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夸克的发现     
夸克(Quark)是比质子、中子更微小的物质组成基本粒子。在20世纪60年代以前,人们一般认为质子和中子是组成物质的最小粒子。1963年,美国物理学家盖尔曼·兹维格提出物质组成的新理论,主张当时科学家所认知构成物质的最小粒子中子、质子等是由更基本的粒子“夸克”所构成的,并提出三种夸克,分别命名为上夸克、下夸克、奇夸克,例如,质子是由两个上夸克与一个下夸克及胶子组成。夸克并不会自然、独立存在于自然界中。只有当粒子(电子或质子)以极高的速度(接近光速)发生碰撞时,才有可能产生夸克这样的基本粒子。而且由于碰撞产生的夸克能量相当…  相似文献   

2.
物质一般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又由原子组成。一九一一年科学家发现,原子由原子核和绕核周围运转的电子组成,而且原子核的直径只有原子直径的几万分之一,即10~(-15)至10~(-14)米。一九三二年,科学家又发现,原子核是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组成的。此后又发现了若干粒子,并把它们统称为“基本粒子”。目前已发现的基本粒子有300多种。它们有的带电,有的中性;有的质量大于质子(超子),有的质量介于电子和质子之间(介子)。近年来的科学实验又证实,基本粒子并不基本,物质是无限可分的。原子核物理学正是研究原子核领域内物质运动规律的科学。下面介绍的是它的一些基本知识。  相似文献   

3.
1.电子与电荷电子是物质的一种基本粒子,它带负电;电荷的概念是人们对电的一种传统认识.在古代,人们因不了解电的本质,认为电是附着在物体上的,因而把电称为电荷.物体“带了电”和“带了电荷”是同一个意思.实际上,现在人们所说的电荷,一般是指带电的物质微粒,如带电的原子核、质子、电子、正负离子等.显然,电荷这一概念的范围要比电子广得多.2.中性与中和物质的原子结构告诉我们: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又由中子和质子构成.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电子带负电.在通常情况下,原子核内有几个质子,核外…  相似文献   

4.
物理学奖:像橡皮筋一样想放松的夸克戴维·波利策戴维·格罗斯弗兰克·维尔切克2004年诺贝尔物理奖由美国科学家戴维·格罗斯、戴维·波利策和弗兰克·维尔切克,以表彰他们发现了强相互作用理论中的“渐近自由”现象。强相互作用力是在自然界中已经发现的4种基本力(重力、电磁力、弱相互作用力和强相互作用力)中的一种,夸克就是靠这种强相互作用力结合在一起的。夸克是组成原子的基本粒子之一,它可以组成原子核中的质子和中子,原子核和电子再组合成原子,原子组合成世间万物。“渐近自由”理论听起来有些悬,说白了其实很简单,就是夸克之间离…  相似文献   

5.
毛主席指出:“在原子里头,就充满矛盾的统一.有原子核和电子两个对立面的统一.原子核里头又有质子和中子的对立统一.质子又有质子、反质子,中子又有中子、反中子.总之,对立面的统一是无往不在的.”(《毛泽东选集》第五卷第498页)在这里,毛主席论述了原子、原子核和基本粒子的一分为二,阐明了物质结构是无限可分的光辉思想.下面,让我们以基本粒子并不基本的事  相似文献   

6.
一、为什么从原子核中会放出α粒子、β粒子和γ光子 α粒子就是氦原子核,由两个质子和两个中子组成,原子核中的质子和中子即核是靠核力作用而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但由于各个核子的原子核中所处的位置和状态不同,它们结合的紧密程度也有所差异.在一些重原子核中常常会有两个质子和两个中子形成一个结合得特别紧密的“小集团”,当这个“小集团”的能量特别大时。  相似文献   

7.
十九世纪末,由于放射性和电子的发现,证明了原子是可分的。恩格斯的预言“原子决不能被看作简单的东西或已知的最小实物粒子”得到了证实。1910年卢瑟福发现了原子核,从而发现了物质微观结构的第二个层次。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又发现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以后又发现了电子的反粒子——正电子,以及介子、超子等等粒子。这样人们对物质微观结构的认识,进入了基本粒子这一层次。“物质无限可分”的思想,由于物理学上的新  相似文献   

8.
或许你和科学家一样,一直想知道组成世间万物的最小的东西是什么,而且,你今天已经晓得,原子并不是组成物质的最基本的粒子。今年4月26日,美国费米国家实验室的物理学家们宣布,他们已获得证实长期欲求而又难以捕捉的“顶夸克”存在的证据。 本世纪三十年间以前,古典物理学一直认为,组成物质的最小颗粒是原子。1932年,科学家研究证实了原子是由电子、中子和质子(原子核)组成的。而32年后的1964年,一位科学家提出新理论:质子与中子并非是最基本的颗粒,它们是由一种更微小的东西——“夸克”构成的,这位提出新理论  相似文献   

9.
《科学 (7~ 9年级 )课程标准》中第 2 6面对“构成物质的微粒”的具体内容目标的第三条是 :知道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质子、中子由夸克构成 [1] .夸克首次出现在我国中学课程标准和教材中 .下面来谈谈有关夸克 :一、夸克理论提出的背景2 0世纪 5 0年代以前 ,科学家们按粒子间作用力的特点把粒子分为三大类 :第一类是轻子 ,只参与弱力、电磁力和引力作用 ,不参与强力作用 ,而且自旋为半整数的粒子 ;第二类是强子 ,不仅参与弱力、电磁力和引力作用 ,而且参与强力的粒子 .强子又可按其自旋的不同分为两大类 :一类…  相似文献   

10.
“名师出高徒”这句适用在物理学家汤姆生师徒4人身上是再恰当不过的了。我们知道物质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电子绕原子核旋转,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这些都是他们师徒3代4人的杰出成果。  相似文献   

11.
认识核能     
核能,是原子核能的简称,人们习惯上又称之为原子能,其实,顾名思义,原子核能是原子核裂变产生的能量,而不是原子分裂产生的能量。五彩缤纷,变幻莫测的物质世界是由112种元素组成的,组成元素的最小单位是原子,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的电子组成,原子核又由质子和中子两种最主要的“基本粒子”构成的。如果用小孩玩的弹子球作一个参照物,原子的大小与它相比就同它与月亮相比一样。原子核则更小,要是把原子比作学校的运动场那么大,原子核的大小则只相当于放在运动场正中央的一颗仁丹药丸。  相似文献   

12.
人教版物理教材(九年级)第7页图11.1—8,要求我们知道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又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带正电的原子核和绕核高速旋转的带负电的电子组成的.原子核是由更小的粒子——质子和中子组成的.  相似文献   

13.
《中学语文》1997年第10期“课堂小练习”(45面)“语言训练题型测试”中第8小题:把下面这一长句变成短句:“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原子核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组成,带负电的核外电子围绕原子核作高速旋转。”答案是“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组成的原子核及围绕原子核作高速旋转的带负电的核外电子组成的。”  相似文献   

14.
核能.是原子核结构发生变化时放出的能量.也叫原子核能或原子能;它将是21世纪主要的能源之一,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一、原子核的组成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两种微粒组成的.每个质子带1个单位的正电荷,中子不带电.核内的质子数,就是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数,即核电荷数.在科学上,把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称为元素;把质子数相同的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称为同位素.例如,氢原子的三种同位素是氕(音pie)、氘(音dao)、氚(音chuan),它们的原子核中都同样具有1个质子.但它们核中具有的中子数依次是0、…  相似文献   

15.
质子数决定原子核所带的电荷数 (核电荷 )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中子不带电 ,1个质子带 1个单位的正电荷 ,因此 ,原子核所带的电荷数由质子决定 . 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 .一种元素与另一种元素最根本的区别在于质子数不同 ,因此 ,根据原子核中的质子数可确定元素的种类 .如质子数为 1的元素是氢 ,质子数为 8的元素是氧 ,质子数为 11的是钠等 . 质子数、中子数决定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由于原子中核外电子的质量很小 ,因此 ,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由此可得出原子的质量约等于原子核中质子和中子的质量之和 ,或者说相对原子质量…  相似文献   

16.
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的一个科研小组最近提出“夸克球”的设想 ,并认为这种新物质形式可能给人类提供几乎用之不尽的能源。据英国《新科学家》杂志报道 ,“夸克球”的概念是根据“超对称”假设提出的。这一假设将自然界中的万有引力、电磁力、强作用力和弱作用力统一起来。科学家认为目前的各种微观粒子都有对称的粒子存在 ,比如与组成质子和中子的夸克对应的是“超夸克”,但“超夸克”和“超电子”等不旋转 ,因而大量“超夸克”和“超电子”集中在一起比较稳定 ,能组成粒子数量庞大的结构 ,即“夸克球”。“夸克球”可小至一个原子 ,也可大到…  相似文献   

17.
一、最初一批基本粒子的发现.第一个被发现的基本粒子是电子.1897年,J.J汤姆逊在研究稀薄气体放电现象时指出,阴极射线是由电子构成的,电子的质量是氢原子质量的1/2000左右,电荷是-6×10~(-10)静电单.这是原子论历史上的一个革命性发现.使人们弄清,原子并不是不可分的最小单位.光子是第二个被指出的基本粒子.1905年爱因斯坦为解释光电效应,指出光是由光子组成的,光子的能量是hv.光子总是以30万公里/秒速度运动着,一刻也不能停止,它的静止质量等于零.1928年,狄拉克在理论上予言了与电子质量相同而带电为+e的正电子.1932年在宇宙射线中证实了正电子的存在.这是第一个发现的反粒子.三十年代,又发现了原子核是由中子和质子组成的.为了说明使中子和质子结合在一起的强大的核力,汤川秀提出核力是由一种叫介子的粒子传递的假说,并予言这种介子的质量大约为电子质量的200倍.1937年在宇宙线中,发现了一种质量约为电子质量200倍的η介子.开始大家都认为,这就是汤川所予言的介子,但是却发现η介子的寿命太  相似文献   

18.
1.仅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般都是纯净物,但由氧气和臭氧、金刚石和石墨等同一元素的同素异形体组成的物质,虽然仅含一种元素,却都是混合物。2.气态单质分子一般都是双原子分子,但惰性气体分子都为单原子分子,臭氧分子则为三原子分子。3.分子之间的间隔一般都是遇冷变小,但水在降温而结冰时,水分子之间的间隔是增大的。4.原子核一般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但普通氢原子(即氕原子)原子核中只有一个质子而没有中子。5.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个的元素一般都是金属元素,但氦元素是惰性气体元素,氢和硼元素等则是非金属元素。6.原子团一般都是阴…  相似文献   

19.
物质是由不连续的分子或原子构成的。构成原子的微粒有质子、中子和电子,原子中的这三种微粒决定着元素的性质。1.原子核内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质子数相同的原子(包括由它形成的离子)为同一类原子(总称为某元素),元素的种类与中子数无关。以碳原子为例,有C12、C13、C14三种中子数各为7、7、8个的原子,但由于它们都含有相同的质子数(6个质子),因而都属同一类原子——碳原子,总称为碳元素。2.质子数和中子数决定元素的原子量。在构成原子的微粒中,电子的质量同质子或中子的质量相比,显得非常之小(五个电子的质量约为1个…  相似文献   

20.
由于宇宙的特殊结构,电无处不在。我们每天看到和所接触到的事物都是由一种极小的单位——原子组成的。而原子本身是由更小的部分——居于其中心的原子核内的质子和中子以及围绕原子核运动的电子组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