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高考展望 1.1考点回顾 综观近几年浙江省数学高考文科卷与理科卷,三角函数都是重要的考查内容,大多数试卷出现l道选择题、1道填空题、1道解答题或者是1个小题、1个大题,分值为20分左右.其难度较小,但也有少部分题目较难,譬如2009年浙江省数学高考理科试题第8题就有一定的难度.在解答题中,这类试题一般比较容易,只要考生基础比较扎实,得分率一般也就比较高,  相似文献   

2.
1考点回顾(1)前几年的浙江省数学高考对三角函数的考查,一般是以2个左右的客观题和1个解答题的形式出现,以中、低档题为主。2013年浙江省数学高考文科卷的三角函数试题结构稳定,但理科试题解答题结构发生了调整,不考三角函数,改考数列,出现了三角函数、数列、概率之间三选二的格局,这并不是说理科高考对三角函数的考查弱化了。事实上,2013年浙江省数学高考理科卷中,三角函数在第4,6,16题及第20题的第(2)小题都有考查,特别是第6,16题中多角度考查了三角恒等变换和解三角形,给人一种简约而不简单、平而不俗、兼收并蓄的感觉。  相似文献   

3.
2001年上海市数学高考文、理科试卷第22题考了这样一道经典试题:对任意函数f(x),X∈D,可按图示构造一个数列发生器,其工作原理如下:  相似文献   

4.
1.重“三基”,考方法,试题知识覆盖面大在文、理科试卷中,解析几何试题的总分均为31分,基本符合《考试说明》的要求,与去年相比,理科试卷中控制了解析几何试题的数量,稳定在5道试题,就知识点的覆盖面来看,在整个试卷中得到了较好的把握.从试题的难易程度上分析,文、理第(6)题属考查基本概念、基本方法的容易题,文第(6)题经过简单的配方即得答案,理第(6)题是圆ρ=4sinθ逆时针旋转π3得到的,所以关于θ=π2+π3=5π6对称,或把它转化为直角坐标方程再做判断也很快捷.文、理共用的第(9)、(1…  相似文献   

5.
一、试题特点。2004年高考理科综合试卷化学试题对知识要求基础、题型传统、难度稳中有降。2003年理科综合试卷化学试题难度值为0.52,2004年理科综合试卷化学试题难度值在0.52—0.60之间。试题形式稳中有变,不再出现无机框图推断无机化合物的试题形式,考查有机化合物的分子结构、同分异构、有机反应类型的知识内容,不再以有机框图题形式出现,虽然试题形式有变,但考查的有机化学知识内容变化不大,试题难度也有所下降。重视考查化学计算问题,以及从定量的角度思考判断化学问题,如:第9、10、12、13、29题。在理化生学科综合方面有所体现,如:第6题、第31题(1)小题是生物与化学学科知识相互渗透,第16、19题是物理试题中渗透化学知识。但理化生学科间的综合程度依然很小,可见对理科综合能力测试,依然遵行以学科内综合为主,学科间综合为辅的试题设计原则。对化学知识内容的考查覆盖面不大,常见热点知识依然出现。试卷对学生的化学学科的思想方法、化学实验技能、乃至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测难以有所体现,如何对这些方面展开测评也是化学学科教学考评中的难点。总之试卷依然较好地体现了“有利于高校选拔、有利于中学教学”,对中学化学教学起到“扎实基础、体验过程、减轻负担、培养能力”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在圆锥曲线中常有一类求三角形面积最值的综合题,如2007年陕西省数学高考理科试题第21题(同文科第22题)、湖北省数学高考理科试题第19题(同文科第21题),2006年江西省数学高考理科第21题、全国数学高考理科试题Ⅱ第21题(同文科第22题)等.最近也出现了一道类似的题目:  相似文献   

7.
1 什么是超难题 在高考试题中,一般把难度值小于0.4的题目称为难题。应该说,高考作为选拔性考试,设置一定数量和比例的难题以获得理想的区分度,是十分必要的。但分析这些年来的高考生物试题,不难发现,几乎每年都会出现难度过大的题目,它们的难度值甚至低于0.2,笔者把这样的题目称之为超难题。例如,2001年高考生物单科试题(广东、河南卷)中,超难题约占25分(分别是多选题的第27、30、31题,非选择题的第37、38题);  相似文献   

8.
2008年湖南高考数学试卷给人总的印象是文科波澜不惊,理科推陈出新,与时俱进,文、理科均能高屋建瓴,把握主次,抓住关键,平稳过渡,文、理科小题适中,理科大题前三题简单,后三题较难,主要是计算量大(解析几何尤其突出),文科题与去年比较,对数学基本概念的理解、要求更高了,整体思维量更大了,除个别试题较新颖外,大部分试题是比较熟悉的问题,学生似曾相识,但是由于计算量大,学生未必能得高分,  相似文献   

9.
所谓数列的分群,即是对数列按一定的规则进行分组;而近年来,与分群数列相关的高考试题频频出现,如2003年全国理科数学第22题,2004年春季北京卷第20题,2004年北京卷第20题等等。此类问题由于所牵涉到的知识较为综合,对解题的技巧要求也较高,故对大多数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本就这一类数列问题的分群技巧进行分类解析,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0.
2005年(福建)高考数学试题总体平稳,题型与分值比例与往年比保持了稳定,没有偏题和怪题。文、理科试题难度与往年比有较大的降低,其命题的宗旨、思想、格局、形式都体现了“总体保持稳定”的命题指导思想。特别突出了试题与大纲、试题与课本、试题与考纲之间的交汇点。试题不很难,大部分试题源于课本,强调基础,注重通性通法,不强调特殊技巧。  相似文献   

11.
试题1(江西卷,理科第3题)若a〉0,b〉0,则不等式-b〈1/x〈a等价于( ).  相似文献   

12.
(一)多图叠加法。2000年全国文综卷4-7题.这是地理高考试题中第一次出现连锁式试题。把太阳光照图和日期分界线图重叠,产生了一图多用的效果,同时使试题难度增加。没有通过这样训练的学生就会感到难以适应,甚至无所适从。这道题如果把它分成两个图来考的话,那么很多学生都能轻松应对。  相似文献   

13.
吴彤 《数学教学》2014,(8):29-31
1.命题要求 2013年12月,笔者组织并参加了南京市、盐城市2014届高三年级第一次调研考试的数学命题工作.这次命题工作,笔者的任务之一是编拟第18题(解析几何题),编拟试题前笔者草拟了一个考查要求:(1)考查学生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基本运算;(2)试题要有较高的区分度,能区分出不同层次的学生;(3)设计3小题,逐步提升难度,第(3)小题要突出考查学生的能力.最终定稿的这道解析几何题,从阅卷统计的情况看,该题的难度系数、区分度都在合理的范围内,有较高的信度.为此,笔者将这道题的设计思路、设计意图、评分标准等整理成文,与同行们交流、切磋,以期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4.
高考数学卷的最后一题义称为压卷题(或压轴题),因为这道题是为极少部分的数学科成绩优秀的同学准备的,所以历来都很难,这也使不少同学对压卷题是望而生畏,谈题色变.其实,不少的压卷题只要能发现破题的要害,继续求解下去并没有实质性的困难.近年来的压卷题为了降低压卷试题的总体难度,多数设置了几小问,但也有两种情况:(1)试题的难点在最后一问;(2)试题的难点在第一问,尤其是后者,同时考查考生的应试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15.
2004年全国高考湖北卷数学试题,是近几年来难度非常适中的一次,与新教材联系紧密,新增内容向量、概率、导数等占分高达52分,已成为新的“宠儿”.传统内容,看似平淡却玄机四伏,如理科第(11)题、第(22)题的第(Ⅲ)问、文科第(6)题等;新增内容,新颖别致却难易适中,如理科第(13)题、第(19)题、第(21)题、文科第(22)题等.  相似文献   

16.
2010年高考数学全国卷(Ⅱ)理科数学第20题如下: 如图,由M到N的电路中有4个元件,分别标为T1,T2,T3,T4,电流能通过T1,T2,T3的概率都是P,电流能通过T4的概率是0.9.电流能否通过各元件相互独立.已知T1,TT2,T3中至少有一个能通过电流的概率为0.999.  相似文献   

17.
数学高考陕西理科卷自主命题已经是连续3年用数列做压轴题了(参见文[1]、[2]),给人的总体感觉是,这些试题都更体现高校的选拔需要,技巧性强.下面,我们将通过解题过程的分析,探讨2008年陕西卷(理科)第22题的知识背景和多样解法,希望从中获得比感觉更多的认识.首先引述评分标准的解答.  相似文献   

18.
黎钜锋 《广西教育》2005,(7B):42-44
一、2005年高考试卷简析 2005年全国高考数学试题第二卷(广西、吉林、黑龙江、内蒙古、新疆卷)试题结构大体与去年全国高考数学相同;单项选择题12道、填空题4道,共76分;解答题6道,共74分。与2004年略有不同的是理科第21题为14分、第22题为12分。试题主要内容分布在函数(含导数)、不等式、数列、立体几何、解析几何、概率统计等主干知识上。绝大部分考生反映,今年数学科目的难度很大,基本上没有送分的题目,计算量较大,对空间想象能力与理性思维能力要求高。  相似文献   

19.
2011年全国高考卷Ⅱ理科试题,大部分都是比较常规的问题,但平凡中蕴含着不平凡,比如理科第21题(文科第22题):  相似文献   

20.
浙江省高考数学单独命题将进入第3年,通过对2004,2005两年的浙江高考数学试卷的阅读和分析,笔者的感觉是两个字:平凡.试题平和传统,非常贴近学生,贴近高中数学教学,比较注重以学生熟悉的常见的问题作背景来设计试题,没有偏题、怪题.但在平凡中也不乏立意新颖的试题:如2004年第12、15题;2005年第7,9,12,18,20题;有关对试题的评析文章早见报端,恕不赘述.就命题而言,笔者觉得至少有这样几个特点:(1)不刻意追求知识点的覆盖面.如04年理科试卷没有考到简易逻辑、反函数、极限、数学归纳法等知识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