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海军精神”是在“南沙精神”、“西沙精神”、“老高山精神”、“老海岛精神”的基础上总结和概括出来的。它的科学内涵是:捍卫领海主权、维护海洋权益的爱国主义精神;爱舰、爱岛、爱海洋的敬业牺牲精神;为打赢高技术海战的拼搏苦练精神;服从大局,授身改革的奉献精神;驻守沿海开放地区,一尘不染的拒腐防变精神。  相似文献   

2.
教师的消极情感具有破坏性力量,关注教师的消极情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内容。教师的消极情感具体表现为对教育事业缺乏奉献精神、对所授学科缺乏创新精神、对同事缺乏合作精神、对学生缺乏关爱和包容精神,以及对自我缺乏悦纳体验等。教师消极情感的排解需要国家、学校和教师自身共同的努力。  相似文献   

3.
中共中央《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指出:“坚持继承优良传统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在全社会大力宣传和弘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创新,知难而进、一往无前,艰苦奋斗、务求实效,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时代精神,使公民道德建设既体现优良传统,又反映时代特点,始终充满生机与活力。”奉献精神是一种高尚的民族精神和社会意识。在不同的社会和民族中,奉献精神有其不同的内涵。在我们这个社会主义国度里,奉献精神被视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精神和道德的组成部分,其本质特征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党在全社会倡导的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铁人精神、白求恩精神、“亏了我一个,幸福十亿人”的猫耳洞精神等等都是社会主义奉献精神的具体表现,是中华民族之魂的有机组合体。正是这种不朽的民  相似文献   

4.
<正> 社会转型是指由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过程及由此给人们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行为规范等带来的根本变化。在这一社会转型时期重倡奉献精神,应着重解决好以下三方面的问题。 一、奉献精神与市场经济的一致性 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本.目的,是通过市场经济手段达到社会资源的最优配置,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奉献精神是人们在社会活动和生产过程中,向社会索取的同时,对社会的贡献、给予。邓小平理论指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体系,它要求发扬先富帮后富和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由此可见,奉献精神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奋斗目标是一致的。奉献精神是市场经济环境下一种道德观念。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近代历史上,面对中国被侵略、被压迫的严峻形势,中国人民百折不挠,艰苦奋斗,表现出了救亡图存的爱国主义精神,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开拓创新的求真务实精神等,奏出了时代的最强音。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继承和发  相似文献   

6.
陈嘉庚精神与师德建设论题的提出是与当今时代的社会背景紧密相关的,这一议题已成为当前理论研究的热点。陈嘉庚精神有着十分丰富的时代内涵,主要包括爱国精神、奉献精神、诚毅精神、敬业精神等。在科学发展观统领下,陈嘉庚精神对师德建设的启示是:弘扬爱国主义,强化教师职业伦理;注重以德立身,规范教师一言一行;发扬诚毅精神,反对各种不正之风;倡导爱岗敬业,不断实现工作创新。  相似文献   

7.
何敏 《考试周刊》2013,(41):148-149
通过阅读诺贝尔的生平事迹,可以将诺贝尔的精神特质概括为:创新精神;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无私奉献的精神。这些特质对我国当代大学生提高自身科学文化修养,开展科学研究,培养大学生的奉献精神都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推动的背景下,传统的教师职业道德的内涵和外延也呈解构、模糊、变动和争议的状态。许多教师无法正确设定自己人生的坐标,无法摆正职业和事业的关系,无法理清奉献与索取的关系,从而出现种种观念上、言行上的职业道德缺失。主要表现在:以身立教的师表意识薄弱;爱岗敬业的奉献精神欠缺;授知过程的育人意识弱化;面向学生的关爱存在失偏;课堂教学的方法犹显低效;体罚学生的不当行为依在;师生关系的隐形失调尚存。  相似文献   

9.
本文论述了陶行知先生提出的“教师的精神”,包括热爱人民、热爱学生、“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教育为公的奉献精神;虚心学习、终身学习的精神;追求真理、求真求实和“以教人者教己”、以身作则的精神;追求教育的现代化、中国化,提倡科学与民主的改造社会的精神;勇于开拓、实验的精神和服务于农村,在劳力上劳心的精神。并分析了这些精神提出的社会依据。  相似文献   

10.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弘扬奉献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弘扬奉献精神。为此,要营造一个弘扬奉献精神、尊重奉献者的良好社会氛围,在认识上理清奉献与个人利益的关系、奉献与本职工作的关系、倡导奉献精神与鼓励个性发展的关系。同时,要探索使人们乐于奉献的形式,并构建相应的奉献机制。  相似文献   

11.
学风建设是高校建设的核心环节,优良学风对于提升高校竞争力具有关键作用。学生党员奉献精神的培养是加强高校学风建设的重要途径,学风建设是培养学生奉献服务精神的重要平台。本文从加强学风建设对高校发展的重要意义、高校学生党员奉献精神培养现状、培养学生党员奉献精神与加强学风建设的关系等方面进行分析,提出培养学生党员奉献精神为途径促进学风建设的具体方面,对于促进学生党员奉献精神在学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哈代对苔丝人物形象的塑造受到宿命论和达尔文进化论的影响。苔丝具有传统的美德,也有独特的自我奉献精神;苔丝受到两个男人在身体和精神上的迫害并逐渐体现出她对当时社会、宗教和伦理道德等方面的反叛精神;圣经中的原型意象也丰富了苔丝的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13.
新时代的"工匠精神"在沿袭优秀传统的基础上,其以敬业奉献精神、开拓创新精神、精益求精精神等方面为主的基本内涵还被赋予了新时代的色彩。在分析新时代"工匠精神"和思政课之间在价值导向、社会实践性、教育对象等方面具有内在关联的基础上,可以尝试在高校思政课上,从丰富教学内容、增强教学体验、拓宽教学方式和落实教学目标等方面入手,探讨将新时代"工匠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14.
<正>"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是为了不教。新课改更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我在电工电子技能教学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努力探索,积极创新,贯彻新课改精神。  相似文献   

15.
论坚持和发扬奉献精神的制度载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奉献精神是永需传承的精神财富。新的历史时期,坚持和发扬奉献精神需要正确处理奉献精神与满足利益需求的关系。在制度建设上,要用契约关系明确个人、集体、国家的利益边界,构建单位利益共同体,使市场经济沿着有利于整个社会和全体人民利益的方向发展,并保证广大人民群众都能平等地分享改革成果。  相似文献   

16.
为使护理教学更加贴近临床、贴近病人、贴近社会,我们通过仿真教学将医院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在仿真护理中融入人文关怀。这不仅能提高护理技能,更能提高护理人才人本精神,实施"以人为本"的护理,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职业素养、敬业奉献精神及职业自信心,使学生在就业后更好地为人类的健康服务。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信息社会的飞速发展,学习型社会的蓬勃发展以及馆员队伍素质的现状,分析和论述了创建学习型高校图书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并提出了树立团队精神,发扬钉子精神,提倡奉献精神等具体措施和方法。  相似文献   

18.
奉献精神是教师职业道德要求之一.奉献精神意味着,教师为了学生的福祉和发展,应该最大限度地履行其职责,把自己的全部时间和精力奉献给学生、奉献给教育事业.教育作为人类社会伟大理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为教师的职业奉献精神提供合理的辩护.奉献于教育事业,就是奉献于人类社会的终极目标和终极价值的追求与实现,就是奉献于自我完善和人的完善.在现实生活中,教师不仅应当认同教师职业的奉献精神,而且必须以其切实的行动来践行奉献精神.  相似文献   

19.
当代社会知识更新速度加快,创新精神的培养越来越为人所重视,理论教学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廛授要注意理论的来龙去脉,激发学生探索理论的兴趣;要自觉运用辩证法,克服片面性;要引导学生多维思考,开辟思维新天地。思维能力的提高,对于创新精神的形成是不可低估的。  相似文献   

20.
最近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为认真贯彻落实江泽民同志《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和在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对中小学(含中等职业学校)提出《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在件中特别指出:要把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作为德育工作的重要载体,努力培养学生的社会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