目是少之又少,仅仅有的就是少儿频道。因为儿童在接触报纸或者是书本方面都会受到相应的限制,而电视刚好又是一体化的多元结构的传播媒介。笔者将对从儿童电视新闻看儿童媒介参与权的实现与满足意义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20.
梁波 《青年记者》2015,(2):19-20
成名于电子时代的马歇尔·麦克卢汉,其理论中流露着诸多新媒体发展的思想,对当下的新媒体发展仍具有借鉴意义。对"媒介"肌肤化和使事情所以然的预言麦克卢汉认为媒介(人的延伸)即万物,万物皆媒介,所有可以与人体发生联系的事物都可以称为媒介。例如衣服是皮肤的延伸,车轮是脚的延伸,书籍是眼的延伸,广播和电视是耳、眼、手的延伸。他强调媒介的特性之一是媒介具有有机体的性质,是人的延伸。媒介的第二个特性是媒介形式与内容的同一性,即著名的"媒介即讯息"论。一切媒介的内容都是另外一种媒介,传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