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在心理咨询室接待来访的学生中,有相当一个部分是为了克服自卑心理而来的。我为他们提供了具体的帮助,并为他们由自卑走向自信而欣慰。什么是自卑心理?自卑心理是指对自己的能力和品质作偏低或否定的评价,由此而产生羞怯、畏缩、不安、内疚、忧伤、失望、自惭形秽的情绪体验。这样的孩子非常害怕在别人面前表现自  相似文献   

2.
作为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有时会遇到一些品学双差的学生。这些学生之所以差,是因为学习上存在障碍,而学习障碍的产生,往往是因其自身存在的自卑心理所致。矫正自卑心理,帮助其树立自信心,是家长帮助孩子进步的关键。如何消除孩子的自卑心理?我认为要视孩子的具体情况,采  相似文献   

3.
自卑心理在中学女生身上不难发现,部分人的自卑心理还比较严重。患有自卑心理的女生往往是自我认识不足,觉得自己的智力、记忆、判断力、气质、性格及技能等方面不如别人。由于中学女生情绪的不稳定性明显强于男生,抑郁、恐惧和自尊心的降低也大于男生,因而患有自卑心理的人数比男生多。这些学生的思维活动受到抑制,影响了学习成绩的提高,其结果进一步加重了消极自卑,如不加以克服,势必导致极端行为。“到了高中,我的心态更加消极,我失去了自信和自尊,变得很自卑。我曾想用恋爱来克服自己的痛苦,甚至想就此结束我的生命。”这是一位刚跨入校门的女大学生辛酸自白。据不久前一项调查,在刚入校一个月的百名新生50%以上的学生过去常有“苦闷”、“孤独之感”。19%的学生自卑、信心不足,对前途茫然。这100新生里,女生竟占总数四分之三。由此看来,加强中学生,尤其是中学女生的心理教育,帮助她们提高认识,克服自卑心理显得十分重要。 其一,对中学女生来说,满足自尊,肯定自我至关  相似文献   

4.
很多家长为教育不好自己的孩子而苦恼,我建议不妨先从"三不四要"开始做起。"三不"是:1.不要老把自己的孩子与别人家的孩子比较。这样容易让孩子产生自卑心理,更不利于亲子关系的培养;  相似文献   

5.
很多家长为教育不好自己的孩子而苦恼,我建议不妨先从“三不四要”开始做起。“三不”是:1.不要老把自己的孩子与别人家的孩子比较。这样容易让孩子产生自卑心理,更不利于亲子关系的培养;  相似文献   

6.
我班学生陈山林是个性格特别内向的孩子,因为学习成绩差,总觉得在老师和同学面前抬不起头来,排座位他常坐最后一排,并且“破帽遮颜”才不至于因回答不上问题而紧张。有一次我正在上课,他迟到了,最后一排被一位大个子同学占了,他居然伤心得抽泣,还落下了泪水。同学们哄堂大笑,女生们说:“这还是男子汉吗?”旁边有个男生大声喊着:“多大的事,值得哭吗?” 对这个突发事件,我心里有点慌乱。陈山林胆小怯懦,完全是自卑心理导致的结果,应该想办法恢复他的自信。我走到最后  相似文献   

7.
自卑是人的自我意识的一种表现,自卑的人往往过低估计自己的能力,对自己缺乏信心。孩子一旦有了自卑心理,作为家长要怎样帮助孩子克服自卑心理呢?  相似文献   

8.
目前,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或多或少地存在自卑心理,有自卑心理的孩子在学校总是不敢抛头露面,即使被老师委以重任,也还是忧心忡忡,生怕干不好而被同学耻笑;在学习上则满足于现状,不思进取。通过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笔者总结出矫治学生自卑心理的三种方法。一、榜样参照法。自卑的孩子总是过多地看到自己的短处,常爱以己之短去比别人之长,结果越比越缺乏自信。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认真分析学生存在自卑心理的原因,然后对症下药。老师可结合教学内容多给学生讲一些名人的童年趣事,比如爱因斯坦3岁时才会说话等。让孩子明白任何人都是有缺点、弱点…  相似文献   

9.
班会课上,我让学生上讲台谈谈对自己的看法,一个文静可爱的小姑娘畏畏缩缩地走上讲台,怯生生地说:“我觉得自己很笨!”我听了,只觉得心里发酸:孩子,你怎么会觉得自己很笨呢?经多方面了解才知道,原来,这孩子在家还有一个哥哥。哥哥成绩优异,而这孩子成绩属中等偏下。长期生活在哥哥耀眼光环的阴影下,再加上爸爸妈妈有意无意的对比,孩子便认为:“我怎么这么没用!”在学校里,这个孩子性格内向,不爱说话,在各项活中表现平平,很少受到老师的肯定和关注。原来,是家长的消极评价与老师的冷漠直接导致了孩子的自卑心理。症结找到了,当务之急是对症下…  相似文献   

10.
在孩子的世界里,总会有一些“小霸王”存在,给孩子中力量上处于弱势的孩子一定的攻击。家长应该对这样的现象加以及时关注,避免久而久之对孩子造成心理上成长的障碍与性格的扭曲,尽量通过与老师和其它家长之间的交流与沟通,给孩子们营造一个健康、明朗、和谐的成长环境。B(来话者,以下简称B):我儿子今年刚刚上学,他们班的男生比较多,后面几排男生和男生同桌。跟他同桌的那个孩子,个头又高又壮,很调皮,上课也不爱听讲,动不动就打我孩子,而且还满嘴脏话,我儿子也跟着学。我听儿子说,那个孩子几乎天天打他。后来我找老师说了,能不能换个座…  相似文献   

11.
丁惠萍 《宁夏教育》2014,(12):73-74
自卑是一种人格上的缺陷,一种心理失去平衡的行为状态。一个孩子如果被自卑心理所笼罩,其身心发展及交往能力将受到严重的束缚,聪明才智也得不到正常的发挥,从而阻碍孩子的健康成长。对于有自卑心理的孩子,父母和教师应给他们营造一个温暖友爱的成长空间,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克服自卑心理,使他们也像正常孩子一样学习、生活。  相似文献   

12.
一、单亲家庭子女的心理特点  家庭的残缺,使得这些家庭的孩子总觉低人一等,在别人面前抬不起头来,自卑心理严重。具体表现在:  1.孤僻不合群。严重的自卑心理,使这些孩子不能正确地认识自己,缺乏自信心。他们常常将对自身不满或自责的态度,全部投射到别人身上去,把本来“我讨厌自己”等心理,转变为“别人在讨厌我”。这样虽然减轻了自身的压力,却严重影响了与他人之间的关系。天长日久,这些孩子就会出现社会交往障碍,形成孤僻的性格。另外,离异家庭的子女有的由祖父母 (外祖父母 )抚养长大成人。在老人眼中,孩子突然失去…  相似文献   

13.
每个班级里都会有几个学困生,许多教师都对班级里的学困生比较发愁。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分析了学困生产生的原因,并着重阐述了如何采取合适的办法,积极转化学困生。学困生产生的原因,多半源于一些心理因素,其中自卑心理和惰性心理表现最为突出。产生自卑心理的原因主要有三种:一是孩子智商一般,但是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过大,要求过高,孩子无力达到,因而产生自卑心理;  相似文献   

14.
自从担任班主任以来,我都感觉自己是一位合格甚至优秀的班主任,在与孩子们相处的过程中,能尊重他们,不歧视任何一位同学,对于有待进步的学生给予更多的关心,不让他们因感到自己成绩的落后而产生自卑心理.在与孩子们交流的过程中,在许多家长的反馈中,也能看出孩子对老师的喜爱.而开学初的一件事情,却让我不得不反思:我到底爱孩子吗?我是一位合格甚至优秀的班主任吗?  相似文献   

15.
顾连梅 《家长》2013,(Z1):102-103
内向谦和的孩子不喜欢竞争,安于中上的学习成绩,但他们有能力名列前茅,所需的只是自信和勇气。浩浩是一个温和而内向的孩子,上初中后,我没见他与谁拌过嘴、红过脸,他总是安静地看着别的男生打闹,自己仅限于围观。班里的男生与他的关系都不错,但似乎都不是他的"死党"。有时,我觉得男孩总该调皮些才适宜。但是,看他学习成绩挺好,对班里工作  相似文献   

16.
这件事发生在两年前,至今令我记忆犹新.现在每当我在校园看到这位男生在校园跟同学们一块学习、一块嬉戏,我都会感到无比欣慰,一股成就感油然而生.是"孩子,喊出来,你会感觉好受些"这句话影响了这位男生,拯救了这位男生.  相似文献   

17.
我在教学中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孩子存在着孤独、自卑心理,缺乏自信心。因此,我把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列为工作的重点,有目的、有计划、小心谨慎地爱护和培养孩子们的自信心。  相似文献   

18.
顾连梅 《家长》2013,(2):102-103
浩浩是一个温和而内向的孩子,上初中后,我没见他与谁拌过嘴、红过脸,他总是安静地看着别的男生打闹,自己仅限于围观。班里的男生与他的关系都不错,但似乎都不是他的“死党”。有时,我觉得男孩总该调皮些才适宜。但是,看他学习成绩挺好,对班里工作也热心,我也无法说他什么。  相似文献   

19.
本文叙述了一个大二的男生,因父母亲离异,教育方式不正确,导致该男生一直有自卑的心理笼罩着他.尤其在高考失意的时候,自暴自弃,成绩下滑,沉默寡言,不愿与人交往,更加重了他的自卑心理.  相似文献   

20.
偏爱的危害     
偏爱不利于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偏爱的最大危害是挫伤了受到冷落者的自尊心.进而使他产生自卑心理。因为对某些孩子的偏爱,会使其他幼儿心灵上蒙受阴影,感到沮丧,从而怀疑自己的能力和在家庭、幼儿园中的地位、权利。这种自卑心理对其成年后的生活、学习和社会活动,都会产生不利的影响。而被偏爱的孩子,则会产生自私、自负、缺乏友爱和不诚实的消极心理品质。偏爱的第二个危害是破坏了孩子之间亲密友爱的关系和互助合作的精神,从而产生互相嫉妒、怀疑和敌视的情绪。偏爱的第三个危害是破坏了孩子与长辈间的关系,可造成关系紧张。那些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