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总结我国德育的经验教训,合理定位高校德育的基本目标模式,是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高校德育理论,突出德育的时代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避免理想化和空泛化,切实加强德育实际效果的重要环节。在我国现阶段,应将高校德育的基本目标模式定位于培养和塑造合格的公民,倡导、普及公民意识,并使之内化为一种内在的自觉的观念。本文阐述了公民意识的内容,论证了公民教育的必要性,指出了培养大学生公民意识的手段和途径。  相似文献   

2.
在学校管理中,我们常把德育和教学作为学校教育工作的两个抓手,教学是主线,德育是灵魂。德育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德育是培养造就21世纪合格公民的起点,是基础性工程。德育成败直接关系孩子的一生。因此追求什么样的德育效果是摆在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3.
全球化浪潮席卷下,学校传统德育中的公民教育较为匮乏的缺陷日益突出。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在全国各大高校普遍开设的语文课中,潜移默化地渗透公民教育的内容,从文学与历史、文学与写作、文学与生态等几个角度切入,切实提高大学生自主平等、积极参与的公民意识,培养富有社会责任感的合格公民。通过公民教育目标整合道德教育、公民教育、文学教育,这也是我国现代化进程对大学德育提出的新的迫切要求。  相似文献   

4.
全球化浪潮席卷下,学校传统德育中的公民教育较为匮乏的缺陷日益突出。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在全国各大高校普遍开设的语文课中,潜移默化地渗透公民教育的内容,从文学与历史、文学与写作、文学与生态等几个角度切入,切实提高大学生自主平等、积极参与的公民意识,培养富有社会责任感的合格公民。通过公民教育目标整合道德教育、公民教育、文学教育,这也是我国现代化进程对大学德育提出的新的迫切要求。  相似文献   

5.
试论新时期高校德育视野中的公民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培养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合格公民是高校德育的最终目标,但是高校传统德育在内容、理念、方式等方面尚不能完全适应现代社会转型时期的客观要求.因此,加强新时期的公民教育、探索新时期高校德育实效不强的原因,是当前高校的重要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6.
总结我国德育的经验教训,合理定位高校德育的基本目标模式,是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高校德育理论,突出德育的时代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避免理想化和空泛化,切实加强德育实际效果的重要环节。在我国现阶段,应将高校德育的基本目标模式定位于培养和塑造合格的公民,倡导、普及公民意识,并使之内化为一种内在的自觉的观念。本文阐述了公民意识的内容,论证了公民教育的必要性,指出了培养大学生公民意识的手段和途径。  相似文献   

7.
美国学校的德育途径美国学校德育存在于教材、教学过程、课外活动与社服务、心理咨询、大众传播和社会公共环境、纪律管理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美国以法律形式明文规定,各级各类学校都必须开美国历史课程,通过历史教育培养学生深厚的爱国信,树立民族自尊心与自信心。就内容而言,美国中小学育的主题是培养合格公民和社会责任感,即公民教育,要传授一般的伦理道德规范和法律知识,教育途径主通过公民学课程。在高校德育中,公民教育仍然是重要容,但不设置专门的公民教育课程,而是把有关内容融整个教育活动并在层次上有所提高,目的是培养“好…  相似文献   

8.
美国学校的德育途径 美国学校德育存在于教材、教学过程、课外活动与社会服务、心理咨询、大众传播和社会公共环境、纪律管理等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 美国以法律形式明文规定,各级各类学校都必须开设美国历史课程,通过历史教育培养学生深厚的爱国信念,树立民族自尊心与自信心.就内容而言,美国中小学德育的主题是培养合格公民和社会责任感,即公民教育,主要传授一般的伦理道德规范和法律知识,教育途径主要通过公民学课程.在高校德育中,公民教育仍然是重要内容,但不设置专门的公民教育课程,而是把有关内容融于整个教育活动并在层次上有所提高,目的是培养"好公民",中小学公民学课程及大学专题其政治性、理论性都很强,充满了资产阶级的政治观、价值观.  相似文献   

9.
加强公民意识教育、培养合格的社会公民,对于实现民族复兴梦、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社会共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出发,将高校体育规律性、时代性特点与高校体育的文化与教育、心灵与情感陶冶对个体实施潜移默化的教育教化过程相结合,从高校体育的物质、制度、精神层面研究高校体育的公民意识教育,实现高校学生公民意识教育、完善个体教化,培养合格社会公民.  相似文献   

10.
加强大学生公民意识的培养是我国现代社会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教育自身的内在要求。高校德育中公民意识的培养,核心就是要帮助大学生形成公共意识。新时期的高校德育要通过促进政治理论教育的开放与发展、实践活动的社会化、开展生动的法制观教育来加强大学生公共意识的培育。  相似文献   

11.
高职法律教育作为高职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传授法律知识、训练法律思维、培养合格公民为内容的教育活动,其真正目的就是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公民.我国高职法律教育的重心和归宿应该落实在对学生法律思维的培养与训练上.文章分析了法律思维的基本特征和高职学生的法律思维现状,论述了如何加强高职学生法律思维方式的培养.  相似文献   

12.
开展大学生公民廉洁教育,既是我国高等教育贯彻党的廉政建设方针、培养合格廉政建设主体的重要任务,也是适应社会发展形势、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课题新任务,必须充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公民廉洁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  相似文献   

13.
陈柯 《农村教育》2005,(4):48-48
公民意识可以说是一种社会意识,是人们所表现的对自已、对他人、对社会的一种责任感。对青少年进行公民意识的培养.是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载体.有利于广大青少年的成长与成才。教育的主旋律要以德育为先.德育工作的目标应是十分明确是培养国家所需要的合格和优秀公民。也就是说学校应培养学生树立公民意识.以使他们走向社会后成为合格和优秀的公民。这实际上也构成了新时期学校德育工作新体系。  相似文献   

14.
美国作为一个联邦国家,其教育行政体制为分权制,各州在公民教育中具有完全自主权,因此,其公民教育的内容不尽相同,大致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了解美国政体的基本内容和准则,美国德育界认为这是合格公民的必备起码条件。(2)培养参与意识。了解公民应承担的社会责任。(3)培养学生必备的道德  相似文献   

15.
通识视域下对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培养满足现代社会要求的合格“公民”与“全人”,是我国大学通识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共同目标。因此,在现有05课程方案的基础上,借鉴西方通识教育体系下“道德与公民教育”课程教学的有益经验,从经典文献入手,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方法论教学;从“问题意识”入手,拓宽通识教育口径;从实践环节入手,切实丰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学方式,提高我国高校德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6.
张志雄 《成才之路》2011,(15):92-I0021
思想品德课是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法纪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人生观教育的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是学校对学生进行德育、培养合格的社会公民的主阵地。  相似文献   

17.
高等教育作为社会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的重任,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阵地。感恩教育是高校德育的重要内容。文章旨在探讨当前高校感恩教育的现状及大学生感恩意识缺失的原因,并探索性地提出了加强高校感恩教育的原则与对策。  相似文献   

18.
丁锦宏 《中国德育》2006,1(7):25-29
长期以来,我国学校德育工作背负太多期望,德育目标呈现“高”、“大”、“全”倾向,而现实的教育效果可能连“底线”目标都无法达到。进入公民社会时代,学校德育应当把培养合格、负责任的公民作为基本目标。  相似文献   

19.
在西方世界,公共空间是市民社会的产物。作为表达个体意见并以达成共识为依归的重要交往载体,公共空间具有重要的德育功能。分析这些功能,对于现代化进程中我国高校利用公共空间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启示。一、公共空间与大学生公民意识的培养  相似文献   

20.
学校德育内容是为实现德育目标在德育实施过程中确定和安排的教育内容,归根结底由一定社会政治经济决定、反映一定社会政治经济的要求.学校德育内容应在保持基本内容稳定的基础上,根据形势的发展不断充实和完善新内容.进入公民社会时代,我国学校德育内容没有及时反映社会政治经济的要求,在思想教育、政治教育、法制教育及道德教育方面都存在一定偏差,不符合我国培养合格公民的需要,应该做出相应调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