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真包含本色和善真两个方面。何谓"本色"?天以蓝,地以黄,山以青,水以绿,虎以猛,人以善,为本色。何谓"善真",这是从人的行为角度而说的,人之初,性本善,人善是做好任何事的前提,善良的才会是真实的,也才会跟美连结起来,构成善、真、美递进式的境界。所以,我们可以说  相似文献   

2.
正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道德经》第八章《道德经》第八章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意思是说:最高的善就像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却不与万物相争,它总是处于人们所厌恶的低下地方,所以最接近"道"。"上善",最好的善、第一流的善;"若水",像水一样。老子的话,似乎与我们接受到的教育不一样。我们受到的教育往往是叫人要坚韧,要刚强,要宁折不弯,  相似文献   

3.
万历三十八年,钱谦益北上京师参加会试,考官向他出了一张关于性善恶之旨的试卷。钱谦益在试卷中表露出的主导思想是“无善无恶”,他走了一条心学的路线,但他又以“为善去恶说”对至善论进行补充和完善,在试卷最后他试图与心学划清立场,对无善无恶说展开了批判。从这张会试试卷中,我们可以看出钱谦益哲学思想矛盾的两面。  相似文献   

4.
试论数学之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深刻认识数学之善是正确树立数学教育目的观的思想基础 .B .Demollins说 :“没有数学 ,我们无法看透哲学的深度 ;没有哲学 ,人们也无法看透数学的深度 ;而若没有两者 ,人们就什么也看不透” .本文从数学与哲学两者结合的角度 ,在前人对善、数学与善的已有研究的基础上 ,提出数学之善的概念 ,将数学之善概括为思维之善、模式之善、人格之善、应用之善四个方面 ,并且就这四种数学之善分别作出具体的论述  相似文献   

5.
行善三维度     
《同学少年》2009,(11):27-27
善有长度,当帮人帮到底;善有宽度,不因噎废食;善有长度,当帮人帮到底;善有宽度,不因噎废食;善有深度,应智慧行善。——题记记得一位智者说过:世上只有两样东西能让人感动,一是我们仰望的星空,二是我们心中的道德准则。而行善,正是道德准则的一种外在体现。然而现在,有人视行善为作秀,有人怕被骗而不行善,有人行善竟成了法庭上的被告,让本应是"天性使然"的行善蒙了世俗的尘,没了纯净的光。其实,行善是一种哲学,也是一种艺术,把握好"度",行善之路自会是一条通途。  相似文献   

6.
何为“善说”?从议论文的角度看。评价一篇论说文的“善”与“不善”,最根本的是能否抓住论说对象的主要矛盾,深层本质,是否对社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只有具备了全面分析问题,抓住问题深层本质的能力,并且逻辑思维严密,巧妙地使用论证技巧,方可认为在“说什么”、“怎样说”方面达到了相当的境界。其中,“说什么”是议论文教学和写作的纲.“怎样说”则是个技巧问题。李斯的《谏逐客书》,可以说在教学中给了我们许多启示,可谓“善说”的典范。  相似文献   

7.
朱卫华 《现代语文》2007,(3):128-128
莎士比亚说:“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因此拿起一本好书,我们要善读。西汉学刘向说:“书犹药也,善读可以医愚。”为此,我个人认为我们在读书时,务必要做到“八戒”。[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车君玲 《中国教师》2012,(18):70-72
<正>何为善?《说文解字》中写道,"善,吉也"。《国语·晋语》中有言:"善,德之建也。"老子说,"上善若水"。西方哲学家柏拉图道,"真实的善是每个人的心灵所追求的,是每一个人作为他一切行为的目的"。在笔者看来,"善"即存善心、行善事和说善话。德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为了改善当下德育效果不佳、孩子的品行令人担忧的现状,我们在学生中以善行教育为切入点,在全校范围内广泛开展了"日行一善"的教育实践活动。一、日行一善"日行一善"即要求学生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每天坚持在学校、家庭和社会中至少做一件好事,并将其记录下来,然后去体会做好事的双重意义(既为别人带来了方便,也给自己带来了快乐)。  相似文献   

9.
王谢生 《现代语文》2006,(2):107-108
真、善、美是人类共同的追求。真,是基础,是底线,是前提,应该说它本身不具备价值,我们通常说的“真”实际上说的是“诚”,即诚信,在特殊的国度和特殊的时代,它具有异常珍贵的价值。对人有益、有用,我们称为“善”,这是从人的功利出发的,它具有价值,属于功利价值。美,基本上已经超越了功利,进入人的精神层面,它是精神人类追求的价值,因而是真正的高层次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信耶稣不合科学。”一个哲学教授上课时说。他顿了一顿,叫了一个新生站起来,问:“某某同学,你是基督徒吗?”“老师,我是。”“那么你一定信上帝了?”“当然。”“那上帝是不是善的?”“当然。上帝是善的。”“是不是上帝是全能的?他无所不能,对吗?”“对。”“你呢?你是善是恶?”“圣经说我有罪。”教授撇撇嘴笑:“哈,圣经。”顿了一顿,说:“如果班上有同学病了,你有能力医治他,你会医治他吗?起码试一试?”“会。”“那么你便是善的了……”“我不敢这么说。”“怎么不敢?你见别人有难,便去帮助……我们大部分人都会这样,只有上帝不帮忙。…  相似文献   

11.
先秦人性论大致为五种:性有善有恶说、性无善无不善说,性可以为善可以为不善说、性善说、性恶说。其中孟子的性善论与荀子的性恶论的根本对立源于其不同的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12.
何为“善说” ?从议论文的角度看 ,评价一篇论说文的“善”与“不善” ,最根本的是能否抓住论说对象的主要矛盾 ,深层本质 ,是否对社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只有具备了全面分析问题 ,抓住问题深层本质的能力 ,并且逻辑思维严密 ,巧妙地使用论证技巧 ,方可认为在“说什么”、“怎样说”方面达到了相当的境界。其中 ,“说什么”是议论文教学和写作的纲 ,“怎样说”则是个技巧问题。李斯的《谏逐客书》 ,可以说在教学中给了我们许多启示 ,可谓“善说”的典范。刘勰在《文心雕龙·论说》中称赞 :“李斯之止逐客 ,并顺情入机 ,动言中务 ,虽批逆鳞 ,…  相似文献   

13.
一个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应当是善听会说、善读会写、善思会创的人。教师的主导作用,不仅仅是让学生学到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怎样思考问题,掌握学习的方法,激发他们的创造欲,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据此,我们设计和实施的阅读教学模式,正是从以下方法人手,培...  相似文献   

14.
《孙子兵法》曰:“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河。”如果说麓山是创业者的摇篮,那么麓山与各级领导、社会各界和各位家长通力谱写的篇篇力作,恰是这场战争中不断的善出奇兵。回顾近五年的工作,是否可以说我们已经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功:  相似文献   

15.
现代学人对王阳明的"无善无恶"说及其"四句教"诠释依然有所不同。大致可将其分为三类:一类是一体说,以唐君毅先生为代表;一类是两层说,以牟宗三先生为代表;一类为境界说,以陈来先生为代表。通过对这三类诠释进行述评,可以增进我们对阳明学说的理解。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汉魏六朝时期一些具有时代特色的性习思想作了阐释。其内容具体包括:循天返朴说;性待教为善说;修善则善,修恶则恶说;性有善恶,教可异化说;性非绝世,善自托物说;性情相应;教扶善法抑恶说;敦教学以移性性说。这些学说即使放在现代心理学视野内审视仍是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17.
对孟子“性善”论相关问题的争论一直绵延不断,近年来又被学者们一再提起。其争论不仅涉及孟子所说“善”的界定,也涉及孟子性善说立论的逻辑根据、思维路径等,由此引出孟子所说的“善”是“本善”还是“向善”、抑或“心有善端可以为善”等问题。应该说,这些讨论对于深化孟子人性论的研究很有意义。不过笔者以为,其中有些观点在方法论上陷人...  相似文献   

18.
正同学们:最近我们校园里出现了几起打架骂人的事件,这是一串极不和谐的音符。究其根本,我觉得是因为双方当事人不懂得什么是尊重,不懂得尊重别人,更不懂得尊重自己!《弟子规》中说:“人不闲,勿事搅,人不安,勿话扰。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说。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思勉。扬人恶,即是恶,疾之甚,祸且作。善相劝,徳皆建,过不规,道两亏……”短短几行字,就凝练地总结出了人与人相处应该互相尊重的道理。  相似文献   

19.
《考试》2007,(Z1)
一、命题作文题目一善(江西省南昌一中、十中、新建二中联考)“善”是三教九流共同推崇的。儒家的荀子说“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道家的老子说“上善若水”;佛家修行,首先要求“心存善念”。你对“善”有怎样的理解?请以“善”为题目,  相似文献   

20.
有的资料把“善术者”和“塞翁”当作父子二人。我们认为,“善术者”就是“其父”的“父”,就是“塞翁”。寓言第一句说得很清楚:“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既突出了塞翁的“善术” (即能推测人事凶吉祸福的法术),又点出了塞翁的“失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