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髌骨骨折开放复位手术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通过对66例髌骨骨折患者行开放复位手术治疗(年龄组15~49岁,平均年龄32岁)进行各种相关的护理措施及指导有效的功能锻炼。结果:全部骨折己按期愈合,髌骨功能恢复优良率达到100%。结论:切开复位术是从根本上治疗髌骨骨折的有效方法,通过指导其功能锻炼,可预防或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以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
疏松性下肢骨折的内固定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人类寿命延长及老年人活动增多,骨折疏松性下肢骨折的临床发生率逐步增高。治疗不能单纯满足于骨折的解剖复位,应力求恢复其原有功能,由于骨质疏松性骨折所具有的骨折粉碎程度高、手术复位困难、术后内固定易松动等特点,骨质疏松性下肢脆性骨折一直是临床治疗中的难点。内固定物在疏松骨质中把持力降低及老年和骨质疏松患者骨愈合能力相对较差是制约肢体功能恢复的主要瓶颈。应把增强骨折端内固定术后的稳定性及进行早期有效的功能锻炼作为治疗的关键。本文回顾了相关文献,对下肢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内固定材料、内固定的理念及改良与临床疗效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为响应卫生部关于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的号召,骨科护理人员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活动,而做好对骨折病人的优质护理自然成为骨科优质护理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做好对骨折病人的优质护理,首先要搞好对骨折病人的护理常规工作,同时注重解决好严防伤口感染、搞好对外固定的护理、尽力减轻病人的疼痛、处理好骨折愈合与功能恢复的关系等问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可吸收线编扎髌前筋膜加Cable钢缆治疗髌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近3年收治的72例各种有移位髌骨骨折用可吸收线编扎髌前筋膜加Cable钢缆内固定,随访后按骨折复位,骨折愈合时间,膝关节活动范围和行走功能等方面进行评定.结果:采用可吸收线编扎髌前筋膜加Cable钢缆治疗的各种移位髌骨骨折,具有骨折复位良好,骨折愈合快,膝关节活动功能好的优点.结论:可吸收线编扎髌前筋膜加Cable钢缆治疗髌骨骨折,操作方便,固定牢固,术后不用外固定,术后可及早行膝关节功能锻炼,有利于骨折愈合,防止关节粘连,促进功能恢复,是治疗髌骨骨折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5.
老年人常因骨质疏松、脆弱,一旦摔倒后极易发生股骨颈骨折,由于骨折使该部正常血液运行遭受严重破坏,甚至引起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因此骨折的愈合和功能的恢复较其它部位骨折慢而差。 一、辩证护理 根据“血不活则瘀不去,瘀不去则骨不  相似文献   

6.
目的 髌骨粉碎性骨折或下极骨折治疗方法的研究.方法 对35例髌骨粉碎性骨折及下极骨折,取髌骨内侧弧形切口,采用张力带结合钢丝环扎内固定方法.结果 对本组病例中32例(92%)随访8个月-2.5年,平均14个月,均获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4.5个月.结论 髌骨粉碎性骨折或下极骨折的手术治疗,既要尽力保持髌骨及附属结构的完整性,又要最大限度地保持髌骨关节面的平滑性,该手术方法能较好保持了其完整平滑性,同时内固定坚强,术后不用外固定,能早期功能锻炼,有利于促进骨折愈合和患膝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采用改良双切口、双钢板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Schazker分型为5.6型)。方法:于05-08年采用膝膝前外侧切口和后内侧切口,内侧应用上肢有限接触加压钢板(LC-DCP)或1/3半管钢板,外侧应用胫骨外侧支撑钢板,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11例,术后早期CPM机功能锻炼。结果:术后所有病人伤口均一期愈合,拍片显示均恢复了下肢的力线。根据Rasmussen评分,优良9例,占81.8%,一般2例,占18.1%。结论:通过改良双切口双钢板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术后切口及软组织并发症明显减少,恢复了膝关节的力线,为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提供了持续、稳固固定,减少了单外侧固定再移位的发生,通过进行早期功能锻炼,膝关节恢复满意。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两种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术后疗效.方法:用国产Richard钉和髁钢板治疗不同股骨粗隆间骨折13例和15例.结果:平均愈合时间:动力髋螺钉组8周,髁钢板组9.9周.结论: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后早期功能锻炼安全可行,可使关节功能早期恢复,并可有效预防并发症.动力髋螺钉较髁钢板内固定更利于病人早期活动.  相似文献   

9.
双侧入路双钢板固定治疗肱骨髁间骨折1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双侧入路双钢板固定治疗肱骨髁间骨折的手术入路及手术效果.方法:经肱三头肌两侧入路,双钢板固定肱骨髁间骨折.结果:19例患者随访6~28个月,(平均13个月),骨折均愈合,优15例,良3例,中1例,差0例.优良率94.7%.结论:经肱三头肌两侧入路,用加双钢板固定肱骨髁间骨折,因不损伤伸肘装置且内固定可靠,可以早期行功能锻炼,促进骨折愈合,尽快恢复肘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钢板内固定、PFNA (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方法:选择万载县中医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5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采用综合治疗方案)和对照组(采用钢板内固定治疗方案)。对比二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髋关节功能情况以及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恢复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负重所需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占比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损伤小、恢复时间短,优势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介绍胫骨髁间棘撕脱骨折的关节镜治疗方法及探讨疗效.方法:我院在2006年1月到2011年1月,共收治23例成人患者,在关节镜下复位胫骨髁间棘骨折块,根据骨折块完整程度,应两枚空心钉或一枚空心钉结合5后爱惜康不可吸收缝合线固定骨折块,术后保护下功能锻炼,结果:22例获得随访,1例失访,随访时间1-3年,平均2年,所获随访病例,胫骨髁间棘骨折5-6月内皆骨性骨性愈合,膝关节屈伸功能正常,稳定,无疼痛及活动受限.结果:关节镜下复位和应用空心钉或结合5号爱惜康不可吸收线固定胫骨髁间棘骨折的方法,创伤小,固定牢固,切口小,美观,膝关节功能恢复快,是治疗胫骨髁间棘骨折经典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漂浮掌指关节”的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2003.5~2005.4月,对16例42处手部同一掌指关节掌骨、近节指骨同时骨折作切开复位、理贝尔微型接骨板内固定系统及微型外固定系统治疗。结果:术后随访5~12个月,平均6月,42处骨折全部顺利愈合.掌指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根据TAM评分,42处为优良,优良率为100%。结论:联合应用微型内外固定系统做超关节固定治疗手部“漂浮掌指关节”骨折,早期能达到坚强可靠固定,辅助以早期功能锻炼,手部功能恢复好,达到满意治疗效果。是治疗手部掌指关节部位骨折的一种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3.
介绍53例60岁以上老年髋部骨折病人的康复护理。提出对老年髋部骨折病人实施有计划的康复护理,预防老年患者褥疮、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肌肉萎缩、关节僵直、骨质疏松加重等,最大限度地恢复患肢功能。  相似文献   

14.
随着医疗制度的改革,住院患者的康复护理从高消费的医院转向家庭。骨折病人病期长,有的需要二次手术,治疗护理和功能锻炼是持续渐进的,患者病情基本稳定后,便要求出院回家休养,但仍存在着现有的或潜在的护理问题。我们对1999.8~2000.8月我科82例在市区内居住的骨折患者给予完善的康复教育并跟踪采访,使患者的康复护理连续进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郑莉 《考试周刊》2010,(7):239-240
股骨颈骨折是指股骨头下端至股骨基底部之间的骨折,多发生于巾老年人群.与骨质疏松引起的骨质量下降有关,当遭受轻微扭转力即可发生骨折。老年股骨颈骨折可导致行动障碍.使患者的活动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大力降低。我科自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共收治150例伴有不同程度并发症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通过采用有针对性的护理及术后功能锻炼.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研究股骨近端空心钉锁定板内固定微创治疗青壮年股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及优点。采用透视下闭合复位应用股骨近端空心钉锁定板内固定治疗41例青壮年股骨颈基底部GardenⅠ~Ⅲ型骨折或股骨转子间EvansⅠ~Ⅱ型骨折。观察术后骨折愈合情况、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及股骨头坏死情况。结果显示,41例患者骨折愈合率为100%,无髋内翻及内固定失败;髋关节功能优良率90%(Harris评分标准);股骨头坏死率7.3%。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固定可靠和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介绍弹性钛制髓内钉治疗儿童股骨干骨折的护理方法。方法:通过对43例弹性钛制髓内钉治疗儿童股骨干骨折的护理。结果:43例皆获骨性愈合,优良率为100%。结论:该方法是一种损伤小、对骨折处生理影响小、住院时间短、易于护理、并发症少的手术,同时做好手术前后护理、术后康复训练是患儿全面恢复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康复训练和心理疏导对关节镜术后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关节镜术后患者20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Ⅰ组,n=100),观察组(Ⅱ组,n=100)。对照组按常规进行功能锻炼。观察组在术后1~4周按照康复训练计划锻炼并进行相应的分期护理和完善的心理疏导。结果:观察组比对照组较快恢复关节功能,明显缩短康复周期和住院时间。结论:膝关节镜手术患者术后进行康复训练及心理疏导能加快膝关节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SchatzkerⅣ型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特点与前后联合小切口手术入路方法和效果。方法对76例SchatzkerⅣ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实施前后联合小切口入路治疗,分析其治疗效果。结果术后均获得随访12~24个月,骨折平均愈合时间8个月。依据Rasmussen膝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82.89%(63/76)。结论对SchatzkerⅣ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实施前后联合小切口入路,软组织剥离少,手术野暴露清晰,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20.
朱晓琴  邬情 《宜春学院学报》2009,31(6):158-158,203
脑卒中发病、恢复慢,致残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的心身健康和生存质量,早期科学的康复锻炼可使肢体残存功能得到恢复,最大限度的降低致残率,调动自身潜能,为改善患者独立生活的能力,回归社会创造条件。循证护理是循证医学的分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