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理解教育是消除误解增进理解使教师与学生更好地理解自己与他人从而获得较好发展的过程 ,其主要特点在于 :一是相互理解与自我理解结合促进师生共同发展。二是突出“德行” ,以培养学生善解人意的素质为基础 ,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 ,使学生在做人与为学上齐头并进。三是将认知与感情贯穿全部教育过程 ,使教育过程中学生的感情生活质量得到提高。四是把理解作为教育目的之一 ,使通过理解而教和为理解而教融为一体。五是成批转化因误解造成的后进生 ,形成“后进生大步前进 ,优秀生更优”的教育格局  相似文献   

2.
赵慧玲 《文教资料》2006,(16):96-97
班主任作为班级教育的“首席执行者”,在培养良好的班级体促进学生的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理解教育是消除误解、增进理解,使教师与学生更好地理解自己与他人,从而获得较好发展的过程,其主要特点在于:一是相互理解与自我理解结合促进师生共同发展;二是突出“德行”,以培养学生善解人意的素质为基础,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使学生在做人与为学上齐头并进;三是将认知与情感贯串于全部教育过程,使教育过程中学生的感情生活质量得到提高;四是把理解作为教育的目的之一、使通过理解而教和为理解而教融为一体;五是成批转化因误解造成的学困…  相似文献   

3.
“理解教育”是素质教育深化的结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在上海市金山区兴起并在全国已产生一定影响的“理解教育” ,是消除误解 ,增进理解 ,使教师与学生更好地理解自己与他人 ,从而获得较好发展的过程 ,是将素质教育精神化为具体教育形态的尝试 ,是素质教育深化的必然结果。面向全体学生 成批转化后进生这是理解教育的基本出发点 ,蕴含着设计者把素质教育的初衷之一“面向全体学生”变成普遍事实的动机。人们知道 ,迄今为止的我国素质教育 ,虽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就 ,但要做到“面向全体学生” (不让一个学生掉队或让后进生也得到较好发展 )仍需有大量工作要做。在关爱并转化后进生方面 ,尽管有…  相似文献   

4.
刘波 《考试周刊》2008,(53):75-76
理解教育是消除误解,增进理解,使教师和学生更好地理解自己与他人从而获得较好的发展和过程。它特别关注后进生这一弱势群体,是一种有效转化后进生的教育模式。本文从高职英语教学的现状出发,阐述了如何在高职英语教学中运用理解教育模式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以优化高职英语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5.
陈素芬 《考试周刊》2012,(43):180-180
所谓的"理解教育"是消除误解、增进理解,使教师和学生更好地理解自己与他人,从而获得较好发展的过程。它不是一种制度化的教育,而是一种对当代制度化教育进行补充的教育思想与一系列策略。当今实施素质教育强调: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它关注后进生这一弱势群体。转化后进生是当今教育难题之一,更是令广大教师头痛的问题,已引起了多方的关注,  相似文献   

6.
《华章》2006,(11)
理解教育所信奉的“理解观”是理解教育的基石。由此确立的理解教育的主要内涵是:通过消除误解增进理解,使师生身心更好地发展,生命意义更加丰富的过程。一、发展师生的理解意识,使之渗透到教育的各个方面(一)确立理解性校训,即“理解学生,教在心灵;理解老师,勤学奋进;理解自己,塑造人生”“理解学生,教在心灵”旨在提示教师:理解作为手段,是教好学生的前提。因为教师能够准确地把握学生的内心世界,每次教都能引起学生的共鸣,使学生产生真切的内心体验,这样的教才能事半功倍。反之,把教建立在误解学生的基础上,虽然教了,甚至教得很苦,但大多…  相似文献   

7.
班主任作为班级教育的“首席执行者”,在培养良好的班集体、促进学生的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根据理解教育的有关理论,笔者认为,班主任在工作中增强对学生的理解尤为重要。理解教育是消除误解、增进理解,使教师与学生更好地理解自己与他人,从而获得较好发展的过程。其主要特点在于:一是相互理解与自我理解结合促进师生共同发展;二是突出“德行”,以培养学生善解人意的素质为基础,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使学生在做人与为学上齐头并进;三是将认知与情感贯串于全部教育过程,使教育过程中学生的感情生活质量得到提高;四是把理解作为教育…  相似文献   

8.
教好每一个学生是教师应尽的职责,实现整体优化是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心愿。素质教育的特点之一——教育整体化也要求我们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转化后进生,帮助学习困难学生“脱困”是广大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项艰巨而长久的任务。结合教育实践,谈谈我对转化后进生工作的一些认识和体会:  相似文献   

9.
后进生是学校中的弱势群体,但在现实的学校教育活动中却常常受到忽视。在教育教学工作过程中,运用各种科学、有效的方式、方法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对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意义。其中,正确运用“自己人效应”在促进后进生的积极发展方面具有其独特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教育需面向全体学生,教需要有教无类,但是在我们的全部教育对象中,其表现是不同的,确实有些学生的成长还有某方面的缺憾,对这些所谓的“后进生”的教育,促进他们的进步,是我们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课题。因此,如何促进后进生的转化成为本篇探讨的主题。  相似文献   

11.
理解学生是我们教育好学生的前提。但是在应试教育下。不少教育工作,却没有体会这一点。在教师与学生的心目中,分数就是一切,教师为了分而教,学生为分而学。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衡量学生的好坏,也是分数.对于学习好的就喜欢,多夸奖多表扬,对于学习成绩不理想的,采取冷漠、嫌弃甚至粗暴行为,这就必然导致矛盾激化。使这部分学生失去信心。成为后进生。  相似文献   

12.
“后进生”是学生当中一个特殊的群体。这类学生在学习、道德品质和遵守纪律等方面往往与普通学生有明显的差距。这些差距并非与生俱来,只不过是在成长过程中受到某些不良影响而形成的。教育和感化的过程表明,很多“后进生”尚未定型,只要我们用积极、乐观的态度看待学生存在的问题,运用恰当的方法,就有可能为社会培养出一批合格的人才。  相似文献   

13.
对“幸福教育”这个概念可能产生两种理解,一是把幸福作为一种有待教、有待学的情感内容,这样“幸福教育”就是“教幸福、学幸福”;二是把幸福当作教育过程中师生双方的情感体验,把教育当作一件幸福的事情来做,这样“幸福教育”就是“幸福地教、幸福地学”。这两种理解都是可以成立的。但是,把幸福作为教育的内容,是一种较为肤浅、更加危险的理解,它有可能允许以不幸的方式进行“幸福”的教学工作,很容易使“幸福的内容”蜕变为学生的沉重负担;把幸福作为教育过程的根本性情感性质,使幸福与教育在本质上统一起来,则是更为深刻、可靠的理解。当然,只有把这两个方面结合起来,在幸福的感受中进行幸福内容、幸福观的教育,“幸福教育”才能取得完整的意义。幸福教育是为“人”的幸福的,教育不是主要与教师或学生某一方“人”有关,它是师生双方的实践,所以没有教师方面“幸福地教”,也就无法真正给学生“教幸福”;反之,不能教学生幸福,教师实际上也不存在幸福地教。有一种说法:教育的过程是苦的,但果子是甜的。这如果不是骗人的,就是对幸福有误解。幸福既是教育的最终目的,也要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目的与过程总是内在统一的。我们无法设想不幸的过程会突然推演出幸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关于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在教育发展史上有两种相互对立的观点。一种是“教师中心论”,另一种是“学生中心论”。根据学校教育和教学实际,针对几年来研究的课堂教学模式及学生评价体系谈一点认识。 一、“分层”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地位 “分层”应指教材内容分层,按识记、理解、探究去划分。又应将学生分层,按A、B、C三层次去因材施教.为使教师、学生都成为教育、教学的主体,应将传统的“满堂灌”教学方式向情境、分层次、分小组、暗示、参与等模式去发展,即:把教师教和学生学统一在识记、理解、探究六个字上,变教…  相似文献   

15.
周红军 《江西教育》2006,(10):47-47
对教育者来说,“后进生”教育是永恒的命题。应试教育使人们重视成绩好的学生,而忽视了成绩,行为等方面不尽如人意的“后进生”。新课改要求我们面向体体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所以在新课改背景下,  相似文献   

16.
在学生中“后进生”占有一定的比例,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指导下,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已成为中学教育工作者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也是衡量班主任工作实绩的一项客观标准。只有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形成良好的班风,才能使全体同学共同进步,健康成长,从而真正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  相似文献   

17.
《内蒙古教育》2005,(5):23-23
从和谐教育的规定性出发,其概念可以界定为:和谐教育是从满足社会发展需要和学生身心发展需要的统一实现出发,调控教育场中诸教育要素的关系,使教育的节奏符合学生发展的节律,进而使“教”与“学”产生“谐振”效应,促进学生基本素质获得全面和谐充分发展的教育。1、教育节奏。教育对儿童少年身心发展来说,是一种至关重要、不可或缺的外在影响力量。当时间是常量时,由于构成教育的诸种要素的质与量不同,就会使教育影响力量呈现出强与弱、密与疏、急与缓的差异和变化,  相似文献   

18.
传统的教育观念认为“传道、授业、解惑”是教师的天职,教师的任务就是教书.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在教学上教师是绝对权威,学生只能惟命是听。教鞭指向哪里,学生学到哪里,学生成了接受知识的容器。学生按教师教的去做就是正确,学生听教师的话就是好学生。学习成绩好,听教师的话就等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反则成为“差生”或“后进生”。为了促进发展不平衡学生全面发展,必须重新认识教师在学生发展和成才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在教育实践中,“后进生”转化问题一直困扰着广大教育工作者,我们也从各个角度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探讨。其实,“后进生”这一概念本身就是传统评价理念的产物。从学生评价这一角度出发探究促进“后进生”发展的评价策略,会对“后进生”转化工作有所启示,并使我们重新审视对学生的评价和认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要…  相似文献   

20.
教师一片好心,却不能为学生所理解,教师的话对于学生具有了不可接受的意义,尽管教师一方用心殷殷、言辞谆谆,但学生一方却置若罔闻,无动于衷,热诚的教诲收到的回报是不被理解的冷漠,甚至是由于误解而引起的某种程度的抵触和对抗情绪。近年来,这种被心理学称为“意义障碍”的现象常使自己在教育过程中陷于非常尴尬、无奈的境地。面对这种困境,我曾满腹牢骚,人前背后,埋怨学生“不可理喻”,甚至大动肝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