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精神顿悟和重要瞬间是乔伊斯和伍尔夫重要的创作技巧,二者都揭示了人物瞬间的意识反应和心理变化,但同时又具有各自的特点。本文拟以《死者》和《墙上的斑点》为例,解读精神顿悟与重要瞬间这两种创作技巧的内涵及特点,进而比较二者之异同,从而加深对这两位意识流小说大师小说创作的理解。  相似文献   

2.
弗兰克·奥康纳在短篇小说中着重刻画人物的心理和精神世界,捕捉爱尔兰普通民众瞬间的生活状态。文章以《国家客人》和《圣诞节的早晨》为例分析奥康纳对"精神顿悟"创作技巧的运用,试图挖掘此类作品的深刻内涵和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3.
“精神顿悟“是乔伊斯在《都柏林人》中广泛运用的一种写作技巧,用以反映人物错综复杂的情感。这一技巧在短篇小说《阿拉比》中也得以充分体现。作者通过巧妙使用“精神顿悟“,不仅生动地展示了人物微妙的心理变化,而且使故事的主题更加明确,从而使读者对整个时期、整个社会的认识更全面、更深刻。  相似文献   

4.
小说集《都柏林人》以“瘫痪”为主题,讲述了在麻木不仁、死气沉沉的都柏林社会,主人公们与瘫痪社会的抗争注定失败,最终获得“精神顿悟”。本文将以其中的《阿拉比》为例来分析“瘫痪”主题和“精神顿悟”。  相似文献   

5.
爱尔兰著名小说家詹姆斯·乔伊斯在他的短篇小说集《都柏林人》采用了"精神顿悟"的创作技巧来展示人物错综复杂的感情。本文分析了《都柏林人》的压轴篇《死者》中主人公加布里埃尔的"精神顿悟",他的"精神顿悟"是在与三个女人交锋受挫的基础上实现的。  相似文献   

6.
"精神顿悟"和"重要瞬间"是西方现代小说中的两个重要概念,对西方现代小说尤其是意识流小说的理解起到了关键作用。本文通过分析精神顿悟与重要瞬间两个概念的内涵,在文本分析的基础上比较分析了它们的异同,指出这两个概念都关注人物的瞬间意识反映和心理变化,是现代小说"向内转"的成功典范。  相似文献   

7.
胡一南 《文教资料》2012,(16):17-18
"精神顿悟"与"重要瞬间"是乔伊斯和伍尔夫两位文学大师早期作品中采取的主要写作方法,并为他们以后精彩的意识流小说撰写奠定了基础。本文比较"精神顿悟"与"重要瞬间"的异同,揭开两位意识流大师早期的写作技巧的面纱,为我们对意识流小说的研究奠定基础,以更好地认识世界和自己。  相似文献   

8.
爱尔兰作家詹姆斯·乔伊斯的短篇小说集《都柏林人》以其独特的“顿悟”的技巧而倍受评论家的推崇,其中第三篇《阿拉比》用“小男孩”情感的话语来表现宗教的虚妄。从文本理论出发解读,发现小男孩宗教的信仰之所以虚妄是因其受到人物、背景和意象的阻拦,或者说“小男孩”宗教信仰的虚妄是必然的。  相似文献   

9.
薛海燕 《河西学院学报》2011,27(4):50-54,45
"顿悟"是爱尔兰作家詹姆斯·乔伊斯的名篇《死者》中的重要创作手法之一。运用法康尼尔(Fauconnier,G)认知语言学心理空间理论能有效挖掘人物顿悟之前的心理,从而进一步深化故事主题。在《死者》中,主人公康罗伊与三位女性之间的话语冲突使主要人物的心理空间发生了多次交错,促使康罗伊摈弃殖民地特权者身份,回归爱尔兰传统。康罗伊的精神复苏在深层次上象征着整个民族的新生。  相似文献   

10.
一种新的意境,有时会在一个顿悟中获得。 执教高中第三册《沁园春·长沙》,对“鱼翔浅底”的“翔”字,我忽然想起郭沫若的一首诗,便有一种“顿悟”的感觉。  相似文献   

11.
张爱玲的小说《年青的时候》是现代文学史上一篇被忽略了的短篇佳作,其独具的特点显示出鲜明的不可替代性。小说通过一段年青人的情感经历,揭示了人的二重性,展示了人生固有的、普遍的、深层的"底子",以深刻的哲学内涵表现出对特定时代的超越,可谓寓哲理于凡俗,寓大悲于平静。创造性的对比和象征手法的运用是其艺术形式上的突出特征。  相似文献   

12.
《老人与海》中故事的背景无疑是现代的,因此长期以来的阐释、解读、批评基本上都落实在现代文明的土壤上。从文学人类学视角对文本进行解读,桑提亚哥捕鱼时始终依赖"巫术与神话",这是某种原始情感在现代人头脑中典型的潜在绵延,它通过简单语言(说话)得以实现,奠定了捕鱼的全部"真实性"。  相似文献   

13.
康宏伟 《海外英语》2012,(2):192-193
"Everyday Use" is well-known story written by Alice Walker, who is a very famous black female writer. This paper will focus on using the decontructionism strategy to dismantle the binary oppositions of the story. The binary oppositions are "Pretty VS. Ugly, Civilized VS. Unenlightened, Hang VS. Use and The Mainstream Culture VS. Non-mainstream Culture". By analyzing, the paper concludes that no culture can be defeated and each culture needs to be passed on. Different cultures should respect each other.  相似文献   

14.
全球地方化是指全球化与地方化的融合。刘重德作为全球地方化理念的成功实践者,以其人生经历诠释了全球化和地方化在中国翻译研究和翻译实践领域不再分离的观点。从全球地方化视角探究不同文化的互相渗透,将帮助我们进一步认清刘重德的生平业绩、道德品质、翻译理论与翻译实践。他的成就可以概述为:(1)重英译汉,亦重汉译英;(2)兼收并蓄,形成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3)建立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为跨文化研究提供载体;(4)重视全球地方化语境下的翻译人才尤其是中译外翻译人才的培养——所有这一切均将有助于中国文化在全球地方化时代永远保持自己独特的文化身份。  相似文献   

15.
论文欲就中西方的两则经典故事,来谈谈西域大月氏族在西方小说题材东渐过程中的"桥梁"作用。文章首先确定《列异传》中"谈生"的故事来源是希腊故事"小爱神和普苏克"。其次,文章以大量的史实来说明大月氏族同时受到希腊文明与华夏文明的双重影响。最后,文章在对大月氏族的"桥梁"作用予以阐释后,通过"小爱神和普苏克"与"谈生"故事的具体比较,来分析希腊故事对中原志怪小说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贾岛“推敲”故事纯系后人创作。但为何选定贾,为何用“推”、“敲”二字作素材,均事出有因。  相似文献   

17.
文章运用叙事学相关理论论述了契诃夫短篇小说的三个叙事特征:“框架零聚焦 主体外聚焦”的叙事聚焦模式及其所导致的短篇小说以对话和行动为主体;“展示”的叙述方式导致的读者与故事之间的“直观性”距离;集中与稳定的故事时空。这三个叙事特征共同作用于小说,使契诃夫短篇小说具有了“戏剧舞台效果”。  相似文献   

18.
《五色石》是清代拟话本小说中的代表作之一。作者对全书的内容、每篇作品的形式和结构等都做了精心的安排,在叙事艺术方面有较高的成就。"说书体"的叙事方式、"补天"的叙事策略、"转折性"的叙事技巧,是这部小说的基本特点,这些都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相似文献   

19.
论海明威“准则英雄”的独特魅力及其悲剧美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明威在西方学史上堪称一代宗师,他富有传奇色彩的悲剧人生故事已完全溶入他的悲剧艺术创作之中,创造出了独特的海明威式悲剧英雄,成为美国现代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散发着诱人的魅力。海明威的悲剧英雄,人们亦称为“准则英雄”,或日“生命英雄”,其特点:一、关注个体生命的律动与命运;二、注重个人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20.
"弃老型故事"是指"弃老"习俗转变成"敬老"习俗的故事类型,这类故事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传。壮、苗等少数民族聚居区也流传这样一类故事,故事讲述了这些地区"吃老"习俗的转变过程,其中以壮族《布洛陀经诗译注》中《唱童灵》以及其附录部分《冬林的故事》最为典型。相比较而言,壮族的"弃老型故事"蕴含独特的文化价值,可以说是这类故事的最初形态,该故事侧重于体现人性的复苏和道德的觉醒,更重要的是壮族"弃老型故事"强调用斗争的方式去争取自身的权利,捍卫自身的尊严。这些对于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优良传统有着重要的社会历史价值和现实价值,对21世纪中国老龄社会的和谐构建和精神文明建设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