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广播投诉类节目中录音报道不但可以增加节目的可听性。增强报道的真实性、客观性,还有利于促进问题的尽早解决。在广播投诉类节目中使用录音也是记者免于纠纷.实施自我保护的一种方式。在一些批评性报道中,会出现被访者在采访过后“翻脸不认账”的情况.甚至要与记者和媒体“对簿公堂”。在这种情况下.当时采访过程的录音是记者保护自己的有力武器。  相似文献   

2.
所谓广播大型异地直播报道,一般是指由数名记者组成的新闻团队在电台所在地以外的地方发回在直播节目中直接播出的一系列报道,这种报道的地域跨度很大,时间也相对较长,内容要有一定分量,一般是围绕一条主线或者一个主题来展开的。它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以及较长的时间,运作成本较高,效果也较好。  相似文献   

3.
广播可以全天直播,随时滚动播出,可以记者连线报道、听众热线互动,这些是报纸、电视难以达到的.广播有着覆盖广、传播快的优势,靠口耳相传的信息很快就能不胫而走.然而,广播主要是靠声音来传播信息的,我们也不能忽视广播自身固有的一些弱点.如何增强广播的生命力,使广播从弱势变为强势,这就要我们在提高节目的可听性上多下点工夫.  相似文献   

4.
农村科技报道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农村科技新闻,二是农村科普宣传.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其使命都是传播与农村有关的科学思想,普及先进的科学知识,提高听众的科学文化素质.考虑到农村听众尤其是农民听众的种种情况和广播又稍纵即逝的特点,增强科技报道的可听性显得十分重要.实践证明,增强农村科技报道的可听性,必须抓好农村科技报道的科学性、新闻性、通俗性和针对性.1 科学性是农村科技报道可听性最基本的要求.它传播的内容、宣传的观点必须正确地反映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必须真实准确.因此,农村科技报道的可听性首先应考虑内容的科学性.怎样保证农村科技报道内容的科学性呢?首先,报道者要认真学习唯物主义观点,用科学的思想来指导报道.如记者在农村采访时,群众反映有人自称有用科学方法炼制的转胎秘方,孕妇吃了保证生男孩.群众问到底有没有保证生男孩的转胎药.记者一听,就知道这纯粹是骗人钱财的鬼把戏.于是记者采访医学专家,撰写《生男生女有奥秘》的科技报道,无情揭露“科学骗子”的骗钱伎俩.报道播出后引起了农村听众的浓厚兴趣.二是要多向有关专家请教,请专家为农村科技报道的科学性把关.如1994年,天文学家作出了彗星(民间称扫帚星)撞击木星的科学预报,同时记者收到许多来信,说民间传闻“扫帚仙  相似文献   

5.
《新闻前哨》2005,(6):33-33
据《中华新闻报》报道:为了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更好地挖掘“抗战精神”的内涵,湖北楚天广播电台在近期推出大型系列广播《走进抗战纪念馆》。据悉,该台已派出30名记者奔赴北京、东北、华北、山东等地近60家抗战纪念馆进行实地采访,报道将围绕抗战纪  相似文献   

6.
最近几年,我们陆续组织了《汉江行》《湖乡行》等几个大型系列广播,取得了比较好的宣传效果。一组织系列广播,在一定的时间之内,选择较重要的主题,在广播中进行系统、全面、深刻、突出的报道,正是“扬广播之长,避广播之短”的好办法。为此,我们组织了有27人参加的《汉江行》采访队伍。由正副台长、编辑部主任和记者们一道,统一研究报道汉江的选题计划,分头深入沿江采访,从汉江源头,经陕西、河南、湖北到汉江出口,共写52篇,累计16.3万字。我们在研究《汉江行》系列广播的时候就明确提出:要以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为基调,以历史故事、今日成就、山川名胜、风土人情和开发汉江、建  相似文献   

7.
最近几年,我们陆续组织了《汉江行》《湖乡行》等几个大型系列广播,取得了比较好的宣传效果。组织系列广播,在一定的时间之内,选择较重要的主题,在广播中进行系统、全面、深刻、突出的报道,正是“扬广播之长,避广播之短”的好办法。为此,我们组织了有27人参加的《汉江行》采访队伍。由正副台长、编辑部主任和记者们一道,统一研究报  相似文献   

8.
2013年伊始,江西日报传媒集团、湖南日报报业集团和湖北日报传媒集团在武汉共同签署《中部传媒战略合作协议》,并签署了《中部传媒大型报道联合采访协议》、《中部传媒记者编辑异地交流考察协议》、《杭瑞高速户外广告联合经营协议》、《传媒形象广告置换协议》、《合作开发玖珑文化创意谷项目协议》。从协议的蓝图到协议内容,可以看到这次合作涉及报道、采编、宣传和经营等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一年一度的两会是全国人民关注的焦点,也是媒体各显其能的大好时机。特别是今年逢换届之年、奥运之年、十七大开局之年,媒体激战尤酣。中央台中国之声高度重视两会报道,精心策划,推出了全天8小时的两会特别直播《春风起神州》,与早《新闻和报纸摘要》、晚《全国新闻联播》、《两会专题》以及早中晚三档《做客中央台》相呼应,根据两会议程选取关注程度高、可听性强和新闻价值高的内容,采取进行式报道方式,加大直播的力度,大大提高了大型时政报道的水平,受到了有关领导的高度评价和听众的广泛称赞。中国之声两会特别直播《春风起神州》有以下几个特点:  相似文献   

10.
《中国广播》2014,(11):I0003-I0003
宁波广电集团新闻综合广播坚持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深化推进“走转改”活动。2014年,先后开展了《广播记者走基层——改革宁波行》《广播记者新春走基层》《深化走转改,五水共治我们在行动——保护母亲河纪行》《行进亚非欧,寻访21世纪新海上丝绸之路的宁波人》《广播记者走基层——来自高温一线的报道》《深化走转改——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申遗城市纪行》等一系列主题采访活动,累计采制播发稿件近200篇,很好地提升了主流媒体的社会影响力,锻炼了采编播队伍。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互动式广播现场直播逐渐成为发展较快的一种直播形式。它使广播节目的可听性更强,并且能够充分调动听众、观众参与节目的积极性。本文以一次大型互动式广播现场直播为例,介绍其设计与实施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2.
王健 《中国广播》2009,(6):50-52
新闻连线报道,作为广播低成本运作的代表手段,突出了广播“快速”的优势。然而连线报道也有缺乏现场录音、内容易枯燥等缺点。本文从听众的感受出发,给广播新闻记者提出了几点建议,通过对事件和新闻事实的把握、对语言风格和面貌的改善,增进连线报道的表现力和可听性。  相似文献   

13.
王小文 《视听界》2002,(4):62-63
今年四月,《人民日报》、《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央电视台以及省内各大媒体,相继报道了淮安人民广播电台和淮安市纪委联办的《生活热线——行风热线大型户外直播节目》的新闻:省纪委也在江苏推广了《行风热线大型户外直播活动》的经验。地方台的一档热线直播节目何以能产生如此之广的影响?它准确的节目定位、独特的节目个性、新颖的表现形式,值得广播人加  相似文献   

14.
有些地方媒体融合转型后,片面地理解和实行新闻报道的"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多元发布",对新闻评论也实行了"一稿多用"。于是,许多广播评论实际上成了文字评论的有声版,导致广播特色不明显。本文认为,广播评论要追求可听性,就必须多用录音评论形态,除了论据要以现场音响为主、论点要由记者进行阐述外,论证也应该体现出动态过程特征,这样才能不断增强广播评论的可听性。  相似文献   

15.
庄电一 《今传媒》2006,(4):50-51
当记者20年,我有过多次异地采访的经历。作为《光明日报》常驻宁夏的记者,我珍惜每一次异地采访的机会。每次出去,我都如饥似渴地捕捉新闻。因此,几乎每次异地采访,我都有大量收获。当事后检阅自己的“劳动成果”时,我都会高兴地在心中感叹一句:不虚此行!而采访中的艰难困苦,都  相似文献   

16.
2003年“非典”期间,白城人民广播电台的记者,没有忘记自己肩负的职责,冒着危险,深入到抗击“非典”一线采访。在采访驻白城321医院的防控情况时,记者了解到,六名医护人员已启程奔赴抗“非典”一线——北京小汤山。由于“非典”疫情的特殊性,使广播有了显示神通的用武之地,广播异地连线直播的优势,让远在他乡的亲人通过电波沟通,宽慰彼此挂念的心情,让家人焦虑的情绪得以释怀,让真情实感在电波中交融升  相似文献   

17.
张欣 《新闻窗》2011,(3):39-39
作为一名广播电台记者,与被采访者进行有效的交流沟通是获得新闻事实的重要前提。在广播新闻采访中,被采访者面对的不仅仅是记者,还有话筒,这就要求广播电台记者在采访时必须注重提问技巧,消除被采访者的紧张和不安心理,以便采访出生动、真实的广播报道。在广播新闻采访中,提问技巧是关乎采访质量的关键,笔者就广播新闻采访应注重的提问技巧进行了简单探讨。  相似文献   

18.
在涉及面大、有全局性意义的异地重大事件性新闻报道中,为了及时、准确、全面地向本地广大听众报道新闻事件发生、发展、变化及与之相关的各方面情况,有不少电台都不惜人力、物力和财力,纷纷向有关各地派出记者作现场采访,直接从不同的现场发回报道。这些在异地多个现场采访点同时对同一(或同类)事件的集中报道,我们称之为异地多点报道。这些报道要是搞得好,往往能够使广播自身的优势和魅力发挥得淋漓尽致,从而吸引更多的听众,使广播在新闻媒介日趋激烈的竞争中占据更主动的地位。一、异地多点广播报道的特点异地多点广播报道是一…  相似文献   

19.
聊俊国 《东南传播》2011,(9):143-144
以龙岩人民广播电台大型直播特别节目《抗灾救灾,我们和你在一起》为例,分析广播连线在灾难性事件报道中得以广泛运用的原因,从“快、量、质”三个点上阐述广播连线在灾难性事件报道中的具体运用。  相似文献   

20.
报刊新闻讲究“可读性”,电视新闻注重“可看性”,同样道理,广播新闻也要有“可听性”。可听性主要取决于新闻内容(新闻事实)和新闻形式(报道方法)。新闻价值越高,可听性自然就越强。而同样的新闻事实,可听性的强弱就决定于新闻报道的方法。这就要求广播新闻一方面写作上精当、形象,娓娓道来;另一方面则应注重广播新闻所用声音载体的丰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