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陶渊明、谢灵运、王维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著名的三家山水田园诗人,分属于不同的历史阶段,且在山水田园诗的创作中各放异彩。本文从生活地位、个性、对待玄理、诗的意境、语言、时代风尚等方面分析他们三家在山水田园诗方面各自的创作特点,以期用比较的方法加深对古代文学作家的理解和研究。  相似文献   

2.
山水审美意识形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山水诗也发端于此。但是,在这个时期,真正意义上的、成熟的山水诗并不多,诗家们的创作多有句无篇———有好的山水诗句,无完整的山水诗篇。  相似文献   

3.
陶渊明——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他的田园诗成就无人能及。本文从其人格方面入手,探讨其山水田园诗的语言特色和艺术风格,从而解析山水田园诗在其创作过程中的发展与演变。  相似文献   

4.
诗僧帛道猷以山水作为独立审美对象创作不含玄理的山水诗,这在东晋诗坛一枝独秀。他创作的成功与般若学的兴盛以及他超脱尘俗的生活态度有关。他的山水诗是诗学从“体道”走向“体物”的先驱,其诗句“茅茨隐不见,鸡鸣知有人”为后人称颂,成为诗家典范。帛道猷余韵波及后世,历千载而不衰。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三个方面论述王维山水诗与电影艺术的关系,即:山(?)自然诗的视觉感受和电影表现方法、山水自然诗的空间描写和电影表现手法及山水自然诗与电影蒙太奇。通过以上三个方面的研究,探索王维山水自然诗与电影艺术手法之间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6.
王维是盛唐时期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他运用了诗歌,绘画、音乐等全部艺术手段来创作山水田园诗,把山水田园诗的创作引向了一个新的境界。  相似文献   

7.
陆游晚年退居山阴,乡居诗创作最丰,诗歌的题材丰富,内容广博,几乎涉及到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其中尤以书写爱国情怀、抒发内心愤懑的壮怀诗和以吟咏山水风物、田园俗事为主的闲适诗为诗歌创作的两个主要方面。陆游的诗歌创作广泛师法前人,而又能自成一家,以"雄健沉郁"和"清新圆润"两方面的艺术风格为主。陆游乡居诗的思想渊源则主要兼及儒、道两家,分别体现在陆游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诗歌作品中。  相似文献   

8.
南朝谢灵运、谢(月兆)以山水诗著称,陶渊明则以田园诗闻名。而盛唐形成的王维、盂浩然山水田园诗派,较之前人,不再是一般地模山范水,而能做到情景交融、物我一体、空灵超然、脱世拔俗而俊采飘逸。在表现山水田园的自然美方面,无论从内容和形式上都有所开拓和创新,把山水田园诗的创作推向了一个更高的境界和层次。但是,由于诗人自身素质、家庭出身、环境、经历和创作风格的不同,从而形成各自不同的风格和特点。  相似文献   

9.
在中唐时期韩愈的园林诗大量产生,既有园林建筑自然发展的因素,又有山水田园诗歌自身演变的因素。韩愈的园林诗,在内容上拓宽了自汉魏六朝以来山水田园诗的表现范围,在题材和风格以及表现手法方面,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又有所创新,做出了很大贡献。韩愈的园林诗也影响了宋代园林诗的创作。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古代山水田园诗歌史上,陶、王二人的贡献是令人瞩目的:陶诗以独特的审美价值映照后世;王诗因其数量之本,艺术成就之高把中国山水诗的创作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纵观陶、王创作的山水田园诗,虽都具有灵动的生韵,但因二人的生活追求和审美观的不同,使得诗歌在风格上一个趋向平淡,一个呈现空灵。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文学史上 ,山水田园诗的历史源远流长。王维在前人创作的基础上 ,和盛唐其他诗人将山水田园诗的创作推向了高峰 ,使其具有广泛的欣赏队伍。笔者认为 ,这是因为王维的山水田园诗有着别具魅力的审美构成因素。具体表现为 :赏心悦目的感官美 ;隐逸情结与山水情怀 ;自我人格的强化 ;宗教体验与审美体验的融合  相似文献   

12.
中国山水田园诗审美魅力的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西方文学相比,中国山水田园诗的诞生要早多10个世纪.而中国的山水田园意识却可追溯到老庄时代,竟比西方18、19世纪才发现的自然美更要早近20个世纪.不言而喻,在全部世界文学宝库中,中国的山水田园诗是作为“国粹”而被世人接受的.事实上也确是如此.在中国文学史上,山水田园诗不独别开生面、一花独秀,拥有源远流长的悠久历史,同时更兼有源远不断,新人辈出的创作集团以及广泛的几近全民性的欣赏队伍.挂在中国普通老百姓家的山水田园画、以及梅、竹、兰、松匾,栽在门前屋后的竹、菊、兰等,则是这种文化趣味的进一步辐射和泛化.为什么中国的山水田园诗如此普及和发达?为什么会有如此众多的封建文人醉心于它的创作和欣赏?它竟完美在何处、是什么因素激动了人心?要回答这些问题,我们认为,要把目光投向山水田园诗的审美魅力构成上.这种构成大致有五:  相似文献   

13.
北宋诗人郭祥正的诗歌创作在当时和后代都有很大影响,其山水景观题咏诗创作数量众多,为我们生动地描绘了安徽、江西、湖南、河南、福建、广东等地的自然、历史、人文景观,尤其侧重描写安徽宣城与当涂两地风光。山水景观诗创作与诗人当时所处的地理与文化环境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王维在其山水田园诗创作中,开创了盛唐诗坛上别具一格的审美情趣,即追求一种"幽深清远的林下风流"。这种审美情趣主要表现为虚明澄净的禅宗境界、含蓄的感情表达方式和恬淡的色彩基调等方面。禅宗的信仰、人生哲学和酷爱自然、崇尚隐逸的生活情趣,以及受道教"守静去欲"、"安心坐忘"思想影响,是其山水田园诗创作审美情趣产生的根本原因。正是在这种审美情趣的作用下,王维才妙笔生花,写出了他人没有写出来的山水田园的内蕴美,从而在盛唐诗坛上独树一帜、引人注目。  相似文献   

15.
王维和孟浩然是盛唐诗坛两颗璀璨的明星,他们共同将盛唐的山水田园诗创作推向顶峰。二者又别具诗情与个性,在人生、创作、思想和风格等方面都存在差异。但二者也有内涵丰富的共性,使二人在文学史的长河中并称于世,共同哺育后代诗人的创作。  相似文献   

16.
王维是唐代声名最盛的山水田园诗人之一,他的山水田园诗在唐代诗坛上大放异彩。同时,他被后人誉为"一代文宗",可见其散文成就在唐代散文史上也是令人瞩目的。王维的诸多散文中充溢着浓厚的诗意,主要表现在诗语、诗情、诗境等方面,突破了前代古文的束缚,对后世散文的创作具有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文学史上,山水田园诗的历史源远流长。王维在前人创作的基础上,和盛唐其他诗人将山水田园诗的创作推向了高峰,使其具有广泛的欣赏队伍。笔者认为,这是因为王维的山水田园诗有着别具魅力的审美构成因素。具体表现为:赏心悦目的感官美;隐逸情结与山水情怀;自我我格的强化;宗教体验与审美体验的融合。  相似文献   

18.
论柳宗元诗模山范水之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孟韦柳”并称为唐代山水田园四大家,其中中唐柳宗元独放异彩,关键在于他是唐代山水诗风革新变调一派的代表人物。柳氏山水诗歌的创作贡献,当推其模山范水、独立一宗的艺术模式,即寒气逼人的幽寂基调的寻求、诗文兼采相得益彰的神通以及外枯中膏深峭风格的形成。其人其文其诗在其山水变调模式中得以沟通和融合,这在中国山水文学史上独辟蹊径、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9.
在六朝文学研究中,主流文体由赋向诗的转变问题历来受到关注。本文以“山水”题材为切入点,通过对题材与体裁、时代文风变易之关系的辨析,论述了山水题材在六朝时期由赋入诗的基本过程,并分析了赋体对于早期山水诗在结构、用字等方面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对谢灵运山水诗创作中辞藻繁缛、结构程式化等现象的成因也有所探讨。  相似文献   

20.
中国山水田园诗的发展深受儒、道、禅尤其是道家哲学和美学思想的影响。中国山水田园诗的审美意趣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纯朴清新、浑然天成的自然美;传神写意、诗中有画的意境美;味外之味、韵外之致的神韵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