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阐述学校生命教育的内容,即开展生命教育就是要帮助学生认识生命,教育学生爱惜生命,引导学生欣赏生命,期望学生尊重生命,鼓励学生挑战生命,通过对生命本质、生命意义的理解和认识,教育学生敬畏生命、保护生命,提升生命质量,获得生命价值。  相似文献   

2.
<正>一、认识生命的重要性,教育学生热爱生命二、寓生命教育于学科教学中,教育学生热爱生命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就要求发挥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通过这个渠道向学生灌输生命教育,让学生认识到生命的重要,不断增强生命教育的作用和功效。  相似文献   

3.
初中阶段是学生成长的关键时期,也是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重要阶段。语文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充满着生命气息,为生命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契机。目前,由于部分语文教师对生命教育重视不足、对生命教育资源挖掘不充分、生命教育融入方式不当等原因,直接制约了生命教育效果。语文教师要从更新生命教育理念、深入挖掘生命教育素材、讲究生命教育方法等方面做起,积极开展生命教育,唤醒学生的生命意识,让学生感受生命的伟大和神奇,为学生的长远发展奠基。  相似文献   

4.
生命教育作为培养高职学生生命意识、提升生命价值的重要载体,是高职学生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刻领悟高职院校学生生命教育的内蕴,精准把握生命教育的实质,探讨学生生命教育在课程设置、校园文化建设、家校沟通协作、互联网平台打造、师资队伍规划设计等工作中的重要作用,系统构建高职院校学生生命教育模式,形成学校、家庭及社会教育合力,提升教育实效,是新时代高职院校学生生命教育的价值遵循和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5.
促进学生的生命发展是整个教育的元基点,然而生命教育的缺失、教育的积弊与教育中的非理性行为严重影响了学生的生命发展,我们应该通过珍视学生的生命、复归学生的生命与完善学生的生命等,消解阻隔因素,促进学生生命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学生是教育活动中的对象,是灵活的生命个体。现代教育要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就必须要关怀学生的生命个体,提升学生的生命质量,开发学生的生命潜能。但由于高考分数的硬性要求,在高中教育阶段,现行的教育往往过多的关注分数,从而忽视了对学生生命、精神、个性、理想等方面的关怀和发展,从而导致学生对生命的漠视,对生命价值的迷惑。因此,本文试图通过对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生命教育"的价值内涵的论述和对当今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对学生的生命教育现状的分析,提出对高中语文课堂中渗透生命教育提出相关的建议,从而引导学生珍爱生命,追求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促进学生个体生命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7.
王锋 《教学月刊》2009,(2):26-28
美国学者杰·唐纳·怀特士(J.Donald Willage)于1906年首次提出生命教育(Life Education)的思想。生命教育是一种全人教育,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生理、心理、自然性、社会性全面均衡的发展。狭义上:生命教育就是通过多种教育形式,对学生进行生命孕育、生命发展的教育,培养学生尊重生命、爱惜生命的态度,学会欣赏和热爱自己的生命,进而学会对他人生命的尊重、关怀和欣赏,树立积极的人生观。脚广义上:教育离不开生命,一切与学生生命有关的教育都称之为生命教育。生命教育是在生命中教育、为了生命的教育。  相似文献   

8.
从“生命教育”入手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辛桂琴 《教育探索》2008,(11):110-111
关注生命,既是教育的课题,也是教育以人为本的首要要求。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从生命教育入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从以下几方面来建构生命意识:培养学生积极的生命情感,教育学生尊重生命、关爱生命,引导学生发现生命的意义,帮助学生实现生命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生命教育在我国发展迅速,正引起社会各界的日益关注。生命教育从教育学生学会珍惜生命、热爱生命,发展,自我实现这三个层次引导学生,培养学生正确积极的生命观。学校作为生命教育的主要场所,运用学科教学、活动课、社会活动、专题活动等途径为学生掌握生命教育的知识和内化生命教育思想,然后转化为外在行动提供了有利保证。  相似文献   

10.
一、三生教育的科学内涵三生教育,即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生命教育旨在帮助学生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促进学生主动、健康、积极地发展生命,实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生存教育旨在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生存的知识与技能,培养生存的本领和意志,理解和把  相似文献   

11.
生命教育是对学生精神世界的新开发。关注生命教育,提升生命价值是当代社会和青少年自身发展变化的迫切要求。生命教育的开展对于素质教育的顺利进行,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生命教育就是教育学生把生命放在第一位,以“生命”为主线,以“人”为中心,帮助学生达到“认识生命、珍惜生命、欣赏生命、尊重生命”的目标。实施生命教育应该坚持情感教育、生存教育、挫折教育、和谐教育、感恩教育、责任教育、死亡教育以及终身教育等取向。  相似文献   

12.
生命教育是对学生精神世界的新开发。关注生命教育,提升生命价值是当代社会和青少年自身发展变化的迫切要求。生命教育的开展对于素质教育的顺利进行,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生命教育就是教育学生把生命放在第一位,以"生命"为主线,以"人"为中心,帮助学生达到"认识生命、珍惜生命、欣赏生命、尊重生命"的目标。实施生命教育应该坚持情感教育、生存教育、挫折教育、和谐教育、感恩教育、责任教育、死亡教育以及终身教育等取向。  相似文献   

13.
思想政治教育以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为目的,使学生认识到生命存在的意义,明白自我与他人、社会、国家的价值吻合。体验是生命存在的方式,在体验中,人不断地追寻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以实现对生命的创造和超越。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获得积极的生命体验,体验式生命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设计体验式生命教育活动帮助学生认知自我生命;丰富实践教育内涵,帮助学生认知社会生命;吸收借鉴优秀传统文化,帮助学生认知精神性生命是其基本方法,最终帮助学生认识到人的生命是自我生命、社会生命和精神性生命的立体式统一体。  相似文献   

14.
王秋萍 《宁夏教育》2014,(12):10-12
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生命、感受生命,领悟生命的意义,帮助学生更好地成长是中小学教育的重要任务。这就需要我们在教育教学中充分融入生命教育,帮助学生更深层次地感悟生命,同时开展安全教育,使学生能够有效避免自己受到伤害,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5.
人是生命个体,以生命的方式而存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充分彰显对学生的生命关怀,启动学生奋发向上、自我完善的动力机制,使其能够过一种有道德、有意义的生活,促其生命自由、快乐、健康、幸福成长。作为一种新理念和新范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命转向聚焦学生的生命关怀和生命发展,倡导人性化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运用,追求思想政治道德和个体生命的交融、和谐与共生,其实现必须正视学生生命存在,唤醒学生生命意识;培养学生主体性道德人格,引领学生创造幸福生活;精心设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增强学生的生命体验;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完善思想政治教育评价;塑造生命化幸福教师,建构平等和谐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16.
周晓 《教书育人》2013,(19):21-22
生命教育,是通过生命活动,为了生命活动而进行的教育。生命教育以生命作为核心,引导学生理解生命的意义与价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体育是一种直观的生命现象,与生命活动规律极为贴近。因而,体育既可燃起生命的热情,又可享受生命的美好。体育教学与生命教育相辅相成,相互渗透。一、当前学生生命教育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所谓生命教育.就是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欣赏生命,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健康地发展生命,提升生命质量,实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的教育。简单地说,它包含三方面的内容:1.保存生命的教育,即生存教育;2.发展生命的教育,即生命价值教育;3.失去生命的教育,即死亡教育。生命教育的目的,是通过这三个层面的教育.使学生认识人类自然生命、精神生命和社会生命的存在和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18.
正生命教育就是以生命为核心,以教育为手段,倡导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爱护生命、享受生命、超越生命的一种提升生命质量、获得生命价值的教育活动。近年来,我校围绕生命教育的理念,通过科学、系统的生命教育活动提高学生的生命意识感、生命价值感和生命幸福感,从而提升学生的生命质量。在新课改的时代背景下,我校将生命教育作为校本课程,在课程中推广生命知识,通过学科渗透和系统的知识讲解,使学生从关注生命、珍爱生命、尊重  相似文献   

19.
钱军 《文教资料》2010,(17):48-49
语文教育充满着生命的因素,极富弹性和张力,理应承担起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重任。本文从分析教育现状入手,对在语文教育中渗透生命教育进行了初步的探索,认为语文教育应结合自身的特点,从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入手,让学生尊重、敬畏生命,同时让学生在此过程中真正地享受生命、体验生命。  相似文献   

20.
田建坤 《家教世界》2012,(16):43-44
本文遵循生命教育的要义,秉着教育的价值是激发学生的生命潜能的理念,从生命与自我、生命与社会、生命与自然三方面探讨生命教育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渗透,力求激发学生的生命意识、生命潜能,满足学生生命发展的需要,提升学生的生命质量,实现生命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