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张艺谋在影坛呼风唤雨20多年,对于文学改编先后有三种截然不同的态度,而这三种态度使得其电影有着大相径庭的表现。从前期重视故事,到后期仰仗画面,张艺谋的艺术与商业之路是割裂的。其实,商业和艺术并不冲突,好看和内涵也不矛盾。失去了文学滋养的张艺谋,似乎沦为"赚钱机器",已经不会讲故事了。"后张艺谋时代"电影的所谓好看,仅限于视觉效果上。  相似文献   

2.
于颖浩 《职大学报》2015,(1):56-58,124
作为最能表达人的感情的一种造型元素,色彩可以作为语言在电影中直接表达思想。陆小雅的三部影片《红衣少女》、《红与白》、《热恋》就是很经典的例子。红色是陆小雅电影中一以贯之的颜色。如同"第五代导演"张艺谋一样,红色在陆小雅的电影中时而代表不羁和热烈奔放,时而象征死亡和绝望。在其他色如白色等的衬托下,红色的象征意义也会不同。  相似文献   

3.
从意象思维透析陈洪绶人物绘画造型的写意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物画在唐以后走向了衰落,五代、宋、元、明虽然出现了许多不同风格的人物画家,但却难以追及唐代人物画的高度。晚明时期陈洪绶的夸张造型和古雅气息给日益颓败的人物画增添了一道亮丽的色彩。从意象思维、方圆并用、象征类型的符号化来分析陈洪绶人物造型的开创意义,梳理其艺术追求和创作态度,旨在探寻其绘画独特的艺术魅力,重新反思和认识他的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4.
莫里亚克的《苔蕾丝·德斯盖鲁》, 在坚持现实主义风格的同时, 借鉴了电影、现代派小说的表现技巧。小说的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 一、严谨巧妙的艺术构思。小说在结构上借鉴了电影蒙太奇的手法, 在情节结构上采用了逆转和突变。二、深刻细致的心理描写。小说在运用传统心理表现手段的同时, 借鉴了意识流的表现手法。三、精湛的景物描写和气氛渲染。小说采用了拟人、象征、比喻、隐喻写景, 情景交融。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美学角度探讨了象征的审美意蕴。象征创造中普遍存在的陌生化、简化现象以及诗化的哲理倾向分别给文本带来了审美的延宕、艺术的张力以及深邃的意义;象征型作品审美鉴赏中的朦胧与明晰的背反性则为象征形象的创造提供了重要的启示,要求我们在创作中有意识地寻求二者的汇合。  相似文献   

6.
电影艺术是以银幕上的画面与声音为媒介.在运动的时间和空间里创造形象.叙事、达意、抒情的一门艺术。直接诉诸观众感官的视听综合影像,是电影区别于文学、造型艺术、音乐的主要审美特征;银幕视听语言的运动性和时空转换自由.又使它突破了同为“综合艺术”的戏剧和舞蹈的舞台局限.  相似文献   

7.
夸张辞格是一种对事物本来面貌进行夸大张皇的描写的修辞格。郭德纲正是借助夸张这一独特的艺术表达形式,创造出了大量脍炙人口的相声作品,为观众带来欢笑的同时也借此表达了自己对社会、对人生的深切感受。本文从语言艺术的角度对郭德纲相声中的夸张辞格进行详尽分析。  相似文献   

8.
本文认为,”意象”在不同的艺术范畴有特定的所指,关于它的意义应有严格的规定。一般地说“意象”有两种指向:一是心理学上的概念即imagery。这是留存于创作者或鉴赏者心中而不能直接诉诸视觉等器官的印象或幻象,有时又称之为表象,属于想象思维的一种类型。二是艺术方法以及由此种方法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类型——意象艺术。从审美心理角度说,它是心与物的同一,从文本的审美特征言,它是情与景的高度融合。意象不同于心理学上的imagery是显而易见的。同时意象也不同于象征(symbol).意象的创造和鉴赏方式是内向型、接近式的联想:象征的创造和方式属于外向型、相似的联想。这是他们作为符号功能的具体差异性。  相似文献   

9.
白桦是文学创作的多面手,他在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电影各个方面都取得了重要的成就。白桦的政治抒情诗是白桦诗歌成熟的标志。本文从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两个方面阐述了白桦政治抒情诗的时代意义和所取得的艺术成就。  相似文献   

10.
在回归的苏联二三十年代的作家中,普拉东诺夫作为一个“具有独特风格的天才”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但令人困惑的是,人们对他的研究越深入,越感到“要和他处于同一位置,还需在精神上作出巨大的努力。”这是因其独特的象征、夸张、怪诞的艺术风格,和其思想的深刻所致。普拉东诺夫曾是一个热情讴歌时代狂热的革命知识分子,但最后因不能“长久地忍受真理与现实之间的断裂”,  相似文献   

11.
电影艺术的物质媒介与主体的审美意识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辩证关系。从主体角度看,在近代大工业社会的背景下,人类把征服大自然的科技成果引入审美领域,把自己的知识和愿望积累并结晶在物质材料中,创造出一种新的艺术媒介,全面解放了人的感性审美器官。另一方面从客体角度看,以摄影机为核心的机械装置确立了电影的本体论,创造了具有电影审美价值的银幕艺术形象,制约着电影创作者和观众特殊的审美心理结构和艺术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2.
中国象征诗渊源于法国象征诗潮 ,朦胧诗也是在汲取西方诗歌营养的基础上回归了诗体本位。两诗派都主张艺术表现自我 ,运用象征、暗示、通感等艺术手法 ,追求诗意的朦胧曲折。但相似的艺术主张不能掩盖两派在创作上的差异。渊源与审美意蕴的比较 ,将进一步明晰两诗派的创作特点及其影响 ,更深入地研究诗歌发展的规律。  相似文献   

13.
以往研究沈从文的学者们大多从他的小说内容入手,探讨他小说所蕴含的人生意味,借以表现沈从文小说中各种状态的生命形式,却很少有人提及他小说中对于象征手法的运用。笔者认为,在沈从文的艺术追求中,有一点值得引起人们的重视,那就是他对于象征手法的创新运用。他是在继承和发展我国传统象征手法的同时,大胆地吸取、借鉴了象征主义的表  相似文献   

14.
余锐 《江汉学术》2011,(2):32-35
黑格尔对象征和象征型艺术的阐释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象征作为一种修辞手段,其内容包括"意义"和"形象"这两个构成要素及二者之间的关系,象征的特点就是双关.象征型艺术是由于作为内容的自由意志的不完善,因而也就无法找到一种合适的表现方式,而只能采取象征的方式,它是艺术发展吏中最初的艺术类型.  相似文献   

15.
浅谈《十面埋伏》的华丽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面埋伏》无论是演职人员的阵容、动作设计、摄影特技,还是场景画面,都表现出张艺谋电影的另一种风格即华丽,这对中国电影的多样化发展无疑又是一个贡献。  相似文献   

16.
就美学的观念,重点论及了以形象思维为主的电影艺术和以逻辑思维为主的影评间的辩证关系。并从接受美学的角度探讨了电影观众的审美意向和美感享受的现实状况,从中论证电影评论对电影艺术和电影观众 在美学意义上的双重益助。  相似文献   

17.
中国电影即时地反映现实人生,真切地表现时代精神,在艺术上独具特色。塑造生动鲜明的英雄形象,是电影创作中的核心命题。近年来,中国电影以多维方式塑造具有典型性的人物形象,且在不断追求变化和创新的艺术观点指导下,创造出了日趋丰富多彩的英雄形象,可谓收获颇丰。从电影发展史的角度,在缤纷光影中辨别不同历史发展阶段的艺术观念,思考作为“熟悉的陌生人”的英雄形象的塑造和“典型论”理论内涵的不断丰富的过程,并对其所传达的情感、思想做出新的读解和阐释,无疑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8.
比喻是人与自然的一种直捷的对应,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的一个生动而简捷的方式,是艺术想象与形象思维的一个重要方式。中国的文学传统之一,就是不仅仅把比喻当做修辞的手段,而当作对生活本质的理解。理解了比喻,理解了联类无穷的艺术想象之奥秘,同时也就理解了象征、夸张、借代、比兴、点染等等众多的艺术手段,它们并不是各自孤立的存在,而有着各种内在的联系,比喻正好可以帮助我们举其一而反其三。  相似文献   

19.
形式主义和纪实主义作为世界电影美学思潮中的两面旗帜,反映了对电影艺术与现实的审美关系的两种截然相反的认识。形式主义认为电影与现实的非同一性为创作者的主观表现提供了契机,是电影艺术的源泉;纪实主义认为电影对现实的完整复现、保全客观事物的初始真实才符合电影的审美本性。在创作实践中,这两种观点是互补的,电影与现实的关系正是在同一性和非同一性的矛盾中形成一种张力,于动态平衡中不断校正前进的方向。  相似文献   

20.
电影的历史化,是指在电影从历史发展的总体观念来理解把握社会现实生活,探索和解释社会发展的本质和方向, 从而在时间整体性的结构中来建立历史。这是中国电影在新时期"拨乱反正"的时代思潮下,融入现代性的总体叙事的表现。从《老井》到《活着》,张艺谋完成了电影历史化的追求,对民族的生存境遇作了寓言化的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