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人本主义心理学教育观主张"以人为本".建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反对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形式,尊重学习者的本性与要求,强调认知与情感的整合发展.在体育教育中运用人本主义教育观有利于探寻体育教育改革的走向及其心理学的根据.有利于体育教育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2.
舒习军 《考试周刊》2009,(8):141-141
人本主义教育观主张“以人为本”,建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反对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形式,尊重学习者的本性与要求,强调认知与情感的整合发展。在中学体育教育实践活动中运用人本主义教育观.有利于贯彻“健康第一”的教育指导思想和中学体育教育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3.
人本主义心理学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在美国兴起的一种心理学思潮,其主要代表人物之一是卡尔·罗杰斯。人本主义的教育思想就是建立在人本主义心理学之上的以培养完整的人为目标,强调以人为中心,重视发展个体的潜能和实现自身价值。借鉴人本主义的教育思想能够为学前教育工作者重新审视儿童、发现儿童、尊重儿童、理解儿童提供一种全新的视角与思考,有利于学前教育工作者打破传统教育观的束缚,有利于建立积极的、科学的教育观,有利于以儿童发展为核心的学前教育质量的切实提高。一、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的基本内涵(一)在人本主义的教育思想中,学…  相似文献   

4.
陈敏 《考试周刊》2007,(33):86-87
运用人本主义教育观,本着"以人为本",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思想,在体育教学评价中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评价学生,重视综合评价:采用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总结性评价、诊断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相结合,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有利于体育教育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5.
基于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本主义是西方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取向之一,突出人的动机系统与高级需要的重要作用,关注人的本性、潜能、价值、创造力和自我实现.这种“以人为中心”的理论与教育作为培养人的活动的本质相契合,因而构成人本主义教育观的核心和基础,也是人本主义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核心和基础.本文在简要回顾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基础上,提出构建基于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基本构想,并运用该方法分析我国教育界当前关注的一些重大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6.
本文回顾了人本主义心理学的重要思想,在深刻理解其蕴涵的教育理念的基础上,探讨了人本主义教育观对当前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启示,并试图从教学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式、课堂心理环境、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期为当前的学校体育与健康教学改革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7.
本文回顾了人本主义心理学的重要思想,在深刻理解其蕴涵的教育理念的基础上,探讨了人本主义教育观对当前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启示,并试图从教学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式、课堂心理环境、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期为当前的学校体育与健康教学改革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8.
论人本主义教育观对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启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人本主义心理学是在对美国传统教育进行冲击、倡导教育改革运动的潮流中诞生的。人本主义教育观重视人的尊严和价值 ,强调对学生的尊重和爱护。它以学生的自我完善为核心 ,注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把教学活动的重心由教师引向了学生。本文试图通过对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两位杰出大师的教育观的简要介绍 ,探讨人本主义教育观对我国目前正在进行的基础教育改革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9.
通过人本主义心理教育观的剖析,分析了当前教育基础课程改革中的人本主义倾向,阐释了人本主义心理教育观在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应用,包括础教育改革目标与人本主义心理教育目标观的一致性、基础教育教学过程时时体现人本情怀、教育评价以学生为中心,体现全面评价三方面。  相似文献   

10.
人本主义教育是现代西方的一种重要的教育思潮,它和人本主义心理学相结合,阐发了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发展学生自我潜能和价值为目标的人本主义教育观。自20世纪末期以来,一些坚持人本主义教育观点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家经过不断研究,提出了一些新的人本主义的教育思想——现代人本主义教育理论。旨在澄清人们对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的某些误解,倡导创新教育所具有的启示性的理论内涵。 一、西方现代人本主义教育的理论内涵 以人性为本位是人本主义教育理论的核心。这种理论以“完整的人”(Wbole man)的发展为最基本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1.
人本与科学精神在当代教育中的整合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人本主义教育是现代西方一种重要的教育思潮。它既有其深远的哲学、心理学和教育学的理论背景,也有广泛的社会时代背景。20世纪中叶以来,它和人本主义心理学相结合。阐发了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发展学生的自我潜能和价值为目标的人本主义教育观。七十年代以后,在罗杰斯等人的努力下,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在西方社会广泛流行。但很快它的某些观点便受到人们的强烈批评。八、九十年代以来,一些坚持人本主义观点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家经过不断研究,提出了一些新的人本主义教育思想.我们通过对其发展历程的回顾和阐释,旨在澄清人们对人本主义…  相似文献   

12.
人本主义教育理念下的成人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本主义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兴起的一个著名的心理学思想流派。同时,它的教育理论也受到世人的极大关注。尤其是罗杰斯提出的“以学生为中心”和马斯洛的“自我实现”的教育观,都对教育有很大的启示。同样,在成人教育领域中,人本主义教育思想也是一颗光辉夺目的璀璨明珠。因此,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对成人教育发展有着很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吴倩 《教学与管理》2012,(9):133-134
20世纪60年代,马斯洛、罗杰斯等人创立了人本主义心理学,该理论重视人的价值和自我实现,在教育界得到了广泛的响应。人本主义教育观认为学校教育应该尊重学习者,把学习者作为教育教学的中心、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是决定者  相似文献   

14.
教育人性化的核心价值取向应该是以人为本,但在教育理论与实践中存在将以人为本教育观与人本主义教育观相混淆的倾向.两种教育观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如何处理个体发展与社会发展、科学认知与学生发展两个方面.坚持以人为本教育观,克服人本主义教育观的错误倾向,将有利于我们更好地践行教育人性化.  相似文献   

15.
人本主义心理学是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兴起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在教育上的集中体现,是以人为本研究整体人的本性、经验与价值的心理学。人本主义教育观重视人的价值和尊严,强调对学生的尊重和爱护。本文通过对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的研究来反思当代大学师生关系中存在的问题,并探讨如何构建符合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的大学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16.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罗杰斯提出了“以人为中心”的理论,这一理论成为人本主义心理学教育观的核心和基础。他冲破传统教育模式和制度的束缚,把尊重人、理解人,提到了教育的首位,在突出学生学习主体的地位和作用,倡导内在学习与意义,弘扬情感等非智力因素的动力功能,注意创造力的培养,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创造最佳的教学心理氛围等诸多方面做出了贡献。人本主义心理学为情绪辅导在教学中的运用奠定了人文基础,它让人们看到了只有尊重人的主动性,给予人自我实现、发挥潜能的机会,人才能够获得发展。  相似文献   

17.
姜元玖  刘天海 《考试周刊》2008,25(19):22-23
新体育课程标准下,学校体育注重体现人本主义教育观,中学体育教师必须提高与新标准要求相适应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才能更好地贯彻以学生为主体,全面发展学生素质,培养学生个性与能力的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8.
人本主义思潮发轫于古希腊的理性人本主义传统,经由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世俗人本主义和费尔巴哈生物学人本主义的补充,发展成为现代西方非理性人本主义。现代人本主义教育思想是人本主义思潮与心理学、教育学相结合的产物,是对“科学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教育观的批判与抗争。人本主义以独特的视角审视教育,提出了富有时代特色的教育理念、教育目的、教育原则、教育内容、教育过程、教育方法等,对西方乃至世界多国的教育观念、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产生了积极影响。然而,人本主义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认识缺陷,引发了诸多教育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19.
人本主义心理学为一种新的教育思潮,形成了系统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心理学思想,它所倡导的各种教育理念已经渗透到当代教育体系之中,成为当代世界教育改革的基本精神与基本原则。一、教育主张人本主义教育心理学对人的本性持乐观肯定的态度,认为每个人本能地具有朝着有利于个体潜力充分发挥的方向发展的内在动力或趋向。这种趋向就是自我实现的需要,即“人类把自我中潜在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的基本倾向,也就是把个人的内在潜能作最大的实施”。在“自我实现论”的基础上,人本主义教育心理学提出:教育的核心就是发展学生的潜能,教育的…  相似文献   

20.
人本主义教育及其现实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两位杰出大师马斯洛与罗杰斯,其核心教育观是“自我实现教育论”及“学生中心教育论”。人本主义教育观从产生到现在,已有近半个世纪的历史,但对于当代中国,尤其是处于世纪之交的我们,仍有它不可忽略的现实意义,这就是它的巨大的颇富意味的思想启蒙、观念更新和理论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